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学概述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 ”概念的差异
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17世纪中叶 历史上的“中世纪” 476年——17世纪中叶 1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5 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12 15CT) 12中期) (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 (中期) )(15 17CT)封建社会衰落、 15(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 末期) 生(末期)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 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民谣:最著名的作品是《罗宾汉谣曲》
英国影视中的罗宾汉
《A Challenge for Robin Hoody》 1967
《The Story of Robin Hood 》1952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1938
《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1991
主题
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成份
有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份
代表作
盎格鲁·撒克逊人《贝奥武甫》 日尔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冰岛“埃达”和“萨迦” 芬兰《卡列瓦拉》(《英雄国》 )
法国《罗兰之歌》 西班牙《熙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 14世纪以后的“谣曲” 世纪以后的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 ①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 建主间的斗争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 ②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 绿林好汉
02中世纪文学1概述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 1.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 目的是用较通俗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普及推广
基督教教义。教会文学的创作者主要是教士、修士, 也有少量民间诗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 和斯拉夫文,主要体裁有基督故事、宗教叙事诗、宗 教戏剧等,题材大多取自《圣经》。 • 《德奥菲勒》 • 《阿列克西斯行传》
• 骑士传奇是以叙事形式出现的,也叫骑士叙事诗。这种长
篇叙事体诗歌大多写骑士的冒险和爱情,虚构性成分很大。
• 不列颠的“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文学中
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
• 骑士文学为后世西方文学提供了冒险、爱情和宗教三大主
题,骑士传奇中的一些故事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创作素 材。
• 4.城市文学(市民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世纪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基本特征
• 1.分期
• 欧洲的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 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终结。
• 该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初期(5世纪~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中期(12世纪~14or15世纪,封建社会全盛时期) • 晚期(15or16世纪~17世纪中叶,封建社会衰亡、封建
• 另一类是后期英雄史诗,是欧洲各民族封建化时期的产 物。在这类史诗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已经超出了 狭小的部落范围,为保卫国家而战。史诗的中心是爱国 主义,诗中的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君主,体现出 理想中的爱国英雄形象。在这些史诗中,多神教的神话 因素相对减少,具有不同程度而贵族的、基督教的色彩, 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时期)。 •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阶段的文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 《玫瑰传奇》包括两部分。上部是骑士 文学,约4300行,写于13世纪20年代,作 者是吉约姆· 德· 洛利斯,相传是教士。它 采用寓意写法,以“玫瑰”代表少女, 叙述“情人”追求“玫瑰”而不得的故 事。有人说它“是骑士文学中 ‘典雅爱 情’故事的翻版”。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
• 史诗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1、重叠法。例如奥利维埃 3次建议罗兰吹号角,罗兰3次 拒绝。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突出罗兰出于“荣誉”而 产生的固执。 2、对比法。例如查理大帝为国勤劳,爱将士胜于爱自己 的生命;而马尔西勒则懦弱卑鄙,使他悲恸的不是将 士的牺牲,而是儿子的死亡。再如罗兰忠心耿耿,为 了“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而加奈隆 则为了个人恩怨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 3、风格粗犷、朴素。
• “典雅爱情”和骑士冒险故事相结合,构成骑士传奇的的基本主 题。在“典雅爱情”面前,基督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事实上已经 找不到立锥之地了。
King Arthur
《 朗 斯 洛 》
《特利斯坦和绮瑟》
Tristan and Isolde
• 特利斯坦和绮瑟无意中喝了一种 可以使人永世相爱的神药,结果 他们由于这种永远消灭不了的爱 情而招致了绮瑟的丈夫马尔克国 王的无情迫害,最后他们双双自 杀。
1、骑士抒情诗
• 骑士抒情诗最早于12世纪初出现在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中叶蔓延到北方, 直到14世纪中叶才衰落。
•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
“Courtly Love” ——歌咏骑士的冒险事迹及其与恋人的悲欢离
合。 • 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是“破晓歌”。它们用热烈的笔调描写骑士与贵夫人 幽会以及破晓时依依惜别的情形,用精美的语言来讴歌爱情,用赞美宗教、 上帝及圣母的语句来赞美世俗的女性,表现出与宗教禁欲主义的对抗。恩格 斯说:“破晓歌,成了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 • 法国北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抒情诗都曾受普罗旺斯抒 情诗的影响。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也是在普罗旺斯抒情诗 影响下写出的。
5.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5.第⼆章中世纪⽂学第⼆章中世纪⽂学第⼀节概述⼀、中世纪⽂学的历史背景(⼀)中世纪的阶段划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起,⾄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它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时期。
⼀般认为,公元5⾄11世纪是中世纪的初期,12⾄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化和⽂学史上,中世纪⼀般指前两个时期,⽽后期⼀般称为⽂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的时代特点(1)开端标志:奴⾪制的终结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①奴⾪制的终结奴⾪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起义和北⽅外族⼊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这⼀年标志着奴⾪制在欧洲历史中画上了⼀个句号。
②蛮族(指⽇⽿曼⼈和斯拉夫⼈)登上历史舞台侵⼊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曼⼈和斯拉夫⼈,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曼⼈。
⽇⽿曼⼈原来是些⽒族部落,正处于⽒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量⼟地,成为⼤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从新主⼈⼿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和⾪农以及贫困破产的⾃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曼⼈在帝国废墟上建⽴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地的⼤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过程经过了⼏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地不断发⽣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2)封建社会⽣产关系及其导致的新⽭盾封建社会的建⽴使原有⽣产关系发⽣了变化,农奴劳动代替了奴⾪劳动,农奴有了⼈⾝⾃由,可以占有部分⽣产⼯具和⽣活资料,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产⽔平⽐奴⾪社会有发很⼤提⾼。
整个社会⽣产⼒的了很⼤发展。
但农民仍担负着繁重的劳动以及名⽬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徭役等杂活,所以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盾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主要⽭盾。
中世纪文学概述

枝来象征和平。
教会文学的内容:
1、赞美诗:大部分赞美耶稣的诞生、显灵、 受难、复活。
关于耶稣:相传是上帝的独生子,是上帝 的化身,代表着上帝的意旨。他是圣母玛 利亚无孕而生。他生前到处传道,做善事 (五饼二鱼),后被门徒犹大出卖,被钉 在十字架上,死后复活。
英国卡德蒙的《圣歌》:
“让我们赞美天国的守护者,/赞美造物主 的能力和智慧,赞美光荣的天父,是他, 永恒的主,/起始了一切奇迹。/为了人类的 孩子,是他,那神圣的创造者,/先让天穹 成为屋顶,然后/那人类的眷顾者,永恒的 主,/全能的上帝,又为我们/造出中间的世 界和大地。”
教圣徒,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在新婚之夜逃 出了家门,表明自己战胜了情欲。离家出走之 后,他把身上所带的钱财散发给穷人,自己却 过着乞丐般的生活,风餐露宿过了20年,然后 他返回了家乡,为了考验自己是否已经战胜了 七情六欲。他的父母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只 是把他当作一个乞丐收留了,他住在家里,每 天都能听到父母思念儿子的叹息,听到自己20 年未谋面的妻子在房中哭泣,但他却没有任何 触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一名真正的 圣徒,最后他愉快地死去了。
另一方面,列那狐又肆意欺凌代表下层劳动 人民的弱小动物,许多鸡、兔、鸟类几乎成 了他的腹中之物。从这方面看,他又不是底 层市民的形象。综合看来,他应该是一个上 层市民形象。
列那狐既敢于向强大动物作斗争, 不畏强暴,又欺负小动物。是当时小 市民的象征。既反抗上层权势,又有 着狡诈圆滑的一面。
作品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
四、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多为民间创作, 没有具体的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
故事主要描写动物的生活,以狐狸列 那和代表贵族的狼伊桑格兰的斗争为线索, 揭露了重重的社会矛盾,辛辣地嘲讽了专 制的国王、贪婪的贵族、愚蠢的教士。
3中世纪文学概况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况一、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二元对立在内部,由于奴隶制度内在矛盾的激化,强大的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在外部,地处北方的“蛮族”不断向南扩张,这两种力量的合力终于使西罗马帝国灭亡,它的首都罗马在476年被西哥特人占领。
往后,人们把476年视为欧洲中世纪的开端。
1453年,土耳其人又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年也就成了中世纪结束的标志。
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评价是相当负面的,认为:从政治上说,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封建割踞的混乱状态,封建领主们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战争不断。
从经济上说,毁灭了罗马帝国的“蛮族”本来就远未开化,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由于他们的入侵,不少原来繁荣的城镇沦为荒草遍地的废墟,以后,长期的封建割踞又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似乎一下子倒退了若干年。
特别是在文化上,蛮族的入侵造成了古代文化的浩劫。
这种看法虽然很有道理,但却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它以中世纪早期的情况代替了整个中世纪,忽视了中世纪后期在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的成就。
中世纪早期(约500年)是所谓黑暗时期,此后是建设时期。
这时,首先在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苏,欧洲文明开始从过去500年的混乱与破坏中复苏过来。
多数学者把14世纪以前的300年看作中世纪思想文化的顶峰。
中世纪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历史现象,要全面把握这种历史现象,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时期“人”与“神”、“人”的文化与“神”的文化的二元对立。
教堂和城堡这两种中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巍然耸立,象征着那个时代生活的二重性。
在中世纪,有严肃的教会文化,也有相当活跃的民间文化。
文学上,中世纪同样存在肯定现世和肯定来世两种不同倾向的对立,这特别集中地反映在骑士文学中。
对基督教文化本身的分析更需要坚持科学的观点。
二、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基督教是欧洲中世纪的精神支柱。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基督教:1. 由于教会的影响,在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古代人本主义文化不是堙没无闻就是因为它是“异教”的而遭到压抑。
中世纪文学概述

《罗密欧与1595年 体裁:悲剧
故事背景:意大利维罗纳
主要人物:罗密欧、朱丽叶、凯普莱特、 蒙太古
主题:爱情与家族仇恨
《亚瑟王传奇》
作者:托马斯·马 洛里
创作时间:15世 纪
内容:讲述了亚 瑟王和他的圆桌 骑士的故事
影响:对后来的文 学、电影、游戏等 产生了深远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化价值:丰富了欧洲的文化遗产,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价值:探讨了人性、道德、宗 教等深层次问题,对后世哲学、伦 理学等学科产生了影响
社会价值
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体现了中世纪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添加副标题
中世纪文学概述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中世纪文学背景
03 中世纪文学形式
04 中世纪文学作品
05 中世纪文学特点
06 中世纪文学评价
添加章节标题
中世纪文学背景
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15世纪
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封建制度、骑士精神、 城市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秩序:中世纪文学中的社会秩序,如封建制度、骑士制度等,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有启示 作用。
文化传承:中世纪文学中的文化传承,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 承有启示作用。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 说、童话、寓言等
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 谣、民谣等
民间戏剧:包括民间戏剧、 民间舞蹈等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PPT课件

代表作是《耶稣受难神秘剧》、《圣母奇迹剧》。
梅 姆 林 受 难 图
8
·
2、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 雄的事迹。
各国英雄史诗: 英国:《贝奥武甫》(8世纪) 法国:《罗兰之歌》(1080) 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 俄国:《伊戈尔远征记》(1185)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1200)
极既容人,到离是就它果明管情们们,的
了要忍、那生不这好能它没光,为为因,
,做,丑是意开样吧讲不有明无什什为是
就生但人爱就那地,的仅舌,视么么你白
像意容、情必有爱我最仅头也黑要要要天
结,忍虚最须着我情糟能,应暗躺起从了
了又不假可使我的愿的看但该,倒床我;
— —
婚要了的怕你的名留东,到使把
的但
的作忙人的远心誉下西也处我我因因身那
《伊戈尔远征记》描写罗 斯王公伊戈尔于1185年孤 军出征南方波洛维茨人, 兵败被俘的故事。伊戈尔 虽然被俘,最终逃脱,回 国受到人民的欢迎。
史诗主要歌颂了伊戈尔的 英雄气概,呼吁诸侯团结 抵御外敌的侵略。
伊戈尔归来
13
德国:《尼贝龙根之歌》(1200)
《尼贝龙根之歌》描写尼德 兰王子西格弗里德王子毒杀 怪龙,占有尼贝龙根族的财 宝,抗击外敌,征服冰岛女 王,迎娶恭太王妹妹克琳希 德的故事。
史诗歌颂了西格弗里德的高 尚品德,揭露了封建主之间 权势之争,姻亲杀戮。
尼伯龙根之歌 14
3、骑士文学
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 的全盛时期。作者是骑士, 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 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一、中世纪简评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ª¡ª恩格斯
社会属性是封建社会,指欧洲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时期,是居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历史时段。
¡ª¡ª马克思
辩证看待中世纪:
负面:教会思想与封建制度两大支柱的双重残酷统治和压迫(宗教审判庭、贞操带、站笼)。
正面:生产方式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先进,孕育新的思想。
诞生了欧洲最早的大学(1168牛津大学,1209剑桥大学,1253巴黎大学);建筑艺术(哥特式宏伟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经院哲学(哲学、美学、神学浑融一体)中蕴含西方思想传统重要理性思辨的特征。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概念的差异
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中期)
(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生
(末期)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
中世纪城堡
2、文学史上的¡°中世纪¡±
(1)(5-15CT)¡°千年暗谷¡±,欧洲封建社期和中期文学
(2)(15-17CT)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即西方中古,双峰之间的暗谷,即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双高峰之间的历史时段,对此时期文学总评价有两种对立观点:黑暗世纪(Dark Ages)与罗曼蒂克时代
四、世俗文学
1、英雄史诗与¡°谣曲¡±
(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建主间的斗争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绿林好汉
2、骑士文学
(1)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
(2)内容:表现¡°骑士精神¡±:
* 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
* 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战斗、爱情;
* 骑士的风度:即礼仪。
(3)体裁
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的爱情¡±为内容,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著名。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方,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
-不列颠系统: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特里斯丹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城市文学
(1)内容: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思想意识,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反封建反教会色彩
(2)艺术风格:生动、诙谐,多采用讽刺手法。
(3)体裁
韵文故事:《驴子的遗嘱》、《牧师阿米斯》
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
狐狸列那是上层市民的化身,他机智地反抗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大动物,也狡诈地欺凌象征下层人的弱小动物
城市戏剧:笑剧《巴特兰律师》
市民抒情诗:
吕特博夫《吕特博夫的穷困》、《吕特博夫的婚姻》
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