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习题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
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
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关于诗歌意象的练习题

关于诗歌意象的练习题关于诗歌意象的练习题诗歌意象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下面是一些关于诗歌意象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
1. 描述一幅春天的画面,用尽可能多的意象来表达你对春天的感受。
春天,是大自然的复苏与重生。
可以用如下的意象来描述春天的画面:鲜花盛开的花园,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蜜蜂忙碌地采集着花蜜,忙着为新生命的诞生做准备;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它们似乎在庆祝春天的到来;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小溪中的水流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动,仿佛在跳跃的音符中舞蹈……2. 描述一场夏雨的情景,通过意象表达你对夏雨的感受。
夏雨,是大自然的洗礼与滋润。
可以用如下的意象来描述夏雨的情景:乌云密布的天空,雷声隆隆;雨点像针尖一样密集地落下,打在大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雨水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带着一丝凉意;小草在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跳跃的音符中舞蹈……3. 描述一片秋叶飘落的景象,通过意象表达你对秋天的感受。
秋天,是大自然的收获与寂寥。
可以用如下的意象来描述秋叶飘落的景象:林中的树叶由绿变黄,红叶如火,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秋风吹过,树叶在空中旋转,仿佛一场舞蹈;地面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秋叶,给人一种安静而寂寥的感觉;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它们似乎在告别夏天,迎接寒冷的冬天……4. 描述一片冰雪覆盖的冬天景象,通过意象表达你对冬天的感受。
冬天,是大自然的寒冷与寂静。
可以用如下的意象来描述冰雪覆盖的冬天景象:大地被白雪覆盖,宛如银装素裹;树枝上挂满了冰柱,晶莹剔透;冰面上的湖水结了厚厚的冰,孩子们在上面滑冰嬉戏;寒风呼啸,带着冰雪的寒意;夜晚,星星在寒冷的天空中闪烁,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诗歌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题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 首诗加以分析。(4分)
文本解读
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北宋做过地方 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
扬等。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 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 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南宋•郑域道就是春来花未,道就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本词上阕咏赞得就是什么事物?就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得?(5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注]迟日:指与煦得春日。
这首宋词得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就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得闲适生活。
诗人笔下得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4分)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得氛围?(3分)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得形象及其作用?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得题目。
(8分)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得作用。
(4分)8.阅读下面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从对山园小梅得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得品格情趣?9.阅读下面得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
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3分)(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8分)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6分)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答: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形象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
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
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2、阅读下列这首古诗词,完成下面两题。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客亭:旅馆。
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
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
(1)诗的颔联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5分)
(2)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1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完成下面两题。
小村
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1)诗歌前二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言外之意是什么?(6分)
(2)诗歌尾联抒情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完成下面两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
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
②篽:禁苑。
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
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文后小题。
青玉案
曹组
2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5分)
(2)整首词中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卜算子
张元幹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2)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3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对全诗有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村晚茅塘马上
雷震贺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两首诗中诗人利用这一意象营造的意境。
(6分)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
(5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