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合集下载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果蝇物种,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发展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

果蝇是小型昆虫,体长约3mm左右,全身呈黑色。

它们有两对发达的翅膀,蝇翅状如透明薄纱,能迅速振动以快速飞行。

果蝇的触角较长且呈隆起状,上面有微小的毛突,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

它们的眼睛非常大且红色,由多个对眼组成,每对眼都有数百个单位眼(ommatidia),使得果蝇在飞行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周围的变化。

果蝇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0.5毫米。

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是25°C),卵经过约24小时就能孵化出幼虫。

幼虫有一个小小的头部,由三个体节构成,体色为乳白色。

它们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幼虫在食物上生长和发育,并在约4-7天后长到约3mm,达到最后一个体节时,进入蛹化阶段。

蛹是果蝇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果蝇在进入蛹化阶段前通过反刍运动挤压体内的消化道,排出体内残留的物质。

然后,它们翻到一侧,开始形成蛹。

蛹有一个棕色的外壳,包裹着内部的昆虫结构。

在蛹内,果蝇的全身进行了重塑和重组,新的组织和器官逐渐形成。

成虫是果蝇的最终发育阶段。

经过约10-14天的蛹化后,成熟的果蝇能够从蛹中爬出来。

它们身体完全变黑,翅膀完全展开。

成虫果蝇具有两性异形现象,雄性果蝇较大且腹部较为尖锐,雌性果蝇较小且腹部较为圆滚。

成虫国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存活约2-3个月。

果蝇的短寿命和相对简单的生命周期使得它们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它们的基因组相对较小,容易被遗传学家研究和操作。

此外,果蝇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一对成熟果蝇可以有数百的后代,这使得繁殖实验变得非常简单。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小型的昆虫,具有发达的翅膀、大眼睛和长触角。

它们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果蝇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形态及生活史观察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而广泛研究的果蝇科昆虫。

它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温暖的气候地区。

果蝇是小型昆虫,身体长约3-4毫米,通常呈现黑色或棕色。

果蝇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复眼是由数千个独立光感受器组成的。

这些复眼能够让果蝇感知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以便在飞行过程中避免障碍物。

果蝇的嘴巴是一对刺状结构,用于吸食果实的汁液。

果蝇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胸部有三对足和一对翅膀。

果蝇的飞行能力非常强,它们能够迅速改变方向、加速和减速。

这种机动性让它们在自然界中追逐猎物或逃脱天敌时非常有优势。

果蝇的生活史短暂而繁忙。

它们的寿命通常为30-60天。

果蝇繁殖非常迅速,雌性果蝇一生可以产下数百个卵。

果蝇的繁殖主要发生在果实中。

雌性果蝇通过感知到成熟的水果中的化学信号来选择合适的产卵地点。

卵孵化后,幼虫出来并开始以腐烂的水果作为食物。

果蝇的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呈白色的缠绕状。

在幼虫期结束后,果蝇进入蛹期。

果蝇的蛹是一个保护幼虫进化为成虫的过渡阶段。

蛹通常呈棕色,并附着在选择的产卵地点附近。

在蛹孵化之后,一只成熟的果蝇会出来。

果蝇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作模式生物。

它们具有许多研究所需的优点。

首先,果蝇容易饲养和繁殖,并且数量庞大。

其次,果蝇的基因组已经被完整测序,因此研究人员可以轻松地研究其基因和遗传变异。

此外,果蝇具有短寿命和大量后代的特点,这使得遗传学研究和突变筛选变得非常高效。

总之,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揭示了这种小型昆虫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果蝇的独特特性使其成为非常有用的实验模式生物,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基因、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生物学过程。

[精选]04实验四 果蝇形态观察和生活史及培养基制备--资料

[精选]04实验四  果蝇形态观察和生活史及培养基制备--资料
实验四 果蝇形态、生活史及 果蝇培养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果蝇的生活史及各个发育阶段的外部 形态特征;
2. 区别雌雄果蝇及几种常见突变型的性状特 征;
3. 掌握实验室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技 术,为今后的实验室操作打基础。
二、实验原理
1. 果蝇是完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 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双翅目昆虫。具有 生活史短(25 ℃,大约9~11天完成一个 世代),突变型多且多为形态突变,染色 体数目少(2n = 8),而且有巨大的唾腺 染色体,繁殖率高(每个雌果蝇可产卵 400 - 500个),饲养简便等特点,是进行 遗传学研究和实验的好材料。
b
复眼棒状
X 57.0
vg
翅残缺、只有基部痕迹、不能飞 II R67.0
m(Xm) 翅短小、翅与腹部等长
X 36.1
Sn(Xsn) 刚毛卷曲、如烧焦状
X 21.0
e
身体乌木色、黑亮
IIIR 70.7
y(Xy) 全身呈浅橙黄色
X 0.0
性梳
焦刚毛
五、实验结果
1. 记录果蝇从产卵到幼虫(包括一、二、 三龄幼虫),再到蛹和成虫所经历的时 间,以及各个阶段的外观形态特征。果 蝇的发育与温度有何关系?
2. 原种的培养:选没有混杂的原种果蝇5 - 10对作为 亲本,移入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贴好标签10 - 1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2 - 4周更换一次培 养基。
3. 果蝇生活史观察:果蝇生活史与温度密切相关, 最适宜温度为25 ℃,30℃以上高温会造成不育或 死亡。
生活周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8天
20℃ 6天
生活史: 卵 →→→→ 幼虫 →→→→ 成蝇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实寄生昆虫,常见于全球各地。

由于果蝇的生命周期短暂且繁殖迅速,因此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下面将对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进行详细观察。

果蝇的形态特征是:体长约为3mm,身体呈灰黄色,翅膀透明,眼睛大而红,由于其眼睛上的六十万个复眼单位,使其具有广角视力。

果蝇的头部具有柄状,上面附着两个长触角,触角末端呈微微的握状。

头部下方是一个大而松散的吻器,作为吮吸食物的工具。

果蝇的胸部呈现为黑色,具有三段,每段都有一对足。

其中前两对足具有较强的附着力,用于粘附在果实表面,以寻找食物。

而第三对足则较长而细,用于跳跃和行走。

腹部后段较大并带有一对红色的排泄器官。

雄性果蝇的尾部上有一对外生性臀突,用于交配时的抓握。

果蝇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的卵是白色的,微小且具有圆形,在合适的温度下约为20小时到2个星期后孵化。

孵化后的果蝇幼虫透明,身体呈弯曲状。

果蝇幼虫主要以果汁、细菌和霉菌为食,在果实中挖掘小道,并排出腐败物质。

在约5-6天后,幼虫体长约为3mm,蛹化前变得较为不活跃,并靠网状结构悬挂在果实内。

幼虫蜕皮后,形成的蛹具有褐红色。

蛹有两个可动的呼吸角,用于气体交换而不需要通过嘴巴和肺呼吸。

蛹的外部有光泽、坚固的外壳,可以保护内部的昆虫。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成虫在约8-12天后孵化。

孵化后的果蝇成虫由于有一对半透明的翅膀,可以迅速垂直飞行,并具有敏锐的感官器官,包括触角、复眼和感觉毛。

成虫也可以通过自我清洁来保持身体的整洁,并具有复杂的交配行为。

果蝇的生活史观察可以通过基因、生理和行为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可以揭示其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突变,从而为人类的健康问题提供线索。

此外,果蝇的眼睛、触角和触发器等感官器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感官知觉和行为选择的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果蝇对不同食物、光线和温度的反应,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食性和适应能力。

观察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

观察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

观察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生活史、生活习性,掌握实验果蝇的一般饲养管理;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学习区分雌性果蝇;掌握收集野生果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是双翅目昆虫,成蝇体长约0.5cm,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果蝇为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果蝇属,它体型小,生长迅速,繁殖力强,易于培养,且突变性状多。

三.实验用品1.实验材料:普通野生型果蝇2.器材和试剂:双筒解剖镜、小镊子、麻醉瓶、灭菌锅、恒温培养箱、乙醚、酒精、琼脂、玉米粉、红糖、放大镜等。

四.实验步骤1.配制培养基A.玉米琼脂培养基:水100ml琼脂1.5g 红糖3.5g 玉米粉10.0gB.培养基的分装:通过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20度左右,灭菌时间为20min,灭菌后分装,塞好瓶塞备用。

2.捕获野生果蝇将橘子去皮,橘瓣的外膜撕破,放置在一个相对较大的食品袋中,食品袋不完全封口,将其置于阳台的适宜位置,等一定数量的果蝇进入便封住食品袋口,既可抓获果蝇。

3.果蝇的培养A.麻醉果蝇:将抓获的果蝇用乙醚进行麻醉。

B.果蝇雌雄的鉴别:用放大镜直接观察鉴别(雄果蝇的特点为体型较小,腹部末端钝圆,腹部背面有3条黑色条纹,前两条细,后一条宽而延伸至腹面,呈一明显的黑斑,腹部腹面有4个腹片,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黑色的鬃毛状性梳,外生殖器的外观较复杂;雌性果蝇的特点为,体型较大,腹部椭圆形、末端稍尖,腹部背面外观有5条黑色条纹,腹部背面有6个腹片,无性梳,外生殖器的外观比较简单)C.将果蝇移入培养瓶:选取十对健康果蝇放入培养瓶中,培养瓶中放入适当大小的滤纸片以方便果蝇的活动。

D.果蝇的培养:将培养瓶放入到25℃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E.观察记录:适时地对果蝇繁殖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生霉的培养基,应及时将已生霉的培养基瓶中的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

当虫体密度过大时,可放出一部分果蝇或转移至新的培养瓶中。

还要密切关注培养箱的温度。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ppt课件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ppt课件
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3.成虫雌雄的鉴别
雌果蝇
雄果蝇
体形较大
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 腹部末端钝圆 尖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细,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生活史:
完全变态: 最适温度:20-25℃ 生活史周期:
12-15 day (20-25℃) 10 day (26℃) 57 day (10℃) 羽化后: 8-12h 交配 两天后产卵 成虫存活:15 day (25℃)
2 果蝇性状的观察
1)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 并配以脱脂棉塞。 (2)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 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 落入麻醉瓶中。
配 制 好 的 培 养 基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果蝇继代培养
将果蝇转移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中繁殖。转移时要
注意转移的手法,不要使果蝇从两个瓶口的接缝处飞
出。一般用黑纸包住带有亲本果蝇的培养瓶,使其飞
X/A=1 则为雌性;X/A=0.5 则为雄性。 X/A>1,为超雌;X/A<0.5,则为超雄;0.5<X/A <1则为中间性。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果蝇X染色体上有很多雌性基因, 常染色体上有很多雄性基因,Y染色体上很少或没有与 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因此性别决定于基因的平衡。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蝇,常见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基因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并学会饲养果蝇。

果蝇是一种雌性性融合型生殖的昆虫,雄性果蝇有黑色的身体,红色的眼睛,而雌性果蝇身体为棕色,眼睛为红色。

果蝇的寿命较短,约为30天左右,繁殖力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上千颗。

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相对较小,白色透明,粘在腐烂水果表面。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呈蠕虫状,身体由12个节组成,具有头、胸、尾3个部分。

幼虫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有机物为食,通过蜕皮生长。

当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入蛹化的阶段。

蛹化时,幼虫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蝇培养皿的边缘或培养培养纸上,然后停止进食,停留在蛹化地点。

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化为约3mm长的蛹。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蛹发育成虫,成虫会从蛹的头部钻出。

成虫刚出蛹时,身体颜色较浅,翅膀较小,行动笨拙。

但在几小时后,颜色加深,翅膀逐渐展开,行动灵活自如。

成虫的寿命较短,但交配频繁,雌虫产卵能力强,循环往复。

为了饲养果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皿,培养皿用塑料盖子封住,上面打几个小孔,以保持空气流通。

然后在培养皿中放置甘蔗浆或营养琼脂,作为果蝇的食物。

将果蝇卵放置在培养皿中,待幼虫孵化出来后,再将蛹和成虫向外移动到新的培养皿中。

为了控制果蝇的繁殖数量和密度,可以将成熟的果蝇分成不同的组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或者将有蛹的培养皿放到低温环境下,使蛹停止发育。

此外,果蝇对温度和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培养箱的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和基因易于操作的特点。

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可以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饲养简便,果蝇对乙醚敏感,易于麻醉, 使它保持静止状态,以便于观察。果蝇雌体 生殖器有储精囊,可储存大量的精子,保证 大量的卵能受精。果蝇的突变类型很多,达 400多种,尤其是它的基因组较小,总共有8 条染色体。因此,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 模式生物。
三、仪器与材料
材料:果蝇 试剂:琼脂,白糖,玉米粉,丙酸,乙醚 器具:培养瓶,白瓷板,毛笔,麻醉瓶,放 大镜,光照培养箱。
四、实验程序
(1)生活史观察:透过培养瓶(培养基)观 察,果蝇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幼虫,蛹, 成虫。卵很微小,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果蝇生活周期
(2)麻醉:培养瓶中果蝇的麻醉,首先倒置培养瓶, 将培养瓶棉塞上的果蝇驱到瓶底,打开培养瓶与 麻醉瓶的瓶塞,迅速使两瓶口对接,调转方向, 将培养瓶中部分果蝇驱入麻醉瓶中,迅速塞上棉 塞,防止果蝇的种群污染,打开麻醉瓶棉塞,以 其侧面遮盖麻醉瓶口,再棉塞中央滴几滴乙醚, 塞上棉塞,45度倒置麻醉瓶,等果蝇麻醉。
[实验注意事项] : • 果蝇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温度的控制,避免温 度过高导致果蝇死亡或低温导致果蝇不易存活 • 转移果蝇过程中避免果蝇的种群污染 • 麻醉程度根据实验需要而定,如需继续培养,应 轻度麻醉
[作业] : 1、绘图描述果蝇的生活史 2、雌雄果蝇有何区别? 3、描述你观察到的果蝇类型的特征。 4、谈谈你对“果蝇作为遗传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 的看法?
果蝇麻醉
轻度麻醉
过度麻醉
(2)续:观察过程中果蝇的继续麻醉,在白瓷板上 正观察的果蝇旁边放一团棉花,并滴几滴乙醚, 将培养皿倒置,扣住棉花团,等果蝇麻醉。 (3)性别鉴定:用放大镜观察白瓷板上的麻醉后的 果蝇,区别雌雄果蝇。 (4)形态观察:观察果蝇的几种突变类型的形态特 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态学 学时数:3学时 制作人:邰丽华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 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 态。 2、鉴别雌雄果蝇,认识一些常用突变性状。 3、学习实验果蝇的饲养方法及实验的处理 方法。 • 实验原理: 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野生型果蝇:长翅、红眼、灰体 w y 眼、翅、刚毛——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突变) w m sn3 体色、翅——黑檀体勺状翅 e nub2 眼、体色——白眼黑檀体 w e 眼、翅、体色——白眼小翅黄体(三隐性突变) wmy 眼——杏色眼 wa 眼——杏色棒眼 waB 等等
• 作业 1、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观察比较雌雄果蝇的外 形、背腹面和第一对足的形态结构及其区别。并画出 雌、雄果蝇的背腹面和雄果蝇的第一对足及性梳的简 图。 2、观察实验室现有的几种突变型果蝇的性状,如 体色、翅形,复眼形态和颜色、刚毛等。并记录要点 (影响部位、突变名称、基因符号、形状特征等)。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影响部位 突变名称 基因符号 性状特征 染色体号数 翅形 残翅 vg 翅退化 Ⅱ 小翅 m 翅小 Ⅰ(X) 勺状翅 nub 翅小似勺 Ⅱ 翘翅 cy 翅后翻 Ⅱ 眼 白眼 w 复眼白色 Ⅰ(X) 棒眼 B 复眼棒状 Ⅰ 体色 黑檀体 e 体色黑亮 Ⅲ 黑体 b 体色黑 Ⅱ 黄体 y 体色浅橙黄色 Ⅰ 刚毛 焦刚毛 sn 刚毛卷曲 Ⅰ 叉刚毛 f 刚毛近中部分叉 Ⅰ
2.5~3天 三龄幼虫 1天
二龄幼虫 1天
1天
一龄幼虫
果蝇的生活史:
2、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1) 雌雄的鉴别 雌雄果蝇的主要形态区别 部位 腹部 体形 背面黑色环纹 末端 颜色 ♀ 5条 尖 浅 大 ♂ 3条 钝圆 深 小
基节 胫节 转节
第一对足 的跗节 无性梳 有性梳
跗节
(2)突变性状的鉴别
(4)原种的培养 检查果蝇,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按温度而定) (5)果蝇的繁育 果蝇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 果蝇培养基的配方(200ml) 琼脂粉 玉米粉 红糖 丙酸 酵母粉 水 1.24g 16.8g 12.4g 1ml 1.4g 200ml 配制方法 : ①琼脂粉+1/3水→煮沸溶解 ②玉米粉+红糖+1/3水 →调成糊状 ③将上两者混合+1/3水冲洗装玉米粉的烧杯 →煮沸 ④待稍冷+酵母粉、丙酸→调匀分装(每瓶2cm)
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 (1)体形小,饲养容易。 (2)生长迅速,繁殖力强。 (3) 染色体数目少。 (4)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 (5)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 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 实验室饲养的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 解剖镜、放大镜、镊子、麻醉瓶、饲养瓶、死 蝇瓶、白瓷板、毛笔、恒温培养箱、烘干箱 * 乙醚、乙醇、琼脂粉、玉米粉、红糖、酵母粉、 丙酸
3、果蝇实验技术要求 (1)果蝇的处理 乙醚麻醉 注意事项: 麻醉程度:轻度麻醉—— 深度麻醉—— 死蝇:展翅45°→死蝇的处理 (2)处女蝇的挑选 果蝇雌体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保留交配时得 到的大量精子。 挑选处女蝇——每12小时前收集一次雌雄果蝇
(3)果蝇杂交 ①将果蝇麻醉,移入培养瓶(每瓶5~6对)。 ②管1/3处贴标签(名称、基因型、日期等)。 ③23℃培养。 ④化蛹前倒尽亲本。 ⑤观察计数F1。 ⑥ F1自交(5 ~6对)。 ⑦倒尽F1。 ⑧ F2羽化后,连续统计7 ~8天。 注意事项:
• 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10 ℃ 15 ℃ 20 ℃ 卵→幼虫 8天 幼虫→成虫 57天 18天 6.3天 果蝇生活史中的四个时期的特点: 卵→幼虫→蛹→成虫
25 ℃ 5天 4.2天
23℃下果蝇的生活史:
成虫 4天 蛹 减数 12小时 分裂 精、卵 2天 受精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