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说起大学语文这门课,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那些优美的诗词文章总能触动我的心弦;恨它,是因为要复习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啦!还记得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整个宿舍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大家都知道,大学语文可不是随便翻翻书就能过关的。
于是,我也开启了我的疯狂复习之旅。
我先是把那厚厚的教材找了出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心里一阵发怵。
这哪里是书啊,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大山!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我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地看过去。
那些古代文学的部分,什么诗经、楚辞、汉赋,每一个都像是古老的密码,需要我用心去解读。
我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重新整理重点。
比如说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就详细地写下了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还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写着写着,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了那些诗人在河边吟唱的场景。
现代文学部分也不轻松。
鲁迅、茅盾、巴金,这些大家的作品一个比一个深刻。
我读着《狂人日记》,感受着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心里那叫一个佩服。
复习到这部分的时候,我还特意去图书馆借了几本相关的评论书籍,想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
记得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得入了迷,直到管理员来提醒我要闭馆了,我才如梦初醒。
外国文学更是让我头疼。
那些长长的外国人名,还有复杂的情节,搞得我晕头转向。
为了记住《巴黎圣母院》里的人物关系,我画了一张大大的图表,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还不够,我又把书中的经典段落抄了下来,反复诵读,试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古代文学里很多诗人都喜欢借景抒情,看到一朵花、一片云都能写出一首诗来。
我就在想,要是我生活在古代,估计看到啥都只会说一句“哇,好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那些现代作家,他们的写作风格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简洁明了,有的却晦涩难懂,感觉就像是在跟读者玩捉迷藏。
有一天晚上,宿舍已经熄灯了,我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笔记。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语文复习一、《拣麦穗》本文最初发表于1979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收录于《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洁》属于记事散文体裁。
涉及人物:一、农村姑娘——梦想的幻灭者。
二、“我”——执著的寻梦者。
三、卖糖老汉——孤苦的漂泊者。
张洁(1937-),当代作家。
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
《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艺术特色:首先,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心态描写真切细腻,感情真挚朴实;其次,作品在艺术上以“丑”显美,将两个人物形象都描画而为“美丑联体”的意象,外面都具有“丑”的特征,通过形“丑”与神“美”的错倒、反差,达到人性“美”的讴歌;寓意的深沉含蓄也是文章的一个特色;语言自然朴素、明净清丽,也是艺术上的鲜明特色。
或参考答案二:(一、构思独特。
文章的第一部分所写拣麦穗姑娘的种种美丽幻想,对展示情节、凸显主题起着铺垫作用。
一是从内容看,第一部分对后面两部分有统领作用。
二是从情感气氛上看,前面拣麦穗姑娘的梦的纯真和丢失的困惑,正与后面那个典型故事的情调一致,从而形成了笼罩全篇的基本情感气氛。
三是铺垫部分与主体部分在内容、氛围的基本一致之中,还包含着一层不同。
二、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三、通过简洁传神的行为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四、文章中象征手法的应用。
小火柿子象征老人对我无私的关爱永不退色,我对老人的怀念之情也不会变化;烟荷包象征了我童年梦想的失落,老人的去世也表明了作者失去了一份真爱。
)文章主题:《拣麦穗》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村姑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还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大学语文笔记

大学语文笔记大学语文笔记一、语言基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
语言具有表达、交流、情感、个性特点、思维活动等多种功能。
语言是人类基本的交际工具,具有表达思想、分享知识、传递信息等重要功能。
语言的基本特征:规则性、符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
语言的学习: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语用(语境)等方面。
语言的运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二、修辞格修辞格是修辞学中的基本术语,是指用特定的语言技巧,使文本具有特定的语言效果的方法。
修辞格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问、感叹等。
1.比喻比喻是通过两种事物的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意思。
比喻是修辞格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可以用非常生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关未知事物的信息。
常见的比喻有:1)直接比喻:直接将被描述的事物与相似的事物相比较,如"他的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
2)间接比喻:间接地描述事物的共性,通过描述共性来指代具体事物,如"他是这个世界的花蕾"。
2.拟人拟人是指人类的活动或特征被附加在非人类对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拟人可以很好地描述一个对象的特征,并把读者引入到文本的情境中。
常见的拟人有:1)动物拟人:把动物赋予人类特征,如"大象似乎在思考"。
2)物体拟人:描述生物以外的非生物的行为或状态,如"风在低声咒骂"。
3.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方式,来强调某个特定的情感。
夸张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帮助传递文本的主旨。
常见的夸张有:1)超乎寻常的夸张:描写为大于实际上的量或程度,如"他吃掉了一整只鸡"。
2)否定夸张:描绘与现实相反的情况,如"这个小孩子从不哭泣"。
4.对比对比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在文本中重点向读者传递意义的一种修辞方式。
大学语文听课笔记

第⼀课: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邓⼩平 1、邓⼩平,四川⼴安⼈,新时期中国改⾰开放的总设计师。
2、重点段落:第2、3段;最后4段。
3、⽂后[注释]:1、3 4、⽂后[提⽰] 5、重要词汇:仰⼈⿐息、夜郎⾃⼤、励精图治 第⼆课:发扬伟⼤的创业精神-《⼈民⽇报》社论 1、中⼼论点:第三段第⼀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创业精神的核⼼和精髓。
2、⽬标:第四段第⼆句:“我们创业的⽬标是明确的,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个原则:第九段第⼀句:“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是讲创业者应有的节操。
4、重点段落:倒数第2段。
5、本⽂⽂体:这是⼀篇社论。
6、⽂章特点:本⽂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语⾔准确、简洁、明了,较多地使⽤判断句式,极少运⽤修辞⼿法,体现出“社论”这种⽂体的特点。
第三课:科学的春天-郭沫若 1、郭沫若,四川乐⼭⼈。
现当代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主要代表作有诗集《⼥神》,历史剧《屈原》、《蔡⽂姬》等。
2、重点段落:第3、4、6、7、10段。
段中都运⽤了哪些修辞⼿法3、⽂后[注释]:1、3、4、7、8 4、⽂后[提⽰]:全⽂的中⼼论点是:时代和科学需要巨⼈,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异想天开的精神风格。
本⽂的特点是议论中灌注着诗⼀般的激情。
本⽂论证⽅法多样,主要是归纳法。
本⽂运⽤的修辞⼿法,值得注意的是⽐喻。
此外,作者也运⽤了排⽐、拟⼈等修辞法。
5、课后[思考与练习]:2、3、4题 6、重要词汇:孜孜不倦、颠沛流漓、废寝忘⾷、含⾟茹苦 第四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鲁迅 1、鲁迅,原名周树⼈,中国现代⽂学的奠基⼈,伟⼤的⽂学家、思想家、⾰命家。
鲁迅青年时代赴⽇留学,后弃医从⽂,⽴志改造国民的精神。
1930年,参加在左翼作家联盟并起重要作⽤。
⼩说集有《呐喊》、《彷徨》,散⽂集有〈野草〉、〈朝花猸拾〉,杂⽂集有〈坟〉、《且介亭杂⽂》等。
《狂⼈⽇记》、《阿Q正传》是他⼩说的代表作。
大学课程语文笔记整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笔记整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
2. 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笔记整理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语文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a. 概括法:提炼文章主旨、论点,归纳文章结构。
b. 列提纲法:按照文章结构,列出每个段落的主要观点。
c. 摘抄法:摘录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段落。
d. 概括与摘抄相结合法:综合运用概括法和摘抄法,整理文章。
2. 讲解笔记整理的注意事项:a. 笔记内容要简洁明了,便于复习。
b. 笔记要分门别类,便于查找。
c. 笔记要注重时效性,及时整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一篇课文笔记。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笔记整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笔记整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a. 做好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b. 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c.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讲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a. 多读书,拓宽知识面。
b.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c.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学习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大学语文》课程笔记

《大学语文》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大学语文”概论一、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1. 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接触和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够具备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能力。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3. 培养审美情趣-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美的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 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生活品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
5. 拓展思维视野-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 思维视野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的含义1. 语文的定义-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 在教育领域,语文特指汉语言文学,是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2. 语文的性质- 工具性: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 艺术性:语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
3. 语文的内涵- 语文不仅包含语言本身,还涉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深层内容。
-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技能,更是了解和掌握一种文化的过程。
4. 语文与文学的关系- 语文是文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文学创作和鉴赏。
- 文学是语文的艺术表现,通过文学作品,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丰富和扩展。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大学语文是一门提升我们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做好笔记是关键。
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复习内容的整理。
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其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比喻和排比。
2、秦汉文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论证逐客之非。
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乐府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语言朴实自然。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言谈轶事。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李白、杜甫;中唐有白居易、元稹;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
5、宋元文学宋词: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
6、明清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对自我的崇尚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2、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茅盾的《子夜》: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矛盾。
3、现代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堂笔记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2、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3、鹿鸣篇属于诗经中的哪个部分(小雅)
∙4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精神
∙5、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家是(庄周)
∙6、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的大师是(孔丘和孟轲)
∙7、先秦时代,道家学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8、下列孟子书中属于语录体的是(《论语》)
∙9、《秋水》一文出自(《庄子》)
∙10、《学而》篇出自(《论语》)
∙11、我国古代第一篇纪传体通史(《史记》)
∙12、不属于司马迁著《史记》的动因的
是(政府提倡)
∙13、(鲁迅)提出了“魏晋风度”的。
∙14、不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家是(刘禹锡)∙15、“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出自(曹操)的诗歌。
∙16、后人把那些“本色”、“正宗”的写儿女情长的柔情软词,称为“(婉约词)”
∙17、以下不属于豪放词人的是(秦观)
∙18、“莫道不销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出自李清照诗(《醉花阴》)
∙19、辛弃疾著名诗句“倩何人,唤取红巾
翠袖,搵英雄泪”的篇名是(《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子》)
∙20、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三
国志通俗演义》)
∙21、《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2、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
作是(《聊斋志异》)
∙23、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红
楼梦》)
∙24、《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阮籍)
∙25、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而被称为“隐逸之家”的诗人是(谢眺)
∙2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平淡自然)
∙27、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大诗人是(王维)
∙2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李白)的诗歌美
∙29、杜甫诗风的最显著特点是(沉郁顿挫)
∙30、现实主义的杰作“三史三别”的作者诗人是(杜甫)
∙31、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诗(望岳)
32、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