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作业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

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

《文学理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p62.宋文帝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和史学。

P63.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的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P114.德国文学理论家伊瑟尔将自然科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称为‚硬理论‛和软理论。

p155.‚文学性‛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是其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在20世纪初提出的。

P176.文学文本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语言、结构、文类。

p367.语言是文本的基本要素,结构是文本内各部分的关系。

p368.亚里士多德系统地提出了有机统一论,指出任何一个文学文本,无论是诗还是悲剧,都必须构成一个完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秩序井然。

他在著作《诗学》里指出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并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9.俄国形式主义者日尔蒙斯基就文本结构提出了‚文本五层次说‛,包括语音层、词语层、句子层、语义层和语言文化遗产层。

10.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文本层次结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包含四个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和再现对象层。

p6811.曹丕在《典论·论文》区分文章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12.亚里士多德区分不同的文类为戏剧、史诗、赞美诗。

13.诗是用_韵文形式____形式来表达抒情主体强烈情感的文类,其听觉层面和视角层面的标志性特征分别是__韵律节奏____和_分行排列_____。

P92,P11314.诗的音乐性最典型地体现在_韵律____和__节奏___两个方面。

P9915.‚摘下槐花/槐花在手中放出香味/香味来自大地无尽的忧伤‛,海子的这首诗体现了诗歌分行的_强调____和_突出____功能。

P1201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其意象类型分别是是_对比型____和_关联型____。

P133—13617.‚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这两句诗采用的比喻类型分别是__隐喻___和__提喻___。

文学作业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作业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作业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现代文学作业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文学素养,还要求他们深入理解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业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文学作业。

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体系和方法。

在文学作业中,理解和运用文学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学理论:1.1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强调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关注作品的语言、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是其内涵的表达,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

1.2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的结构、符号和意义,并进行语言学和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

1.3 诗学诗学是对诗歌作品进行研究的文学理论。

它关注韵律、格律、意象等诗歌元素,并探讨诗歌的创作技巧和审美效果。

1.4 传统文学批评传统文学批评主要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如古代诗、古文、论语等。

它强调对古代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和解释。

二、批评方法批评方法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方法。

在文学作业中,灵活运用批评方法可以提高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批评方法:2.1 阐述批评阐述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解说和分析,包括作品的内容、结构、主题等。

阐述批评注重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与文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2 原位批评原位批评强调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将作品从作者和文化背景中解放出来,独立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原位批评注重对作品语言、形式、艺术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2.3 指导性批评指导性批评是对作品进行建设性指导的批评方法。

它通过对作品的缺点进行指正和改进建议,帮助作者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技巧。

2.4 文化批评文化批评强调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它关注作品与时代的对话和反映,探讨作品对社会思潮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三、运用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的实例在文学作业中,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作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由弗洛伊德所创作的?A. 《梦的解析》B. 《乌托邦》C. 《百年孤独》D. 《追忆似水年华》2.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A. 马克思B. 萨特C. 罗兰·巴特D. 弗洛伊德3.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是:A. 唯一的B. 固定的C. 无限的D. 受限于作者意图的4.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主张:A. 重建文本的结构B. 强调文本的中心性C. 揭示文本的多义性D. 忽视文本的内在逻辑5. 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B. 个体的自由选择C.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D. 个体的社会责任6. 以下哪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百年孤独》C. 《追忆似水年华》D. 《变形记》7.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主要研究的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B.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C. 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8. 以下哪部作品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对象?A. 《简·爱》B. 《鲁滨逊漂流记》C. 《安娜·卡列尼娜》D. 《战争与和平》9.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 性别平等B. 社会公正C. 个体自由D. 文化传承10. 以下哪位学者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A. 巴赫金B. 伊瑟尔C. 德里达D. 萨义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3. 阐述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批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2. 分析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选取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运用至少两种文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理论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该作品。

《文学理论》课程作业

《文学理论》课程作业

XX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文学理论》课程作业—————————————————————————————第一章:绪论1、文学史一般可以按照__通史__、__断代史__、_国别史__、__专题史_等进行分类。

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有_宇宙__、__作家__、__作品___、_读者__。

3、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文学的观念__、_文学的构成__、__文学的创造_、_文学的接受_、__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__等内容。

4、在文学的诸种规律中,__审美__规律是核心规律。

5、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雷纳·韦勒克曾将文学研究区分为_内部研究__和__外部研究__两种。

6、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曾将哲学研究的方法区分为_自下而上__和__自上而下__两种。

7、广义的文艺学一般包括_文学史_、_文学批评_、_文学理论_、_文学批评史_、__文学理论史__等分支学科。

8、何谓狭义的文艺学?答: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何为文学批评?答: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试论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答: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1哲学方法的层面。

哲学方法是在总体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具体学科都具有指导的意义,因此哲学方法是文学理论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这一体系的理论基础,它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等等;〔2科学方法的层面。

这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逐渐形成的方法,以其横断性和交叉性而为文学理论所吸收和借鉴,它处于中间层次而对文学理论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3专业方法的层面。

西南大学《文学理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文学理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诗学》的作者是:A:亚理士多德B:贺拉斯C:钟嵘D:皎然参考答案:A2:[单选题]文学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往性质,尤其不能脱离读者的创造性,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A:英美新批评B:接受美学C:俄国形式主义D:后现代主义参考答案:B3:[单选题]马克思在以下哪本著作里提出了"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命题: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参考答案:A4:[单选题]“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的时间是:A:1951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参考答案:B5:[单选题]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A:歌德B:席勒C:马克思D:谢林参考答案:A6:[单选题]“诗缘情而绮靡”出自:A:刘勰《文心雕龙》B:曹丕《典论•论文》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参考答案:C7:[单选题]《金枝》的作者是:A:弗雷泽B:哈丽逊C:普列汉诺夫D:弗莱参考答案:A8:[单选题]“观物取象”说出自:A:《诗经》B:《论语》C:《易经》=================================================================================================== D:《孟子》参考答案:C9:[单选题]西方提出"艺术摹仿理念”的人是:A:赫拉克利特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参考答案:C10:[单选题]在《镜与灯》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理论家是:A:勃拉姆斯B:艾布拉姆斯C:别林斯基D:恩格斯参考答案:B1:[单选题]“叙述内容”主要包括:A:事件、情节、情景B:故事、结构、行动C:故事、人物、事件D:结构、行动、人物参考答案:B2:[单选题]我们一般将叙事作品中的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称为A:时距B:频率C:视角=================================================================================================== D:标记参考答案:B3:[单选题]“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文学理论1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1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1.文学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2分)即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分)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读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2分)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流动的活动过程。

(2分)2.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分)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2分)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应该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

(4分)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发展、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根本方针。

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试运用所学的文学理论分析评论这段话。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讲述其作画经验的一段话,讲的其画竹子的过程及规律,可以看做其对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的概括。

(3分)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可以理解为对应的艺术发生、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及过程。

(3分)这一过程的规律是:(1)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2分)从艺术发生阶段到艺术构思阶段,作为艺术家构思中使用的材料已经不同于最初从生活中获得的那个材料,因为已经沾有了艺术家个人的主体性特征,已经经过主体的加工、改造、变形。

(4分)(2)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

(2分)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往往会产生一种“心手不一”的矛盾现象。

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

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

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文学理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p62.宋文帝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和史学。

P63.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的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P114.德国文学理论家伊瑟尔将自然科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称为“硬理论”和软理论。

p155.“文学性”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是其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在20世纪初提出的。

P176.文学文本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语言、结构、文类。

p367. 语言是文本的基本要素,结构是文本内各部分的关系。

p368.亚里士多德系统地提出了有机统一论,指出任何一个文学文本,无论是诗还是悲剧,都必须构成一个完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秩序井然。

他在著作《诗学》里指出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并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9.俄国形式主义者日尔蒙斯基就文本结构提出了“文本五层次说”,包括语音层、词语层、句子层、语义层和语言文化遗产层。

10.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文本层次结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包含四个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和再现对象层。

p6811.曹丕在《典论·论文》区分文章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12.亚里士多德区分不同的文类为戏剧、史诗、赞美诗。

13.诗是用_韵文形式____形式来表达抒情主体强烈情感的文类,其听觉层面和视角层面的标志性特征分别是__韵律节奏____和_分行排列_____。

P92,P11314.诗的音乐性最典型地体现在_韵律____和__节奏___两个方面。

P9915.“摘下槐花/槐花在手中放出香味/香味来自大地无尽的忧伤”,海子的这首诗体现了诗歌分行的_强调____和_突出____功能。

P1201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其意象类型分别是是_对比型____和_关联型____。

P133—13617.“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这两句诗采用的比喻类型分别是__隐喻___和__提喻___。

文学理论作业

文学理论作业

一、分析“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似乎有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力量。

因为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者与读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隔膜,因为有隔膜,故而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读者于不同时期读同一作品,其感悟大抵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有人便提倡阅读的个性化,即读者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和作者的个体生命相遇,或者对撞。

而相遇或对撞的结果,可能是一拍即合,也可能会让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膜变得更大,而隔膜大又未必是坏事。

譬如说“蒙娜丽莎”的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

有人以为画中人因怀孕而微笑,也有些人认为画中人发觉并未怀孕而产生微,诸如此类的探测,说不定已经和作者的本意相去甚远了。

然而或许正是这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隔膜,为这幅画平添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感觉。

总之,“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虽然承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膜,但这并不等于说读者可以随意对作品作解释。

有些明显的误读,尤其是有意为之的,还是要杜绝的。

二、续写“当他醒来的时候,恐龙还在那里”当他醒来的时候,恐龙还在那里,他熄灭了电筒,想在黑暗的掩护下退出洞去。

事后他才知道,熄灭电筒,这是他犯下的一个致命的错误。

就在洞窟恢复黑暗的一瞬间,恐龙从麻痹的状态中解脱了,它那巨大的身体一跃而起,同时发出了一种震耳欲聋的怒吼声。

他机灵地往旁一闪,虽然躲过了利爪的一击,但是恐龙的身字微微一侧,它那又粗又长的尾巴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扫了出来,快得使他无法躲闪,这真是可怕的一击!他就像一块小石头一样给扫得飞了出去,重重地撞在石壁上。

他只觉得头部嗡的一声,便瘫痪在地上了。

恐龙回过头来,狂怒地又大吼了一声,然后一跃过来,张开大嘴,准备一口将这送上门来的食物吞下去。

他这时已经处于半昏迷的状态,即使他的意志力还在支撑着他,使他不致完全丧失知觉,但是行动的能力,他却是没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教程论文题目浅谈言与意的关系姓名普成潇学号124030266院、系文学院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指导教师曹静漪职称(学历)本科浅谈言与意的关系摘要:言意之辩始终贯穿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中。

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关于言意的文学理论,但是注重通过作品认识文学,而作品最主要展现的形式还是言。

因此言与意之间关系总是值得论证的。

关键词:文学作品的言;言作为意的媒介;言与意的关系文学作为作家本人的审美体验的在现,或是对世界得反映,或是再现历史画卷等。

存在的形式有各种各种,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网络、印刷等为载体存在。

但都离不开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的客观事实。

[1]那么文学的语言和生活中语言有什么区别。

文学也是艺术,因此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因它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因此它语言的性质也随之变化,马舍夫斯基在《艺术语与实用语》一书中做了解释:“在日常生活中,词语通常是传递消息的手段,即具有交际功能说话的目的是想对方表明我们的思想。

”再有就是:“文学作品则不然,它们全然由固定的表达方式来构成。

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特别注重词语得选择和配置。

比起日常实用语言,它更加重视表现本身。

”[2]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文学语言虽然在很大程度与日常语言使用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但仍然还是有许多文论家对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做出了区分。

[3]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言语要清晰,又不能流于一般”。

[4]因此他主张多使用“奇异词”。

托那么存在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

托马舍夫斯基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性言语:“文学是具有自我价值并被记录下来的语言。

”[5]可见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当被作家记录下来时,显然它在生活中传递信息或是表达意愿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它是承载着作家的审美体验且还肩负着传达作家不受时空限制的心灵感受。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即使是一句平庸流俗的话,放到整个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了作家的自我价值的感受。

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结构学的内容了。

比如诗,同样的话语,不一样的排列,给读者不一样的期待。

即这样的排列让语言有了节奏,既然拥有了这样的节奏,那么读者的经验在提醒读者,就使得读者有了诗的期待,这样的语言也就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当然也有朱光潜先生提出的:“诗里有一个形式化的节奏,我们不能否认;不过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读者与作诗者都不应该完全信任形式化的节奏,应该设法使它和自然的语言节奏愈近愈好”。

[6]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从结构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文学作品。

用结构主义的眼光来研究文学作品,就会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内在的一种限制,一种用语言构建起来结构。

这样难免视角会受到辖制。

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中的言并不是单纯的语言。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它的本质中少不了语言这个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中国通过作品来看文学,力求从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经验研究出文学的本质。

正如中国台湾学者王梦欧所说:“中国人不但爱好文籍而已,而且爱好具有文学性的记录。

这就说:中国人无论记录任何重要的生活行为,感情思想,都很讲究那点文学性,所以自古流传下来的许多哲理教训,生活记录,皆无异于文学作品,因此较早时期的文学批评,亦是面对着这广义的文学作品而作。

”[7]言意之辩始终贯穿中国美学,文艺理论中,这足以说明“言”在文学本体的重要性。

从作品本身研究文学,注重了语言,声音,技法,文体等形式方面的问题。

皮亚杰《结构主义》里说:“一个结构所固有的各种各样转换不会超出结构的边界之外,只会产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持这个结构的规律的成分。

”[8]。

而这样的起始点。

终究是以一种僵硬且不足的看法。

结构主义更多体现的文学作品的建筑构架,而言与意之间的层层传递并没有体现被关注到。

中国往往有很多关于言有意的说法,当然言意之说起于庄子。

《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尽其言。

”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得更为清楚:“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象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想;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从这些看法中可以知道,言构建象,象承载意,而意又反作用更加具体的塑造了象。

言、象、意,三者之间用互承互载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1953年发表的《镜与灯》一书中,归纳了西方文论中从古至今的四个文学理论视点,这就是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要素。

意来源于作者本身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而作家在向读者传递意的时候,用语言来构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并不是简单地文字的堆砌。

它包含了作家对世界的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凝合。

在作家与读者隔空对话中,作家正是通过言的表达向读者传递了他的意。

此言作为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媒介枢纽。

作家创作,读者接受。

可见,文学作品的语言已然从单纯的语言变成了担负着作家审美价值的载体。

对于中国传统观念来说。

语言并不限于单纯的词汇问题,刘麟生总结了三部分:字形。

字音和字义都对文学有所影响,其中涉及词语构成的形式美、骈文的形式美等,都是非常具有中国式特色的文学形式。

[9]再有刘麟生在《中国文学概论》一书中提到:“文学是一种艺术,艺术以真善美为归,而达到目的的方法,不外激动人心的视觉、听觉和感觉。

黑格尔所以分艺术为目艺耳艺心艺,他拿文学属诸心艺。

但是文学如何激动心灵?仍不外以文字引起人的注意或者是为听觉上注意。

中国的文字,是先以视觉感人;西方的文字先以听觉上感人。

”[10]文字,即语言,放到了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它既是包含了实用语言的作用,更加上升到了艺术语言的地位。

当然艺术语言并不是单单存在于文学作品中。

“意境”这个概念来自隋唐时代的佛学,也杂糅了先秦至魏晋的老庄、玄学思想。

[11]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12]进行了对意境很好的概括。

意境通过什么来表现,不外乎是文字,字音,字义。

司空图在在《诗品·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13]那么其中的“意象欲出”就以语言为媒介为枢纽,向读者展现出作家的意境。

再有“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

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

”遍照金刚《文境秘府论·南卷·论文意》[14]意从心而发,读者与作家隔空的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体会作家的“意”,首先就是通过语言。

因此言是意的媒介,意的枢纽,用言来连接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共鸣。

更是让读者通过言来和作家对话。

意是月亮,而言是指向月亮的手。

意对于作家来说是作品本身的精华。

中国传统美学与文论非常重视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文艺的本质,这主要有言志说和缘情说两种形态。

[15]从作家本身出现,就有了表现说,表现轮是把文学视为主体内在性的体现。

作家以自己为中心,发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是主体内在向外的展示。

而没有读者参与的文学就不能叫做文学。

文学活动需要读者的参与,离开读者,文学就不存在。

在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也是读者,是其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没有读者的接受,文学作品仅仅是潜在的作品,还没有成为现实的作品。

[16]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体,只有在读者的心里通过想象。

再创造才能够体会诗的意境的玄妙与幽思,因而文学作品与读者共同构建最美的文学意象与韵味。

[17]从作者与读者之间构建起来的连接,也很够更好的解释文学的本质。

文学作品呈现出来,需要给予作者(第一读者)心灵的慰藉,再给读者心灵的共鸣或是安慰。

从读者的接受的角度去感悟文学意境,已经超出文学作品本身的形象和情志了。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清代的叶燮说:“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

在这样的过程中,文学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读者之于文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成为文学的决定性维度。

而读者在这样的过程中,最主要是通过言的视觉冲击来完成这一完美体验。

言意之辩,总是贯穿了美学和文艺研究。

言载象,象呈意,意筑言。

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分。

有了言的展现,才不会让意成为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雅物。

意作为那颗闪亮在文学作品中月亮,总要通过言来进行完美的阐释和连接。

参考文献[1]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2]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艺术语与实用语[M](1989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89,83~84[3]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7[4]亚里士多德·诗学[M](1996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0[5] 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诗学的定义[M](1989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89,84~85[6]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M](1980年版)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219[7]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7~28[8]皮亚杰·结构主义[M](1996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9]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8[10]刘麟生·中国文学概论[M](1985年版)·,北京:中国书店,1985,1~4[11]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71[12]王国维·人间词话[M](1980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71[13]司空图·诗品·缜密[M](1979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05[14]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M](197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129~130[15]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9[16]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9[17]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M](2005年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