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隧道岩溶规模化处治技术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标准化管理实践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标准化管理实践刘伟【摘要】被列为铁道部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点之一的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是高压富水断层及岩溶隧道的典型代表.隧道施工过程中遭遇10条断层,3条暗河,大小溶洞187个,其中22个规模较大.施工中穿越宽达253 m的F11高压富水断层,现场实测水压高达2.6 MPa,单孔涌水量达790 m3/h.参建各方以标准化管理为保障,以科研攻关为突破口,齐心协力,奋勇拼搏,成功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隧道修建难题.本文根据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和现场施工实践,对齐岳山隧道标准化管理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特别是复杂岩溶地区高风险隧道施工管理提供借鉴.【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岩溶隧道;标准化管理【作者】刘伟【作者单位】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对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需要,铁路建设体现出“大规模、高标准、快速度”的特点。
为保证又好又快地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铁道部于2008年提出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确保铁路建设实现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的目标。
大力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是铁路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贯彻“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的客观要求,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实力的迫切需要。
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必须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落实项目建设技术标准,充分借鉴国内外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研究铁路建设新情况,探索高速铁路建设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要发扬永不自满、永攀高峰的精神和作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圆满完成每一个重点建设任务,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
铁路高风险隧道施工技术

5. 水下隧道修建技术取得突破 • 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穿越珠江 口狮子洋河段,是国内第一条水下铁路隧 道。隧道工程范围全长10800m,采用四台 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在江中对接。 • 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全长10100m, 设三座竖井、一座斜井。根据隧道各段所 处的地质、地面环境、隧道埋深等条件分 别采用明挖法、钻爆法及非爆破法(下穿 浏阳河段)施工。
铁 道 部 工 程 管 理 中 心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ENTER
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 概率等级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可能 很不可 能 5 4 3 2 1
很严重 灾难性 轻微的 较大的 严重的 的 的 1 2 3 4 5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极高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铁 道 部 工 程 管 理 中 心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ENTER
•
宜万铁路
宜万铁路全长378km, 隧道161座,其长度占全 线总长的60%。其中岩溶 隧道92座,长247 km, 占隧道总长的74%。全线 岩溶极其发育,有齐岳山 等8座隧道为一级风险隧 道,多次发生突水、突泥 灾害,采用综合地质预报 手段及时探明前方岩溶发 育情况,采取注浆堵水、 限量排放和“释能降压” 以及防灾报警等综合技术 措施保证了隧道的施工安 全。
铁 道 部 工 程 管 理 中 心 ENGINEERING 道 部 工 CENTER 理 中 心 铁 MANAGEMENT 程 管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ENTER
铁路高风险隧道 施 工 技 术
肖 广 智
2013.6
铁 道 部 工 程 管 理 中 心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ENTER
宜万铁路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

宜万铁路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谢衔光(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610031)摘 要 本文通过目前在建的宜(昌)万(州)铁路复杂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实践,对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各种手段、耗时及准确度进行了分析,对各种预报手段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论述了各种预报手段的优缺点。
关键词 隧道 岩溶 超前地质预报 分析 比较1 主要地质问题及施工风险简介宜万铁路隧道工程穿越典型的鄂西碳酸盐岩地层,也是我国岩溶最发育的地区之一,碳酸盐岩地层总长度占整个隧道全长的70%以上。
在22座长、特长隧道中,碳酸盐岩隧道(部分或全部)达19座。
多座长大岩溶隧道穿越暗河,在暗河的下部通过,如白云山、五爪关、八字岭、野三关、大支坪、马鹿箐、齐岳山、别岩槽隧道等;多座隧道穿越区域大断裂,如白云山、五爪关、八字岭、野三关、大支坪、云雾山、齐岳山、别岩槽等隧道。
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下列地质问题:(1)极发育的岩溶、岩溶水隧道在穿越岩溶地区时,可能遭遇大型岩溶洞穴、暗河或管道流,发生大型突水突泥,并可能引起地面岩溶塌陷,地表水源枯竭等环境地质灾害,危害极其严重。
(2)断层破碎带宜万线多座长大隧道穿越规模宏大的区域性大断裂,可能发生大型塌方,将直接给隧道施工带来艰巨工程。
(3)煤层瓦斯及天然气本线多座长大隧道穿越上述煤系地层,可能遭遇有害气体,造成安全事故。
(4)高地应力宜万线多座长大隧道的埋深大于500m,最大埋深达800余米,且构造复杂,存在高地应力而引发硬质岩岩爆和软质岩变形等地质问题。
因此,宜万铁路是铁路系统公认目前在建的有极高施工风险的铁路项目之一。
在开工之初,业主就明文规定将“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视为必备工序,严加控管,亦即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不到位,禁止开挖,以有效规避施工风险。
但限于目前预报手段的制约和判释能力上的限制,依然存在预报失准现象,尤其在开工后的3年内较为突出。
该项目于2004年6月正式大面开工建设,此后2005年1月21日马鹿青隧道发生特大型突水突泥,鲜活的11名作业工人瞬间化为乌有;2007年8月5日,全线第一长隧(长度13.833km)-野三关隧道发生特大型突水突泥(图1),一举夺取10人生命,直接经济损失为1300余万元;2007年11月20日,高阳寨隧道进口高陡边坡发生大型塌方(图2),造成35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1500万元。
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岩溶采空区灌浆

➢ 2)、塌陷因素分析 ➢ (1)岩溶塌陷坑的特征
➢ 岩溶塌陷平面形态以圆形至椭圆形为主。 纵剖面形态有坛状、井状、倒置漏斗状, 也有正漏斗状、碟状及不规则状。
➢ (2)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
➢ 主要有两类,即自然的岩溶塌陷和人为的 岩溶塌陷。
➢ 自然岩溶塌陷是指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塌陷。
➢ 人为岩溶塌陷是由于人为活动,如抽水、 基坑排水、地面渗漏、蓄水及荷载、列车 震动、爆破等一系列活动,加速了地下水 的活动及改变土洞的自稳条件,土洞扩大, 土洞盖层失稳,从而促成岩溶塌陷的加速 产生与发展。
➢ 1、单个不稳定岩溶形态处治深度
➢ 1)浅层及开口型溶洞采取揭盖回填M7.5浆 砌片石或封闭措施。
➢ 2)裸露型岩溶地面以下25m深度内存在不 稳定溶洞的地段,有针对性的采取跨越、 揭盖回填、钻孔充填措施。当采取钻孔充 填时,钻孔深度应至溶洞底板以下2m,一 般最大处理至路基面以下10m;对存在多层 溶洞的,应查明溶洞发育情况,计算分析 安全的加固深度。
➢ 3)易塌陷及极易塌陷区存在较大空溶洞、 土洞时,应按单个易塌岩溶形态处治思路 进行揭盖回填或钻孔充填处理,填充料为 砂、碎石(揭盖回填为片石)。
➢ 2、充填注浆、渗透注浆加固深度
➢ 1)表层土厚度小于30m地段,以钻孔注浆 充填基岩面下5m的岩溶形态,渗透注浆封 闭土石界面的开口岩溶形态和固结土石界 面附近土体,形成水平向隔水帷幕;在加 固深度范围有溶洞时,则钻孔注浆至溶洞 底板以下2m。
4.7
2.05
7.33
28.2
6.25
14.43
2.4 岩溶塌陷现状分析
➢ 既有铁路岩溶地面塌陷多集中在岩溶发育的东 安、永岁、兴安、灵川~二塘地区,均属岩溶发 育中等~强烈的地段,其中以灵川~二塘区段最 为严重,为厚层—巨厚层状纯灰岩分布的岩溶强 烈发育区,地貌分区属典型的全岩溶区。
隧道岩溶处治关键技术

1.4 地下岩溶类型
地下岩溶的地质类型总体分为洞穴式和充填式两大类型。 (1)洞穴式地下岩溶 ① 溶洞
溶洞属于其中一种只有进口,没有明显出口的一种洞穴式地下岩溶。 绝大多数溶洞,或多或少都应有部分地下水充填。真正无水的 “溶 洞”,绝大部分应属于以“干洞”形式出现的暗河通道。
② 暗河
暗河,属于其中另一种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一种洞穴式地下岩溶。 暗河是在地下、通过岩溶洞穴流经的河流。有终年流水的暗河,也有 季节性有水的暗河;还有经常以“干洞”形式出现,偶尔有水流动的 暗河,或称暗河通道。即,暗河通道可以在旱季里是“干洞”,在雨 季里则以有水流动的暗河的形式出现;甚至可以是晴天为“干洞”, 雨天是有水流动的暗河。
1.3 岩溶发育演化的三个阶段
岩溶的发育演化一般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形成阶段:只要满足前述洞穴发育的四个基本 条件,即可开始形成洞穴。在这个洞穴形成的初期 阶段,洞穴空间规模一般较小,多呈孔隙状,主要 表现为溶蚀现象。 ●发展阶段:随着参与洞穴发育的水流流量流速 的增加,洞穴空间逐渐扩大,发 展成为人能进入具 有一定规模的通道系统,主要表现为溶洞和地下暗 河。 ●衰亡阶段:由于地壳抬升,洞穴逐渐脱离地下 水位进入包气带[注: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 ], 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条件,主要表现为崩塌现 象显著,钟乳石类次生化学沉积大量发育,洞穴空 间逐步壅塞减小。
1.1 岩溶的概念
岩溶(国际通用术语Karst,译名喀斯特)是在以碳酸盐类为主的 可溶性岩石分布区,由于水特别是地下水,对岩石以溶蚀为主 的作用所形成的沟槽、裂缝、洞穴,以及由于溶洞顶板塌落使 地表产生陷穴、洼地等现象。
可溶性岩层的成分可分为碳酸岩类岩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 岩)、硫酸岩类岩层(石膏、芒硝)、卤盐类岩层(岩盐)等三类。
宜万铁路鲁竹坝2号隧道岩溶水文地质分析

3 孟 家槽 一 竹 园 坪 一 I_ 家 槽 系 统 。孟 家 槽 一 竹 园 坪 一 统 。排泄点为泉。横跨 隧道洞轴 ( 图 1 ) ) +孙 见 的Ⅵ区) 。
I+孙家槽 系统 , ) _ 沿岩层走向 ( 沿层 间裂隙 、 向张裂 隙 ) 纵 发育 的、 26 各岩 溶 管道 系统 的主要 “ . 参数 ” 独立于马石坝一獐角 坝暗河外 的暗河 系统。它们独 自构成孟 家 工程 区存在的岩溶管道系统及其主要“ 参数’ ’ 见表 1 ~表 32。 [_
坡) 岩溶管道。3碎屑岩( b 和碳酸盐岩(}交界处, ) T2 ) 1 r) 因可溶性和
1 马石坝暗河系统 。马石坝入 口( 一B 獐角坝暗河向北径 ) A) (
汇 成 一 混 非可溶性的岩性差异 , 形成沿分界线分布 的大型溶 蚀洼地 , 汇水 流 , 入 马 石 坝 暗河 的 B 处 , 为其 支 流 ) 竹 园 坪一 G( 水 河 出 并 集 中补给地下 , 为暗河的人 口 1, 成 J如马石坝 、 獐角坝暗河 的入 口。 口)组成相对独立 的暗河径 流系统。 ,
表 2 孟家槽一孙家槽管道 系统
管道系统 入 口地下 汇水面积 水位 / m kz m 70 0 36
.
管道走 向 孟家 槽 一 竹
出 口( 或交汇点) 距 离/ m 梯度 标高 / m
相交位 置
与隧道关系 管道标 高/ 路肩标高/ 相差 m I n
向溶蚀洼槽汇水 , 循槽 谷 由东 往西 向混水 河排 泄 的溶隙 管道 系
2 长巴河 伏流 系统 。其 路径很 明朗 , 口一E( 家槽 ) 槽一竹园坪一孙家槽管道流 , ) 人 孙 一F 并排人长 巴河伏流 ( 见图 1 。 ) ( 古井坡) ( 一G 混水河左岸出 口) 为长 巴河的伏 流, 于隧道右侧 位 溶蚀洼地 , 是工程 区岩溶地 下水 的主要排泄场所之一。
宜万铁路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措施

宜万铁路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措施吕小应;胡子平【摘要】宜万铁路地形困难、地质复杂,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工程设计及施工难度极大.设计中,认真研究宜万铁路极其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设计施工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工程实施难度;通过科研攻关确保设计可行、实施可行;密切跟踪现场施工,及时完善设计、指导施工.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6(000)0z1【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宜万铁路;工程地质;岩溶隧道;桥梁;工程特点【作者】吕小应;胡子平【作者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汉,430063;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汉,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宜万铁路是进出川渝地区的东通道之一,是加强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联系的重要纽带。
修建宜万铁路对完善路网布局,加快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国土开发和社会进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强民族团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万铁路东起既有鸦宜铁路花艳站,西止既有达万铁路万州站,线路全长377 km,工程总投资167亿元;宜昌东至凉雾段为沪汉蓉快速大能力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88 km,计划一次建设复线,增加投资约60亿元,见图1。
图1 新建铁路宜万线宜昌至万州段线路平面示意1 工程建设特征和难点分析宜万铁路全线位于鄂西渝东山区,线路走行在长江和清江分水岭南侧的半坡山区,其中70%的线路位于灰岩地区,铁路沿线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地形极其困难;线路处在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带及其复合部位,地质构造极其复杂,不良地质普遍,岩溶广布而复杂。
由于其困难和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宜万铁路是目前国内已建铁路和在建铁路中最困难的复杂山区铁路之一,其建设集中了“西南山区铁路建设之大成”,号称赛“三昆(南昆、内昆、成昆)”超“两宝(宝成、宝兰)”,是一座典型的地质博物馆。
其岩溶发育、突水、突泥的风险程度、规模和工程处理难度为国内外罕见,工程极为艰巨,施工风险极大。
谈隧道富水溶洞处治技术

谈隧道富水溶洞处治技术摘要:隧道建设过程中,富水溶洞地质结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常见于西南地区隧道的施工建设中,隧道底板横截面在浇筑过程如果出现尺寸较大的溶洞,对于工程的破坏性是极大的,甚至会导致隧道的坍塌。
鉴于不同条件地质构造的溶洞系统,隧道底板工程建设应准确分析出溶洞结构,并建立施工模型,对于特殊连接体可以借助弹性桥梁,钢化板连接,在此基础上保证底板浇筑厚度大于最小安全厚度,为溶洞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隧道底板富水溶洞处治技术本文以宜万铁路客运专线作为背景,结合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溶洞性地质状况,并结合水文状况进行充分分析,阐述富水溶洞隧道底板浇筑的施工方案,探析溶洞隧道中岩体不稳定,以及流水侵蚀作用下对于隧道的底板保护工作。
一、富水溶洞地质灾害给隧道建设工程带来的危害富水溶洞系统常见于西南地区,是一种隧道建设以及公路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就目前国际山体隧道施工部门所掌握的资料而言,由于富水溶洞造成的地表侵蚀以及岩体松动等问题,已经给隧道施工以及矿山开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就我国西南地区铁路及公路隧道施工而言,所有贯通线路中就有溶洞特征山体60万平方公里。
因此,富水溶洞的隧道底板建筑技术一直都是国内甚至世界都难以攻克的课题。
由于地域特征的特殊性,富水溶洞给隧洞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国西南地区目前已经建成的隧道中,几乎有一半以上都发生过富水溶洞地质灾害,所有隧道基本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溶洞坍塌、加压造成的破坏,如已经建成的宜昌至重庆万州客运专线,通过大巴山脉的过程中,就有多处地点不同程度发生过由于溶洞腐蚀情况导致的隧道底板浇筑不稳等风险。
根据我国地质部门的相关统计,溶洞地貌在西南地区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几率高达61%,其中水平轴线溶洞达到53%,其中又有36%的溶洞体接近垂直体特征,对于垂直体溶洞,由于受地势和引力的影响,水流的冲击效果表现得更加显著,且岩体出现水溶性特征已经能够分布于地表,目前施工部门的解决方法大多是通过提前勘测来规避与富水溶洞岩体的直接接触,这一方法也有效地防止了溶洞对于隧道工程的破坏,对于近地表的水平溶洞,溶洞尺寸比较大,横截面波及范围广,如果隧道施工路径与溶洞地表横截面有所接触,会导致地表结构不稳定,隧道顶部和底部受流水腐蚀严重,隧道内部岩体受到巨大压强的冲击而引起的隧道变形等,对工程建设产生巨大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万 铁路 东起 宜 昌 , 西至 万 州 , 长 3 7k 是 我 全 7 m, 国 目前 在建 的地质 条件 最 为 复 杂 的工 程 , 线路 位 于云
贵喀斯 特高原 之东 北缘 的鄂 西 山地 , 流 域 上 主要 位 在
于长江一 级支 流 的清江 流 域 , 流域 在 大 地构 造 上 属 该 于新华 夏系第 三隆起 带北 北东 向构造带 与 长江 中下游 东 西 向构 造 的复合 部 位 。区 内地 质 构 造 复杂 、 酸 盐 碳 岩 广布 , 岩溶 强烈发育 , 势陡 峻 、 地 河谷 深切 , 自然坡 度
文 章编 号 :0 4— 9 4 2 1 ) 8 0 8 4 1 0 2 5 ( 0 0 0 —0 6 —0
深 部循 环带 。垂 向渗流带 以溶蚀 裂 隙 、 溶缝 、 管道 的纵
向渗流 、 管流为 主 ; 季节 变 动 带 以溶 洞 、 道及 地 下 河 管
1 工 程 概 况
紊 流为 主 ; 水平 径流 带 以管 道 、 隙 的层 流 为主 ; 水 溶 饱 缓 流带 以溶隙 、 隙渗 流 为 主 。岩溶 水 在 垂 直循 环 带 裂 或水 平循 环带 内运动 的过 程 中 , 常切穿 各组灰 岩地 层 , 汇集 于各 向斜轴 部 、 斜 的两 翼 、 水 岩层 界 面 、 切 背 隔 深
水 最 发 育 、 复 杂 的 工 程 ,5 最 1 9座 隧道 中岩 溶 隧道 占 9l座 , 取 采
结 构 措 施 处 理 的 岩 溶 共 l0 8 , 溶 的 类 型 主 要 分 为 暗 河 、 8 处 岩 管
总长度 的 座 。
般大 于 3 。 最 高 海 拔 1 0 0, 0余 m, 8 海拔 最 低 处 不 足
10n, O l相对 高差一 般在 2 0~ 0 0 8 0m。 岩溶 隧道 分布 主要集 中在 土城 、 阳至 齐岳 山 , 长 该
段 由于碳 酸盐 岩广 泛分 布 , 溶 地 貌 发 育。全 线 隧 道 岩
桩、 强板 、 桥等溶腔处治技术。 加 拱 关键词: 宜万 铁路 ;岩 溶 隧道 ;规 模 化 处治 中 图 分 类 号 : 4 22 U 5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宜 万铁路 隧道 工程 岩 溶 强 烈发 育 , 溶 及 岩溶 水 岩
极 其复 杂 , 制约 工 程建 设 的 突 出 问题 。宜 万铁 路 浅 是 埋 隧道 一般都 位于 岩溶 的垂 直 发 育带 中 、 深埋 隧道 基 本 都位 于岩溶 季节 变 动带 和 水 平循 环 带 的 交界 部 位 。 岩溶发 育 的垂 向变 化 与水 流 运 移交 替 相 一致 , 自地 表 向下可 分为 : 直渗 流 带 、 节 变动 带 、 平径 流 带 和 垂 季 水
19座 , 长 约 3 8k 岩 溶 隧 道 ( 道 洞 身 穿 越 可 溶 5 总 3 m, 隧
响程 度统计 , 万铁路 隧 道 岩 溶发 育 率 与地 表 埋 深 的 宜
关 系成反 比, 即垂 向渗 流带 岩溶发 育程度 高 , 部循环 深
岩 地段 ) 9 有 1座 , 占全线 19座 隧 道 比例 为 5 % , 5 7 总
7,
云 雾 山 隧 道 “ 5 2 + 5 ” 洞 , 麟 宫 隧 道 1 、 溶 洞 , 村 坝 隧 道 “ 0 1 + 6 ” 洞 , 竹 坝 2号 隧 道 + 6 、82溶 龙 号 2号 下 + 9 、5 5 溶 鲁 + 1” 洞 , 60 溶 白云 山 隧道 “ 60 溶 洞 等 , 中大 型 岩 溶大 厅 2 + 3” 其 0余 处
一
溪 沟等处 。 根据 宜万铁 路所 揭露 岩溶 的规模 、 充填情 况 、 文 水
地质 情 况及 对工 程 的影 响 情 况 , 岩溶 分 为 暗 河 、 道 、 管 溶腔 、 隙涌水 ( 1 。宜 万 铁路 隧道 工 程揭 示 需 采 溶 表 ) 取 工程措 施 的岩 溶 1 8 处 , 腔 约 占 9 % ; 隙 约 占 8 溶 0 0 裂 3 ; % 管道 约 占 7 ; 河 主要 在 野 三 关 隧 道 和 五爪 观 % 暗 隧道 有揭 露 。从 揭示 溶 腔 的数 量 、 模 及对 工 程 的影 规
・
隧 道 /地 下 工 程 ・
宜万铁路隧道岩溶规模化处治技术
薛 斌 ,申 志 军
( . 中铁 第 四勘 察 设 计 院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武 汉 1 4 0 6 ;2 3 03 .铁 道 部 宜 万 铁 路 建 设 指 挥 部 ,湖 北 恩 施 4 50 ) 4 00
摘 要 : 宜万 铁 路 是 目前 国 内外 已建 和 在 建 工 程 中岩 溶 及 岩 溶
2 岩 溶 特 征 与 分 类
道、 贫水 溶 洞 、 水 溶 洞 以及 裂 隙 和 断 层 , 对 相 同类 型 的 岩 富 针
溶 , 取 了规 模 化 的 处 理 措 施 , 要 有 注 浆 加 固、 腔 防 护 加 采 主 溶 固、 分水 降压 、 能 降 压 、 回 绕避 和 隧底 溶 腔 桩 基 、 浆 、 管 释 迂 注 钢
长度 2 9 3 9k 占全线 隧道 总 长度 的 6 % , 中隧 3 .4 m, 9 其 道 洞身位 于 可溶 岩地 层 长度 15 7 1k 占全 线 隧道 9 .4 m,
带岩 溶发 育程度 低 , 深 部 循 环带 揭 示 的高压 富 水溶 但
腔, 由于溶 腔水 压高 、 量 大 、 水 充填 介 质 可 注性 差 等特
点 , 易 发 生 突 水 突 泥 风 险 。 如 图 1~图 4所 示 。 极
表 1 宜 万 铁 路 隧 道 揭 示 岩 溶 分 类
岩溶 类 型
暗河 管 道
生 存 植
…
塾 里
2 野 三 关 隧 道 4号 暗 河 , 爪 观 暗河 五
垡壅 重
7 云 雾 山 隧 道 “ 2 0 岩 溶 管 道 , 6 + 4” 大支 坪 隧 道 “ 6 0 + 2 、 2 1 岩 溶 管 道 , 岳 山 隧道 “ 5 7 岩 溶 管 道 等 +8 、63+9 ” 齐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