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化村项目建议方案
景观村庄方案策划书3篇

景观村庄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景观村庄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旅游逐渐兴起。
为了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景观村庄,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方案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打造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景观村庄。
2. 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
3. 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
4. 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项目规划1. 景观设计(1)对村庄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域、农业种植区域、旅游休闲区域等。
(2)加强村庄的绿化建设,种植各类花草树木,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
(3)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如村口景观、广场景观、滨水景观等,提升村庄的吸引力。
2. 农业发展(1)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如有机蔬菜、水果、花卉等,打造品牌农产品。
(2)发展生态农业,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开展农业观光、采摘等活动,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3. 旅游开发(1)建设乡村民宿,提供特色住宿服务。
(2)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包括自然风光游览、历史文化参观、农事体验等。
(3)举办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如民俗文化节、农产品展销会等,吸引游客。
4. 文化传承(1)保护和修复村庄内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传承历史文化。
(2)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通过展览、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承。
四、项目实施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和协调工作。
2.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3.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加强项目的宣传推广,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预计每年可为村庄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2.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改善村庄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乡交流和融合。
几百万打造农村文旅策划案例

几百万打造农村文旅策划案例一、项目背景。
咱先说说这个村儿啊,它就像一颗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石,有着青山绿水、古旧的建筑和淳朴的村民,可就是没多少人知道。
村儿里领导一寻思,这可不行啊,咱得想办法让大家都来看看咱这儿的好,于是就打算拿出几百万来打造农村文旅项目。
二、前期调研(花小钱,办大事儿)1. 走进村民家。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些策划的人就像走亲戚似的,一家一家地串门儿。
和大爷大妈聊天,听他们讲村里的传说故事,什么山上有个神秘的山洞,以前住过神仙之类的。
还了解到哪家的媳妇做的传统美食特别地道。
这一步可太重要了,村民的故事那就是咱文旅的灵魂啊。
2. 摸清村里的资源。
然后就开始在村里四处溜达,看看有啥自然资源。
哟呵,这村儿里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还有大片的竹林,就像个天然的氧吧。
再加上那些有些年头的老房子,虽然破旧,但很有韵味,这都是宝贝啊。
三、规划设计(钱要花在刀刃上)1. 主题定位。
我们想了好久,最后定了个“田园乡愁,古韵新游”的主题。
就是要让游客既能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又能体会到村子古老的文化底蕴,还能玩点新鲜的。
2. 功能分区。
(1)乡愁体验区。
把那些老房子修缮了一下,保留了原来的风格。
里面布置成了传统的农家模样,摆上老式的农具,游客可以在这儿体验种地、织布等农活。
旁边还开了几家农家乐,主打村民们的拿手菜,像土鸡汤、梅干菜烧肉,那味道,绝了。
(2)田园游乐区。
沿着小溪打造了一些游乐设施,像水上秋千、竹筏漂流。
在竹林里还设了个迷宫,让游客在里面穿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还划出一块地来种上各种蔬菜水果,游客可以自己采摘,体验收获的喜悦。
(3)文化展示区。
把村里的传说故事、民俗文化都整理出来,建了个小展馆。
里面有民间艺人做的手工艺品展示,还有定期的民俗表演,像舞龙舞狮、皮影戏啥的。
四、宣传推广(把几百万的效果最大化)1. 社交媒体营销。
我们找了几个村里的年轻人,让他们在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上发视频、写笔记。
桂林漓江项目策划方案

桂林漓江项目策划方案项目概述桂林漓江项目是一个旅游景点开发项目,旨在提供独特的漓江风景游览体验。
漓江是桂林地区的一条著名河流,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于世。
项目计划开发一些新的景点和服务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漓江游览。
项目目标1.吸引更多游客:通过开发新的景点和服务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漓江游览,增加旅游收入。
2.提升游客满意度:提供独特的漓江游览体验,让游客感到满意并愿意再次光顾。
3.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桂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目标细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实现以下几个细分目标:1.景区建设:开发新的景点,包括观光台、步行道和游船码头等,以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游玩。
2.交通便捷:改善漓江周边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停车场和公共交通,使游客到达漓江更加便利。
3.服务设施升级: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餐厅、礼品店和洗手间等,以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4.宣传推广:加大对桂林漓江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潜在游客展示漓江的美景和特色,吸引更多游客。
实施计划阶段一:项目准备在项目准备阶段,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1.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提供参考。
2.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预算等,为项目后续阶段的实施做好准备。
3.确定合作伙伴:与当地旅行社、酒店和交通部门等合作,为项目后续的推广和运营提供支持。
阶段二:景区建设在景区建设阶段,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1.规划景区布局: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新景点的位置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展示漓江的美景。
2.建设基础设施:修建观光台、步行道和游船码头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游览条件。
3.装饰美化:对新建设的景点进行装饰美化,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
阶段三:交通便捷在交通便捷阶段,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1.改善道路:修复和扩建道路,提高到达漓江的交通条件。
2.增加停车场:建设更多的停车场,方便游客停放车辆。
乡村文旅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乡村文旅项目实施方案范文乡村文旅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该乡村文旅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2. 提升乡村文化和生态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3. 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4. 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项目内容1. 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传统民俗展示等活动,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
2. 自然景观保护: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升乡村环境的品质。
3.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修建适合乡村旅游发展的设施,如休闲步道、观景台、农家乐等。
4. 旅游宣传与推广:通过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5. 产业扶持:加大对当地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6. 人才培养:培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调研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预算。
2. 资金筹措:寻找各种资金来源,如政府补助、合作伙伴投资等。
3. 建设设施:按照项目计划建设乡村旅游设施,确保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相契合。
4. 推广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项目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5. 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6. 评估反馈: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对项目进行修正和改进。
五、项目预期效益1.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 增加乡村旅游业的收入和税收贡献。
3. 提升当地乡村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投资兴业。
4. 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六、项目风险与对策1. 自然灾害风险: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2. 经济风险: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和投资回报评估,降低经济风险。
村旅游景点规划方案

村旅游景点规划方案乡村旅游规划应该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强化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在规划中,要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
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浅化,保持乡村旅游的本真和独特性。
二、景点规划乡村旅游景点规划是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景点规划应该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景点的数量、类型和布局,充分发挥景点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一)景点规划原则1、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景点的数量和类型,注重景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点。
2、景点布局应该合理,注重景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域,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3、景点规划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保护和利用好乡村旅游资源。
二)景点规划建议1、农业观光景点农业观光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乡村生活的风貌。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农业示范园、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和乡村文化。
2、生态旅游景点生态旅游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特色,可以让游客领略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农庄、生态旅游村等项目,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3、文化旅游景点文化旅游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可以让游客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俗。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古村落、古建筑、文化博物馆等项目,让游客领略乡村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魅力。
以上是乡村旅游景点规划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乡村旅游规划中,保护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避免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
设计服务设施时,应该遵循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避免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使建筑物与乡村旅游内涵相符合。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成为了各个地方的重要任务。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是指建设在乡村地区,以传承乡土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繁荣。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划和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广场的建设,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打造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展示乡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2.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3.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4.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项目内容1.美丽乡村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文化广场的布局、功能区划、景观设计等内容。
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2.文化广场设施建设: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逐步建设相应的文化广场设施,包括舞台、广场、展示馆、博物馆、图书馆等。
设施的建设要注重环保和节能理念,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材料。
3.乡土文化资源整理和展示: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和保护,并通过展示馆、博物馆等形式进行展示。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开展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乡土文化的研究水平。
4.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可以组织文艺演出、书法展览、戏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
同时,建设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供公众免费浏览图书和学习知识。
5.乡村旅游开发:将美丽乡村文化广场纳入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推动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品牌建设。
可以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展销、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乡村文化。
6.培训和交流: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与其他地方的文化广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广场的建设。
桂林象山景区全面指南

桂林象山景区全面指南桂林象山景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桂林象山景区指南,以便您在前往该景区时能够充分了解并游玩其中的精华景点。
一、景区概况桂林象山景区占地约200平方公里,由象山、龟山、鹰嘴三座山峰组成,被誉为桂林市内最美的山水胜景之一。
景区依托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二、交通指南1. 从桂林市内到达象山景区,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租车前往。
公共交通主要有旅游巴士和出租车两种选择。
2. 若选择乘坐旅游巴士,可以在桂林市内的各大旅游指定站点搭乘。
根据自身位置选择最近的站点,并查看公交车班次表,以便安排好行程。
3. 如果选择租车前往,可以在桂林市内租用自驾车辆。
请确保您了解相关的自驾规定,并携带必要的驾照和证件。
三、景点推荐1. 象山主峰:象山是桂林象山景区的主峰,海拔约为216米。
登上主峰后,可以领略到壮丽的山水美景和迷人的城市全景。
山上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供游客参观。
2. 龟山:龟山是象山景区的次峰,因山状如龟而得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桂林著名的“山水画廊”。
山脚下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园林,有着精致的建筑和美丽的花卉。
3. 鹰嘴:鹰嘴是象山景区的第三座山峰,高度约为150米。
步行到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桂林城区和漓江的美景。
山体上还有一座古老的瞭望塔,供游客远眺。
4. 文化村:景区内的文化村是了解当地文化的绝佳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传统的民居建筑,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四、游玩须知1. 建议游客穿着轻便、舒适的服装和鞋子,以便行走和登山。
2. 请自备足够的饮用水和零食,以应对长时间的游览。
3. 景区内有专业导游提供解说服务,游客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参加。
4. 游客在景区内请文明游览,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五、安全提示1. 登山时请谨慎,遵循指定的登山路线。
乡社共同体营建下的历史村落复兴策略——以广西桂林月岭村为例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preservation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endogenous impetus; Yueling village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扩张迅猛,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9.4 %增长到2021年的63.89 %,而乡村则慢慢陷入空心化、老龄化等社会问题衍生的发展困境,大量劳动人口被城市所吸纳,传统乡土社会中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与生产关系遭到破坏,村庄经济慢慢衰落。
这也使得中国的村落数量在1990—2015年锐减112.8万个,越来越多的乡土村落成为无人居住的空心村。
为改善乡村发展的困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更是在此基础上,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在这个大背景下,乡村传统聚落与建筑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早在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等一大批学者亲力躬行,在乡村建设问题上进行了相当的实践与探索。
他们通过融入农民生活,推广平民教育,掀起数次乡村建设运动,并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供后人研究。
在今天,乡村发展更是众多学科共同参与方能进行的宏大课题,包括温铁军“新乡村建设”实验、尹绍亭教授的“生态博物馆”、欧宁的“碧山计划”等。
而在建筑学界,乡村的建设实践更加偏重于具体项目的落地,也包括对乡村的传统历史建筑进行相应的改造利用等。
近年来,乡村营造、乡村活化、自发建造、协力建造等问题已成为建筑学专业研究实践的热点。
然而,实践落成的预期目标往往与当地村民的需求难以兼容,正在衰败的村落也难以因单独项目的落地而重新焕发生机。
如何超越学科的壁垒,更深入地激活一个村落的内生动力,便成为当下建筑学亟待研究的时代命题。
摘要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人口的大量流失,许多乡村基本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濒临解体,传统历史村落面临着巨大的衰败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世界文化艺术村项目建议书2015年12月01日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二章项目背景第三章项目必要性与意义第四章市场分析第五章规划总则第六章建设规划与布局第七章投资估算与建设计划第八章效益分析第九章总结与建议附件:规划图例序言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桂林山水甲天下。
优美的风光胜景,厚重的历史人文,天造地设出一个世界级山水旅游目的地。
每年三千万人次的游客接待规模,撑起了桂林旅游业的万里晴空。
但是,桂林市旅游产品档次还停留在初级观光旅游阶段,旅游产品亟待升级。
随着中国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旅游观念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体验旅游提升。
高端游客们已经不满足跟着旅游团走马观花,他们喜欢自驾爱车带着家人,在自己心仪的景区小住下来,自由地观赏景点,悠然地享受生活,细致地体验文化。
因此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高端国际旅游目的地,是本项目之目的。
(一)、项目名称:桂林世界文化艺术村。
(二)、项目地址:位于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东田村委,总面积约2000亩。
(三)、主要建设内容:1、低碳宜居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
包括:(1)新农村建设、改造项目;(2)文化体育广场项目;(3)弟子规儿童学前教育中心项目。
(4)休闲养生项目2、国际养老公寓项目。
3、名优花木科技示范园项目。
4、特色渔业养殖项目。
5、特色文化艺术旅游项目。
包括:(1)旅游集散中心;(2)水世界体育园项目;(3)自驾车营地项目;(4)艺术交流中心项目;(5)美术馆项目;(6)艺术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7)花溪漂流项目。
6、广西名优特农展馆项目。
(四)、投资规模:总投资8.3亿元。
(五)、建设年限:项目4年全部建成。
(六)、建设性质:新建。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进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
而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
同时,旅游业能推进农村乃至全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平均利润率,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
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第三章项目必要性与意义(一)近年来,旅游发达国家和国内旅游先进城市不断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一批精品品牌和高端产品正在快速形成。
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旅游集聚区、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园区,形成了全面竞争趋势。
如广东横琴岛长隆国际旅游度假区、吉林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浙江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
尽管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名享誉国内外,桂林一直以来只是作为旅游观光城市,市场面狭窄。
拓展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教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产品,是未来桂林旅游业跨越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旅游发展日益全球化,现代化经营理念和方式引导发展趋势,新一轮竞争发展逐步形成市场新格局。
桂林旅游增长缺乏集约式组织跨进,相当部分旅游企业处于小散弱差状况,基本上采取低层次、粗放型增长方式,农业、教育、文化、商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很薄弱,缺乏战略突破能力,影响了产业迅速发展,制约旅游经济的较快增长。
本项目立足桂林大旅游战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都市的城市配套,坚持高起点、大手笔、高标准、多维度的实施总体规划,以花卉种植为产业,坚持"城乡互动、农旅双链、艺术家园、画展开路、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必将有力促进桂林旅游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第四章项目市场分析(一)桂林旅游市场情况2013年,桂林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584万人次,同比增长8.85%(其中:国内游客3391万人次,同比增长9.01%;入境游客194万人次,同比增长6.16%);实现旅游总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25.8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27.83%;入境旅游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6.08%)。
被2013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评为“第三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2014年,桂林旅游稳步发展,业绩喜人,全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3870万人次,增长8%。
其中入境游客203万人次,增长5%;全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21亿元,增加20.5%。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62亿元,增加15%。
2015年,桂林旅游业发展重点是扎实推进落实《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发展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围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营造优美旅游环境;改善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依法治旅体制;继续推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大旅游、大产业、大营销理念。
桂林花溪世界文化艺术村完全契合桂林市政府有关旅游业的发展决策和部署,可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支持。
(二)项目优势1、历史名城优势:秦汉以来历朝历代设始安县、桂林郡、靖江府治。
尧山靖江王陵是为桂林历史文物古迹。
2、大旅游区位优势:项目位于桂林山水文化名城区内,尧山脚下、靖江王陵园旁边,桂林市东郊,极利于共享三千万客源。
3、桂林山水资源优势:花溪,本为桂林山水之一部分,是美丽漓江之近支。
开发花溪资源是为桂林大旅游锦上添花。
4、十座大学优势:桂林城区有国办省办市办十几所大中院校教育资源,为花溪乐园、水上世界、弟子规教育、艺术村提供生力客源、恒稳客源。
5、国际休闲之都优势:桂林以山水观光之都提升为养生休闲之都、文化体验之都,此为大势所趋。
花溪赢在地利。
(三)定位1、功能定位花卉观赏,水上世界,养生养老,休闲旅游产业。
2.规划定位花卉游乐,村街一体。
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打造艺术在田间,居住在水边的艺术家园。
打造桂林花卉农业和艺术创作两大产业基地。
3、市场定位国际观光、休闲、养生养老、体验高端旅游目的地,争取桂林游客总量的5%-10%为本案市场策划的目标。
4、形象定位鲜花盛开的村庄、养生养老的家园、文化艺术的天地。
(四)市场预测据统计桂林旅游年游客量在3870万人次。
按逗留桂林两夜1000万人次的10%计算,年接待目标约100万游客机会市场。
根据潜在市场规模,预测项目市场前景如下:1、近期预测总客源人数20-50万人次。
2、中期预测总客源人数50-80万人次。
3、远期预测总客源人数80-150万人次。
第五章规划总则(一)总论桂林花溪,在尧山脚下静静地流淌,经上、下阳村蜿蜒注入漓江。
如果说漓江是桂林的大家闺秀,那么花溪就是小家碧玉。
虽然相距桂林市中心只有几公里路程,却是藏在深闺无人识,默默无闻盼"情郎"。
望穿秋水縁终至,高端策划贵人来。
桂林花溪,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山水风光,都足以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养老、体验为一体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桂林花溪世界文化艺术村的规划建设,将为广西桂林大旅游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提升桂林旅游品位作出划时代贡献。
桂林花溪将成为桂林首个高端旅游度假区。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1993年3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5.建设部《镇村规划编制办法》(2000试行)6.《旅游规划通则》(GB/丅18971一2003)7.《风景名胜规划规范》(CB50298一1999)8.《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囯家旅游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0.《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发展纲要》(三)指导思想以现代科技花卉高效农业种植,生态保护为原则,以桂林花卉观赏为休闲旅游吸引物,以休闲、养生、养老体验式旅游为目的。
(四)规划范围项目基地位于桂林市叠彩区与灵川交界处,即灵田镇花溪为轴南北长约2.8公里,该地四面环山中为平整地块,总规划面积约2000亩。
(五)建设目标1、建设桂林现代农展馆,高效农业推广综合示范区。
2、打造一座世界花园、水上世界、弟子规学校、农耕文化体验园、自驾车营地,将景区建设成为乡村游五星级景区。
3、打造示范性的养生养老基地和艺术家园。
合作建设艺术院校创作与交流基地。
第六章建设规划与布局(一)规划思路1、坚持项目投资策划与规划同步进行的原则,如同机翼缺一不可。
方案定位起点要高,具有前瞻性、先行性和特色性。
2、坚持项目因地制宜,满足市场需求,科学准确定位的原则。
产品、产业具有差异性,做大规摸、做足文化、做好服务,做出桂林花溪农业、旅游、养老、艺术组合的品牌。
3、坚持项目创新,独具特色,聚集人气的原则,将体育娱乐与旅游、养老、艺术、花木种植有机组合。
4、坚持农民土地流转,集体资源捆绑共赢发展原则。
(二)规划构想根据区位、地块、交通、溪流、山川、田野、乡村之特色,提出以下规划构想:以花溪为轴、以花卉为核、以养老为主、以艺术为魂、以大休闲大旅游为引擎。
规划提出:一溪、一园、二村、三产业。
“一溪”指:桂林花溪。
长达2.8公里的河道,水清、岸绿、林茂。
计划打造桂林水上乐园和艺术家园,汇集艺术人才于画家村,花溪两岸规划:提出花溪"一泳,二戏,三漂的花溪水上乐园三部曲"的规划构想。
“一园”指:名优花木科技示范园。
规划占地约1000多亩。
“二村”指:养生养老和世界艺术村。
将本项目打造成示范性的养生养老村和艺术院校创造交流基地,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中老年人来这里养生养老,以及艺术家在花溪创办创作基地。
“三大产业”指:1、现代农业科技,高效花木种植产业。
2、花卉观赏,体验,养生养老,艺术旅游产业。
3、艺术创作,艺术文化产业。
(三)规划用地总规用地约2000亩。
(四)基础规划1、功能布置及重点项目规划2、旅游产品及交通组织线路规划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4、土地利用调整规划5、基础设施工程规划6、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7、景观识别系统规划(五)功能与产品布局根据花溪艺术村定位,功能结构疏理,三维空间布局,发展平台搭建,亲水生态建筑、商业模式创新的构想,提出以下项目投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