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度A卷答案_森林计测学
测树学题

森林计测学2007年真题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资料

一、填空题二、三、简述题2.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散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散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散布规律的主要特色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跟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必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缓和,而体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 分 )(2 分 )3.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弊端。
长处 : 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 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 , 合用范围广。
(2 分 )弊端:一元材积表合用范围小,只好用来计算林分积蓄而不可以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 分 )4.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渐渐上涨,此后上涨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降落趋向;(2 分 )(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降落,此后降落速率变缓; (1 分 )(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降落,至必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安稳状态。
(1 分 )5.5.分级标准木法选用标准木的原则:(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次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真相等的 3—5 个径级;(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次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真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用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用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必定的方法。
6.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互相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 (Z gr); (2) 纯生长量 (Z ne); (3)净增量 (); (4) 枯损量( M0 ); (5)采伐量 (C); (6)进界生长量 (I)。
互相关系为:Z ne CZ gr Z ne M 0 C M 0四、阐述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题10 分,总计10 分)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同样点和不同点。
森林环境学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森林环境学期末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森林环境除了具有环境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以下明显特点:整体性 、 多样性 、 时空性 、有限性 、可塑性 、公益性 等。
2、森林环境要素中物理环境包括了森林的 大气环境 、 土壤环境 、 水环境 等;生物环境部分包括了森林的 植物环境 、 动物环境 。
3、森林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森林资源锐减 。
4、大气污染的年轮研究主要通过 树木生长量 和 年轮污染物含量 两方面进行的。
5、截止至2004年10月,福建省共有 7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 虎伯寮自然保护区 、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 梁野山自然保护区 、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写出四个)6、林业可续持发展的特性: 生态可持续性 、 社会可持续性 和 经济可持续性 。
7、填图:8、保护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 最小存活理论 、 景观生态学理 论 。
9、根据监测的具体内容,微观生态监测可分为 干扰性生态监测 、 污染性生态监测 、 治理性生态监测 。
10、进行环境污染的生态监测有以下方法: 指示生物法 、 生物样品的生态监测法 、 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的生态监测法 。
11、比较理想的森林生态效能监测方法是 遥感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 。
12、森林风景评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森林风景质量评价 、森林风景敏感性评价 、 森林风景阈值评价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翻译1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指森林生态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环境条件和效用,它不仅包括了各种提供给人类的物质产品,也包括各种非实物形态的服务。
2、ecological monitoring生态监测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变化规律。
2006-2007年度A卷答案_森林计测学

4
解:
M l Fg Z ij sec( ) ( fh)ij
j 1 i 1
K
nLeabharlann M 1 79.5182m3 M 2 75.6849m3 M 3 78.2438m3 M ( M 1 M 2 M 3 ) / 3 77.8156m3
该混交林的总蓄积为:3*778156=233.4469m3
六、计算及证明(共计 25 分) 1、证明:f 1.3 =q 2 2(5 分)
证明:当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
f1.3
d1 4 2 V干 2 2 q2 g1.3 h 2 d 1.3 d1.3 h 4
2 d1 h
2
2、某混交林总面积 3 公顷,平均坡度为 19 度,角规控制检尺结果如下表 1 所示,计算该混交林的总蓄积及 树种组成式。 (10 分)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在实际 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在营林工作 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进行实测, 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 积。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 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 数表法等, 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 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标准木法可分为单级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两类,材积表法又分为一元材 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
树种组成:6 油 3 柞 1 白
3、已知某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总断面积为 25.6m2,林分平均高为 21m,兴安落叶松平均实验形数为 0.41,计 算该林分的蓄积量。 (5 分)
森林考试题及答案

森林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保持水土B. 调节气候C. 提供木材D. 制造氧气答案:D2. 以下哪种树木不属于针叶树?A. 松树B. 柏树C. 橡树D. 冷杉答案:C3. 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被称为“分解者”?A. 植物B. 动物C. 细菌和真菌D. 病毒答案:C4. 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雷击B. 人为纵火C. 吸烟D. 降雨答案:D5.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以下哪个国家森林覆盖率最高?A. 中国B. 巴西C. 俄罗斯D. 芬兰答案:D6. 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增加二氧化碳B. 减少二氧化碳C. 增加甲烷D. 减少甲烷答案:B7.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B. 狮子C. 狼D. 鹿答案:D8. 森林中的“林下植被”指的是?A. 森林上层的树木B. 森林下层的灌木和草本植物C. 森林中的土壤D. 森林中的水源答案:B9. 森林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哪个国家做得最好?A. 中国B. 加拿大D. 澳大利亚答案:B10. 以下哪种植物不是森林中的常见树种?A. 桦树B. 杨树C. 仙人掌D. 柳树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土壤多样性答案:ABC12. 森林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植树造林B. 禁止乱砍滥伐C. 森林火灾预防D. 森林病虫害防治答案:ABCD13. 森林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供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B. 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C. 调节气候,减少温室气体D. 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场所答案:ABCD14.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包括哪些?A. 草本植物B. 灌木C. 乔木D. 动物答案:ABC15. 森林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哪些问题?A. 森林面积减少B. 生物多样性下降C. 土壤侵蚀加剧D. 气候变化加剧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资料

一、填空题二、三、简述题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分)(2分)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优点: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适用范围广。
(2分)缺点:一元材积表适用范围小,只能用来计算林分蓄积而不能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分)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下降趋势;(2分)(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变缓;(1分)(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1分)5.5. 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顺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取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取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一定的方法。
6.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Z gr );(2)纯生长量(Z ne );(3)净增量(∆);(4)枯损量(0M );(5)采伐量(C );(6)进界生长量(I )。
相互关系为:00M C M Z Z CZ ne gr ne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1) 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1分)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1分)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1分)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1分)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
知道网课《森林计测学(浙江农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2分)本门课的学习口诀是:行万里路、测天下树。
森林计测如相助,资源调查我最酷。
()A.对B.错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分)胸高形数的公式为,式中V为树干材积,g1.3为断面积,h为树高。
()A.对B.错2【判断题】(1分)望高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
()A.错B.对3【判断题】(1分)实验形数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V=fꞫg1.3(h+3)。
()A.对B.错4【判断题】(1分)当树高h=20-30时,丹琴略算法测定立木材积计算结果可靠。
()A.对B.错5【判断题】(1分)伐倒木木区分求积式区分段划分一般至少不少于5段()A.对B.错6【判断题】(1分)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采集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2倍。
()A.对B.错7【判断题】(1分)一般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多为“正”误差,平均断面求积式多为“负”误差。
()A.对B.错8【判断题】(1分)当长度测量无误差时,直径测量的误差等同于材积计算的误差。
()A.错B.对9【判断题】(1分)平均断面近似求积式需要量测树干中央直径。
()A.对。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重庆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中后期,毗邻大西洋的波士顿在城市郊区修建公园绿道,将九大公园有机串联,形成了绵延约16千米的公园体系,宛如一条翡翠项链。
如图示意“翡翠项链”公园体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波士顿能建成“翡翠项链”公园体系,主要是因地制宜利用了()A.弯曲的河流B.崎岖的地形C.温暖的气候D.肥沃的土壤2.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体系建成后,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的是()A.城市规模等级B.港口运输能力C.人口空间分布D.主导产业升级20世纪50年代,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创建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特大型企业。
2023年12月,洛阳首次开通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
该列车从洛阳出发,经陕西省后一路向南,由云南省磨憨口岸抵达老挝首都万象,为我国农机装备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增添了一条国际物流通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世纪50年代,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创建于河南省,主要是因为当时该省()A.人口众多B.经济发达C.耕地广布D.技术先进4.该货运专列将农机装备运输到云南磨憨口岸,通过的线路包含()A.成昆线B.哈大线C.京沪线D.兰新线辽宁省盘山县位于辽河下游地区。
2020年,该地某农户擅自改变1.78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的用途、挖塘发展水产养殖,破坏了耕地。
该县相关部门及时发现了此违法行为,勒令该农户恢复土地原貌和原种植条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被该农户破坏的永久基本农田,最可能用于种植()A.茶叶B.水稻C.棉花D.甘蔗6.耕地的破坏情况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及时发现,是因为遥感技术可以监测()A.土地利用状况B.土壤肥力C.农业生产效益D.作物熟制7.恢复土地原貌和原种植条件的核心措施是()A.修筑田坎B.开挖沟渠C.填土培肥D.修建道路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由胶凝材料、填料、添加物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50关系即可作出计数木株数的判定,即
计为1株 计为0.5株 不计数
SR SR
5、简述立地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直接评定法
2
直接评定法(method of direct evaluation)指直接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又 可分为: ⑴根据林分蓄积量(或收获量)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①根据固定标准地的长期观测或历史记录资料的评定方法。 ②利用正常收获表的预估数据的评定方法。 ⑵根据林分高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间接评定法 间接评定法(method of indirect evaluation)是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 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具体方法有: ⑴根据不同树种间树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定的方法。 ⑵多元地位指数法。 ⑶植被指示法。 6、简述林分生长过程与树木生长过程的特征。 林分生长过程与树木生长过程截然不同,树木生长过程属于“纯生”型;而林分生长过程,由于森林存在自 然稀疏现象,所以属“生灭型” 。
1、简述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1)在 幼 龄 阶 段 ,连 年 生 长 量 与 总 平 均 生 长 量 都 随 年 龄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但 连 年 生 长 量 增 加 的 速 度 较 快 , 其 值 大 于 平 均 生 长 量 , 即 Z(t)> θ (t)。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t)= θ (t)时,反 映在图7—11上两条曲线相交。对树木材积来说,两条曲线相交时的年龄即为数量成熟龄。 (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t)< θ (t)。 2、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 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 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 且应离开林缘 (至少应距林缘为 1 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3、简述胸高形数作为树干形状指标的优缺点? 由于胸高形数是形状指数r和树高h两个因子的函数,因此它不能离开树高而独立反映干形。当干形不变(即 形状指数r一定)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因为f 1.3 是关于树高h的减函数。正形数只与r有关,而与树 高无关。这就克服了胸高胸高形数以树高而变化的缺点。由于正形数只与r有关,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的干形。 4、角规测树时如何判断临界木? 利用树干胸径 d,样圆半径 R 和断面积系数 Fg 之间的关系
1
A、0.5
B、0.4
C、0.41
四、判断并改错(每题 1 分,共 5 分)
1、求算立木材积时,累高法是以等直径差为原则的等长区分求积法。 ( × ) 改:求算立木材积时,累高法是以等直径差为原则的区分求积法。 2、当林分中的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在组成式中,则应把优势树种写在前面。 ( × ) 改:当林分中的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在组成式中,则应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 3、在 0 号园盘上,应有外向髓心标出各个龄级的位置,其它园盘上,应有髓心向外标出各个龄级的位置。 ( × ) 改:在 0 号园盘上,应有髓心向外标出各个龄级的位置,其它园盘上,应有外向髓心标出各个龄级的位置。 4、三种生长率之间的关系为
解:
M l Fg Z ij sec( ) ( fh)ij
j 1 i 1
K
n
M 1 79.5182m3 M 2 75.6849m3 M 3 78.2438m3 M ( M 1 M 2 M 3 ) / 3 77.8156m3
该混交林的总蓄积为:3*778156=233.4469m3
树种组成:6 油 3 柞 1 白
3、已知某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总断面积为 25.6m2,林分平均高为 21m,兴安落叶松平均实验形数为 0.41,计 算该林分的蓄积量。 (5 分)
M G1.3 ( H D 3) f 251.904m3
25.6 (21 3) 0.41
4、已知一株红松,60 年生时的材积为 0.2746m3,70 年生时为 0.3921m3,计算其 70 年生时的总生长量、总 平均生长量,以及 60-70 年间的定期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 (5 分) 解: V 70 =0.3921m3
三、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 5 分)
1、使用范围不能太大,又称为地方材积表的是指( A )材积表。 A、一元材积表 B、二元材积表 C、三元材积表 C )。 2、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近似遵从( A、反“J”字曲线 B、不对称的双峰曲线 C、正态分布 3、林分内树木年龄差别在( A )龄级以内,可视为同龄林。 A、1 个 B、2 个 C、5 个 4、角规测树时,树木距角规点的水平距离S小于该树干的样园半径时,计数木株数判定为( A )。 A、1 株 B、0.5 株 C、不计数 5、油松的平均实验形数为( C )。
3
M 油松 50.2611m3 M 柞树 22.1502m3 M白榆 5.4044m3 M 总 ( M 油松 M 柞树 M白榆 ) 77.8156m3 50.2611 油松: =0.65 77.8156 22.1502 柞树: =0.28 77.8156 5.4044 白榆: =0.07 77.8156
六、计算及证明(共计 25 分) 1、证明:f 1.3 =q 2 2(5 分)
证明:当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
f1.3
d1 4 2 V干 2 2 q2 g1.3 h 2 d 1.3 d1.3 h 4
2 d1 h
2
2、某混交林总面积 3 公顷,平均坡度为 19 度,角规控制检尺结果如下表 1 所示,计算该混交林的总蓄积及 树种组成式。 (10 分)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在实际 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在营林工作 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进行实测, 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 积。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 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 数表法等, 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 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标准木法可分为单级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两类,材积表法又分为一元材 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007 学年第 1学期考试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计 20 分)
1、林分密度指数:林分密度指数(Stand Density Index,简称SDI)为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 直径(亦称比较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赖内克(Reineke,L.H.,1933)提出的这个密度指标。 2、原木: 原条按照用材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尺码的木段称作原木(log) 。 3、正形数: 以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如 0.1h)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4、进界生长量: 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林木 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5、经验收获表: 以现实林分为对象,以现实林分中的具有平均密度状态的林分为基础所编制的收获表,称 作经验收获表(Empirical Yield Table) ,亦称作现实收获表。 6、混交林: 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的蓄积或断面积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的林 分称作混交林(mixed stand) 。 7、起测径阶: 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根据林分结构规律,同龄纯林中最小林木的直径近似为林分平均 直径的 0.4 倍。 8、竞争木: 指对象木周围与其对象木有竞争关系的林木。 9、梢头: 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 10、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 比,称为疏密度(density of stocking),以 P 表示。
二、填空(每空 0.5,共计 15 分)
1、当用杆式角规绕测,相割时计数为 1 ;相切时计数为 0.5 ;相余时计数为 不计数 。 2、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 把各个龄级再归纳为更大范围的阶段, 称为龄组, 通常由幼到老分为 幼龄林 、 中 龄林 、 近熟林 、 成熟林 、 过熟林 。 3、立木材积三要素是有 胸径 、 树高 、 干形 三个因子所构成。 4、在温带和寒温带树木的年轮通常有颜色较浅的 早材 和颜色较深 晚材 两部分组成。 5、在孔兹干曲线式中,当r分别取 0,1,2,3 时,其旋转体的形状一般近似于 圆柱体 、 截顶抛物线体 、 圆锥体 、 凹曲线体 。 6、林分生长量与收获量预估模型都以 立地质量 、 生长发育阶段 和 林分密度 为模型的已知变量。 7、测定林分生长量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区分为 一次调查法 和 固定标准地法 两类。 8、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可概括为: 实测法 、和 目测法 两大类。 9、林分密度指标主要有: 株数密度 、 疏密度 、 郁闭度 、 林分密度指数 等。
4
70
0.3921 0.0056m3 70 0.1175 0.01175m 3 10
Z 60-70 =0.3921-0.2746=0.1175m3
6070
由于红松生长缓慢,定期平均生长量为 0.01175m3,可以用来代替 60-70 年间任意一年的连年生长量。
八、论述题: (10 分) 论述林分蓄积量测定的主要方法。
pc p s pr
(
×
)
改:三种生长率之间的关系为 ps pc pr 5、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 1.3 米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 1.3 米处的部位, 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 1.3 米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