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方式。

2.掌握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

2.教辅资料:真菌图片、幻灯片、实验材料等。

3.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培养皿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导入:引起学生对真菌的兴趣,如播放真菌的图片或视频。

2.讲解:介绍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无叶绿素、多细胞、菌丝体等。

3.概念讲解:解释真菌的分类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子实菌等。

4.案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真菌,让他们分辨其分类。

5.总结:归纳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第二课时:真菌的生活方式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如真菌以什么为食物?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真菌的生活方式,并呈现给全班。

3.总结:总结不同生活方式的真菌,包括腐生真菌、植物寄生真菌等。

4.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观察真菌根的实验。

5.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步骤,观察真菌根的特征。

6.实验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真菌根的作用和生活方式。

第三课时: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导入:提问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2.探索:学生分成小组,查找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

3.报告展示:每个小组呈现报告,介绍真菌在分解有机物、帮助植物吸收养分等方面的作用。

4.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案例,让他们分析真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总结:总结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课时:真菌的应用和保护1.导入:提问真菌的哪些应用对人类生活有帮助?2.讲解:讲解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净化等方面的应用。

3.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并描述真菌的应用范围,如在腐烂水果上的真菌。

4.讨论: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真菌资源。

5.总结:总结真菌的应用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学生自评请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经验,填写学生自评表,以评价课程对他们的帮助与收获。

生物教案:《真菌》13篇

生物教案:《真菌》13篇

生物教案:《真菌》13篇生物教案:《真菌》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奇蘑菇的形态,提高观看力量。

(2)通过观看孢子印,运用观看、比拟、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到学问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激发学生喜爱生活的情感;(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安康欢乐生活。

【教学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看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构造特点。

【教学方法】本节以观看、争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培育皿中培育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酵母菌培育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在餐桌上会吃到芹菜等蔬菜,也会常常看到蘑菇、银耳、木耳等,认真比照它们的形态,你想知道些什么信息呢?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蘑菇、银耳、木耳是植物吗?它们有根、茎、叶吗?为什么它们不是绿色的?师:蘑菇、木耳、银耳和芹菜等蔬菜不一样,它们没有根、茎、叶,没有叶绿素,不属于植物,而是属于真菌。

那么真菌具有什么特征呢?今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真菌》。

二、新知导学(一)各种各样的真菌师:真菌是多种多样的。

(图片展现多种多样的真菌)观看图片,哪些真菌是你熟悉的?生:观看图片并指出自己所熟悉的真菌。

师:这些真菌有些是多细胞的,比方:猴头菇、平菇、灵芝、冬虫夏草、牛肝菌等;也有一些是单细胞的,比方酵母菌。

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如蘑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等;有的是可以药用的,如灵芝、冬虫夏草等。

这些真菌具有什么样的构造呢?(二)真菌的构造1.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我们平常所食用的面包、馒头、奶酪等发面食品都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的细胞构造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酵母菌。

初中生物真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真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真菌教案教学设计
1. 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能够描述真菌的生活方式和营养方式;
3. 知道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 能够分辨一些常见的真菌。

二、教学重点
1. 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真菌的生活方式和营养方式。

三、教学难点
1.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分辨一些常见的真菌。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 确保课堂环境整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实验;
3. 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真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概念讲解:介绍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菌丝、孢子等;
3. 活动设计: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真菌的生活方式和营养方式;
4. 知识拓展:介绍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巩固练习:设置小组讨论或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真菌的理解;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真菌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
设计一个小实验或调查活动,了解身边常见的真菌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纠正错误。

(完整版)真菌初中生物教案

(完整版)真菌初中生物教案

真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

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真菌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真菌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真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2. 掌握真菌的结构和功能;3. 熟悉常见的真菌种类。

二、教学重点:1. 真菌的特征和分类;2. 真菌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并引出真菌的概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真菌的特征和分类:介绍真菌的基本特征,如单细胞或多细胞、无叶绿体、吸收营养等,并简单介绍真菌的分类。

2. 真菌的结构和功能:详细讲解真菌的结构,如菌丝、子实体、孢子等,并说明其在自然界中的功能。

三、实践探究(20分钟)1. 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真菌,并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下真菌的形态特征。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真菌的形态特征。

3. 分析结果: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真菌的特征和分类。

四、展示讲评(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总结。

2.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练习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进行真菌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 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和概括,强调真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真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可以理论上了解真菌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亲自参与观察与记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探究和展示讲评等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第三节真菌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节真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节真菌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节真菌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本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制作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真菌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师组织教学留下了充足的发挥空间。

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教学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教学策略与手段:在目标层次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3.常见的食用菌4、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器材三、板书设计第三节真菌一、真菌的结构:1、有多细胞的,如蘑菇、霉菌;也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无叶绿体。

2、大多由菌丝构成3、能产生孢子二、真菌的营养异养:腐生或寄生三、真菌的生殖大多是孢子生殖四、教学反思:1、观察与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学生讨论交流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

2、关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制作蘑菇的孢子印,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作用有较深的认识。

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练习第一,第二题。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食用菌养殖场,或在讨论练习题第三题的基础上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八年级生物第三节真菌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第三节真菌教学设计
4.真菌的繁殖方式:介绍真菌的孢子繁殖、菌丝繁殖等繁殖方式,并通过动画、图解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真菌的繁殖过程。
5.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真菌在食品、药品、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真菌的分类、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
(1)认识到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等。
(2)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如食品、药品、生物防治等。
(3)关注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分类、生活习性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真菌这一类生物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真菌的形态、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3)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
(1)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以下价值观:
1.学生对真菌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可能仅了解真菌的表面特征,对真菌的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深入了解有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真菌知识体系。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规范、不熟练等现象。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实践作业:

初中生物真菌教案

初中生物真菌教案

初中生物真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2. 掌握真菌的分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能够理解真菌的生态意义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真菌的特征和分类;
2. 真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真菌的生命周期;
2. 掌握真菌的分类。

四、教学内容:
1. 真菌的特征与分类;
2. 真菌的生命周期;
3.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真菌对人类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真菌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真菌的特征与分类:介绍真菌的基本特征,如无叶绿体,质壁分离等,并介绍真菌
的分类方法,如按生殖器官的特点分类等。

3.探究真菌的生命周期:通过实例展示真菌的生命周期,包括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等,引导学生理解真菌的生命周期。

4.分组探究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探究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如分解有机物、参与食物链等。

5.讨论真菌对人类的作用:让学生讨论真菌对人类的影响,如真菌的益处和危害等。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七、课堂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一个真菌的生命周期,并写成小结;
2.根据所学知识描述一种真菌的分类和特征。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探究、讨论等,引导学生理解真菌的特征、分类及在自然界和人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后续可通过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真菌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
第三节《真菌》
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紧贴新课标主导和强调的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坚持先学后教精神。

结合图片、实物、视频、课件,使得学生对知
识的认知从感性过度到理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
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和理解。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
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
应用,从而真正的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教材分析:《真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菌》之后才学的。

教师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黑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发霉的馒头和包子导入新课。

接着引导学
生认识真菌既有利也有害。

通过与细菌比较概括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通过观察课
本P76和P77图片,播放一段酵母菌的视频,学习认识青霉、酵母菌、蘑菇。


合早餐吃馒头、包子讲解酵母菌的作用。

要求学生学会制作孢子印。

教学重点:掌握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电教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没电时用小黑板)、黑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
发霉的馒头和包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实物导入新课
|
自学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自学本节课内容(5—8分钟)
|
自学检查、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约15分钟)
|
课堂小结
|
课堂练习与中考链接
|
布置作业、巩固、深化本节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演示实物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黑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发霉的馒头和包子
以下内容制成课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

(也可以写在小黑板,或者用彩色笔写在四开大的白纸上,预备没电时使用它们教学。


一、课程标准要求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2.描述真菌的细胞结构特点。

3.说出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自学指导(学生自学5—8分钟)
1.请举例说明真菌既有利也有害。

2.真菌有哪些主要特征?
3.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4.认识霉菌、酵母菌和蘑菇。

5.酵母菌的作用——————————
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7.怎样制作孢子印?
三、自学检查(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学习新知识,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约15分钟。


1.请举例说明真菌既有利也有害。

(1)霉菌使食品发霉。

(有害)
(2)霉菌可以用来制作腐乳、豆酱、奶酪等食品。

(有利)
(3)木耳、香菇可食用。

(有利)
(4)灵芝、银耳可入药。

(有利)
2.真菌有哪些主要特征?(与细菌比较进行分析)
3.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4.认识霉菌、酵母菌和蘑菇?(先播放一段有关酵母菌的视频;再利用实物投影仪把课本P76P77的图片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5.酵母菌的作用:(结合早餐常吃的馒头、包子共同学习)
酿酒、做面包、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金针菇、银耳、青霉、曲霉等
7.怎样制作孢子印?
(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见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

四、小结。

(让学生口答)
我们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尝试完成P78页课后练习题1. 2. 3,巩固新知识。

六、中考链接。

(随意抽查学生回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1.蘑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2.细菌.真菌.病毒都有的特征是()
A.有细胞结构
B.一般不含叶绿体
C.有DNA和细胞核
D.自养
3.下列真菌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青霉 B .曲霉 C.酵母菌 D .木耳
4.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A.寄生
B.自养
C.腐生 D .光合作用
5.大多数真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和营养方式是()
A.自身制造自养 B .自身制造异养
C.从外界吸收自养 D .从外界吸收异养
6.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些霉菌来自()
A .空中飘来的孢子 B.空中飘来的菌丝
C .面粉中携带的孢子 D.面粉中携带的菌丝
七、课外作业
周末回到家找一找,看一看能找到哪些真菌?有机会的同学可到山岭上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新鲜蘑菇?带一些来学校用放大镜观察蘑菇的孢子。

八、板书设计
1.真菌既有利也有害。

2.真菌的主要特征。

3.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4.认识霉菌、酵母菌和蘑菇。

5.酵母菌的作用。

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7.制作孢子印。

九、教学反思与回顾
用这个教学设计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点。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节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3)对本节课的练习、考试得分率高。

值得各位生物教师参考与推广。

在备课时要制作好课件,花费的时间多一些,教师辛苦一点,学生学习愉快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