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物形象答题规律总结.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题型答题步骤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元稹《遣悲怀》塑造了一位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妻子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
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古诗形象鉴赏答题规范

规范训练 2 (2011·山东)《咏山泉》(原诗见本章专题二中“从
体式入手读懂古诗”下的“边练边悟 5”)。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出
解了析怎样分的析情山怀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
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
飞答落:如__雨__;__五__、__六__句__写__它__能__使_涧 __满 __池 __平 __; __七 __、 __八 __句 __赞__扬__它__恬_ 淡 自__守__。__在__以__上__分__析__的__基__础__上__再_加 __以 __概 __括 __, __答 __案 __就 __宛 __然__可__见__了_ 。
现的环境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
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
孟郊
柳、楼阁等意象。描绘了初冬时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节行的绝凄。清氛围:桥下冰初结,路 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出名画体家现,擅诗画歌山意水。境②的蔡肇词(?语—“111潺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潺。”曾“任瑟吏瑟部”员“外平郎落、”中“书细舍人吹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最:后地从势后周围两高句而的中“央逢凹人的抱地瓮方”,“这隔里
指山坞。
坞闻钟”概括出全诗透露出的一种
鉴赏
年虚度,寂寂夏日,百无聊赖,身边连一个相濡以沫的朋 友都没有,他自然内心不平。 此词意境貌似闲适而实寓有深意,表现了词人出世与入世 之间徘徊不定、苦闷彷徨的复杂情感,体现出含蓄蕴藉的 艺术风格,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解题技巧

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特别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与景物题型及答题步骤

想观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
及细节描写等。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
诗进行。
4 答题模式(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
旨趣。(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4 答题模式(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 什么。
5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 愁。
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 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 全诗(词)加以赏析。(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 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 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 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 景,社会现实。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慨。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了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四、分析语言风格型
•
1 设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设问变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3 解答提示:语言风格型即评析诗词的语言风格或艺术风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 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前要了解有关语言风格的相 关术语,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炼传神、凝练沉郁、八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 谐俱见……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陶渊明的平 淡自然,李白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冲淡清幽,李商隐的典丽精工,杜牧的俊 爽洒脱,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的婉约细腻等。答题时可以结合诗句相机行事。 有时根据诗歌的类别也可以明确风格,如山水诗语言风格上多是清新幽美,田园诗则多表 现为恬淡质朴,边塞诗一般语言悲凉慷慨,咏史诗则多半雄浑壮阔,讽喻诗钟情于沉郁激愤, 宫廷诗十有八九缠绵婉转,等等。 4 答题模式(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 析这种特色:(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 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清兵南下, 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3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 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古典诗歌鉴赏形象比较评价类型答题方法

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步骤
▪ 1、概括人物形象: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 特征+人物身份”
▪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 )(展开)
▪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 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山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古典诗歌鉴赏形象比较评价 类型答题方法
第七种模式:形象型
▪ 诗歌形象包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或抒情主人公——诗人的形象)、景(写 景诗中的意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
▪ 这里指的是人物形象的鉴赏。(景、物的 形象已归入意象意境型)
▪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某形象 ▪ 提问变体: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
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
简要说明.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
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参考答案: •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 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 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 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 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 瓣花上说人情”。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指导-形象

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重庆卷)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问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 的意象。诗人张弼渡江之时,想到自己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 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 落),故而“吟对沙鸥一怆神”。一“怆”字写出了张弼无限的 客愁。 参考答案:张弼用沙鸥的到处飞翔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
示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四川卷)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问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诗人陈与义过 着颠沛流离的客居生活。这年二月,冰雪初融,溪水新绿,诗 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在平淡闲适的生活中想起 了窘困多病的友人而轻舟访友。诗歌通过纶巾鹤氅的外貌、睡、 忆、寻的动作和早春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情趣高雅, 珍视友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情感指向
1.杨柳:“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落叶:失意、悲叹。 3.梅花:傲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莲:与“恋”谐音双关,爱恋思念高洁之士。 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7.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8.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 清高。 9.梅子:常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方略

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 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有的还要与情结 合分析,有的则要与写法结合分析。双调·清江引 张 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解答】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 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 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 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3.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 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 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
如上面的[注]“此诗写于诗人 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对于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
2009年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绘景——析境——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 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 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 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 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 性自然的情怀。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 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 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 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画面 通过联想和想象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诗歌形象题的答题步骤

诗歌形象题的答题步骤题目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答题步骤:1. 概括形象特点:诗中塑造了一群美丽、活泼的采莲女形象。
2. 结合诗句分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描绘出采莲女的美丽容貌和鲜艳服饰,展现其美丽动人;“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写采莲女融入荷叶荷花中难以分辨,直到听到歌声才察觉她们的存在,表现出她们的活泼欢快。
3. 指出形象意义:通过对采莲女形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题目 2。
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题步骤:1. 描绘画面内容:诗中描绘了初秋傍晚雨后的山间景色,空旷的山林在新雨洗礼后,显得格外清新;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光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竹林中传来欢声笑语,是洗衣归来的女子;莲叶轻轻摇动,是顺流而下的渔船。
2. 概括景象特点:宁静、清幽、富有生机。
3. 分析景象作用: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题目 3。
分析下面这首诗中塑造的诗人形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答题步骤:1. 概括形象特点: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孤独寂寞、悲愤忧郁的诗人形象。
2. 结合诗句分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表现出孤独和失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广阔天地,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孤独,不禁悲伤落泪,体现了他的悲愤和忧郁。
3. 指出形象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才的压抑,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题目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所写的景物形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练习
1.
2.
3.
4. 5.
6.
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 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学习目标
1. 学习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2.总结诗歌人物形象的几大类型 3. 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自我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他人形象
(诗中主人公形象)
古 典 诗 歌 之 人 物 形 象
拟行路难•其六 宋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 剑击柱长叹息。丈夫 生世会几时?安能蹀 躞垂羽翼!弃置罢官 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 还在亲侧。弄儿床前 戏,看妇机中织。自 古圣贤尽贫贱,何况 我辈孤且直!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探究
2012湖北ຫໍສະໝຸດ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予, 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 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 作简要分析。(4分)
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 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 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 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长干曲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高考设题方式: ①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②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 要分析。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 方法与规律总结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试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侯蒙幽默 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 “良将”,机智地应对别人的 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 屡屡被人讥笑。有年轻少年画 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 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 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 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 向高远。结句含义:等我事业 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 霄中”自由驰骋吧!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是如何展现的) (3)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 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方法小结
答题用语:诗歌写出了(塑造了)一个怎么样 (特点)的什么(类别)形象。 如:诗歌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的隐者形象。 答题步骤: 一、概括形象 二、结合相应诗句简要分析 三、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 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 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 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方法三:抓住诗歌的意象注意环境(时 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 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方法二: 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 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高考诗歌人物形象分析 方法及答题规律总结
考 纲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观 点态度。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 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 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临江仙
宋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 如今方表名踪。无 端良将画形容。当 风轻借力,一举入 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雨 余时候夕阳红。几 人平地上,看我碧 霄中。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 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 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摇招 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