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标与模式探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标与模式探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标与模式探讨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前呆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要求,许多有条件的地方已经把数字化的多媒体教育工具引入了课堂,数字化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软件把往日呆板的黑板变为生动的影像,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可以说数字化已成为一种未来教学的趋势。

而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在广泛的推广起来之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首要而迫切的任务,那就是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所谓教师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传递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所需要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的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1.信息情感意识信息情感意识是指教师在信息活动中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2.基本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的掌握。

这些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是熟悉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三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上资源的搜集方法。

3.信息法律道德信息法律道德是指教师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

比如,不得利用信息危害社会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向他人传递不良信息等。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若没有信息道德修养,不仅不能维护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法律道德。

4.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

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三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四是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扩宽协作范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摘要:分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后,针对培训中的问题,引入共同体的学习来改善培训,构建了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该模式是一个“任务驱动—支持共同体学习—多元评价”模式,其中任务是基于教师的实践,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设计多样的支持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共同体活动,且网络与面对面两种形式都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加;设计过程性评价方式有利于督促教师积极地参与培训,改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

关键词:教师学习共同体;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与问题随着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政府已出台了许多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培训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培训模式单一,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参与性。

目前的培训方式主要采用面对面、分阶段式的培训方式,过程只重视单方面的传授,采用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追求整齐划一;②培训内容和教学实践脱离。

培训没有注重培训前需求分析,没有调查就设置培训内容,导致中小学教师学习一些与实践需求不相关的惰性知识;③培训的评价方式设计不合理。

由于平时中小学教师时间紧,大都采取短期培训的形式,最后评价是统一考试达标即可。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没有取得实效,是由于培训前没有真正把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本质,结合教师的特点来考虑用何种方式来提高这种能力。

2 学习共同体概述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种关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性交互的机会,以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交互中蕴含着多层次的参与:边缘的与核心的,在场的与虚拟的。

每一个成员从不同水平和不同角度加入到围绕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并且从中获得来自他人的和人工制品的支持,在形成共同体的共性知识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感。

学习共同体具有非正式学习的优势:学习的自主性,基于兴趣的学习;学习是社会性的。

对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对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程 ,与其 他 任何 事 物 的学 习都是 一 样 的 。因 此 ,当 看


境 ,另 一方 面 ,与怕 说错 的心理 也 是 不无 关 系 的 。与
当 的批 评 是必 要 的 ,但 提 出批 评 是 为 了改 进教 育 技术
在 实 际 运 用 中 的存 在 问题 ,不 断 改 进 教 学 方 式 和 手
段 ,是 为 提高 教 学 质量 服 务 的 ,而 不是 为 1 广消灭 一个
我 们 在 教 育 技 术 实践 中一 碰 到有 误 区就 停 滞 不 前 呢 ?
蹴 而就 的 ,也 要经 历 不 断摔 跤 不 断爬 起 的过 程 。恰
同样 ,请 不 要 忘记 我 们 中 国人 被讥 为 “ 巴英语 ” 的 哑
掌 握 者 ,究 其 原 囚 ,就 是 因为 在 学 习 英 语 的 过 程 中 , 我 们 说得太 少 .这 一 方 面 固然 是缺 乏 必要 的环 境 、语
师培 训 模 式
【 关键词 】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 学 教 师 培 训 模 式 ,是 指 在 基 础教 育领 域 内 . 对 在 职教 师进 行 的 以提 高 师德 水 平 、业 务 素 质 、教 育 教 学 能 力 和 自主发 展 水 平 为 目标 的培 训 机 制 、内 容 、 方 式 和方 法 。 中小 学教 师 培训 模 式 的 基本 构 成要 素 是 培 训 主体 、培 训 理 念 、培 训对 象 、培 训 目标 、培 训 内 容 、培 训 手段 ( 式 、 法 ) 培 训 管 理 ( 程 监 控 、 方 方 与 过 考 核 评 价 )等 ,这 些要 素 的 优化 组 合及 发 挥 独 特作 用 的 过 程 ,就 是模 式 生 长 、发 展 、形 成 的 过程 。培训 理 念 及 其 指 导 下 的 培训 模 式 直 接 影 响着 教 师 培 训 的 质 量 . 湖 北 省树 立 中小 学 教师 培 训 的新 理 念 .并 在 理论 创 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与策略探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与策略探究

实践 , 更难 以从 成人角度 、 学科 教师实践 角度进 行选择 , 从 而导致培训模式与 中小学教育教学 实践脱 节 ,这就背离 了 教育技术 的本质 内涵 , 也使 培训无法吸引学员教 师 , 最终 使 得教育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学员教师不能把教 育
技术和 自己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促进教学 。 24 缺乏丰富而有效 的教学资源 . 我 国 目前正在实行 的教育技术 培训需要丰 富的教学资
1 教育技 术培 训 的 目标
根据教育部 《 教育 部关 于启动实施全 国中小学 教师教 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 ̄[ o1号 ) , 国中 ( io5 2 5 文件 全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的宗 旨是 : 中小学教师 以《 教育技术 能力标准( 试行)为依 据 , 》 以全面提 高 中小学教 师
中小 学教师教 育技术培训现状 与策 略探 究
刘 彩 霞
( 包头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43 ) 100
中图分类号 : 4 1 G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0 3 — 2 17— 842 1 2 — 0 60 1
Th S a u o h u a i n l Te h o o y e t t s f t e Ed c to a c n l g Tr i n f am g o P i r n e o d r c o lTe c e s a d Is S r t r ma y a d S c n a y S h o a h r n t t a - e y An l ss/ i i i g ay i /L u Caxa Ab t a t Ba e n t e a a lb e 1tr t r ,o i e i h s r c s d o h v i l i au ec mbn d w t t e a e h r s h o er s a c , i a e n l s s h o l n t t s f h e u fh e e r ht s p r ay e eg a dsau e t h p a t a ot e u a in l tc n lg r i i g o h r r n e o d r d c t a e h oo y tan n ft e p i y a d s c n a o ma y s h o e e e i o o , n h rb e n e k s l t c o l a h  ̄ n Ba t ut f d t e p o lmsa d s e ou i t oi - o s h p n t b h lf l o t e d c t n l e h oo y n , o ig o e ep u f r h e u ai a tc n lg o tan n f r r n e o d r c o l e c e s r i ig o i y a d s c n a s h o a h r. p ma y t Ke r s p ma n e o d r c o l e c e弓e u ai n l y wo d r r a d s c n a s h o a h I:d c t a i y y t o t c n lg ; an n ; au ; rt g e h oo yt ii gs t ss a e y r t t Au h r d r s c o lo f r t n S in e a d T c n — t o ’ a d e s S h o fI omai c e c n e h o S n o l g , o o e c e s C l g , 1 0 0 B o o , n rMo g l o yBa t u T a h r ol e0 4 3 , a tu I e n oi e n a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手段创新的探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手段创新的探索

急需人 才 , 到 了教育 部 和 英 国政 府 的 肯 定并 在 国 内 得
多个省 份推广 , 为创 新培 训模式 做 出了积 极贡献 。
中英合作 广东 省小 学英语 教师 培训 项 目准备一 直
延 续 , 为送 教下 乡的项 目, 划把 培训成 果推 广 到全 作 计
省 2 个 地市 , 1 覆盖 到全省所 有 小学英语 教师 。 目前 已
关 键 词 : 师 培训 ; 训 模 式 ; 索 与创 新 教 培 探


“ 子培 训模 式 ” 种 的探 索
的教学 计划 和方案 。通 过多 方调研 , 索 , 择 了英 语 探 选
教育专 业是 王牌专 业 。 世 界上 位 居 前 列 的英 国利 兹 在
( ) 贴 小 学英 语 教师 专业 化 发 展 需 求 提 供 培 一 紧 训 服务
方选 派一 批优 秀教 师作 为 “ 种子 ” 国外 接受 培 训 ; 赴 然
负 责实施 , 组织 接受 过 培训 的各 地 小学 英 语 骨 干 教师
在我 院教 师的指 导 下 , 训全 省 小 学 英语 教 师 。 可 以 培
后 由这批 “ 子 ” 师 将 国 外 的 先进 教 育 理 念 通 过 国 种 教 内两级 培 训辐射 到 全省所 有小 学教 师 的一种金 字塔 式
3 培训模 式 的推广 .
教师 ( 国内一 级 培 训 ) ÷ 有 教 师 ( 内二 级 培 训 ) -所 国 。 这 种 培训 模 式 能 够 做 到 及 时推 广 国外 先 进 的 教育 经 . 验 , 面积 覆盖 培训 对 象 , 足 教 师发 展 的 需 要 , 现 大 满 实 培 训效 益效 率 的最大 化 。 2 培训 模式 的实 施 . 中英 合 作广 东 省 小 学英 语 教 师 培训 项 目( E T PT) 是 广东 省教 育厅 与英 国驻 广 州 总 领事 馆 文 化 教育 处 、 英 国利兹 大 学 、 东 省各 小 学 以 及 我 院共 同 合作 的项 广 目。基 于 2 0 0 1年 国 家教 育 部 首 次颁 发 的新 课 程标 准 将英 语列 入小 学 主课 程 的缘 故 , 我们 与 合 作 单位 对 项 目实施之 前进 行调 研 论 证 , 查 结 果 显示 : 广 东 省 , 调 在 特别 是广 大农 村和 山区 , 英语 师资 非 常缺乏 , 很多小 学 英语 教师 是其 他学 科 的 , 过短期 培训 、 通 强化 训练后 就 匆忙 上任 , 真正 科 班 出身 的少 。于 是 , 中英双 方制 订 了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初探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初探
工 作 中 的 实 际 问 题 为 中 心 . 发 现 问 以 题一 分 析 问 题 一 解 决 问 题 为 认 识 论 的 取 向 , 力 提 高 教 师 培 训 的 针 对 性 努
和 实效 性 。
驱 动 ( 博 文 驱 动 或 友情 驱 动 ) 式 ; 或 模
学 分 驱 动+ 题 驱 动 模 式 ( 博 文 驱 课 或
织模 式 :
校 本 培训 。 通 过 校 园 网 , 织 本 组
校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和课题研 究, 参
加 县 级 及 以 上 中 小 学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培训
() 对性 原 则 。 中小 学 教 师 网络 4针
培 训 模 式 的 构 建 将 尽 可 能 避 免 和 克 服 以往 教 师 培 训 针 对 性 不 强 的 弊端 , 以 教 师 为 本 , 岗 位 为 本 , 问 题 为 以 以
意 见 , 次 修 改 , 复推 敲 , 促 进 教 多 反 对
要 、 常用的运行模式 , 有统一性 、 最 具 规 定 性 和 强 制 性 . 培 训 的 针 对 性 和 但
适 应 性 不 强 . 小 学 教 师 的 主 动 性 得 中 不到发挥 : 机构 推 动 模 式 由相 关 业 务
动 或 友 情 驱 动 ) 。 2组 织模 式 .
片 区联 合 。按 行 政 区 划 , 澧 阳 分 片 区 、 湖 片 区 、 市 片 区 、 溪 片 红 蛸 梦
区、 码片 区, 区内校园网络连通 , 甘 片
二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教 师 网络 培
训模 式 构 建 的 主要 内容
中小学 教师 网络 培训 模式 群 由 运 行 模式 、 织 模 式 、 组 内容 模 式 、 法 方 模 式 和评 价模 式 五 个 板 块 构 成 。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需求分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需求分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需求分析近年来,中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随着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求,需要针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需求分析。

本文将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训形式的需求1.时间安排:中小学教师通常在工作日上课,因此培训时间应该安排在节假日、寒暑假或周末等时间段,以便教师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培训并避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2.学习方式: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方式可以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

线上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下学习可以通过集中培训或分散培训的方式进行,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3.培训地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地点可以在学校、培训机构或教育局等地进行。

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和场地,培训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服务,教育局可以提供统一的管理和组织。

二、培训内容的需求1.专业知识: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政策法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等内容,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教育理论:中小学教师需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3.教学技能: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培训课程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培训机构的需求1.师资力量: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的师资团队,包括教授、研究员、教育专家等,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2.课程设置: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需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等,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培训需求。

3.教学资源: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和实践场地等,以支持教师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校本培训的原则及模式探究

教师校本培训的原则及模式探究
丑= ][翌正口日J Ⅱ口互E
擘毒最|
(2 0 0 9 ) 0 8

2 0 0 9 /O & 总 第 2 7 1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87 94
007 1

02
王 德勋 淮 阴师 范 学 院 江 苏 淮 安 (

223300
)
, 、
要 :积 极 开 展 校 本 培 训 是 提 升 教 师 素 质 促 进 教 师 发 展 的 有 效 途 径 在 校 本 培 训 中 必 须 坚 持 针 对 性 原 则 自主 性 原 则 和 多样 性 原 则 ;必 须 根 据 教 师 需 求 的 多元 化 选 择 适 当 的 培 训 模 式 以 达 到 打 造 支 高素 质 专 业 化 的 教 师 队 伍 的 目的
























实 际 提 倡 培训 形 式 的 多 样 性 和 开 放 性 切 忌 培训 形 式 的 固定 单 枯燥无 味 或开 展 经 验交流活动 或 组 织 教 师 观 摩 优 秀 教 师 特 级 教 师 的 课 堂教 学 活 动 或 开 展 案 例 分 析 活 动 或 邀 请 高 师 院 校 的专 家 和 市 县 教 研 室 的研 究 员 做 学 术 报 告 等 从 而 促 进 教 师 的 专业 发 展 二 校本培训 的主 要模 式 1 同伴 互 助 式培 训 国 内外 的教 学 实践表 明 在 教 师 进 行 教 学 实践 的 同时 还 应 该 开 放 自己 加 强 同伴 间 的 交 流 切 磋 合 作 和 经 验 分 享 有 利 于 教 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结合贵州省两年来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走出一条让教师主动持续发展之路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当前,尽管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教师培训,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培训陷入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境地。

这突出表现在:(1)重视理论理念培训,忽视操作性培训。

培训中往往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参与互动和实际操作。

(2)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与教学实践脱节。

教师的需求被排斥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之外,教师没有获得期望中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

(3)多用授课式培训,少用互动培训。

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的内容,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因而无法突显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以下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培训模式。

1. 以学科分班制为单位的探索。

采用分学科小班制的形式确保了培训的时空和课程有计划的实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聚一堂,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质上其背后却极度不和谐的
局面。

班级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他们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学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实现相互间经验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战。

另外,在培训班中,教师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形成了友好的学习共同体。

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每一
次的小组活动、课堂展示、专题讨论、头脑风暴中都能施展智慧和才华。

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更具针对性,班级组织和教学事物上更便于管理。

2. 专家与一线教师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培训班采取与各类院校合作的形式,两年中邀请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的许多院校的专家教授,特别是有几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的著名博导,如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教授、云南师大教授、EEPO 创始人孟照彬教授等作学术专题报告,邀请了上海、江浙一带和本省一些有造诣、有特色、有风格的优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进行学科指导、谈为师的认识和
经验,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谈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

专家与一线教师渊博的知识素养,昂扬饱满的激情,丰富的实践经验等都能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他们教学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让他们“走近名师” ,开阔思路,成为激励他们不断求索的力量源泉。

3. 举行研讨式、论坛式和对话式的互动活动。

传统的模式是把教师集中起来,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要求他们成为“学生”来接受培训,缺乏参训学员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缺失了互相间的智
慧与智慧的交流、知识与知识的互融。

对此,我们采用“示范课” 、“研讨课”、“说课”对教师进行培训。

老师们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弱点、疑点等处展开共同研讨,对本课的设计理念、特色、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安排等处,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等形式,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我们举行的学科高峰论坛活动中,要求参训教师用个人提供的教学案例上示范课,进行集体点评,大家踊跃发言,总结出上课的优点、长处,同时分析不足,并请来自上海市和江浙的特级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初步诊断,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探讨问题,拓展教师解决教学疑难的思路,提高了参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同时,参训教师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对话,与专家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在省级骨干教师中,为使参训教师得到专家和指导老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我们邀请到全省各学科一线的特级教师与院校经验丰富的教授共同协作,担任各学科的指导专家,采用说课评课、案例分析等方式,与学员平等对话,相互讨论,进行互动反思。

先由学员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困惑、问题提出来,再由学科专家或导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指导,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帮助学员排忧解难。

在骨干班主任培训中,邀请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作主题报告,现身说法,与参训教师一道分享自己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心得,受到了参训教师的热烈共鸣和欢迎。

4. 参加课题研究。

我们希望参训教师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系统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为此我们
专门邀请了市教科所专家就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和校本教研的途径措施为参训教师作了专题报告。

另外,通过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确立教研课题,建立学习共同体,让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达到了持续有效发展的目的。

5. 面向实践,将培训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培训行动。

这既体现在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又体现在从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出发,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既体现在学习的内容要能联系实际,引导教师指导实践,又体现在参训教师能运用理论省察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经验,评议自己的行动。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之地,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开展,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阵地。

参训教师的自主与主动、自立愿景、自拟计划、自我实施、自我调节、自我总结才是培训工作顺利性、有效性的关键。

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指导每位参训教师根据学习的知识,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校本研修计划表、实施表和学科小组校本研修方案,并要求在培训后进行研修与实践,专家进行跟踪考察。

6. 互助团队机制建设。

团队建设是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将参训教师按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学科委员会、或学科课题小组、或互助团队校本研修行动小组。

并让指导教师、学科指导专家与参训教师一道讨论互助合作机制,既有参训教师之间横向的合作机制,也
有教师们与学科指导专家和培训机构指导教师之间纵向的合作机制。

使各种资源在互助团队间流动、交互。

充分发挥各自的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优化、共享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指导,引导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共享。

7. 参加国家级培训、享受国家级培训资源。

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参训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类国家级的培训。

使他们有机会接收到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知名专家的指导。

同时,能与全国一流学校里的骨干教师相互交流,同场竞技,他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真正认识了自我,找到了差距通过上述办法和途径,我们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员走出去,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这些交流观摩活动,使参训教师视界开阔,见识增长,获益匪浅。

视野决定思维,学员视野的开阔是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承认差距和接受并认同新理念的先决条件。

(作者单位:贵州教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