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教学课件
第1节大气层(课件+视频)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 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
没有大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易受陨石侵袭
没有大气,
声音无法传 播
没有大气, 昼夜温差大
3、大气的意义
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
5896米高的乞力马扎罗不仅仅是非 洲最高的山,更以独特的地理风貌著称 世界。笼统地说,乞力马扎罗可以分成 四层,最下面一层是热带雨林,中间的 腰部有一条沼泽地带,再上面是高原沙 漠,而顶部,超过了雪线以上的地方则 是高山雪峰。
远远地看,乞力马扎罗就像一位拖着长长的洒地的绿裙,系了一条细 细的腰带,身着紧身淡黄衬衫,头上俏皮地戴了顶白色小帽的青春少 女。
从图中你能读出那些信息:
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 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在12-55千米之间,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 升高。
3)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5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思考:
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的是 A 和 D 。
7、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 动呈 上升,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下 。
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 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 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 2低、。为什么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空 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这层外 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 下,外壳熔化。
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

平流层内水汽、尘埃含量极少, 几乎没有云雨现象,天气晴朗,
大气能见度高。
平流层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该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
紫外线。
臭氧层作用及保护意义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 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臭氧层还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如果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导致 地球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状态。
大气层重要性
保护地球
维持温度
大气层能够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 线和X射线等有害射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免受其害。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 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提供氧气
形成天气
大气层中的氧气是地球上生物进行呼吸作 用的必要物质。
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和微粒通过相互作用形 成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对地球的水 循环和气候产生影响。
对流运动原理及影响因素
对流运动原理
对流层内由于地面温度不均匀,暖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垂直方 向上的对流运动。这种运动使低层空气得以循环更新,有利于热量和水汽的传递 。
影响因素
影响对流运动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地形等。太阳辐射是对流层大 气运动的主要能源,地面状况(如海陆分布、植被等)和地形(如山脉、盆地等 )则通过对气流的影响而间接作用于对流运动。
02 对流层特点与功能
对流层厚度及温度变化
对流层厚度
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平均厚 度为17-18公里,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
温度变化
对流层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5℃。这是因为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科学:2.1《大气层》(第一课时)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 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
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 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
飞机高空飞行
雨、雪、暴雨和大部分 云等天气现象
1、飞机在大气层的哪一层飞行?
平流层
2、神州五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 飞行高度最近点200公里,远地点340公里, 最远点343公里,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请 问它在大气层的哪一层飞行?
1. 保护地球 ;
2. 地球以发生, 也使3、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
思考
在爬山时,当我们越爬越 高,气温会怎样变化?气温随 高度一直这样变化吗?
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的规律吗?
高 度 (千米)
大
85
气
的
温
55
度
垂
直
12
分 布
0
图
-100 -80 -60 -20 0 20 50
暖层
3、卫星在大气层的哪一层飞行?
外层
练一练:
1、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大 气层名称。
暖层 中间层
2、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 逐渐下降的是__C__和__B__, 随高度上升大气温度逐渐上 升的是__A___和__D___.
平流层 对流层
3、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D___仍然存在
A、彩虹
B、流星
C、下雪
外线的伤害。
月球
表面环 形山的 形成.
思考
地球表面为什 么很少受到陨石的 撞击?
大气层的保护
以下各图所示是什么现象?
闪 电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龙 卷 风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以上的现象发生在哪里?
台 风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④
__________ 长波辐射
辐射方向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作用
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在一定 程度上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_____保__温___作用
[易混易错·理一理]
1.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 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的、直接的来源。 2.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 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3.大气逆辐射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 即午后2时(14时)左右。
分子散射(有选择性)
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___吸__收_____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 氧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
收___红__外__线___
的增加而上升;地面生
臭氧主要吸收
物免遭过多紫外线的侵
_____紫__外__线_(有选择性) 害
2.大气的受热过程
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核心精讲]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训练突破] 角度 大气的垂直分层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 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 限的高度后,打开降落伞平稳着陆。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 时,翼装飞行的滑翔比约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据此完成1~2题。
大气层(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外层
(2)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大气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流层
暖层
外层
知识点3 对流层 难点
1.对流层的概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题型4 空气的对流运动
典例8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 请在“空气对流运动”模型(如右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2) 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_______(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下部
(1)(2)下部思路点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降温收缩下沉。室内的取暖装置是给空气加热的,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为了能更好增温,使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变暖,应该将取暖装置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C
[解析]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蓝天白云、春暖花开都与大气有关;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大气无关;昼夜温差一定存在,大气只是减小了昼夜温差。
题型2 大气的分层
角度1 大气各层的气温变化特点
典例5 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2.教材第49页活动:空气对流运动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
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
实验现象
水会由酒精灯加热的地方向上流动,然后对流管内另一端的水会流过来补充,形成水的对流
2.教材第48页活动: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具体如下:
优质课件:大气层

外层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 过卫星来传送
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 离无线电通讯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 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
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 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 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雨、雪、暴雨和大部分 云等天气现象
外层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 过卫星来传送
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 : 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 (2)、地 形:
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在迎风坡易形成较多的地形雨, 迎风坡的降水 比背风坡的多.
3、海陆分布 (1)比热容:
A. 定 义 : 单 位 质 量 的 某 种 物 质 , 温 度 每 升 高 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五、风
1、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风速:指单位时间里空气在水平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
六、为什么会降水
1、空气的湿度 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表示方法:用相对湿度(如70%)表示
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一、大气的分层: (主要依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
第一层 (对流层) 0--17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二层 (平流层) 17---5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第三层 (中间层) 50---8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四层 (暖层) 80--5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第五层 (外层) 500-10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024年最新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

2024年最新浙教版科学八上《大气层》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浙教版科学八上教材,第3章《大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大气层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层的结构,掌握各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2. 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大气层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层的结构和作用,大气层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气层各层的特点,大气层对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大气层模型,地球仪。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大气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1)大气层的结构:利用PPT课件,讲解大气层的四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介绍各层的特点。
(2)大气层的作用:结合大气层模型和地球仪,讲解大气层对生物和气候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受到大气层影响的现象,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与大气层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大气层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2. 大气层的作用:保温作用遮挡紫外线维持气候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1)大气层具有保温作用,维持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2)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伤害。
(3)大气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气体,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大气层的基本知识,但还需加强对大气层相关现象的分析。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与大气层相关的资料,了解大气层研究的最新进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气层(PPT课件(初中科学)21张)

平流层12-55千米,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中间层55--85千米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暖层 85-500千米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外层大于500千米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 到17~18千米。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 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①③ D.①④
2.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A 层占了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B.B 层的下方有臭氧层,能吸取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C.C 层风平浪静,合适飞机飞行 D.D 层叫暖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3.苏轼《水调歌头·几时有》有言: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1)苏东坡说的是大气的 哪一层?______,这一层的特点是______。(2)“高 处不胜寒”是否一定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
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
气
温
度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
的 垂
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 层的主要根据。
直
散
布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 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大气的分层
对流层 0--12千米,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落
太阳光中有红外线、可见光、紫外 线等。长期暴露在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下, 会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甚至会导 致动物患上皮肤癌。臭氧层吸取了太阳 光中大部分紫外线,因此地球上的生物 才能健康苗壮地生长。
巩固练习
1.如果没有大气层 ,下列哪些现象可能在地球上产生( D ) 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 然是蔚蓝色 ④ 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A.①② B.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层
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
5896米高的乞力马扎罗不仅 仅是非洲最高的山,更以独特的 地理风貌著称世界。笼统地说, 乞力马扎罗可以分成四层,最下 面一层是热带雨林,中间的腰部 有一条沼泽地带,再上面是高原 沙漠,而顶部,超过了雪线以上 的地方则是高山雪峰。
远远地看,乞力马扎罗就像一位拖着长长的洒地的绿裙, 系了一条细细的腰带,身着紧身淡黄衬衫,头上俏皮地戴 了顶白色小帽的青春少女。
大气层
大气层
3、大气的温度
大气层
大气层
从图中你能读出那些信息:
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 度的增加而降低。 2)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 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3)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 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 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5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84℃--2500℃之间。
大气层
第1节 大气层
云层
龙卷风
彩虹
台风眼
大气层
极光
闪电
一、大气的温度 1、大气层
大气就在我们身边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若整个苹果看 成是一个地球
这层苹果皮就相当 地球周围的大气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没有大气, 地球会……
没有大气, 易受陨石侵袭
没有大气, 声音无法传播
没有大气, 昼夜温差大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大气层
5、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
思考1:冰箱的冷凝管为什么 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面? 容易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大气层
大气层
练习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
的是(D )
A、彩虹 B、流星 C、下雪 D、地震
2、大气的意义
1)保护地球免受陨石冲撞,使地球昼夜温差较小,对地球 具有保温作用;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 5)是声音传播的媒介。
总之,大气层对人类很重要,象一件“外衣”一样保 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也有很多美丽的风 景我们将看不到。
地面能量辐射,使温度接近地面较高; 雨、雪、暴雨和大部分等天气现象
三、对流层
1、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的最底层。 2、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 赤道对流层最厚: 17~18千米;两极对 流层最薄: 8千米
3、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 体杂质。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2、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 A )层。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大气层
大气层
6、如图:(1)各字母所
代表的大气层名称是
A 平流层 、 B中间层、C对流层、
D 暖层。
(2)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
度逐渐下降的是C B
和 ,随高度上升大气
温度逐A渐上升的D是
和
大气层
。
高度
0~17千米 17~50千米 50~80千米 80~500千米 > 500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大气层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
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 的上界
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 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大气层
大气层
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 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 大气温度越低。
思考: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 空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这层外壳主要 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大气层
大气层
二、大气的分层
1、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 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 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 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暖层和外层。
大气层
大气层
课本P48活动: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 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第一层(对流层) 第二层(平流层) 第三层(中间层) 第四层(暖层) 第五层(外层)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课本P49
受热处液体上升,上面温度较 低处的液体下沉,即热水上升, 冷水下降,形成水的对流。 空气受热也会形成对流
课本P49
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较 低处的空气下沉,即热空气上 升,冷空气下降,形成空气的对流。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