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论文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功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一:文学鉴赏当代文学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关键词:文学鉴赏;当代文学一、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交互运用文本细读要达到预期效果,也需改变教师单纯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讲解、讲演,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在传授新知识的早期阶段必不可少,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
但若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不利。
戏文专业的学生比中文专业的学生文学基础弱,很容易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差的误解。
其实不然。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例,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出“吃”狂人的有哪些人,但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解读却感觉困难。
这种茫然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鲁迅的作品经常被安排在课程之首,学生此时还不懂文学批评的方法导致一时无从入手。
但如果将文学鉴赏的方法单列出来讲给学生,必将枯燥无味,不如将方法以问题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问题教学法是将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文学鉴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初期,通常需要教师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后期则应逐步转变到学生提问题。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作品,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一组回答;或者一组将学习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另一组则提问质询。
知识的学习之外,探究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讨论则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若再以作业形式课后形成论文,亦可锻炼戏文学生较为欠缺的论文写作能力。
文学鉴赏论文范例论文

文学鉴赏论文范例论文文学鉴赏论文范例:《纳吉布在民间》的人性探索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
其中,短篇小说《纳吉布在民间》是一部独特而且令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一个真实而又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对《纳吉布在民间》的文学鉴赏,探讨其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纳吉布在民间》讲述了一个穷苦艺人纳吉布的故事。
纳吉布听说城里有一个民团,他渴望融入这个社会团体,以期望在艺术上得到认可和生活的改善。
然而,他最终未能进入民团并被淘汰。
作品通过描述纳吉布在摆摊卖馒头时的遭遇和心理变化,展现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和影响。
这个故事中的纳吉布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梦想的艺人,但他的梦想最终被现实击碎。
作品中的纳吉布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展现了他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他不仅擅长吹拉弹唱,还学会了许多技巧和花样。
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会得到认可和回报。
然而,事实却完全不如他所愿。
无论是他擦亮琴弦还是变出花招,他都无法引起外界的注意和支持。
纳吉布在艺术上的失败和生活的困境使他感到沮丧和迷茫。
通过纳吉布的遭遇,作品描绘了现实对于人性的冲击与改变。
纳吉布最初满怀激情和希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和前景失去信心。
他变得消极,对于现实的虚伪和自己的渺小感到绝望。
他感慨道:“市井人喜欢的都是骗人的伎俩,这等艺术我们光是干着没善处。
”纳吉布的心灵逐渐受到伤害,他的聪明才智逐渐消失,留下的只是一具身体和一颗空荡荡的心。
此外,《纳吉布在民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限制。
作品中的民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权力。
纳吉布怀着对这个团体的渴望努力向它靠拢,但最终却被拒之门外。
民团代表了社会的规则和标准,它们不仅对纳吉布的才艺不以为然,也对他的背景和外貌有着偏见。
通过对纳吉布的塑造和遭遇,作者意在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局限性。
浅谈文学鉴赏论文范文怎么写

浅谈文学鉴赏论文范文怎么写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篇一:《大学生如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摘要:本文从研读史论、奠定基础,深入生活、增加阅历,泛读博览、丰富知识,细读名作、反复品鉴,探求方法、多元解读五个方面谈及大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文学鉴赏;史论基础;多元解读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文化素质教育,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重视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的教育。
它类似于国外所提倡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懂专业和会操作的“职业人”,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不仅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给予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历史及文化的理解鉴赏能力、对伦理价值的鉴别与判断能力的训练,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能力结构。
文学鉴赏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哲、史、法、经、理、工、农、医等非中文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不是让人将思绪只停留在文学本身,文学只是藉由透视人生的材料或路径,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生状态、心灵状态的透视,对人生真相、人生哲理的窥破与领会,以及借助文学评论实现对人生哲学的本原与终极问题的探讨才是目的。
文学鉴赏课程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讲授文学鉴赏的知识,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解析文学经典作品,能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文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境界得到提升。
文学鉴赏课程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目的,是因为以“整体的人”作为表现中心的丰富而经典的文学作品揭示了人类的一系列“秘密”:个体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与追求,本真生活状态、原生态生活的追求与抒写,个体生存意义的哲理探求,个体人格的独立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坚守,远离现实政治、道德伦常的个体唯美自由生活的追求与表达,社会、民族独立的呐喊和呼声,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或弘扬,当代现实社会痼疾的针砭,人类情感的揭示和抒发,宇宙奥秘的探求和追问等等。
古代文学赏析论文3200字_古代文学赏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赏析论文3200字_古代文学赏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赏析论文3200字(一):论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论文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实现良好发展的趋势。
这就需要对人才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古代文学作为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对人才创新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古代文学创新性思维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创新性思维的应用。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增多趋势。
古代文学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中具有较为重要地位的学科,通过不断加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促使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得以有效培养,且创新性思维人才逐渐成为社会不断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在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特点缺乏明确性、教学方式较陈旧等缺陷,这就会对人才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如何通过古代文学赏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促使学生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古代文学教学创新性思维的意义创新作为人类社会实现进步和良好发展的灵魂,创新性思维通常为人类思维实现有效发展的最高模式。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创新性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
而人类思维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创新,因此教育创新是当前社会实现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古代文学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门传统学科,其对学生所具备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对古代文学进行感受、分析、欣赏,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想象思维进行培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在古代文学的实际教学中,实现教育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
同时,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民族的情感、智慧、精神等相关内容的体现,从一定角度讲,古代文学属于极为重要的一门人文学科,其对学生所具备的人文素质的发展以及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学鉴赏论文15篇(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及阅读)

文学鉴赏论文15篇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及阅读文学鉴赏论文摘要:当我们教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有一定的基础,即对文学作品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累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要结合文学知识,对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理解,最后,把握总体思想,逐步实现对文章的鉴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识。
关键词文学鉴赏文学论文文学文学鉴赏论文: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及阅读一、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人格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一)现代人国家至上的人格源于古代文学的影响爱国是现代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
热爱自己的国家、捍卫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利益、反对国家的分裂仍然是现代中国人的共同情结。
当我国经济不断走上富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领先世界、体育竞技摘金夺银充分展示大国风采时,中国人是举国欢腾为之欢呼雀跃;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时,中国人热泪盈眶;但当台独的呼声不断叫嚣之时,中国人是强烈抗议并且义愤填膺。
这些爱国情愫就是源于古代文学倡导的爱国思想。
“正道直行”的屈原,其爱国的赤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一心报国而终不为皇上所用的陆游,临死前喊出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心声,其满腔的爱国热情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见《愤》《示儿》)。
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就是这样在古代文学所弘扬的爱国人物的爱国思想积淀及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慢慢孕育而成。
(二)现代人自强不息的人格源于古代文学的影响现代中国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会低下坚强的头颅。
在解放战争年代,凭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民族独立的彻底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同样凭自强不息的精神,独立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神舟六号、七号、八号宇宙飞船乃至实现了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从而震惊了全世界。
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论文

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第一篇: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论文疯子与孤独者的悲哀《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其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
而《孤独者》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魏连殳这个社会“异类”最终被“消灭”的悲剧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性、封建礼制的残酷。
下面笔者将浅析两篇文章在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相似点。
一、主题《狂人日记》与《孤独者》主要都以揭露和批判残酷的封建制度和传统礼教为主题。
《狂人日记》具有鲜明的五四新文化特征,表面上写“狂人”的被迫害妄想症,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脉络。
《孤独者》或许正切合那句话:“错的不是我们,是社会。
” 魏连殳和“我”都是具有先进思想、要求改革和进步的“新青年”,却都遭到封建传统势力的迫害。
同时鲁迅通过叙事者“我”和主人公魏连殳的几次对峙,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对历史和现实的孤独者命运的考察,更深层面上展开的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希望,以及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与驳难。
”①二、思想内容在思想上,《狂人日记》和《孤独者》都表达了鲁迅的叛逆和不妥协精神,同时也有鲁迅自身的迷茫。
《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展开,通过“我”——一个“疯子”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赵贵翁和他的狗,街边的小孩和女人,狼子村的佃户,甚至是自己的哥哥,似乎人人都包藏祸心。
然而看似疯狂的想法掩盖的是真实的黑暗,且这种“黑暗”像潮水一样渐渐涨高,从肉体上的“吃人”,到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到来自麻木的亲朋的压迫,最后是自身也被毒害,丧失意志而成了“吃人者”。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和恶性循环反映了鲁迅对社会发展拘于困境的忧虑和愤怒。
而《孤独者》的主题与《狂人日记》相似,同样批判封建制度和传统礼教。
《孤独者》中魏连殳的短暂的一生是鲁迅塑造的一个更深刻沉痛的悲剧。
文章以旁观者的角度写魏连殳作为一个“异类”被人排挤,不但因舆论压力失去了原本薪水不错的职业,最后嗜书如命的他竟然不得不卖书维持生计,反映出封建社会传统势力对一个异端残酷的驱逐,一步一步地剥夺他的一切。
古代文学鉴赏论文3800字_古代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鉴赏论文3800字_古代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鉴赏论文3800字(一):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探索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涌现出许多璀璨的文学作品,成为时代的标志与象征。
自古以来就有对前人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习惯,我国古代文化鉴赏史与创作史相辅相成,自成体系。
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模式,能够掌握各个朝代的文学鉴赏理论,熟悉其中的规律与根本,有利于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结构,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
笔者通过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概念,分析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意义,提出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视角转换;实践探索一、古代文学作品概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种类繁多,较为出名的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难得的瑰宝,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这不仅代表着我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与经久不衰的顽强生命力,还是我国文人雅客的先进思想与精神的集合体,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能够从中接触到作者内心所想、所感、所愿,能够历经历史的长河,跟千年之前的知音共享同一段经历与情感,产生思想与精神上的共鸣,这是文学作品带来的力量,也是千年之前的文人雅客带来的美妙交流。
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教材共四本,从上古神话到先秦两汉,从三国历史到唐宋元明,直至清末民国之前,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范围之内,整个教学时间大约为两年,但远远不能将其中的文化精髓一一讲解详细。
从文学鉴赏本身的内容来看,较为传统的鉴赏方法主要是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与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之后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题目内涵、作者生平经历,在了解这些基本内容之后,就需要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涵、艺术手段、艺术特征等。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欣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文学欣赏论文范文篇1浅析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化大国,早在几千年前文字出现不久的时期,就有了各种类型的文献记载,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现今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作者通过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环境及背景的描述、事情的叙述等来表述作者的内心思想或社会现实的一类文化作品,同时也是作者思维和想法的具体形式的载体。
然而不同的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感受又不尽相同,在我国文学作品的流变中逐渐形成“雅”、“俗”两大类别,这两类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文章从我国文学作品的雅俗概念着手,从文学作品的叙事特点、文体特征以及其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雅俗欣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沉淀,中国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类型多样,有诗集、词赋、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
文学作品是作者表达自身情感或反映社会现状的一种载体,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划分成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两种类型,而无论是哪一类别的文学作品,其写作的手法、表达的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雅俗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对其雅俗性进行赏析和探讨十分必要。
基于上述几点考虑,文章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的定义与关系做出说明,并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特点、文体特征及语言风格等几大行文特点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进行了阐述,详细情况如下文介绍。
1.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概要1.1 雅俗的概念雅俗是一对反义词,在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两个概念,是在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广泛的、长期的研读之后,在文学领域形成的一类与作品的赏析和评鉴相关的专业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的文人墨客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文采风流。
这里的一颦一笑、一诗一赋就是妙手偶得的千古文章。
晋元帝南渡之后,中原衣冠士族纷纷南迁。
魏晋风度,以南京为代表的江左风流独占一半。
南唐二主更为后人留下了柔肠百转的婉约词章。
唐宋以来,歌咏南京的诗文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当然不乏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家名作。
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诸多情节、人物、景观、习俗、语言,其生活原型都在南京。
今天的南京,拥有高校48所,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近600家,报社、电台、电视台37家互联网用户近百万,依旧是屹立东南的文化重镇和学术高地。
从古至今不知这里走过了多少的文人墨客!古代的文人墨客南京籍的状元有20余位,其名单如下:南唐的卢郢;北宋的叶祖洽、秦桧、秦熺、俞栗;南宋的吴潜、张孝祥;明朝的黄观、焦竑、朱之蕃。
明清的武状元有周旋、袁士、文质、尹凤、董永、遂解元;清朝的胡任舆、秦大士、黄思永、林本直(武状元)………除了这些古人状元还有很多很多的文人墨客,古人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曹雪芹!曹雪芹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而《红楼梦》一书也未能完成。
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和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辽阳曹雪芹纪念馆曹雪芹标准像“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曹雪芹另著有《废艺斋集稿》。
共分八册,论述问题包括印刻、编织、园林、风筝、烹调、脱胎手艺、印染等。
关于曹雪芹,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争论的问题,不只他的生卒年一直存在争议,甚至连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
他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
他的生年,现在主要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一七一五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于公元一七二四年,即雍正二年甲辰。
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一七六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一七六四年,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一七六四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曹雪芹的父亲,现在也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是曹顒,曹雪芹是他的遗腹子;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是曹頫的过继子。
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现在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的祖籍是河北登润,于明永乐(明成祖年号,1403—1424)年间还至辽东铁岭,后来跟随清兵入关,另一种认为他的祖籍是辽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了辽阳时归附,以后随清军入关。
曹振彦归附后金以后,先是属佟良性管辖,后来又归了多尔衮属下的满州正白旗,当了佐领。
旋即跟随清兵入关。
曹振彦在入关前的明、金战争中以及入关后的平姜瓖之叛的战争中是立过功的,他历任过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
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始的。
此后,曹振彦之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母。
1663年(康熙二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之职,专差久任,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康熙旋即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务。
并命其纂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于杨州。
曹寅很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康熙南巡时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在杨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快马送药拯救,曹寅病故后,又特命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
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曹顒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1727年(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頫被抄家败落,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先后共历六十余年。
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
直到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
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十四岁,按生于甲辰说是虚岁五岁。
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曹頫曾经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道:“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等等。
在曹家被抄以后,隋赫德的报告里也说到:“曹頫家属,蒙恩让少留房屋,以资养赡,今其家属不久回京,奴才应将在京房屋人口,酌量发给。
”但究竟发给了哪些房子,曹雪芹究竟住在何处,他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这些问题,总因文献没有记载,不能确指。
据红学家们的考证,认为他于敦诚、敦敏成为亲密朋友,是在右翼宗学里开始结识的,后来落魄住到了西郊,他的不朽的巨著《石头记》(即《红楼梦》)就是在西郊的山村里写成的。
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穷困潦倒而又嗜酒狂放,朋友们常把他比作晋朝的阮籍。
他甚至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常常要靠卖书来换酒喝。
他的书很为当时的朋友们所推重。
敦敏《题芹圃书石》诗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可见曹雪芹的胸襟和书风。
可惜他的遗作至今尚未发现。
曹雪芹在穷愁困顿中于公元一七六三年或一七六四年即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的除夕去世。
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近代的文人墨客近代的南京文人墨客依旧那么的多,那么的大放光彩,但其中有一位令我相当的敬佩!她就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傅善祥傅善祥(1833年—185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南京人,太平天国女状元,自幼父母不在,依靠兄嫂,善祥饱学经赋,中国武则天女皇制定科举考试千年唯一女状元(第一名),太平天国多篇改革社会民族之昭告文献(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男女平等、禁食鸦片、禁女裹脚……不一),多出自于她手笔,太平天国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之说;于1856年天京内哄时,于东王府与两万人偕同遇难。
清末道光三十年(1851年),洪秀全在桂林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同年,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
不久开设“女科”,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以前只开男科状元)。
傅善祥冲出世俗偏见,勇敢地报名参加女科考试,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
傅善祥结果考中鼎甲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东王杨秀清将傅善祥选入东王府,加以重用,先做"女侍史",后任"簿书"。
傅善祥文才超群,精通文史,精明强干,负责批阅所有文件、书札,得到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赏识。
不久又被迁升为“恩赏丞相”,处理太平天国军机大事,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生产、提倡耕者有其田等措施,成为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得力助手,对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854年,在傅善祥的影响下,杨秀清先后以"代天父言"的名义,对天国只许刊行"新旧约"而贬所有古籍为"妖书"的文化政策加以修正,并废除了使妇女别夫离子的"女馆",恢复了家庭制及允许青年女子婚配。
傅善祥劝说东王杨秀清严禁部属破坏文物,并在所居东王府中建立一所规模颇大的博物馆。
她对发展中国文化,收藏、保护文物做出重大贡献。
傅善祥参加太平军最早,她被任命为丞相后,还为太平天国制定了解放妇女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天下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同心放胆同杀妖”。
太平军所到之处,大批受苦受难妇女踊跃参军参战。
如:著名的“天朝女杰”苏三娘,她是广东灵山县一个贫苦的女儿,从小失去父母,参军后和太平军的天地会首领苏三结婚。
丈夫被清军杀害后,她毫不退缩,踏着丈夫的血迹继续战斗。
苏三娘带领2000多名起义军转战南北,一直打到天京。
起义初期女军人只有7000人,打到天京时就增到40个军,达到10万之众。
在太平军中,设了女总制、女监军、女军帅以及女族长等官职。
1852年9月,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指挥作战的西王肖朝贵突然中炮牺牲,敌人乘机发起猛攻,在这关键时刻,只见营中一员女将纵马向前,挥戈上阵,英勇顽强的继续指挥战斗。
她就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
洪宣娇带领众将士,不惧敌人的炮火,突破层层封锁,插入敌营,杀得敌人胆战心惊,横尸满地,洪宣娇代夫指挥英勇作战的事迹,鼓舞了太平军的将士和广大妇女。
当时曾流传一首歌谣:“跟着洪宣娇,会打火枪会耍刀。
”“跟着傅善祥,能治国来女自强。
”还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之说。
1856年,杨秀清破清军南、北大营,缓解了天京之围,因他居功自傲,导致内部互相残杀,大大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最后导致太平天国失败,傅善祥死于太平天国的内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