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学论语主题班会记录(3篇)

学论语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同学一、班会背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道德修养,本周五我们将开展以“学论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本次班会旨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论语》的精髓,学习孔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张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的主题班会是以“学论语”为主题的。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论语》,感受先贤的智慧,学习孔子的道德品质。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成长。

2. 介绍《论语》张老师:《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书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学习《论语》选段(1)学习《论语·学而》中的名言张老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论语·学而》中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同学甲:我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与朋友交往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面对他人的误解和嘲笑,要保持冷静,不生气,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2)学习《论语·颜渊》中的名言张老师:接下来,我们再学习《论语·颜渊》中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有什么启示呢?同学乙: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对他人尊重、关爱,不去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4. 分组讨论张老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名言,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5. 交流心得张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班会,相信大家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孔子主题班会教案

孔子主题班会教案

孔子主题班会教案时间:60分钟目标: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了解他对教育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和背景介绍(10分钟)a. 孔子的出生和成长环境b. 孔子的学习经历和教育背景2. 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20分钟)a. 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b. 克己:要求自我约束,克制欲望c. 学问:重视学习和知识的积累d. 正直:强调诚实和正直的品质3. 孔子的教育方法(15分钟)a. 听与说:注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b. 观与思:观察现象,思考问题c. 读与写:培养阅读和写作的习惯d. 问与答:善于提问、探索问题的答案4. 孔子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0分钟)a.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b. 弘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c. 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5. 学生参与活动(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b. 分享讨论结果6. 结语(5分钟)a. 总结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研讨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听说读写综合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答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视觉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1. PPT演示稿2. 图片或视频资料3. 孔子的经典语录和故事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学生对孔子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参观孔庙,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教育贡献。

2. 播放关于孔子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孔子的认识和了解。

3. 开展孔子经典语录的朗诵比赛或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教案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教案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论语》中关于“礼之用,和为贵”的原文。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孔子“礼之用,和为贵”与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和谐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传统、崇尚和谐的道德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际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2. 运用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礼之用,和为贵”与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和谐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论语》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论文、案例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

(2)提问:“礼之用,和为贵”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论语》相关章节,理解“礼之用,和为贵”的原文含义。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对比分析现实生活中礼仪与和谐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2)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4. 案例分析:(1)分享有关“礼之用,和为贵”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践行“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际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孔子主题班会

孔子主题班会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
赏孔子,学做人
级别
校级
参加人员
高一(6)班班主任与全体学生
地点
东方绿舟时间20源自0.11.22班级高一(6)班
班主任
主持人
指导老师
主要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了解孔子,从而由孔子的事迹,联想到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和学会如何做人。
主要形式
同学讨论、朗诵,讲故事,知识竞赛,表演,歌曲
儒家学派创始人。
2.知识竞赛
以知识竞赛的方式,让班级同学更加深入的了解孔子的生平。
内容:详见
主持:杨林,刘栋
3.表演:子路受教
导演:陆辰
表演者:高天佑,王明晨,孙倩
4.朗诵:论语
内容:孔子所写论语中关于人生态度和论学习方面的名言
详见附录
表演者:王小东宋张宁
5.同学讨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看了刚刚的小品,同学或多或少都从中看出孔子在平常的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举止,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或者也可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孔子故事
6.歌曲:倔强
倔强这首歌教会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如果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应该积极地去面对,以我们的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精神获得最终的成功。这同时也是我们班班训“刚直凌云志,虚心能自持”的精神所在。

(完整版)学习孔子思想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学习孔子思想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学习孔子思想主题班会教案完整版研究孔子思想主题班会教案1. 班会主题:研究孔子思想2. 班会目标:- 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 探索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3. 班会内容:3.1 孔子思想概述- 展示孔子的简要生平和教育成就,引发学生对孔子的兴趣。

- 介绍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等。

- 分享孔子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3.2 探索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思想对个人修养、家庭关系、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影响。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3.3 研究孔子经典文本- 选择孔子经典文本中的一篇进行解读,例如《论语》中的某篇章节。

- 分析文本中的故事和言论,帮助学生理解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 鼓励学生思考文本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3.4 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 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面对一些道德困境,并基于孔子思想提出解决方案。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孔子思想对个人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将孔子思想中的道德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教学方法:- 主题演讲:教师讲解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应用。

-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子经典文本中的故事和言论。

-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孔子思想的应用场景。

5. 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对孔子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学生文本解读笔记:评估学生对孔子经典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运用孔子思想解决道德困境的能力。

6. 教学资源:- 孔子生平及思想资料- 孔子经典文本(如《论语》)- 讨论和角色扮演题目- 讲义和PPT材料7.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孔子思想,了解其他孔子学派的观点。

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

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

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导语: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主题班会是一种旨在通过主题化的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模式。

本文将以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为基础,探讨如何在班级中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学生成长。

一、主题班会介绍主题班会是指选取一个具有明确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集体讨论、个人发言、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孔子主题班会则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核心,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引用孔子的经典语录、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二、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案例一:《诗经》中的礼仪教育主题:诗经中的礼仪教育1. 导入:引用孔子“学而时习之”的经典语录,介绍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2. 学习内容:a. 学习《诗经》中的选段,让学生感受古人对礼仪的重视。

b. 学习《诗经》中的礼仪教育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3. 深化理解:a.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礼仪的意义和现代礼仪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b. 分组表演《诗经》中的选段,展示古代礼仪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4. 总结回顾:a. 回顾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应该以孔子为榜样,培养自己的品德素质和意识修养。

b. 鼓励学生将古代礼仪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倡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案例二:《论语》中的修身教育主题:论语中的修身教育1. 导入:引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典语录,强调做人的基本原则。

2. 学习内容:a.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段落,了解孔子的修身教育观。

b. 学习孔子与弟子的对话,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

3. 深化理解:a. 讨论孔子的修身教育对个人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b.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孔子的温文尔雅和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主题班会课件:追随孔子之光传承圣贤智慧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主题班会课件:追随孔子之光传承圣贤智慧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修《诗》 《书》《礼》《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 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 经》。
05
永恒的智慧灯塔
永恒的智慧灯塔
国内评价
战国思想家孟子: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宋代理学家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日月,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 (《在信教自由会上的演说》)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孔子在人格,在平淡无奇中现出他的伟大,其不可不及处在此,其可学 处亦在此。……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苏格拉底之后,容有苏格拉底;而孔子之后, 无孔子也。(《世界伟人传第一篇·孔子》)
“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
03.
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
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
重温辉煌成就
4、教育思想
01.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 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 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 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 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 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 同”世界那样完美,但 有正常秩序,有礼、仁、 信、义,所以称为小康。
重温辉煌成就
3.经济学说
01.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
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02.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1经典诵读主题班会一、设计意图: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要求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有选择地开展活动,针对学到的古诗4首后叫学生分门别类地收集古代的诗歌的要求,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魅力,拓展视野,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三、活动准备: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

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提琴独奏、小组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
附录一:知识竞赛
1、我们日常读书、看报,有时会见到“子曰诗云”这样的字眼,其中“子”指_ __________ ,“诗”指___________。

2、孔子是春秋时鲁国人,他是著名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学者,___________学派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____________》。

3、在知识面前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就像孔子在论语为政里面说过的那句话:,。

4后世将孔子与同学派的另一创始人_______,合称为。

5 《论语》首创_________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_________篇。

6、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

7,孔子曾被尊为"_______".,《论语》中《为政》的几句话轮廓式地勾勒出一条孔子所走过的漫长的生活道路:" ___________,
8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

9、我们有句歇后语:孔夫子搬家----------------()。

10、传说孔子兴办教育后广收学生,其下有弟子_________人,其中有名的圣贤有__________人。

答案:
1、孔子(孔夫子)《诗经》
2、教育家、思想家儒家《论语》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孟子、孔孟
5、语录二十篇
6、“仁”
7、圣人,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8、韦编三绝
9、尽是书(输)
10、三千七十二
附录三:子路受教
孔子回到鲁国后,前来向学的弟子,日益增多。

这时儿子伯鱼早已娶妻,伯鱼的胞妹无及,伯尼的女而无加,尚待字闺中,孔子便从弟子中量才择配,将女儿许配给公冶长,以姪女许配给南宫敬叔。

孔子的好名声传遍列国,许多学生不断的慕名而来,那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样子。

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去换上了一身戎服进来。

子路身配甲胄,拔起长剑,在庭中舞弄一番,舞罢向孔子说,古时的君子,没有不配剑以自卫的吗?夫子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先业。

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卫身,因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以力服人,不是心服啊!”子路敬而受之,马上换下戎服,穿着常服。

子路去了佩剑,缓步登堂,全无武夫摸样。

孔子教子路说:“喜欢自夸,就华而不实。

自告奋勇,称道己功,聪明现在脸上而自己说能,这便是小人。

君子知道就说知道,是出言不苟,这是智。

不能的说不能,是立行无亏,这是仁。

做人能够达到仁且智,还有什么不足呢?”
子路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立,斩作竹箭可穿犀革,如此来说,何必要学?孔子告诉子路说:“装配了箭羽,磨锐了箭镞,将犀革穿入更深,这个和天才的求学问,岂有两样呢?”子路拜而受教。

有一天,子路陪在孔子的身旁说:“以前由侍奉双亲时,常吃些藜藿恶草具,饭米要到百里外去背负回家。

双亲过世后,由南游楚国,随后的车子有百乘,积储的米粟有一万锺,铺设锦垫而坐,排列鼎俎而食。

然而想再吃藜藿,愿为双亲负米,已不可得啊!”孔子说,你事养双亲,可称得上“生事尽力,死事尽思。

”导演:陆辰
表演者:高天佑,王明晨,孙倩
附录二:歌曲
倔强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
我如果对自己不行如果对自己说谎
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的唱
这一次为自己疯狂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对爱我的人别紧张我的固执很善良
我的手越肮脏眼神越是发光
你不在乎我的过往看到了我的翅膀
你说被火烧过才能出现凤凰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的唱
这一次为自己疯狂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就这一次让我大声唱
lalalala...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lalalalala...
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附录三:朗诵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