医学机能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医学机能学实验实验报告

医学机能学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

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

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标本制备流程:(1)击昏家兔: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2)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组织器官切下,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污物。

(3)标本处理:将肠管剪成1cm长的小段,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置于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调节温度为37℃。

2. 观察不同药物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1)温度:将肠管标本置于37℃的生理盐水中,观察其舒缩活动。

然后分别将肠管标本置于37℃、25℃、10℃的生理盐水中,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2)乙酰胆碱:向肠管标本中加入0.01%乙酰胆碱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3)肾上腺素:向肠管标本中加入0.01%肾上腺素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4)去甲肾上腺素:向肠管标本中加入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5)NaOH溶液:向肠管标本中加入1mol/L NaOH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6)HCl溶液:向肠管标本中加入1mol/L HCl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
三.完成实验的条件
1.仪器设备情况
2.实验动物情况
3.药品试剂来源
解决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注意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近五年的不少于5篇
二.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目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实验动物设计,实验专业设计,实验统计设计,实验方法设计,可行性分析,预期结果,实验设计工作时间安排)。
(一)实验设计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目标: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实验设计
1.实验动物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
实验名称:
课题来源:自选
设计班级:
设计人员:
设计日期:
指导老师: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xxxx年制
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的与意义:(指出为什么要做这实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参考文献必须标明特殊标记
存在的问题:
2.实验专业设计
3.实验统计设计
(1)随机:
(2)对照:
(3)重复:
(4)统计数据收集:(三线表)
(5)统计数据分析
4.实验方法设计
4.1实验技术路线
实验技术方法
(1)随机抽样:
(2)实验编号与分组:
(3)处理措施:
(4)模型复制:
(5)指标检测:
(三)可行性分析
(四பைடு நூலகம்预期效果
(五)实验设计工作时间安排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是研究人体生理特征和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设计一个医学机能学实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研究目的和假设: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例如探索某种药物对人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2. 受试者选择:选择适合的被试者,例如健康人群或特定病患群体。

3. 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设置:将受试者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需要研究的干预措施,控制组则不接受。

4. 变量测量:选择恰当的测量指标,例如心率、心电图改变等,以便评估干预对机能的影响。

5. 随机分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以减少实验误差。

6. 盲法:实验人员可以使用盲法,即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组别,以减少主观干预的可能性。

7.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干预对机能的影响是否有统计
学意义。

8. 伦理考虑: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原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结起来,医学机能学实验的设计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受试者和测量指标,合理设置控制组和实验组,采用随机分配和盲法等方法来控制实验误差,并严格遵守伦理原则。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一种通过仪器检测人体生理功能,了解身体机能状态的实验。

在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核心,也是实验进行的初衷。

在医学机能学实验中,实验目的一般是为了探究某一生理功能的特征,评估生理状态的变化,或者研究某些治疗手段的效果等。

在确定实验目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明确研究对象:实验目的应该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例如正常人、疾病患者或特定人群。

(2)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应该具有明确的实验内容,例如检测某一生理指标的变化、评估某种治疗手段或对比不同人群的生理指标等。

(3)可操作性:实验目的应该能够被实际操作,并得到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二、实验对象医学机能学实验对象一般为人体,因此实验对象的选择需要尽可能符合实验目的,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人群年龄范围: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群年龄范围。

(2)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避免个体因身体不适而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对象数量: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数量,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群作为实验对象,以便将实验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三、实验方法医学机能学实验在实验方法上包括多种技术手段,例如测量血压、心率、血糖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前准备:对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空腹等。

(2)实验仪器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并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3)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个人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4)实验过程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等。

四、数据分析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数据分析中,常用到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机能学创新实验报告(3篇)

机能学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能学实验在医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机能学实验往往侧重于验证经典生理学理论,而创新实验则旨在探索未知领域,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本实验报告针对心血管系统,设计了一项创新实验,旨在研究新型药物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新型药物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 评估新型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3. 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

2. 试剂:新型药物(A)、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心肌细胞培养液、胎牛血清等。

3. 仪器:细胞培养箱、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酶标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心肌细胞培养:采用原代培养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培养至细胞融合达到80%左右。

2. 分组: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

3. 模型制备:向模型组和药物组细胞中加入诱导剂,使细胞凋亡。

4. 药物处理:向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细胞中加入新型药物,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5. 检测指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酶标仪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2. 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形态得到改善。

3. 与低剂量药物组相比,高剂量药物组细胞凋亡率更低(P<0.05),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六、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药物对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高剂量药物组的抑制作用更强。

这表明新型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七、结论1. 新型药物能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潜力。

2. 本实验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设计前言医学机能学是医学专业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包含的实验内容对于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生作业及课程评估等方面,为广大医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人体机能的理解和认识;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掌握医学机能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和设备:包括生理记录仪、生理模拟仪、生理检测仪等;2.实验技术和方法:包括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呼吸氧耗量、心血管功能评价等;3.实验课程设计和实验指导书。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在课前通过课件或者PPT的形式进行预习,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等;2.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3.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及心得体会等。

学生作业1.实验课前预习: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包括相关文献的查询和阅读;2.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3.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及心得体会等。

课程评估1.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2.学生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方法。

结语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介绍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广泛采用的教学管理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的作用。

2. 观察不同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 分析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肌电图机、肌夹、生理盐水、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显微镜、培养皿等。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其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2.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3. 将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

2. 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家兔骨骼肌的基线收缩情况。

3.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4. 将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将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6. 将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7. 将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8.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9.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1. 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明显的收缩。

2. 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3. 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4. 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舒张。

5. 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对骨骼肌的收缩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实验分析:1. 乙酰胆碱(ACh)是神经递质,可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实验名称:课题来源:自选设计班级:设计人员:设计日期:指导老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制more than flow into the city, Apart from the Riverside road, oldroad network, other sections are nearing saturation, South Gate Bridge and end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rongzhou bridge f level of service. Xufu Road South and rongzhou road is saturated. The average speed of the network as a whole is low, most of the road speed is less than 20km/h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的与意义:复制膀胱癌模型,利用直接采用药物灌注的的方法,比较研究盐酸米托蒽醌与卡介苗的治疗作用。

本实验的目的即在于探讨盐酸米托蒽醌与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膀胱癌尤其在肿瘤复发方面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可分为浅表型、侵袭型和转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其中浅表型膀胱癌占70, ,80, ,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但是术后3—5年内复发率高达60, ,90,,且多在术后1年内复发。

膀胱内灌注是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常用的手段,理想的膀胱内灌注药,应具有对肿瘤细胞敏感性高,能在膀胱粘膜上皮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毒副作用较轻的特点。

目前,常用的灌注药物有羟基喜树碱、吡柔比星、盐酸米托蒽醌、卡介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 学 机 能 学 实 验 设 计 报 告
姓名:孙亚东 班级:11 级精神医学 2 班 学号:1112220211
一、实验名称: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1.实验目的
探究茶叶主要成分咖啡碱是否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兴奋中 枢神经系统效果表现。 2.研究意义
利用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人服用小剂量(50~ 200mg)即可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从而振奋精神、增进思维、 提高效率。研究咖啡碱可以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 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可肌内注射苯甲酸钠 咖啡因。此外,临床上利用咖啡碱的作用还可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 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一般性头痛。此时,它由于收缩脑血管,减少脑 血管搏动的幅度而加强以上药物止头痛的作用。人还可以通过饮茶使 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 三、咖啡碱的提取
编 给药浓度 给 药 后 给 药 后 给 药 后 给 药 后 给药后 给 药 后

10min 30min 60min 90min 120min 150min
1 0.5mg/kg
2 1mg/kg 3 2mg/kg
4 5mg/kg 5 10mg/kg
七、实验结果初步探究 1.咖啡碱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可使人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 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咖啡和茶叶早就成为世界性的兴奋性饮料 成分。在动物实验,咖啡碱可引起觉醒型脑电波,损伤其间脑与中脑 后,此作用仍存在,这提示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较大剂量时则要直
10mg/kg 的咖啡碱,记录给药时间。 3.乙组小鼠按 1 到 5 号分别灌胃 0.5mg/kg、1mg/kg、2mg/kg、5mg/kg、 10mg/kg 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时间。 六、实验观察项目 1.两组小鼠分别记录给药后 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 150min 时的小鼠走动次数和举前肢次数,比较小鼠动物行为学指标 差异。 2.实验记录列表如下:
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 在呼吸中枢受抑制时,尤为明显。中毒剂量时则尚兴奋脊髓,动物发 生阵挛性惊厥。 2.小剂量的咖啡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不明显,小鼠小鼠活 动稍有异常。随着剂量增大到 5mg/kg 时,小鼠活动异常明显,走动 次数和举前肢次数较提高。但当剂量再增大到 10mg/kg 以及更高时, 小鼠出现躁动、不安、惊厥甚至死亡。 八、参考文献 【1】朱自振.茶史初探【M】.1996,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6—19. 【2】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第三版)【M】.2003,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8—9. 【3】沈强,孔维婷,于洋,司辉清.国内外茶叶咖啡碱研究进展.西南 大学食品科学学院,40071.
提取咖啡碱有很多方法,包括水提法、升华法、醇提法等方法。 四、实验对象
性别相同、体型相当的小鼠 10 只 五、实验步骤 1.将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 5 只,甲组小鼠为实验组,分别 对小鼠编号 1—5。乙组小鼠作为对照,分别编号 1—5。 2.甲组小鼠按 1 到 5 号分别灌胃 0.5mg/kg、1mg/kg、2mg/kg、5mg/k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