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中药

合集下载

乌药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黄精的功效与作用乌药黄精,是一种中药材,由乌药和黄精熬制而成。

乌药,又名人参果,属于姜科植物乌药的根茎。

黄精,又名细叶黄精,是薯莎科植物黄精的根茎。

乌药黄精是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独特的药理功效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乌药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一、乌药黄精的功效1. 增强免疫力:乌药黄精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

长期服用乌药黄精,可以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2. 抗疲劳:乌药黄精中所含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减轻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

3. 促进血液循环:乌药黄精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不良等问题,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延缓衰老:乌药黄精富含抗氧化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的作用,可以延缓身体衰老过程,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年轻。

5. 提高记忆力:乌药黄精中的多种活性物质可以改善脑供血,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特别适用于学生、老年人等需要提高记忆力的人群。

6. 镇痛止痒:乌药黄精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关节炎、肌肉酸痛等症状,对于一些皮肤瘙痒、湿疹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镇痒作用。

7. 调节内分泌:乌药黄精被认为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可以帮助女性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经痛、月经不调等问题。

8. 保护肝脏:乌药黄精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抑制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对于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乌药黄精的作用1. 保健作用:乌药黄精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健作用。

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调节作用:乌药黄精被认为具有调节内分泌、神经、免疫等系统的作用。

可以调整身体的功能状态,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3. 营养作用:乌药黄精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增加身体的营养供给,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

药中补气王!药食两用,补气强身

药中补气王!药食两用,补气强身

药中补气王!药食两用,补气强身自古黄芪传说多关于黄芪,有许多民间传说。

古时有一位叫戴糁的老人,善良厚道,乐于助人,善用针灸治病,老人形瘦而面黄,人们尊称“黄耆”(耆指六十岁以上的人),但后来不幸因救助坠崖儿童而身亡。

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长的一种草药称为“黄耆”,即黄芪。

人们用它治疗许多病痛,在民间广为流传。

史料上,也有隋唐间医家许胤宗妙用黄芪救太后的记载。

著名诗人苏东坡写过很多中药诗,其中有首与黄芪有关的诗:“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可见宋代就有人常食黄芪粥,自然也受注重养生的大文学家苏轼青睐了。

相传,有朋友向其请教养生秘诀时,苏轼说:“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提出了淡泊名利、调节情志,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安步当车、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合理膳食的养生要诀。

除此以外,苏东坡对吃粥很有兴趣也很讲究,他有书帖描写食粥:“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他被贬失意,大病初愈时,常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黄芪应用广泛,受到许多名人喜好。

白居易也有一首《斋居》诗提到黄芪粥:“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

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诗中有黄芪、赤箭(天麻)两味中药。

可见,唐宋时期文人墨客用黄芪作为药食两用之材调养,已是一种时尚和习惯。

医家妙用黄芪起重疴黄芪的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中医处方中常有黄芪的身影,且多是担当主药。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作用,是中医补中益气的要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刘汶说,黄芪可用于多种疾病中中医辨证为气虚的病人,如少气懒言、声音低弱、咳嗽气短、久咳久喘的肺气虚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的脾气虚者。

黄芪对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术后及放化疗之后,以及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放化疗之后的气虚病人,疗效尤其显著。

附子饼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饼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饼的功效与作用附子饼又被称为附子丸、附子糕,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制品。

附子是中药材中的一味珍贵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和健康保养。

附子饼以附子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制成,保留了附子的药性,成为了一种健康滋补品。

一、附子的概述附子是一味中药材,其学名为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属于荄蕺科植物毛附子的块根。

附子主要生长在我国山西、陕西、四川、云贵等地,采摘后鲜用或炮制而成。

附子的药用部分主要为根茎。

附子入药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称为“百草之王”。

附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脂肪酸、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二、附子饼的制作工艺附子饼是将附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食品,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材:选择新鲜、无虫、无霉的附子根茎作为原料。

2. 炮制:将选好的附子根茎烘干后,用低温慢炒或水煮,以去除毒性。

3. 磨粉:将炮制后的附子根茎研磨成细粉。

4. 和面:将附子粉与其他辅料(如糯米粉、红枣泥)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

5. 制饼:将面团擀成薄饼,并在表面刻上花纹。

6. 蒸熟:将制成的附子饼放入蒸锅中,用旺火蒸熟。

7. 冷却:取出蒸熟的附子饼,晾凉后即可食用。

三、附子饼的功效与作用附子饼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制品,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在中医养生和健康保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附子饼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补肾壮阳:附子具有温补肾阳、固精益气的功效,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腰腿酸软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附子饼作为附子的一种制品,同样能够起到补肾壮阳的作用。

2. 暖腰膝:附子饼中的附子能够温补肾阳,对腰腿酸软、寒性关节炎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食用附子饼可以起到暖腰膝的功效,增强体力,改善腰腿酸软等脾肾阳虚引起的症状。

3. 健脾暖胃:附子饼中的附子能够温中散寒,对脾胃阳虚引起的寒痛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中国卫生部批准的--87种药食两用食品

中国卫生部批准的--87种药食两用食品

25余甘子性味味甘、微涩,性凉。功用主治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C缺乏症。1、治上感发热、咽喉痛:余甘子20个,生食。或余甘子20个,岗梅根30克,银花30克,连乔30克,水煎服,每日2次。2、治乙型肝炎:余甘果加工提纯的结晶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3、治牙痛:余甘子15个,细辛9克,石膏30克,知母9克,水煎服,每日1-2次。用法用量生食或水煎服。每次10-30个。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18白扁豆性味归经甘,微温脾、胃功效健脾化湿:脾虚挟湿证(参苓白散),暑湿证(香薷散)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用量3钱
19白扁豆花性寻味甘,平功效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20龙眼肉性味归经甘,温心、脾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证(归脾汤),气血双亏证(玉灵膏,龙眼酒)内有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於表邪的解除.用量1-3钱
28沙棘性味性温,味酸、涩。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用量3-9g。
29牡功效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性味归经微寒,无毒。入肝、肾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用药忌宜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29-1生牡平肝镇静之功见长,适於阴虚阳亢之症,牡,功偏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适用於滑脱证及胃脘痛,本品有收敛作用,湿热实邪者忌用,牡肉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疗上认有补益阴阳气血之功,用治贫血.盗汗,牡与龙骨二药功效相近,均有平抑肝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常相须用,同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体虚滑脱证,然而,龙骨入心经主,以镇静安神见长,固涩之功优於牡,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入肝经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胜,收敛固涩之力逊於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药食两用中药知识

药食两用中药知识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基础知识中药的概念和种类.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来源——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现有12000千余种,其中植物药11000余种,动物药1100余种,矿物药80余种。

.起源——中药的是古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并有意识地使用。

.药食两用——即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

中药的质量评价药材的质量标准——药典(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含量),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影响质量的因素——产地(道地性)、生长时间、加工炮制、储存过程、农药残留等。

“道地药材”——经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为某药以某地所产质量最好,疗效最佳,为正品,称为“道地药材”。

如:四川的川贝母;吉林的人参、鹿茸;云南的三七、茯苓;河南的山药;山东的阿胶、金银花;甘肃的当归、百合;宁夏的枸杞;浙江的麦冬、杭白菊、铁皮石斛;河北的山楂、板蓝根;山西的党参;内蒙的甘草、黄芪;福建的龙眼肉、太子参;广西的罗汉果;贵州的天麻、杜仲等。

中药采集.中药采收原则:在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采收。

.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收。

个别如茵陈则采取幼苗。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皮及根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全年可采,如沉香等。

.叶类:多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叶片青绿茂盛时采收。

但桑叶应在秋季经霜后采收。

.花类:多在花朵将开未开时采集,也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

.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

.动物药:一般动物及虫类药大多在其活动期中捕捉。

.矿物药:大多结合开矿采掘获得。

有些矿物药系经人工冶炼或升华等方法制得,四季可采。

药食两用的中药鸡内金成分、药理资料

药食两用的中药鸡内金成分、药理资料

药食两用中药-鸡内金的成分、药理、临床及安全性1.成分鸡内金中含有胃激素、蛋白质、少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和各种氨基酸。

2.药理2.1 鸡内金对胃分泌的影响李飞艳等将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灌胃、禁食、解剖、结扎、取胃液的方法,研究鸡内金生品与不同炮制工艺炮制品的水煎液对大鼠胃液分泌量及胃蛋白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组的胃液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药典生品相比较,炮制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鼠胃液量。

与空白组比较,药典生品组对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各个炮制品组能显著增加大鼠胃蛋白酶活性(P<0.05);各药物组均能显著增加大鼠胃蛋白酶排出量。

2.2 鸡内金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南云生、李卫先等人用小鼠进行试验研究,采用将小鼠禁食、灌胃、解剖及测量的方法,观察鸡内金及其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胃排空率及胃肠推进率的影响。

最终得出结论:鸡内金及其炮制品与空白组(生理盐水)相比较,小鼠的胃排空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肠胃推动功能有明显增强的趋势,但不显著(P>0.05),且鸡内金及其各炮制组没有显著差异。

2.3 鸡内金与肠道保健迟玉森等对鸡内金改善小鼠肠道保健功能进行研究,采用炭末小肠推进法计算小鼠的小肠推进率。

研究结果表明,鸡内金提取液不同剂量组对小鼠肠道影响不同,其中低、中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

而且药物组还能缩短小鼠首次排便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和排便的重量,说明鸡内金具有增强小肠推进运动,改善便秘的作用,且与用药剂量存在相关性。

2.4 鸡内金对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作用的研究马云、郭晓军等以家兔作为研究对象,以对家兔耳后缘动脉采血分析为研究手段,分别对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鸡内金与金樱子的共同作用下,模型组家兔的血糖、血脂均降低,肝和肠系膜质量减少,说明鸡内金和金樱子有降低血糖、甘油三酯和减少肝和肠系膜中脂肪堆积的作用;鸡内金对凝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

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

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

卫生部最新版药食同源目录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录.xls

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录.xls

风寒解表药
多种醇
辛微温
肺脾胃
44 枳椇子 清热解毒药
葡萄糖,苹果酸钙
45 枸杞
补阴药
胡萝卜素
46 栀子
清热泻火药
环烯醚萜甘有机酸
47 砂仁
化湿药
樟脑
48 胖大海 化痰药
胖大海素
49 茯苓
利水消肿药
多糖,三萜
50 香橼
理气药
挥发油,二萜
51 香薷
风寒解表药
石竹烯,
52 桃仁
活血调经药

53 桑叶
风热解表药
多糖,维生素
85 薤白
理气药
挥发油,皂苷
86 覆盆子 固精缩尿止带药 有机酸,糖类
87 藿香
化湿药
挥发油,黄酮
甘平 甘平 苦寒 辛温 甘寒 甘淡平 辛苦酸温 辛,微温 苦,甘,平 甘,苦,寒 甘,酸,温 苦,辛,温 苦辛平 辛温 苦平 辛甘平 甘平 辛温 甘淡、寒 苦辛凉 甘苦凉 苦咸凉 辛温 甘平 辛温 辛温 甘辛,凉 甘平 辛热 微苦涩凉 微苦凉 甘苦寒 甘平 甘平 甘酸平 甘寒 甘寒 甘咸温 辛苦,温 辛,凉 甘淡,凉 辛苦,温 甘酸,温 辛,温
脾胃肾 肝肾 心肺三焦 脾胃肾 肺大肠 心肺脾肾 肝脾肺 肺胃 心肝大肠 肝肺 心,肝,肾 肺,脾 肺 脾肾 肝脾胃 肺脾胃 脾肾心 脾胃 心胃小肠 肺胃 脾肺肝肾 肝胃 肺 肺脾胃 肺脾 肺脾胃 脾胃 肝肾大肠 胃大肠 肝 肝 肝胃 肺脾大肠 肺胃大肠 肝胆心 肺胃膀胱 肺胃 肝 肺脾 肺肝 脾胃肺 肺胃大肠 脾胃肺 脾胃肺
36 昆布
化痰药
多种 氨基酸
咸寒
肝胆心
37 大枣
补气药
有机酸,三萜
甘温
脾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白芷
性味归经
辛,溫肺、胃、脾
功效
1.祛風除濕通竅止痛:外感風邪,頭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淵(九味羌活湯,都梁丸,川芎茶調散,蒼耳散),風濕痹痛,皮膚風濕瘙癢,婦女白帶過多
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使用
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和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2~5g.
使用注意畏郁金;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
辛、甘,溫。肝、腎、脾。
1.散寒、暖肝、溫腎、止痛: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腎虛腰痛(思仙散)。
2.理氣開胃:脘腹疼痛;嘔吐食少。
用量:1錢。
3.刀豆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
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证。
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g
4.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和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
3,缓急止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和白芍同用。
4,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2-10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使用注意: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湿盛中满者忌服。
用量:3-12克。
注意事项:血虚生风者忌用。
10烏梅
性味归经
酸,平;肝、脾、肺、大腸
功效
1.斂肺:肺虛久咳(一服煎)
2.澀腸:久瀉久痢(固腸丸,烏梅丸)
3.生津:虛熱口渴(玉泉丸)
4.安蛔:蛔厥腹痛(烏梅丸)
本品酸澀收斂,內有實熱積滯者不宜單用。
用量:2-3錢
11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使用
2002年2月28日卫生部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1丁香、2八角茴香、3刀豆、4小茴香、5小蓟、6山药、7山楂、8马齿苋、9乌梢蛇、10乌梅、11木瓜、12火麻仁、13代代花、14玉竹、15甘草、16白芷、17白果、18白扁豆、18-1白扁豆花、19龙眼肉(桂圆)、20决明子、21百合、22肉豆蔻、23肉桂、25余甘子、26佛手、27杏仁(甜、苦)、28沙棘、29牡蛎、30芡实、31花椒、32赤小豆、33阿胶、34鸡内金、35麦芽、36昆布、37枣(大枣、酸枣、黑枣)、38罗汉果、39郁李仁、40金银花、41青果、42鱼腥草、43姜(生姜、干姜)、44枳ズ子、45枸杞子、46栀子、47砂仁、48胖大海、49茯苓、50香橼、51香薷、52桃仁、53桑叶、54桑椹、55桔红、56桔梗、57益智仁、58荷叶、59莱菔子、60莲子、61高良姜、62淡竹叶、63淡豆豉、64菊花、65菊苣、66黄芥子、67黄精、68紫苏、69紫苏籽、70葛根、71黑芝麻、72黑胡椒、73槐米、74槐花、75蒲公英、76蜂蜜、77榧子、78酸枣仁、79鲜白茅根、80鲜芦根、81蝮蛇、82橘皮、83薄荷、84薏苡仁、85薤白、86覆盆子、87藿香。
2.補脾肺腎:消渴證(玉液湯),腎陰虛證(六味地黃丸,金鎖玉關丸,縮泉丸)
本品養陰而兼澀性,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單獨用,實熱邪實者忌用。
用量3錢
7山楂
性味归经
酸、甘、微溫脾、胃、肝
功效
1.消食化積:食滯不化,脘腹脹痛或泄瀉
2.活血散瘀: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疝氣或睪丸偏墜疼痛
脾胃虛弱者慎服,山楂與萊菔子均有較好的消食化積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長於消肉積,消積力較好,且長於活血化瘀,萊菔子長於治積滯腹脹痛較重者,攻積力強而兼降氣消痰. 2-3錢
潤燥、殺蟲:髮落不生;瘡癩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狀為惡心、惡吐,腹瀉,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錯亂,昏迷,瞳乳散大等。
用量2-3錢
13代代花
性味和归经:甘,微苦。
功能和主治: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法和用量:3-4.5g
14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使用
1,滋阴润肺: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6.山藥
性味归经
甘,平脾、肺、腎
功效
1.益氣養肺:脾胃虛弱證(山芋丸,參苓白朮散,清帶湯,易黃湯,完帶湯),肺虛證(資生湯,薯蕷納氣湯)
1,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证,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每伍祛风湿药同用。
2,化湿和胃: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配温化寒湿药。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证。
用量用法6~12g
12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脾、胃、大腸
功效潤腸通便:腸燥便秘来自麻子蘇子粥,麻子仁丸)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g
5.小蓟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性味归经
甘,凉。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入肝、脾经。①《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经。"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用法用量】
2,滋阴: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
3,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10~15g,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使用
1,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使用。
用量用法10-15g,大剂量30g
8.馬齒莧
性味归经
酸,寒大腸、肝
功效
1.清熱解毒涼血:濕熱瀉痢;熱毒癰癤;赤白帶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熱淋
用量2錢
9烏梢蛇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经。
主治和使用: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湿麻痹,常和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