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合集下载

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

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

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要求解决的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要求解决的问题。

2. 理解文意:在阅读说明文时,要通过仔细阅读,理解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理解文意:在阅读说明文时,要通过仔细阅读,理解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关注关键词:在阅读文段时,要注意关注关键词,如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段的意义。

关注关键词:在阅读文段时,要注意关注关键词,如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段的意义。

4. 分析事物关系:在阅读说明文时,要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利弊关系等。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回答问题。

分析事物关系:在阅读说明文时,要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利弊关系等。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回答问题。

5. 记笔记:在阅读文段时,可以适量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和关键词,方便之后回答问题时使用。

记笔记:在阅读文段时,可以适量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和关键词,方便之后回答问题时使用。

说明文阅读答题套路1. 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说明文时,先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可以先读一遍标题、导语和总结部分,了解整个文章的大致内容。

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说明文时,先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可以先读一遍标题、导语和总结部分,了解整个文章的大致内容。

2. 段落分析:按照段落的顺序分析每一段的主题和要点。

可以通过段首句和段尾句快速了解每一段的主旨。

段落分析:按照段落的顺序分析每一段的主题和要点。

可以通过段首句和段尾句快速了解每一段的主旨。

3. 理解细节:细致阅读每一段中的细节信息,特别是与问题相关的部分。

注意关键词和数字,以便更好地理解细节信息。

理解细节:细致阅读每一段中的细节信息,特别是与问题相关的部分。

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 提前阅读题目
在阅读说明文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问题。

这样可以帮
助我们在阅读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 熟悉文体特点
说明文有其特定的文体特点,比如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性强等。

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这些特点,并学会在答题时运用。

3. 阅读理解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整篇说明文,抓住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
要点。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答题。

4. 注意关键词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通常会直接
与问题和答案有关,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并找到正确答案的线索。

5. 划分段落
将说明文分为不同的段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
和逻辑关系。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段落的内容来寻找答案。

6. 多角度思考
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要多角度思考。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会有
多个答案,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的提示和逻辑来判断最合理的答案。

7. 综合分析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参考文章中的细节和整体结构进行综合分析。

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8. 实践练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小学说明文阅读题进行练,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思路。

以上是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的一些技巧和套路。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加油!。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说明文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文体,它旨在向读者介绍某个对象、事物或者现象的性质、构成、用途、使用方法、操作流程等等,是一种普及知识的文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说明文是学习新知识或者掌握新技能的必经之路,因此,本篇文档将向大家介绍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技巧1. 细心阅读说明文通常涉及到一系列操作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等等,因此,在阅读时我们必须十分细心,以免遗漏重要信息。

可以通过画圈、划线、写注释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关注关键词阅读说明文时,特别是看到一些陌生或者专业术语,我们要立即重点关注,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通常这些关键词会在后面不断出现,也是我们答题时的关注点。

3. 抓住主旨虽然说明文的内容较为繁琐,但我们必须从中抓住主旨,即全文所要介绍的核心概念或关键技能。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先抢先仔细阅读一遍题目和答案,再根据这些关键点在全文中快速定位。

4. 控制时间说明文阅读中的时间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花费太长时间在某段话上,就会导致整个阅读进度和理解能力下降。

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控制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答题。

二、说明文阅读答题公式阅读说明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回答问题。

因此,在学习阅读技巧的同时,掌握答题公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1. 问题分类在答题前,我们需要对问题做一个分类,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处理技巧。

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1)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或技巧;(2)解释专业术语或者难以理解的描述;(3)判断对错或者填空等等。

2. 提炼关键信息在理解问题之后,我们可以采用“提炼关键信息”的方法,将问题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从而更好地定位全文中的答案。

3. 三段法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采用“三段法”的方法,即将全文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进行阅读。

这样做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全文,对信息的整合和应用也更加简单明了。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1.引言在学习和考试中,正确的答题技巧和套路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在各类考试中通用的答题技巧和套路,帮助您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2.阅读理解题2.1.1阅读前的准备:2.1.1.1.在阅读文本之前,快速浏览问题,了解需要关注的信息。

2.1.1.2.在阅读文本时,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以便后续回答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

2.1.1.3.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主题句、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

2.2.1答题技巧:2.2.1.1.仔细阅读问题,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2.2.1.2.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文章中的原文表述,以确保准确性。

2.2.1.3.注意问题的类型,如细节题、主旨题、推断题等,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2.3.1套路:2.3.1.1.针对细节题,通常答案在文章中可以找到明确的信息,可以直接引用原文。

2.3.1.2.主旨题通常要求总结文章的核心思想,答案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全文。

2.3.1.3.推断题需要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暗示来得出结论,要仔细分析文章内容。

3.单项选择题3.1.1阅读问题:3.1.1.1.阅读问题时要注意关键词,特别是否定词如“不”、“没有”等。

3.1.1.2.仔细理解选项之间的区别,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3.1.1.3.如果不确定答案,可以先标记并继续后面的题目,然后再回头解决。

3.2.1答题技巧:3.2.1.1.在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首先尝试在脑海中形成答案,然后再查看选项。

3.2.1.2.注意句子的上下文,以帮助理解问题。

3.2.1.3.当两个或多个选项都有可能是正确答案时,考虑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做出选择。

3.3.1套路:3.3.1.1.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仔细比较剩下的选项。

3.3.1.2.如果有不确定的选项,考虑哪个选项与上下文更加契合。

3.3.1.3.在考试中要注意时间分配,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单个选择题上。

4.主观题4.1.1阅读问题:4.1.1.1.阅读问题时要仔细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制。

说明文知识点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知识点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知识点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1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加以概括。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首先看题目,其次抓中心句及关键词;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二、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2.举例子举了什么的例子,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3.列数字例举了什么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4.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更易理解5.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6.作比较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7.引资料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9.作诠释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什么特征10.画图表简明,直观,具体的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一、掌握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有;【1】从现象到本质【2】从结果到原因【3】从特点到用途【4】从整体到局部【5】从概括到具体【6】从主要到次要【7】从一般到个别2.确定说明顺序;【1】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2】把握语言的标志。

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

还要注意有时说明文的顺序。

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1.引言在学习和考试中,写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在理论文答题中。

良好的答题技巧和套路不仅可以帮助你高效地回答问题,还能提升你的分数。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和套路,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各种理论文答题。

2.阅读题目在开始回答任何理论文问题之前,务必仔细阅读题目。

理解题目的要求对于正确回答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阅读题目的注意事项:□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特别是动词,它们指导你应该采取的行动(例如,解释、分析、比较等)。

□查看题目是否包含多个问题,确保逐一回答。

□注意问题的背景信息,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的上下文。

3.技巧一:理解问题3.1关键词分析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分析问题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通常包括动词、名词和修饰词,它们指导你应该如何回答问题。

例如:□解释:要求你解释某一概念、现象或观点。

□分析:要求你分析某一主题、问题或事件,可能需要提供原因、影响和结论。

□比较:要求你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理论或观点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2问题类型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回答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类型:□定义问题:要求你提供对某一概念或术语的明确定义,通常需要简明扼要地解释其含义。

□原因问题:要求你分析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可能需要列举和解释多个原因。

□影响问题:要求你评估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解决问题:要求你提出解决某一问题或挑战的建议或方案,并解释其可行性和优点。

3.3解题思路一旦你理解了问题类型和关键词,就可以开始构建解题思路。

这个思路应该包括:□主要观点:明确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回答。

□结构安排:考虑如何组织你的答案,包括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论。

□论据和例子:思考哪些论据、事实或例子可以支持你的观点。

4.技巧二:答题结构一个良好的答题结构有助于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和评估你的答案。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答题结构:4.1引言引言部分应包括对问题的简要回应和你要阐述的观点。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模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模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模版(原创实用版3篇)《说明文答题技巧及模版》篇1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文体,主要用于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

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次还有描述、解释、推理等。

以下是一些说明文答题技巧及模版:1. 准确认读:仔细阅读题目,准确理解题意,抓住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尤其是首括句和中心句。

2. 准确理解: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准确筛选: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从文章中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注意不要筛选过多或过少。

4. 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理。

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从标题上找说明对象。

5. 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判断出作者使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

6. 说明方法: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等。

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判断出作者使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 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等。

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判断出作者使用的是哪种结构形式。

8. 答题格式:说明文的答题格式可以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划分,事物说明文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说明对象+ 特征”,事理说明文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说明对象+ 事理”。

综上所述,说明文答题技巧及模版包括: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结构形式和答题格式。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模版》篇2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文体,主要用于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

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力求准确、严密、科学。

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主要说明具体事物,后者主要说明抽象事理。

在回答说明文题目时,要注意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信息。

一般可以从标题、首括句和中心句入手,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说明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说明文是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

所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备考效率非常重要。

不论命题者如何出题,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明白说明文答题程序,都是能够顺利答题的。

笔者结合近几年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提供一些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

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三、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经常出现的考点,其类型如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引用说明)的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2: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例3: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

一是加热法。

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二是吸湿法。

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

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

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4: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就好像鸭蛋的蛋黄。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例5: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上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准确具体说明了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解析: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引用说明应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如何分析“说明的顺序”考点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对策二:掌握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五、如何分析“说明的语言”分析“说明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风格(平实、生动)。

知识要点: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即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8: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解析:“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

对策:找出准确性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模糊数据的句子;(3)找使用限制词语的句子。

类型5 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对策:找指示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其最近的一句话。

要注意有时指代的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9:巴西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着手研制开发车用行驶监视装置,以帮助减少公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

文中的“这一特殊技能“是指什么样的技能?解析:这一特殊技能指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

六、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复杂内容的文章。

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七、如何分析“文段的作用”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1)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

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八、如何分析中心句类型1 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九、如何解答拓展题型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遇到失意伤心事,多想有一个懂你的人来指点迷津,因他懂你,会以我心,换你心,站在你的位置上思虑,为你排优解难。

一个人,来这世间,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事理,才能不断成长。

就像躬耕于陇亩的农人,必须懂得土地与种子的情怀,才能有所收获。

一个女子,一生所求,莫过于找到一个懂她的人,执手白头,相伴终老。

即使芦花暖鞋,菊花枕头,也觉温暖;即使粗食布衣,陋室简静,也觉舒适,一句“懂你”,叫人无怨无悔,愿以自己的一生来交付。

懂得是彼此的欣赏,是灵魂的轻唤,是惺惺相惜,是爱,是暖,是彼此的融化;是走一段很远的路,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依然在你的视线里;是回眸相视一笑的无言;是一条偏僻幽静的小路,不显山,不露水,路边长满你喜爱的花草,静默无语却馨香盈怀,而路的尽头,便是通达你心灵的小屋……瑟瑟严冬,窗外雪飘,絮絮自语说了这多,你可懂我了吗?若你知晓,无需说话,只报一声心灵的轻叹,那,便是我的花开春暖。

你相不相信,人生有一种念想,不求奢华不求结果,不求你在我身边,只愿有一种陪伴暖在心灵,那,便是懂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