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太阳与生活

7、太阳与生活
7、太阳与生活

承德圣继学校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_太阳和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太阳和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隶属于科学内容四大板块中的“地球与宇宙科学”板块。上节课学生了解了太阳具有光和热的特点。本节课将进一步探究太阳和地球上生物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点。二年级学生对于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熟悉,比如太阳能使植物发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地球围绕太阳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和四季等。但是对于太阳影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这方面内容的了解较少。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逐步拓展学生对此类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进一步明确太阳对动植物及人类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太阳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能提出太阳和我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会用举例子的方式描述太阳对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对生活周围的现象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掌握和本节课有关的太阳能工具制作小技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太阳对动植物的具体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和本节课有关的太阳能工具制作小技巧。

难点设置的原因是,二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弱一些,所以制作对他们来说较困难。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5’)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请大家看图片,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为什么在白天活动? 生可能说:白天晒被子。因为白天有太阳,晚上没有。白天人们在锻炼,晚上睡觉。 师:人们的这些活动都与太阳有关, 人们还有哪些活动与太阳有关?生发言。生可能回答:夏天擦汗,夏天被晒黑,冬天晒太阳,太阳能。 师理顺:人们在白天干很多事情,因为太阳带来光和热,晚上没有太阳了,要睡眠休息。 师:看来,太阳的周期变化是不能被改变的,人们的生活在适应太阳,适应环境。(板书) (二)合作讨论,解决重点(25’) 师生谈话:人们在适应太阳,适应环境,那动物和植物呢?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我们小组来讨论一下好不好? 讨论的过程也是合作的过程,我们这样做: 师:每次拿起一张图片,小组所有成员先观察图片,然后共同讨论图片上相应的问题。填写实验记录单。结束后进行下一张图片。 生小组讨论与探究活动。

《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下)

《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下) 第三章从定位看凶吉 第一节从易象看成功的几率 一、易象预示事物发展轨迹 易象,指卦象、爻象。它是一种比象,类象,抽象,意象,如以一横代表阳,代表天,表示天不可分割;以两段代表阴,代表地,表示地可以分割,很抽象。卦象,是指卦整体的形象会意,如离卦竖起来就如“火”字,坎卦竖起来就如“水”字,分别代表火、水。鼎卦(见左图)象一只竖立的鼎;爻象,是指爻所处卦中的爻位之象,表示事物所处某一阶段的成象。《易经》认为,无论任何事物,都会以“象”的形式呈现,潜象为事物始初时期的呈象,成象则是事物生成时的呈象,迹象则是事物消亡后的残留呈象。象,为表象,但它却是事物本质的外在反映。 1、潜象 《易经》认为,事物在发端之前,有其潜象。潜象呈现信息微弱,但往往会重复或加强显现。因潜象不易捕捉或被人们忽视,不是特别留心是不易观察到的。如,人在生病前,往往会感觉某些不适,但不适状况一会又可能消失,人们则不以为然。但过一阶段,不适情况会加重,过一时刻又会缓解,又过一时刻,大病终于来

临。这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人体的免疫系统总是对细菌(病毒)的侵入作斗争。当细菌(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人感觉不适,当人体免疫系统把细菌(病毒)击溃时,人体不适的情况消失;于是细菌(病毒)大规模繁殖后以兵团态势第二次侵入人体时,人体的不适会比前一次加重,但免疫系统也会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抵抗,于是不适状况有所缓解;当细菌(病毒)快速繁殖以决战态势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不足以抵抗或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时,大病来临。 又如,某煤矿公司出现矿井坍塌埋人事故。事先一定有其潜象:首先,这个煤矿公司一定是制度纪律废弛;其次,因制度纪律废弛而出现安全隐患,如安全设施不健全,防患预案落实不到位等;众多安全隐患的同时存在,如果再不能得到重视和纠正时,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事故那只是或早或迟事。 事物的潜象,是事物发展初期的端倪和前兆。《易经》启示人们,应该留心这些端倪和前兆,特别是重复或加重出现的端倪和前兆,大凡为预示该事物发展前景,不可小视。《易经》告诫人们,要学会见微知著,去伪存真,兴利除弊,远祸存身,防患未然。 2、成象 随着事物的成长发展,事物的潜象会一再加强显现,由隐蔽微弱

易经与生活

[导读]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中国周易学会西安研究员吕山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 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这部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 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的书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思想结晶,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 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卦辞、《易传》语言晦涩难懂,然而却 与生活息息相关。孔子读易后,感慨“洁净精微,易之教也!”足以说明《易经》语言精深, 处处有哲理和教化之妙用。本文是我根据多年读易的体会,主要把《易经》的生活理论归纳 一些,以便参考学习。 一、《易经》与日常生活 1.衣:黄裳元吉;生活即教育。(坤六五)古人把上衣称作衣,下衣称为裳,喻意下 衣是为了陪衬上衣,君子以厚德载物,常怀忠信,舍己为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无成 有终”,这和《道德经》“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认为老子思想守弱、消极,其实不然,实际上老子是解读了《易经》坤卦精神。笔者研读宗教文化典籍,曾 经在多次易经讲座中,反复强调我们要学习《易经坤卦》、《道德经》以及佛教的《地藏王 菩萨本愿经》,为其效法自然、善待众生、护念地球母亲的理念而深受感动。 2.食:君子以饮食宴乐。(水天需)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第一需要。饮食宴乐,民 以食为天,人生饮食大事,以快乐为准则。本卦从初爻到六爻,基本上包含了生存需要、安 全需要、尊重需要。相比而言,周文王《水天需》卦比马斯洛五大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要早 近3000多年。 3.住:先王以享于帝立庙。《风水涣》(涣,风行水上,患难,先王带领民众,选择 吉祥的地方建屋宇、立宗庙。注:涣,音同涣;享音同祥,帝同地。所有注疏解释都用到音 韵学。)居住,也是人生的一大追求,购房、买房,以选择福地而居住为目的。所以出现“相地、堪舆、风水”这一行业。不少学者认为,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郭璞《葬书》中,笔 者则以为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一年级科学教案太阳与生活

一年级科学教案太阳与 生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七课太阳与生活【教学目标】 1、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2、能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的依据。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太阳对动植物具有重要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调查太阳对人类生活、动植物具有影响的实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情预设应对策略 一、导入师:上节课我生:白天照鼓励学生善们人认识了太阳明,太阳能发电于观察,视野开阔的光和热,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人们是如何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呢? 二、探究与发现生:白天有太太阳对人们阳不用开灯生活的影响。 1、资料收集课前布置作生:太阳出来业,搜集太阳对天亮了,农民伯伯衣、食、住、行具可以去劳动了,叽有影响的资料。叽喳喳叫起来了,

2、分析事实小狗也出来活动看书上的图了。片,根据图片说明太阳对生活的影响。生:有太阳植物长得好,长的太阳对动植大,长得快。物的影响 3、分析事实根据图片说出一些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三、总结生:太阳会伤太阳对我们害皮肤,晒伤眼的生活、动植物有睛。着重要的影响。 四、应用与拓展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但是,太阳的光和热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夏天出门要打太阳伞。板书: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引导学生正反两面看待事物,深层认识太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太阳与生活太阳对我们的生活、动植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易经与人生

感悟《易经与人生》 摘要: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对于已经距我们数千年之久的古代文化书籍,以及里面所包含的自然哲学、伦理实践和对人生的看法态度,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这个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精神方面却缺乏食量的时候,易经更具有引导作用,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航船的灯塔一样,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找回自己的方向。在《易经与人生》这门课程学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对《易经》这门深奥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中,老师讲解的几项基本的卦象,也使得我对人生和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易经乾卦坤卦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和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先有伏羲氏做先天八卦图,后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闲来无事在前人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图。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了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很有迷信的成分,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占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奠基和促进作用,而易经更是对后来各种文化、经籍、言行等等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等远古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到明朝时期创立的心学,乃至民国创立现在很流行的厚黑学,在它们的立言中都能找到易经的根源,也因此,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为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本质就是用来占卜的书,但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却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像什么算命测字看风水。我认为,学习易经能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预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这要求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修养,这么深奥的哲学思想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够看透看穿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透所有人的未来。易经,给有学问的人带来的是人生的境界与追求,给迷信的人

小学科学常识《太阳与生活》【教学

科学展示分享课《太阳与生活》课堂纪实与评析【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太阳与生活》。 【课程标准】依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三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13.4 学习内容中,低年级段的学习目标:“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已经对太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平日里晒被子、晒衣服、晒粮食、看书籍等都用到太阳的光和热,但是对于太阳为我们人类提供能量这一方面认知模糊,太阳与动物、植物关系的了解也不够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充分感知太阳能发光发热,为人类提供能量,而且太阳与我们的生活,与动植物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探究太阳与人类、植物、动物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先后采用了观察法、视频验证、阅读资料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学、小组交流等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进一步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会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先后采用了观察法、视频验证、阅读资料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学、小组交流等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3. 通过自主学习、加强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感悟周易、感悟人生

一、选课感悟 二、学习《周易》感悟 三、感悟人生 选课感悟:在我报选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周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没有真正的了解和学习过,只是在电视、书籍中听到或看到过,一直觉得很神秘,唯一的感觉就是直接把“周易”翻译成“算命”、“风水”。看到学校公选课上开设了这门课,很是激动,所以我抱着想学习周易那种能预知未来的神奇力量的好奇心和对风水之说、还有周易与中医学的联系,报选了刁老师的这门《周易与中国文化》。 等到真正进入课堂后,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它的起源、它的历史、它蕴含的深层的哲理,我才开始慢慢走进周易精彩的世界,才明白单纯的把周易理解为算命,实在是泯灭了它的博大精深。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卦象,六十四卦的卦义,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总之,我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了,在课后空余时间我又多出了一项新的爱好,了解周易,体会周易、感悟周易与人生。 但毕竟是刚刚接触不久,我能力有限不能一下子把那么深奥的学问研究透彻,下面简单的结合老师所讲授的和我自身的理解谈谈我眼中的周易。

学习《周易》感悟: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据说最早是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称为《周易》,它在古代的时候是帝王将相必学必懂的哲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平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确实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谁阴阳怪气,谁又变卦了,或者常用扭转乾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另外还有否极泰来,还有乐知天命,物极必反之类的口语和成语。 《周易》:“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是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与阳;阴与阳又产生了四象,即老阴、老阳、少阴和少阳;四象又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这八卦就是用来判断吉凶,确定吉凶之后则可以从容应对,从而使人生少些挫折多些顺利。现在我知道这并不是迷信,而是通过运用八卦预测的科学方法,推理并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的有关信息,使我们做到对一切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有恃无恐。 周易卦易系统中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以依其卦辞或者爻辞推测相应的人事吉凶和人生道理,这不仅可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延承的灵魂,是国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觉简,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就像一个风向标,已经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所在。 易经之所以能位于五经之首,就在于他的博大精深。关于易经的由来,经历了上古伏羲氏、中古神农氏、下古轩辕黄帝三代,总结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太阳月亮,山水,男根女阴相对的万物空间。到了夏商周时代,经周文王姬昌不断总结演变,形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至此,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符号,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为基本图形,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并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法则,也就是天理和人道。易经天地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应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的法则,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在反复中保持和谐统一。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处世的原则。人若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就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知变,应变,适便,自强不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但是现代社会易经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因为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错综复杂等,大多人们不了解所表达的是什么含意。二是因为一些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翻来倒去,顺推逆数,歪曲了易经本意。 所谓易占,六爻八卦推算未来,是易学中充满魅力的领域,很多人习易动机就在于此,其实甲骨文当中的“学”字,就是小孩子双手玩六爻之象,说明了启蒙要从易经开始。其实六爻占卜,是学习易经最基本的一个游戏,不停的玩摆出不同的卦象,加深对卦象的印象。真正根据卦象推断未来,要根据卦象的变化和变化的象辞爻辞以及前因后果等等客观因素来判断,解卦者的学行修为相当重要。所以起卦容易,其实就是一个提高学易兴趣的游戏,但是断卦难,事实上,易经所有的预测,只是教人看清形势,看准未来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建言,至于能否做到,还在个人的修为。卦爻中充满了但书,必须把眼前做到了,才会有以后的结果,如果不愿或不敢面对现实,怎会有善终?三分看天意,七分靠打拼,事在人为,易经绝对不是宿命论。不过,既然还有三分天意,就表示人生奋斗必须要重视客观形势的存在及影响,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得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道德经说,大道无亲,常与善人。说得就很透彻,人,只能在本份上尽力,成败利钝,不完全由我们决定,但是,解卦自然有神机妙算之处,但不宜执迷沉溺,失去做人的本分。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体验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能够从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养成爱观察、好提问的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牛的创新意识。 课前参与 课前让学生分别观察、记录不同时间段(上午8:00、中午12:00、下午6:00)自己在同一个地点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通过观察思考: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系?能否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阳光与影子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是什么艰巨的任务? 生:在操场上选一个地方,在上午8:00、中午12:00、F午6:00观察影子的变化。 生:还要做记录。 师:请各组拿出记录表,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记录结果? 生:我们组发现影子的长短是不断变化的。 师:怎么变化? 生:我们发现上午和下午的影子都很长,而中午的影子最短,就在我们的脚底下,我们都没法量了。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其他的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早晨影子在我后面,中午影子在我们脚底下,下午影子在我们的前面。 师:当时你们面对哪里? 生:我们面对着太阳。 师:还有哪组愿意汇报? 生:我们组观察的和他们组不一样,早晨影子在我的前面,中午影子在我脚下,下午影子在我的身后。 师:你们面对哪里? 生:面对的是学校操场上的甬道。 师:那是背对着太阳的方向,也就是面朝西站着。你们发现没有,不管你面朝哪里站着,我们的影子和我们自己还有太阳都在一条直线上。(画示意图)不管你怎么站,早中晚影子的方向都发生了── 生: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是不同的。当我们面对太阳时,早上我们的身后会有一个很长很长的影子,中午我们的脚下会有一个小小的影子,下午我们的身后又会出现一个很长很长的影子。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为什么地上会有影子?

《周易》中的生活启迪

学《易》有感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0802班邹治银(2008116020249) 一次偶尔的机会,一次视觉上的邂逅,让我做出了一次理性的选择。 又到了新的一学期,大家又开始选修自己心仪已久的科目;不管你是想捞一两个学分,还是想真正通过这次机会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知识,也许你是为了物色“人才”,也许你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这些都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就此搁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自强不息”多么犀利的言语,多么富有哲理的言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校训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这难道与《周易》毫无瓜葛? 带着好奇而又向往的心情,我选择了《周易》,怀着满腹的忐忑与激情,我走进了刘建民老师的课堂,走进了教室,于是,我走近了《周易》…… 《周易》是一本古老的书。他的作者至今模糊。追根溯源,竟到了神话的时代。孔子告诉我们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传说,上古时代的一个叫做伏羲式的氏族首领,首创了八卦。于是有了夏朝神农氏时期的《连山》,商朝黄帝时代的《归藏》。后来,我又听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有了周代的《易》,因为它是西周时代的书,所以叫它《周易》。再后来,孔老夫子给它做了注。人们叫它《易传》,把它和《易经》合在了一起,流传了几千年。今天在我们手上的着本书,是千年前的智慧。它古老,却依旧富有美丽,依旧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与千年前不同的是,它,显得更伟大,更神秘。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表达一下由衷的钦佩。我以身为炎黄子孙为荣! 一本短小精悍的书,却演绎出了人生百态;寥寥几行,却奏响了千古骚人之韵律;区区几页,却记录着古今历史变迁的规律,万物生生灭灭的趋势…… 《周易》包含象、数、理、占。 象为图形,卦爻像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数为数字,阴阳、奇偶、蓍草的数目、九六之数;理为义理,圣人立象以尽意,指卦爻象和卦爻辞所蕴涵的意义和义理;占为占卜,用周易占卜之法。 打造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是“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的协调问题 ,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 ,强调人、社会、自然等各种关系的和谐 ,强调积极的进取去达致这种和谐 (儒学 )或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达致这种和谐 (道学 ) ,儒学和道学结合在一起给予人在面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各种关系、各种矛盾时无穷而深刻的治世智慧: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既尽人事又待天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又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素 ,事天敬天又尽职尽责。其根本的旨趣在于“太和万物”(庄子语 )它与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主客二分,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征服和控制地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等各种关系的方式手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儒家哲学认为“天人合一”的基础在于天与人具有共同的德性 ,天道亦可称之为天德 ,人道亦可称之为人德。所以,“天人合一”实质上就是“天人合德”。德在人之外就是规则 ,或者说是道,在人则为性 ,称之为德性。 儒学不仅认为“天人合德”而使“天人合一”,而且认为在“天人合德”中 ,是“天为德本”,所以要“法天立道”。

浅谈《周易》的人生哲理

浅谈《周易》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摘要:《周易》以简单的语言系统和符号系统囊括了宇宙万物变迁发展的规律,其内容之庞大,其形式之简单概括性之强不得不令人折服,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周易》也是一部关于做人的百科全书,《周易》中通过很对隐晦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关于做人的智慧,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对《周易》中的部分卦象及卦辞的理解,以及其对我们做人以及为人处世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适时而变,居安思危,祸福相依,理性。 一、由乾卦引发的思考。 乾卦中的六爻辞取象于龙,先后分别解释了龙潜伏于地,初现于田,活跃于天,悔于过高盛极而衰的整个过程,联系到我们的成长实际,从我们学习到走入社会再到发展事业从起步到最终成功,每一次经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揭示在从初九到上九的六个卦辞中。乾卦的第一句是“初九,潜龙勿用”,初九处于乾卦六爻之中最下面的位置,这时候可以理解为龙潜伏在地下,而根据《周易》中的“三才之道”,最下边两个爻代表地,称之为地道,中间两个爻代表人,称之为人道,最上边两个爻代表天,称之为天道,天地人叫三才之道,而龙本应该在天上自由翱翔,而如今处在初九的位置,显然这不是当道,得位的,所以只能在地下慢慢积聚力量,厚积薄发,为以后的辉煌腾飞做准备,而引申到做人的层面上,在这时期代表着人还未成熟,还没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需要积累充实,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安安分分,低调做人,耐的住寂寞,沉得住气,努力充实自身实力,练一套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处于这个阶段,即求学阶段,这个时候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懂得继续自己的力量,包括扎实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阶段是踏踏实实的积累阶段,切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以为是,否则将把自己的前途扼杀在摇篮之中。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处于地道上位,这时候代表龙已经到地面上来了,这时候的龙已经不再是那个稚嫩物无知的潜伏者了,这一阶段的龙开始小心翼翼地浮出地面,寻找自己的出路,“利见大人”则表明单凭龙的一己之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遇到知音或者伯乐助他一臂之力,方能助其成就一番事业,最典型的就是寻找知遇之人,寻找一个能赏识你栽培你的前辈,跟着他好好学习出事为人之道,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这是的“恩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还是要谦虚谨慎为人,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该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人才总会遇到伯乐的,在这一阶段能找到知遇之人,给自己一个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舜在田间耕作打渔的时候就得到尧的赏识,从而得到重用和栽培,积累了一副治理天下的好本事,这时候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再锻炼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升华提高,那么此人的前途是无可限量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在刚刚离开学校初入社会找工作时,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单位得到锻炼,对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还是要低调做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过也要适当的展示自己,以期遇到贵人赏识,方可成大器。 九三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就是勤奋的意思,在这个时候龙还是没得位,但是相较前一的阶段来说又离成功近了一步,九三是指龙到了人的下位,离飞龙在天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还得从现实出发,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夕惕若”意思是到了傍晚夕阳下山了,也要保持警惕,

周易与生活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 乾卦的思想是其主导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包含对人生、社会的探索和思考,《周易》指导现实人生的作用,教人如何在人生各阶段的各种情形下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心态,以致达到人生理想的目标。《周易》乾卦的思想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启示有: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内心刚强,外表从容;要把握事物演变历程中每一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以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事物发展历程要有大局观。 一、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本是刚健,星辰变化,四季交替,永不停息。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也不会永远处于一帆风顺的状态,由于它是偶然的、必然的、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有时会遭遇失败,这就要求人在困难时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可以被消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的坚强意志。要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捕捉机会转败为胜。有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这些都是十分危害自己的行为。进入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但机会只会垂青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得不到保障了,我们更需要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高尚的人格,一种踏踏实实肯干的心态,来为自己争得一口饭。 二、要把握事物发展历程中每阶段的特点 乾卦中著名的六爻辞,取象于龙。从龙隐于地,见于田,跃于渊,飞于天,悔于过的历程,来比喻人一生所处的阶段及发展成就。对我们大学生把握整个人生大局,有很好的启示警醒作用。很显然,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正处在求学阶段,一定要懂得

周易生活论文

周易生活 -------------------------------------------------------------------------------- 摘要: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并且认为,《易传)、(中蔺)、又孟子》实际都是认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的,都是在人性与天道有一致性的意义上肯定人性善的,故否定《易传)有性善论,以为(易》、(庸)、(盂)的人性说致思路数不同的观点,都是不合实际的。作者又认为,将天道赋予人道正义的意义又返而以支撑人道原则,自(易传》已然,宋儒的天道性命学说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故否定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也是不合事实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宣扬性善论的主题是弘扬理性,强化人们对人道的自觉与自信,其中凝聚的积极善良的正气,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神。 关键词:易传;性;命;性善论 《易传》中谈到人性问题的文字有六处,其中最为人注意的是《系辞上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段文字。宋儒谈天道性命问题几乎无不对这段文字加以解说阐发,今天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亦多论及这段文字。然而,学者们对这段文字中的关键语句的理解实际又并不一致,而对这段字及《易传》其它几处相关文字的理解,又涉及到对先秦儒家经典中人性学说内容之关系的认识,涉及到对宋学与先秦儒学之关系的理解,故有必要对这段文字及其它几处相关文字做深入的讨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恐怕可以说这是《易传》所有文字中最精辟的一句。这个一阴一阳之道,讲的是天道,易道是对它的模拟和抽象概括。一阴一阳之道,就是自然界发展变化之道,自然界自身的发展变化,是人与物性命的起点。“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一句是古今许多学者理解不能一致,解说亦颇含糊的一句,而我觉得这一句又恰是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的一句。解说这一句时人们最多引用的是朱熹《语类》上的说法和《大戴礼记·本命》上的说法。前者说:“所以发育万物为继善,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后者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张岱年先生说:“一阴一阳,继续不绝,这是本然的善。如果不是继续不绝,则事物将皆绝灭,就无善可言了。由一阴一阳之道而形成具体的物,于是有性。”[1]是说本朱子。业师金景芳先生与吕绍纲老师合著之《周易全解》解说此语说:“继,继续不断。一阴一阳之道,继续不断,生生不已,没有尽头,这就是善。”[2]是亦本朱熹之说。不过,在金先生独立完成的《孔子的天道观与人性论》一文中说:“‘继之有善也’是说能继承这个一阴一阳的道就叫做善”,“怎样继承天道呢?据我看,应如《乾文言》所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常,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而这就是善了。古人常教人‘合天’,‘法天’,其实就是说能做到符合自然发展规律”[3]。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中也是说:“‘继之者善也’,是说能继承道就是善”。 [4]因《周易全解》是金先生与吕绍纲老师合作,看来《全解》中对“继之者善”的解说当是吕绍纲老师的理解。也就是说,依朱熹之说,继之者善也讲的天道自身生生不息发育万物之善,而依业师之说,则讲的是天人关系,是人法天的问题。

试述易经对当代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很有迷信的成分,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易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奠基和促进作用,而易经更是对后来各种文化、经籍、言行等等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等远古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到明朝时期创立的心学,乃至民国创立现在很流行的厚黑学,在它们的立言中都能找到易经的根源,也因此,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物欲横流、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并不是成正比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曾遭受严重的打击,以至于造成现在人们信仰的缺失,以及拜金主义的盛行趋势,当务之急是寻找能够重获信仰的精神指导。最近几年,国学热十分盛行,这一方面表明政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另一方面,也透视了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大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国学传授过程中也应当是重中之重。从易经的发展历史和思想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与思维方式,从易经中,我们可以找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性之源,找到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找到与外来文化竞争的方法和道路。因此,当今社会是很需要用《易经》来滋养的。 易经最为基础的就是阴阳,阴阳看似相反却实为同源,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它把万事万物都分为阴阳两部分,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讲的,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对立而又相互统一。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处理好这阴阳两部分。阴阳相生,亦相克,只有阴阳调和,才能到达健康完美。我觉得,整个《易经》就是教导我们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阴阳调和,这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它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在这个自然界很好的生存,怎么在尘世间生活。 易经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而人为天地所生虽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易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启发。以《乾卦》《坤卦》为例,从乾坤两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位置,就要有不同的应对之策和管理方法。乾卦,作为“阳”的代表,代表了刚阳,进取,自强不息,正如《象》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比如蒙卦,上艮下坎,从卦象上看,是一座高山把泉水蒙盖住了。《象传》云:“山下出泉,蒙。”处在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目前的局面较为蒙昧,但很有希望,只要能够启蒙、击蒙,让清泉流出来,就大吉了。再如晋卦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日,坤为大地,象征太阳出于地上,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君子贤人在位。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类比有些简单,失之牵强,但是这在几千年来的古人已经难能可贵的了。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更奇妙的是,这种排列不仅概括了中国特有的太极思维的规律,而且符合二进位制。因而发明了二进位制的莱布尼兹不能不承认,早在他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二进位制。有关六十四卦整体模型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相当深入,人们从这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动态系统发现了相当多的宇观规律。不仅六十四卦是一个系统,囊括了许多自然的规律,堪称宇宙的一个科学图式,就是一个卦,虽说只有六爻,其阴阳关系的“承”、“应”乘”比”据”的演变也是一个运动着的微型宇宙的抽象概括。很好地认识掌握这套符号系统,深入地灵活地操纵这具宇宙的动态模型,也就是知天了。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周易》每一个卦都包含有顺天的含意。比如比卦,上坎下坤,坎为水,坤为地,水与地亲密无间,象征君臣关系融洽,臣尽力辅佐君主,而君也虚心纳谏,事业自然兴旺。涣卦,上为巽风,下为坎水,意味风行水上,象征事业发展顺利,故卦辞说:“利涉大川”。《周易》不仅用具体的卦象说明顺天的道理,而且在易传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革卦·彖传》在谈到商汤王、周武王的革命时,明确地说:“顺天而动,不失其时。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说得很明白:商汤周武王的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原因就在于这场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第二单元太阳和时间 单元备课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没有生命。太阳究竟什么样?物体的影子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古人是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间的?可以说,自古以来,人们对太阳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太阳与时间》单元,旨在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制作以及查阅资料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收获发明创造的快乐。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在观察与制作中经历古人发现计时方法、发明计时工具的过程。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下列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如尺子)对物体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科学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本单元由《认识太阳》、《太阳和影子》、《用太阳计时》、《制作计时工具》四个课题组成,主要研究太阳以及如何利用太阳计时间。 本单元与前面的学习从知识上没有密切联系。但因为学生每天都在感受太阳的变化,而有关太阳的科普资料又非常多,所以,学生对太阳的概况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有很多感性体验,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因此学习本单元并不会感到困难。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对太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对后面研究光以及有关太阳的其他知识作下铺垫,本单元获得的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能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备人使用人教案序号 课题 7、认识太阳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易经中医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中医)

易经、中医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中医) 八、两个提问: 1. 五行的释义:金木水火土? 能量互生,木属于萌芽状态,也就是春;火属于扩张阶段,也就是夏;金属于收敛阶段,也就是秋;水属于下沉阶段,也就是冬。而土乃为孕育四者。从能量的角度他不存在,但是他长养万物,是一种变化规律。组成人最小的单位是由气组成的。最能体现说明的是DNA。这是宇宙规律体现微观上。中医所说的金木水火土其实是一体的。人的人体就像这杯水一样,不可能只有两点生病了,要一病就全病了。只是表现在哪。如果只分析到点对点,就像拿着渔网等鱼来,什么时候有疗效的提高。你没有主动出击,在守株待兔,就像电池的重要在于里面的能量,他的外型不重要。 2. 易经、中医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如何调节养生? 天人合一只能是一种追寻。什么是谦虚?道先动而万物跟,古人怎么定义?自然界最重要的是开始,医学的开始应该是秋天,秋乃降,收敛,这就带了谦虚,是一种状态,是气的下降状态,气只要能下降,人想发脾气都发不起来。下降产

生的一种状态就是谦虚状态,不是学来的。能量下降,也会上升,他是在随着天再走,如果真能做到天人合一,那就是心不为外物所牵动。永远随自然再走。儒家揭示:喜怒哀乐忧思未发谓之中(不是忍着,是未发)。有一种很顺的气存在,他不会很轻易浮起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远离了基础,有些人事业越成功,身体越糟糕。大家,都是虚怀若谷。有一句话,一般的人是心随着物来转,圣人正好相反。 中医就是从道家里分出来的。人一旦有了不好的情绪,就会有一个兴奋点。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有删除兴奋点,只是把不好的情绪排除。心病还需心药医。重在调气。用药,用针,用血,用气包括自己之气和宇宙之气……古人说: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悲则气消,思则气竭。一旦五行之气散了,那人也就消散了。心态的修理,不是为了解决这件事,而是让你远离这件事,跳出这件事。万事随缘,心无增减,心平气和。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和尚让小和尚去买些草籽来播种。结果小和尚第一次播下引来了麻雀,他担心就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说草籽多鸟少,让他吃吧;第二次撒了被风吹走不少,他又担心,老和尚说被吹走的除了空壳,也有更适合他的地方;第三次撒了又被雨冲走不少,他又担心,老和尚这次还

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易经与中国人的时空观

余世存:大家好,今天下午很有幸跟大家分享我这几年的读书心得,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易经与中国人的时空观。说到世界,大家都知道今年网上有一个很流行的一句话,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从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大家对世界是非常有向往之情的,所以都要去看世界。而且前几年,我们都知道中国社会有一个很流行的一句话叫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什么世界这么让我们心向往之,让我们这么急于想追慕这个东西,想获得它的承认,想成为世界的。当我们说一个人,这个人他不是世界性的,那么我们可能会明白这个人他是地域的,是局部的,甚至是非常有限的,他不是世界性的,所以世界对我们构成莫大的魅力甚至是诱惑,让我们一生去追逐他,让我们不仅仅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而且要成为世界本身。我觉得这是东西方文明共有的特征,要让自己,要让生命个体成为世界性的,所以我们说在目前这样一个社会里面,包括中国的改革开放,它其实都是要使自己的民族,使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人民成为具有世界性的。 说到世界,我还想到一个故事,就是前几天,我遇到一个青年作家,是我们湖北恩施地区的青年作家,他见到我,很开心地跟我说,说他高中的时候,读到了我一篇文章,从那个时候他觉得还是可以离开恩施那个大山,到世界上去看看,没有读到我那篇文章之前,他就觉得在恩施那个地方,可以安逸地去渡过一生,但是因为读到一篇文章,他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魅力的,还是需要去寻找的,这其实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当然我们从刚才的故事当中,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说,要去看世界,我们其实是把世界限定在地理空间层面,我们要说去看世界,是指我们有没有出国旅行,有没有去过美国,有没有去过新西兰,我们把这个当世界了。就像中国人,有的人说我这辈子还没到过北京,所以我一定到北京,如果你们坐火车,你们会经常看到开往北京的火车上,第一次到北京那种人的兴奋劲,他认为进入了世界的中心,这其实是把世界狭隘化了,当做地理空间名词,但世界上世界不仅仅是地理空间名词,它更重要的第一个是其实是指时间,后面的界才指得的是空间,所以关于世界,我们跟世界的距离其实就是我们跟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我们有没有这种距离,假如说我们的距离很大的话,那也很麻烦了,比如说有的老北京人,他一辈子是没有出过胡同,没有出过北京的胡同,我们肯定不能说北京的老大爷他是具备世界眼光的人,因为他的生活太局部了,就是在对空间而言,他是一个局部性的存在,那么对于时间长河而言,比如我们今年是2015年10月17号,这是一个有限的存在,这是一个时间尺度,我们还有过去,还有未来,我们只有拥有全部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才能成为世界性的。但是很有意思,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让大家想到怎么立刻成为世界性的,就是大家把眼睛闭上,你马上就知道自己是世界。所以每个人,东西方的文化都要求人去入境,入境就是你要闭目养神,当你把眼睛闭上的时候,你就发现你成为全部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东西方的高僧大德,他要讲禅定讲禅修,因为他在禅修禅定状态中,他成为世界性。这不仅仅是我们说的修行人,像儒家文化,它其实也是如此。 宋代的一个大儒叫陆象山,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这样又涉及一个名词叫“宇宙”,宇宙它其实是世界的另外一个代名词,也就是说什么叫世界?我的心就是世界,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所以你只要认真地观察自己的内心,就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你就成为世界性的,这是一个世界。世界在中国人词汇里还等同于天下,所以《道德经》还讲过一句话,不出户知天下,中国传统人还讲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也就是说一个不出门的人仍然可以成为世界性的,仍然具有世界眼光,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精到的理解,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这才是我们中国文化,我认为一个最深刻的地方,而不是说我们一谈到中国文化就是孔孟之道,就是四书五经,就是去倡导国学,那个其实在这个时代,在某种意义上,那个相当于是洗脑,而我们都知道在发达国家,强迫孩子去洗脑,是犯法的事情,你不能强迫自己的孩子去选择某种宗教信仰,你应该教给他自己,这应该也是我们对中国文化最善意的理解,而不是说把中国文化局限在孔孟之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