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以下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1. 学习使用实验器材;2. 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 熟悉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4.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物理实验箱;3. 弹簧测力计;4. 刻度尺;5. 钟表;6. 砝码;7. 砝码盒;8. 药品(如氢氧化钠、盐酸等);9. 试管、烧杯、滴管等实验用品;10. 电源、导线、开关等电路器材。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1)将实验桌上的实验箱打开,取出所需实验器材;(2)将实验器材放在实验桌上,确保实验器材的摆放整齐、方便操作。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实验桌的支架上;(2)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使指针指向零刻度;(3)使用时,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注意不要超出量程;(4)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注意单位。
3. 刻度尺的使用(1)将刻度尺放在待测物体的旁边,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2)读取物体长度,注意单位;(3)将刻度尺收好,防止损坏。
4. 钟表的使用(1)将钟表放在实验桌上,确保钟表运行正常;(2)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记录所需时间;(3)将钟表收好,防止损坏。
5. 砝码的使用(1)将砝码盒放在实验桌上;(2)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砝码;(3)将砝码放在待测物体的旁边,确保砝码与物体接触良好;(4)读取砝码的重量,注意单位;(5)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6. 药品的使用(1)将药品放在实验桌上,确保药品的摆放整齐、方便操作;(2)根据实验需要,使用滴管吸取适量药品;(3)将药品滴入试管或烧杯中,注意观察反应;(4)将药品放回原位,防止污染。
7. 试管、烧杯等实验用品的使用(1)将试管、烧杯等实验用品放在实验桌上,确保摆放整齐、方便操作;(2)根据实验需要,将实验用品放入试管或烧杯中;(3)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用品洗净、放回原位。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的归纳。
一、光学实验1.准直实验:将一束平行光准直成一束直径相对较小的光线,可以用来检验物镜的质量。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依次配置白炽灯、小孔、物镜,调节小孔位置和焦距,观察光线经过物镜后的焦点。
2.焦点实验:确定透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焦距。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配置透镜,用丝眼或纸条寻找并确定透镜两侧的主焦点位置,测量透镜离主焦点的距离即焦距。
3.棱镜光折射实验:观察光线经过棱镜时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依次配置光源、棱镜、屏幕,调整光源位置和棱镜角度,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光折射后的光斑。
4.光的全反射实验:观察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全反射现象。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配置光源、玻璃块,改变光线入射角度,观察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反射的现象。
二、力学实验1.斜面上物体运动:研究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特性。
操作方法: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斜面上放置物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下滑的距离、时间,并记录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
2.弹簧恢复力实验:验证弹簧的胡克定律。
操作方法:将已知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记录不同伸长量对应的物体重量。
3.摆钟周期实验:研究摆钟的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操作方法:固定摆的支点,测量摆钟从最高位置到同侧最高位置的时间,并记录不同摆长下对应的时间。
三、电学实验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分布实验:验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操作方法:搭建串、并联电路,用电流表分别测量各电阻上的电流,并记录每个电阻所在的位置。
2.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操作方法:搭建电阻与电源串联的电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不同电阻下的电压和电流。
3.电磁铁磁场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场特性。
中考物理实验题目操作指南与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实验题目操作指南与参考答案引言:中考物理实验题目是中考科目之一,它涉及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内容,本文将提供物理实验题目的操作指南与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或弹簧秤)、物体样品。
实验步骤:1. 将物体样品放在天平上,等待天平示数稳定。
2. 记录天平示数,得到物体的质量值。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得到质量值。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器材:容量瓶、水、物体样品。
实验步骤:1. 将容量瓶充满水,记录刻度值。
2. 将物体样品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的刻度值。
3. 利用容量瓶刻度差值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容量瓶、水、物体样品、天平(或弹簧秤)。
实验步骤:1. 将容量瓶充满水,记录刻度值。
2. 将物体样品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的刻度值。
3. 用天平(或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4. 利用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比热容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比热容。
实验器材:热水容器、热水、物体样品、温度计、天平(或弹簧秤)。
实验步骤:1. 将一定质量的热水倒入热水容器中,并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
2. 在热水中放入物体样品,记录物体和水的温度。
3. 记录实验室温度。
4. 利用公式热量=质量×比热容×温度差,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结论: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我们分别测量了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以及比热容。
这些实验内容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目的常见类型,希望本文提供的操作指南和参考答案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物理实验题目,取得好的成绩。
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实验步骤,确保操作正确。
山西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总结

山西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总结在山西中考物理实验中,学生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学习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经过对实验内容的总结归纳,我将以下实验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分别是机械实验、热学实验和电学实验。
一、机械实验1. 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利用简易重力计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时间和距离,进而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中要注意减小误差,正确使用仪器,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准确度。
2. 测定弹簧系数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来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
需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并且要避免弹簧超出弹性限度而失去弹性。
3. 测定杨氏模量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金属丝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来计算杨氏模量。
实验中需要注意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热学实验1. 测定热传导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率来研究热的传导规律。
实验中需要使用热导率计进行测量,并注意保持稳定的温度差和减小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测定比热容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热容量来研究物体的内热性质。
实验中需要使用热量计进行测量,并注意保持热量的平衡和避免其他能量的损失。
3. 实验测定气体状态方程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来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实验中需要掌握气体的性质和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
三、电学实验1. 测定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来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中需要使用准确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并注意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阻的选择。
2. 测定电阻值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不同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的取值。
实验中需要掌握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并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防止电路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3. 测定电池电动势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不同电池的电动势来研究电池的性质。
实验中需要掌握电动势的测量方法,注意减小测量误差,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池的优劣。
中考物理实验考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实验考点归纳总结物理实验作为中考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进行考察。
以下是对中考物理实验考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
1. 实验室安全与常识实验室安全是保证实验过程安全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中考物理实验中,考察实验室安全常识与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掌握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佩戴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了解常见化学试剂的危险性,以及正确地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2. 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包括量器、光学仪器、电学仪器等,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重点考查的实验仪器包括测量长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质量的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的电表等。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读数,理解仪器的量程和精度,掌握使用方法。
3. 实验现象与规律实验中会涉及到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观察和实验验证。
常见的实验现象包括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电路中的串、并联;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物理规律进行对应。
同时,还需要理解实验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4. 实验设计与分析中考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要求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每一步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总结。
学生还需要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的绘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5. 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中考物理实验中会涉及到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和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
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灵活调整。
同时,还需要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解释。
总结:中考物理实验考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与常识、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现象与规律、实验设计与分析、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实验操作要点,理解物理现象与规律之间的联系,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测量物理量,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下面将对中考物理实验常见的操作及方法进行归纳。
一、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检查实验器材、仪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量取实验所需物质的数量,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有序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3.数据记录:将观察数据和测量结果准确地记录下来,包括物理量的数值、单位和测量误差等,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
4.数据处理: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包括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和制作图表等,从而得到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二、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性质和现象,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揭示物理规律。
如观察材料的颜色、形状、透明度等,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等。
2.计量法:利用仪器和测量方法对物理量进行准确的测量。
如利用尺子、卡尺等测量长度,利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质量。
3.比较法:通过对实验对象的不同性质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如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不同厚度的玻璃片的透明度等。
4.控制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得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只改变其中一变量,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控制光线的入射角度,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5.消除干扰法:在实验中采取措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避免温度变化对电流的影响,避免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
三、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1. 长度:米(m),厘米(cm),毫米(mm)等。
2. 质量: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时间:秒(s),分钟(min),小时(h)等。
4. 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
日照市初中物理中考实验操作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及评分要点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机械停表或电子停表)、长木板、小车、金属片(或其它能起到阻挡作用的物块也可)、木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反思】实验中斜面坡度怎样设计比较合理?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纸板(或白纸)、彩色铅笔、刻度尺、量角器、铁架台(或其他支架)。
【实验步骤】表格(一) 表格(二)【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 (A)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盐水)、量筒1个。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物理实验3(A) 测量盐水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水)、量筒1个、细线拴好的待测小石块(条形,若干)。
【实验步骤】《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评分要点【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操作方法:1.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验证的物理现象。
2.准备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需的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正常运作。
3.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必须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实验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操作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需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前的初值、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值和实验结束后的结果值等。
实验数据的记录应准确无误,便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6.实验结果的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计算、图表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以验证实验目的的达成。
7.实验总结:在实验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总结实验中的重要观察现象、关键步骤和实验结果等,以查漏补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注意事项:1.实验前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在进行实验操作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不得随意更改实验步骤或操作顺序。
3.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准确使用实验器材,如量杯、试管、导线等。
避免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坏或人身伤害。
4.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细节和非常规现象。
5.注意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等,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6.严禁擅自离开实验现场: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严禁擅自离开实验现场,尤其是进行需要加热或其他特殊操作的实验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实验步骤、操作、结论一、力学✧基础性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实验结论】1)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kg/m 3。
2)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4)(m剩=m总-m容)。
5)算出密度:ρ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实验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1)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2)如图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3)如图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力平衡的条件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线(共线)4)同一物体(同体)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4)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1)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2)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
(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1)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
2)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二、电学✧基础性(1)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A。
(2)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V。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实验步骤】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5)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三、光学验证性14.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
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2f 相比较(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 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 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1)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成缩小的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 成放大的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