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化的得与失

韩国现代化的得与失
韩国现代化的得与失

题目韩国现代化得与失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专业历史学(师范)

年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成绩

引言: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国度,高速发展的经济,人均六千美元的高收入国家,亚洲“四小龙”的领先地位??都在昭示世人韩国崛起了。韩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六十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腾飞,创造了超越经济学常识的发展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达到两位数,在仅20 余年时间里,由亚洲落后地区一跃而为中等发达国家,并向发达国家的“门槛”进军。作为邻国的中国也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究其成功经验简单总结如下

一教育与科技是韩国崛起的双刃剑。

前韩国总统金泳三有这么一段话:“信息化、知识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技术变为强有力生产要素的新世界正向我们靠近。当今世界,技术竞争时代正在取代武器竞争时代,科技力量逐步成为衡量国力的尺度。科学技术从何而来?只有来自教育。如今世界经济无国界。在没有国界的世界经济时代,国家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没有自己术的国家将沦为他国技术的附庸国。在技术战争时代,技术附庸国无疑是他国的殖民地。自己的技术也可称为技术主权。那么,自己的技术从哪儿来?从创造性来,从培养创造性的高水平的教育来。这正是今日韩国人的认识和决心!

多年的动乱及被殖民者侵略、奴役的历史,使韩国人切身意识到:国家要独立、国力要强大,就必须首先把经济搞上去,而搞经济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才。要造就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根本的一点便是要抓教育,教育是国家未来成功的关键。重视人才的教育观念,是韩国重视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这就直接导致韩国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贫穷的国家成长工业化国家,导致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国的教育目标是,不仅帮助学生们在新生活中扮演创造的角色,而且还要对他们灌输韩国人的价值观念。

朝鲜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意识。尤其近代以来这个半岛经历了风雨坎坷,更加造就了该民族的历史意识,因此,培养青年人的历史意识,使之具有国家自尊意识并认识到富强的韩国对世界文化的意义,是韩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韩国的教育从本国实际出发,讲求实用性和民族性,尤其注重振奋民族精神,使教育的效果直接在国民的精神风貌和国家的经济起飞中显示出来。二次大战后,朝鲜从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朝鲜人民对于办教育的热情很高,因此,在50 年代南朝鲜各种类型的学校也办得较普遍,但因只求数量,质量不高。到60 年代中期,韩国教育走上正轨,开始重视质量。朴正熙为实现“民族中兴”,进行了教育改革,于1968 年公布了《国民教育宪章》,确定了今后的教育方向和政策,可谓韩国教育走向规范并迅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为了不断改良和发展国家教育计划,政府先后成立数个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如国立教育研究院,韩国教育开发院,道立及郡立研究所以及一系列私立和公立研究机构。除此之外,韩国教育界还拥有一些群众性的社会团体和学术团体,如:大韩教育联合会,大韩教育共济会,韩国教育学会,韩国行动科学研究所、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私立学校教员捐金管理公团等。韩国还在研究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搞好终身教育的问题。他们认为80 年代教育界的主要议题是增加教育投资,实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摸索出一套终身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同时,韩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理想的受教育者,教育制度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为此,他们又制定了新的教育方针,即强调“教育为主观意识服务”,强调“具有个人特性的教育”,强调“教育为了创新”,“教育为未来服务”,不难看出,韩国政府的教育眼光是既实用又长远的。

韩国本是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自60 年代韩国当局决定大力发展经济之时,也决定“通

过教育手段对人民大众进行彻底的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自此之后韩国的教育投资在政府开支中的比重,均在15%以上,到1992 年教育预算达84839 亿韩元。

韩国教育投资水平约等于同等人均收入国家的 3 倍,所以,韩国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为产业部门提供了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韩国内外众多人士认为,这是韩国经济发展较某些国家为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较有竞争力的最重要原因。按照英国《金融时报》估计,1985 年,在汉城的1000 万居民当中,有一半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到80 年代末,韩国已经普及了小学教育,中学就学率在95%以上,高等教育就学率也高达35%,成为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各地农村中最漂亮的建筑物是学校,而不是行政机关;国家教师的收入优厚稳定,丝毫不低于一流大企业的职工;即使在寸土寸金的汉城,学校也有宽阔的操场。谁都知道,办教育需要钱,而且短时期内无法看到经济效益。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战后韩国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资。就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粮食危机,通货膨胀,人民生活还十分贫困,政府在战争的废墟上断然实行教育改革。

这种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传统是令人钦佩的。人们对这样一段历史也许还记忆犹新:五十年代末的韩国,饥饿的人群每天都在排队购买粮食和领取救济品,但同时也在排队买书。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然不忘学习,不忘求知。在他们心目中,精神更甚于物质。难怪一些历史学家指出:高水平教育成了战后复兴的巨大力量。

二“技术立国”战略的魅力

根据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调查,1962—1983 年间,韩国共引进2641项外国技术,其中有56%是从日本引进的。在上述二十年时间里,韩国共引进外资276 亿美元,仅在70 年代因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技术而增加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占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36.1%。对此,德国经济学家霍普曼指出,韩国人由于充分利用了先进工业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充分利用了“后发展国家”的效应,使自己的工业化速度比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时间整整快了3—4倍。60 年代——70 年代,韩国分别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并改进,到1987 年间,其生产效率已经比美国高1.5 倍,比英国高2.6 倍,仅略低于日本。

朴正熙上台后,把经济建设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动员一切人、财、物力,狠抓经济发展。为了引导南韩尽快步入发展的轨道,朴正熙提出了对南韩经济实行全面改革的三大战略设想,即:把主要依靠美国援助过日子的消费型经济改造成通过发展加工工业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开发型经济;把以国内需求为主要生产目的的封闭式经营机制改造成以“贸易立国”为中心目标的主导性经济机制;把过去“自由放任”的纯市场经济体制改造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政府力量为主体的主导型经济体制。朴正熙的这三大改革战略设想宣布后,在南朝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拥护,二次大战后初期(尤其朝鲜战争后)的韩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半个世纪。为了尽快缩小这一差距,韩国政府采用了“吸收性技术革新”的战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以模仿、消化和创新。在这一战略之下,韩国对西方的技术引进,成绩显著。60 年代,平均每年引进几百项。

70 年代,平均每年引进上千项。在钢铁、机械、电子等一切领域,先进国家在半个世纪开发出来的技术成果,韩国人只用20 多年就学了回来。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有不少教训值得我们审视:

一、片面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导致了国民经济结构性失衡。

为了强化工业基础,自7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开始大力发展“出口战略”工业。所谓出口战略工业,是指产业关联效果大、换汇率高、能大量吸引劳动力就业并能在短期内形成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依据上述条件,确立了以钢铁、石化、造船、汽车等为主的战略产业,并实行重点投资,在信贷和税收方面提供优惠。韩国之所以实施重点扶植出口战略工业的政策,是由韩国的历史和国情特点决定的。韩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在过去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工业中心在朝鲜北方,南方主要是农业和少量轻工业。在朝鲜战争中,南方十分有限的工业设施又遭到破坏,固定资产被推毁,42%的工厂被损坏。战争结束后,韩国人民从零起步,重建工业基础。他们从国外借款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千方百计地制造廉价的出口商品。这样,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韩国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工业结构迅速升级。然而,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片面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忽视了基础工业和相关联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建立起了内部空虚的机械工业,造成了工业内部结构的严重失衡。

二、农业基础发展落后。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1962年为57%,1992年下降到14%,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据韩国农村振兴厅公布的资料,目前韩国农户经营主的平均年龄为55.8岁,60岁以上的占40%,40岁左右的劳动力仅占10%,农村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日益严重。

三、收入差距大社会社会贫富差距大

尽管韩国课税很重,但政府官员和大企业的高级职员仍可以从经济增长中得到较多的实惠。由于大企业实行家族式经营,财阀的家庭成员过着十分富裕的生活,而职位较低的人员和丫般工薪阶层却难以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明显的好处。以现代、大宇、三星、金星、鲜京等大财团为首的15家企业的产值占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大企业过度膨胀的后果之一是加剧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状态,占总人口20%的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46.7%,而40%的低收入阶层只占国民收入的15.5%。目前,韩国政府已注意到了收入分配的失衡现象,并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走向相对平均化。

四、在开放国内市场的国际压力下,韩国经济正面临着严重挑战

从50年代到70年代,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存在着“三低”现象,即油.价低、初级产品价格低和利率低,这对于资源贫乏和资金短缺的韩国来讲是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而为韩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另外,为了适应当时冷战的需要,美国等发达国家向韩国提供了大量的军援和经援,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西方发达国家还为韩国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从而保证了韩国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纵观韩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韩国经济是在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实现高速增长的,也是在牺牲公平竞争和平衡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政府对经济的保护从生产到市场、从进口到出口无所不有,对农业的保护尤为突出,其次是建筑业、通讯业和服务业。西方国家普遍认为,韩国在贸易、投资、金融、流通等领域的自由化程度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随着国际地区性贸易集团发展,韩国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商压力。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国际社会要求韩国开放市场的呼声愈来愈高,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誓不再要让韩国乘“免费车”。面对巨大的国际压力,如果韩国政府予以回绝,必然会产生严重的贸易摩擦,使韩国失去很大一部分国外市场;如果迫于压力开放国内市场,必将会对韩国经济发生强大的冲击波,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农业,其次是通讯、金融、流通等第三产业。另外,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导致了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韩国经济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体制原因。在对外依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强化和完善预防经济活力减退的措施,建立抗御外部经济、干扰的机制,是保持韩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韩国经济虽然经受住了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但对此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宏观稳定机制仍很不完备,抵御世界经济波动冲击的能力还不很强,这也是韩国经济的致命弱点之一。

五、大企业集团与政界相互勾结,加剧了韩国的腐败

长期以来,韩国商界盛行贿赂风气。到2002年上半年, 金大中总统

的三个儿子,都因为受到权钱勾结、贪污腐败的指控而先后被拘捕。其根子在于,朴正熙推行的是: 权威政治+ 市场经济。政企、党企关系紧密, 官商相互支持,许多政府官员退休后,都去企业集团挣大钱。政府强行干预的机制造成经济集团化与垄断,这是韩国现代化过程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大企业集团是在政府一手扶植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一开始就带有“官僚资本”的浓厚色彩。企业集团为了谋取政府的公共建设项目和财税信贷方面的支持,竭力攀附政治势力,不断向政界要人捐献巨额资金,政府高官也要依仗企业集团来谋取经济利益,彼此间互有需求,配合默契。韩国商界的这种反市场行为,不仅败坏了吏治,而且对韩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长期处于政府保护下的大企业集团缺乏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能力,这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保护;企业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忽视了质量和监督,导致了大型事故屡屡发生,如近几年发生的圣水大桥断裂、大印煤矿管道爆炸和三半百货商店倒塌等重大事故,在这些事故的背后都有政企勾结和行贿受贿的影子。客观地讲,大企业集团作为韩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经济的起飞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政府的长期扶植和保护,韩国的大企业集团垄断了国内市场和出口工业,排斥了公平竞争,其结果是压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不仅窒息了韩国经济发展的活力,还导致了企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在大企业的排挤和打压下,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破产率很高。由于缺乏中小企业的配合,韩国大企业产品的国内配套生产能力很低,例如,韩国大企业能生产先进的汽车轮船,却做不好小小的汽车钥匙,很多零部件都依赖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措施是扩大社会中个体经营者的就业。个体经营者主要包括农户、小商人、小企业者和服务业者等,这些人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个体经营就业率是衡量一国发达程度的重要尺度,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体经营者的就业率高于工厂就业率。但在韩国,由于长期实行大企业保护主义,个体经营者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工厂和大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多于个体经营者,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不利于进一步激发韩国经济增长的活力。

六、“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和“少数人”决策方式,阻碍着产业社会民主化进程

自60年代到80年代,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对于推动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是指由政府主导宏观经济的运营,通过研究国家开发战略,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还积极利用经济参数、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自60年代开始,韩国一直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政府始终把领导经济开发作为基本职能,并建立起了运转灵活、调控有力的政府管理机构,如经济企划院、商工部和财政部等。进入80年代后,韩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退,社会经济秩序也出现了不稳定,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过多控制引起的。

七、外贸依存度高,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海外市场

韩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内需市场容量小,资源供给和产品销售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从资源供给来看,铁、镍、铜等大部分金属均依赖进口,石油、油脂、原棉、铝等100%依赖进口,原木、化学桨等85%依靠进口。从贸易地区分析,韩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50%左右,技术进口对美日两国的依存度接近80%。80年代以来,为了摆脱对美

日两国的经济依赖,韩国努力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中国和欧洲市场,但贸易地区过份集中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观。1995年,韩国进出口总额达2600亿美元,其中出口突破1200亿美元,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51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达58%。近几十年韩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足以说明,韩国经济的兴衰受海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在国际市场出现景气时,韩国经济就会出现勃勃生机,否则,经济就面临严重衰退。自60年代以来,韩国长期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而且是进口诱发性很强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所谓进口诱发性出口导向模式是指制成品的出口增长还没有通过后继关联效应对国内生产设备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产生充分的波及效应,便诱发了对生产设备和中间产品的大量进口。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古人有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随着GDP增长率破7时代悄然而至,中国经济三 十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然不可持续。一年以来,股市汇市的剧烈波动和楼市的报复性火爆等激烈而反常的现象似乎在昭告天下,经济拐点正式到来。一切悲观的现象仿佛预示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此刻审视与我们一水之隔、从20世纪九十年代就一直配合国际社会唱衰自己的日本,他们著名的“失去的二十年”的经济崩溃论调的产生背景及这些经济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会为中国经济通过软着陆方式实现顺利转型升级提供宝贵借鉴。今天我们将刊登一篇来自读者东方欲晓来稿, 作者将分享一些他的独到见解。 关于“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文/东方欲晓,现就职于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 过去二十年,国际社会的各种评论一直在唱衰日本,日本也配合甚至在渲染这种悲观论调,实行哀兵之策,日本经济的衰退仿佛成为不争的事实。回顾上个世纪,在能源危机和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确实陷入了低速增长的迟滞发展期,名义GDP同比增长率由1951年 的37.9%、1960年的21.4%、1973年的21.8%跌落至1998年的-2.1%、1999年的-1.5%、2008年的-2.3%和2009年的-6%。 但是近些年来,经济研究领域逐渐开始出现“失去的二十年”是一种伪命题的声音,显示日本经济尽管低速增长,但是亮点不断,尤其是通过并购等拓展手段,其海外资产实力不断增强,在本土经济财富之外,日本还拥有相当于1.8个日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产业,国民生活水平也没有下降,经济实力依然不容小觑。那么这二十年,日本经济究竟失去了什么,又有怎样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泡沫梦魇 1985年,美、日、英、法、德五国签订广场协议,达成促使日元有秩序升值的共识,但是随后日元的飞速升值导致美元资产大幅受损,大量国际游资出于避险需要开始不断涌入日本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出口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日本原本就依赖出口的产业格局受到极大冲击,为了抵御这种冲击,国家开始实行低息政策,鼓励贷款,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充裕的流动性进一步刺激了银行的贷款意愿,许多不符合风控标准的抵押物成为了银行贷款的担保品,明星歌手甚至仅凭自身信用都能在日本获得千亿贷款。过度泛滥的银行贷款和不断涌入的国际热钱疯狂地推高了日本房价。1987年,银座地价增长了40%,东京地价增长了53%。到了1989年,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总面积的3.84%的日本的地 价已经相当于全美地价总和的400%。举国人民都沉浸在借贷抢房的狂热中,对于日本经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广场协议”的签订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成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导火索。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国内经济受到灾难性打击,陷入长达二十年的衰退时期。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有相似之处,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崩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论述了对中国的启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泡沫经济的理论考察。对泡沫经济相关理论进行了基本梳理,对易于和泡沫经济相混淆的几个概念做了区分,对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及其 危害进行了论述,加深了对泡沫经济的认识。(2)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原因。 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发展阶段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整理,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是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主银行制度的消极影响、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存在弊端及日本实体经济自身问题的暴露对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日元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实证分析。选取股票价格作为资产价格的代表,通过Johanson协整检验分析其与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日元汇率与 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即日元升值对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及后果:失去的二十年。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原因、表现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失去的二十年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政府宏观经济 政策失误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导火索,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主要表现,金融业受到巨大打击、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失业率增加、居民消费下降及经济增速急剧下滑是失去的二十年的主要表现。(5)日本泡沫经

青山何处埋忠骨——为忘却的历史

今天是二战日本向盟军投降64周年纪念日,转帖四年前读到的一篇旧文,以缅怀纪念每一位为我们今日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人,向每一个为国家民族独立付出亲人代价的普通中国家庭致敬;追思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族中为国家捐躯、投笔从戎的长辈。 青山何处埋忠骨——为忘却的历史 ?简杨? 一 我父亲本来不是独子,但一场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却变成了独子。 我祖父原本是位前清秀才,因清政府于一九O五年废除科举,便放弃了读书仕进的梦想。他后来考入当时山西大学堂的西斋,专攻起了化学和英语。山西大学堂是国内较早成立的高校之一,分东西两斋。西斋是由英国传教士倡议、山西地方政府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立的,是我国近代最早采用西方教学模式的学堂之一。 祖父一九一一年大学毕业,本欲出国留学,但因当时长兄亡故,其母阻挠,便回到故乡。他从此一边经营农事,一边办学教书。那时的县辖五区之中,只有祖父的村子里有一所小学,全区四十八村的子弟若有谁愿念书的,就总会找到祖父这里来。祖父平时除主持村里的小学外,还兼任着村长。他为人正直,平等谦和,那些与他平辈或大一些的人,也都像他的学生那样,称他是先生。他那时仅有二十多岁。 祖父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他便开始把亡国之痛融入于教学之中。每讲到统治者的无能和侵略者的暴行时,他就会痛心疾首声泪俱下,但讲到志士仁人的抗争和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时,又推崇备至。我父亲在回忆到那段生活时曾经说过,早在西安事变之后,山西的抗日气氛已经相当高涨,学校里经常教唱抗日歌曲,他那时就已经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了。他还对我讲过另外几首歌的歌词。一首《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的歌是这样写的:“同胞们,向前走,不要后退。用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亡国的条件,我们绝不能接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生死已到最后关头!”而《新小放牛》的歌词则是这样:“什么时候失去了东三省,什么人抢占了沈阳城?沈阳原是谁家的地,东三省住的是哪里人?九一八失去了东三省,日本人抢占了沈阳城。沈阳原是中国的地,东三省住的是中国人。”

浅析朴正熙政权对韩国现代化的影响

浅析朴正熙政权对韩国现代化的影响 2012级国际政治 张明 2012410758

【内容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跨入了“新兴国家”的行列,走出了一条“韩国现代化道路”。1960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为76美元(也有说法是80美元),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2005年,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4649美元,一举跻身发达国家行列。韩国的经济奇迹速度之快,是世界仅有的,被誉为“汉江奇迹”,主导这一切变化的关键人物,是至今仍充满争议的前总统朴正熙。但无论争议如何,有一点无人否认,假如没有朴正熙,就不会如此迅速的韩国现代化。本文着重探讨朴正熙政权在韩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并由此探讨现代化的成功与政府指导的关系。 【关键词】:朴正熙,现代化,汉江奇迹 【正文】:朴正熙从1961年5月16日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执政,到1979年10 月26日被枪杀为止,统治韩国长达18年之久。这位韩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因其统治期间的军事独裁和经济高速发展并存,故在史学界饱受争议、毁誉参半。但是有一点无人否认,假如没有朴正熙,就不会如此迅速的韩国现代化。 一、朴正熙掌权前韩国的现代化进程 1905年的日俄战争使朝鲜落在日本控制之下。1907年日本废除了朝鲜最高统治者高宗,1910年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把朝鲜当成日本的新领土看待。相较于以前仅仅把朝鲜看做殖民地而言,条约签订后日本对朝鲜的经济掠夺和商业渗透有所缓和,“日本在朝鲜建立了各种基础设施,开创了商业化城市,现代船舶、港口、铁路、公路、真正的银行系统、现代内外贸易、统一货币、水利灌溉和森林保护等等”。[1]30这种强制性的现代化为朝鲜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基础。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承晚在美国的扶植下于1948年建立大韩民国。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在有关经济条款中,正式确立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市场条件,规定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重要产业归国家经营,同时建立经济企划处咨询机构经济委员会。政府被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韩国在日治时是比较落后的轻工业和农业区,缺乏北方矿产、设备、原料、动力的支持,加之朝鲜战争的爆发,使韩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7%。从产业结构来看,1953年与1962年相比第一产业从42.3%下降到38.2%,第二产业从12.7%上升到20.5%,第三产业从35%上升到41.3%”。[2]21这说明韩国的现代化进程虽推进缓慢但确实在逐步推进。但李承晚任人唯亲,加重了官场腐败,1960年4月19日,汉城爆发了革命将李承晚赶下了台,随后的张勉政府一直未能控制住混乱局面,存在不到一年即被朴正熙政变推翻。 二、朴正熙政权推行的经济改革措施 1961年,朴正熙、金忠沁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朴正熙政权。从此韩国进入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军人独裁统治时期。在60和70年代的时间里,朴正熙对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1、制定并实施“五年计划”。 朴正熙一概以往前政府在经济上的消极、被动、依靠美援救济的状况,积极奉行“经济发展第一”的方针,把韩国经济引上有计划自主开发的新时期,朴正熙制定并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以及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前两年部分。“1953-1961年在大量美援的帮助下,韩国

童大焕 中国20年后或将面临全线大衰退

四年前的2010年,中国GDP比日本54742亿美元多出4044亿美元,正式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中国人为此着实亢奋了一阵子。随后,英国《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21年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声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美国花旗银行一份最新的报告则预测印度将在2050年超过中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是,我们将很快发现,GDP总量世界第二将有可能是当代中国昙花一现的一个巅峰,它完全有可能迅速从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开启一个相当长期的大衰退旅程。 站在2014的时间窗口上向未来眺望,也许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时代周刊》当年的结论都得改写,因为中国的国企红利、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城市化创新红利等已经显而易见地呈现颓势,它们正在全线消失甚至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陷阱。 随着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波城市化浪潮在20年后结束,中国这头沉睡了百年一直没有真正苏醒的狮子将有可能永远沉沉睡去。最迟20年,中国将要面临的是全线大衰退。 这是有别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真正的失去!因为在过往岁月里,我们的自然环境、社会的基础保障、教育的自由、人口增长等等,都已失去太多。不论走到哪里,中国人都堪称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再怎么勤劳,也抵不住国内不合理制度安排对人口资源、对人的创造力的毁灭性打击。 美国这样的超发达国家,GDP增速不可能像发展中国家那样快,一般维持在2%左右,有时2%都不到。中国过去几十年GDP增速平均每年将近两位数,但若以此来计算未来多少年中国GDP总量将赶超美国成世界第一,无疑只是在做一个简单幼稚的小学算术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变量,这些变量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以往我们津津乐道自以为豪的“中国模式”,事实上正在遭遇戛然而止的短路风险。 中国过去用降低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成本、用政府投资砸出来的GDP不值得夸耀甚至必将成为今后的包袱。 在GDP总量突飞猛进的同时,是人均GDP排在全球105位的靠后位置,而且,我国货币供给(M2)平均增速将近GDP的2倍,于无声处强化了对弱势群体的剥夺。其不仅造成国进民退、官富民贫的格局,扼杀了国家创新力,而且“做大做强”的往往是一批扶不起的阿斗。 目前,美、中两国GDP分别是167997亿美元和91813亿美元(2013年世界银行统计数字),美国要高出中国近一半。

历史上十大被丢失的中国城市

历史上十大被丢失的中国城市 拾、玄菟郡咸兴) 遗憾指数5 痛心指数6 综合评定5.5 据考证,咸兴古称沃沮城,是汉代统治朝鲜地区的四郡之一——玄菟郡的第一个治所。尽管如此,客观地说,历史上我国政权并未对此地进行过有效管辖;这里的原住民应该是满洲的通古斯语系民族(比如粟末人,渤海国的南京据说也在咸兴),而韩民族取得咸镜道是蒙古帝国灭亡以后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一向喜欢和满族人攀亲戚的韩国学者似乎却又忘记了本民族攻杀、驱逐女真人去开拓北方领土的光辉业绩。所以,把这里算作汇集了女真人的我国的故土也不为过吧。多说一句,朱元璋本打算把铁岭卫设在这一地区,但最终将鸭绿江以南作为奖赏给了“识时务”的李成桂,并将铁岭卫迁至辽东一个叫银州的地方,为后世增添了一座“大城市”。 玖、日南郡顺化) 遗憾指数5.5 痛心指数6.5 综合评定6 今天说起中国陆地领土的最南端,人们会毫不犹豫的想起天涯海角那一堆面朝大海的石头。然而在它更南面大约一个半纬度的越南中部的顺化一带,曾经是汉王朝最南端的一个郡、建立于前111年的日南郡。日南郡治西卷(广治省东河),顺化则是当时它属下的一个县。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南方边境一直维持在顺化一线。公元192年,当地的土著占婆人开始闹事,到南朝梁陈之交彻底占领了这一地区。总的来说,日南郡在实质上并未超出羁縻地区的范畴,由于远离我国的中心地区,丢失也许是迟早的事情。但在那个汉民族生存空间尚不拥挤的时代,马援将军们的开拓向子孙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汉唐精神。 捌、碎叶托克马克) 遗憾指数7 痛心指数6 综合评定6.5 碎叶城,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在那条戈壁千里、黄沙漫天的丝绸古道上,注定了不会仅仅是一座军镇。正值盛唐的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许不必“之一”)李白就出生在这里。与当时同属安西四大军镇的龟兹﹑于阗﹑疏勒不同,唯有这座天山西麓的小城镇守的是今天的西突厥斯坦地区。从张骞到班超再到高仙芝,尽管该地区在历史上几度易手,但我国最后失去这一地区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那个什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新疆的西界一直推到了东边的最后一道山脊,连整个伊犁河谷都差点搭了

朴正熙遇刺事件

韩国语基础 第一次课程作业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13级3班学号:1366115314 姓名:张东明 日期:2015年11月25日

朴正熙遇刺事件 “暗杀朴正熙事件”,又称 “10·26事件”。指在1979年10 月26日,时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部 长的金载圭在首尔宫井洞暗杀时 任韩国总统朴正熙及其亲信车智 澈等人的突发事变。 事件背景 当事人 1979年10月26日晚,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带领他的卫队长车智澈到情报部长金载圭那里去吃晚饭。他想借此机会,排解一下金载圭和车智澈这两个心腹之间的芥蒂。 金载圭同车智澈的矛盾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金载圭任过军长和保安司令等职,曾领中将衔,既是朴正熙的同乡,又是陆军士官学校1946年同届毕业生,是朴正熙“多年来的同事和政治上的密友”。但车智澈却常常利用职权,阻挡他和朴正熙的接触,并一个劲儿地在朴正熙面前说他的坏话,以至使他感到有丢官之虞,金载圭也埋怨朴正熙听信车智澈的谗言,不接纳他的意见,因而怀恨在心。 国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韩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反对朴正熙政府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日益高涨。中央情报部长官金载圭曾是极受朴正熙宠爱的亲信,他与朴正熙是庆尚北道善山郡的同乡,又是陆

军士官学校第二期的同班同学,一生追随朴正熙,是朴正熙的心腹干将。金载圭1968年至1971年间出任陆军保安司令,1973年以陆军中将军衔退役,1974年入阁担任建设部长,1976年担任中央情报部部长。但这时他多次受到对学生运动“镇压不力、无能”的指责,逐渐失宠,同时逐渐得宠的总统府警卫室室长车智澈飞扬跋扈,企图借助朴总统的宠爱取代政府内的元老,引起了金载圭的忌恨。金载圭暗中计划杀死他们。 国际 1979年下半年,由于国际油价暴涨,韩国经济不景气,物价飞涨,同时出口增长遭到障碍,经济滑坡,很多以出口为主导的大型企业,由于运转不灵,经营状况恶化,工人失业严重。马山、釜山等地多次发生工人学生示威事件。10月16日夜,釜山示威者袭击了庆尚南道政府大厦、釜山市政厅和执政党釜山党部,捣毁警察所,烧毁警车,用自制枪支、燃烧瓶袭击军警,并冲击了媒体和税务部门、美国文化中心等。18日,韩国政府宣布了对釜山的戒严令,戒严部队开进釜山,开始镇压示威学生和市民。总统府警卫室室长车智澈指责金载圭等官员镇压不力,调来他的嫡系部队加入戒严军的行列。虽然被打伤和被投进监狱的学生不计其数,但釜山示威并没有被镇压下去,相反扩展到附近的马山。马山是1960年“4.19”革命的发源地,因此马山示威行动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政府派军队到马山镇压,出现了市民和学生伤亡情况。釜山、马山的反政府斗争又很快波及到全国各地。10月下旬,首尔的学生们也行动起来,走上街头示威,

“夭折”的儿子,20年后从母亲身边走过

“夭折”的儿子,20年后从母亲身边走过 年轻母亲意外失去儿子 张彩虹从卫校毕业后,幸运地被分配回老家沛县人民医院工作。没多久,她就认识了在汽车站工作的李德军,坠入情网的两个年轻人很快就组建了家庭。 对于张彩虹来说,婚后的生活还算和谐美满,丈夫对她疼爱有加。虽然婚后和公公婆婆共处一个屋檐下,但张彩虹平时忙于工作,每天除了睡觉在家呆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婆媳相处得也算融洽。结婚半年后,张彩虹发现自己怀孕了。 婆婆欣喜不已,除了主动包揽所有家务外,平日里还好吃好喝伺候着儿媳妇。有时婆婆会盯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一直看,然后笑着说:“肯定怀的是男娃!”“妈,要万一怀的是女娃呢?”张彩虹调皮地问。“不可能是女娃,要是女娃就打掉。”张彩虹以为婆婆只是和自己开个玩笑。然而,残酷的事实很快就证明了婆婆骨子里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在张彩虹怀孕四个月时,婆婆就催促她去做B超检查婴儿的性别。因为张彩虹是医院里的护士,所以很顺利就通过B超检查出了婴儿的性别,她怀的是一个女婴。当她开心地将这个消息告诉婆婆时,却没想到婆婆气得将手中的东西砸在了地上:“生个女娃有什么用?那是赔钱货。”“什么赔钱货?只要孩子健康不是都一样吗?”张彩虹

很是诧异。“把这孩子打掉吧,明年再怀一个,一定要生男娃。”婆婆的话像晴天霹雳一样,让张彩虹愣了半天。等她回过神来时,婆婆已经不知去向。 当天晚上,张彩虹向丈夫诉说委屈时,没想到丈夫居然也认同婆婆的观点:“打掉吧,反正我们还年轻。”“不行,我一定要生下来。”张彩虹生气地说道。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婆婆的白眼和丈夫的冷淡,让张彩虹很快就扛不住了。为了维持这个家,她只好选择妥协,将自己怀的第一胎给流产了。事后娘家人知道了,十分气愤,为此与婆家发生了争执。张彩虹更是后悔莫及,加上婆婆对她的态度一直没有改观,婆媳关系可谓降到了冰点。 1992年冬天,25岁的张彩虹再次怀孕。因为婆婆担心又是怀的女孩,所以多次要求张彩虹去做胎儿性别鉴定,但均遭到她反对,这让家庭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后来,张彩虹索性跑回娘家待产。 不久,张彩虹出现临产征兆,但她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婆婆甚至丈夫,而是搬到了家住徐州市郊区的表哥魏成河家借住,准备到时在其附近卫生院生产。魏成河小时候在张彩虹家长大,两人感情好得如同亲兄妹一样,所以魏成河和妻子张蔼玲主动包揽了照顾表妹生产的重任。 这年7月的一天,张彩虹在表哥和表嫂的陪同下,在镇卫生院产下一个男婴。坚强的张彩虹努力挣开双眼,看到是个健康可爱的男婴后才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总算能让婆家满意了。当天下午,张彩虹就被热心的表哥和表嫂接回家中照顾。可是张彩虹还没来得及把好消

韩国政治中的权威主义

韩国政治中的权威主义 摘要新任总统和统治集团为了巩固自身地位,想方设法对前任总统实施腐败调查或对其进行各种其他形式的打击。在这种权力交接的“零和博弈”的游戏中,卢武铉自杀事件成了揭示权威主义的总统制和司法体系管控失衡的一个契机。而韩国的权威主义价值倾向可谓是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关键字权威主义韩国政治政党体系 2009年5月23日上午9点半,身陷亲人贪腐丑闻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与一名秘书在其住宅后山上散步时,趁身边的守卫人员不备,跳崖自杀。这件事令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任韩国总统无法善终的结局:1960年韩国学生举行“四.一九”民主大示威时伤亡甚众,群众忍无可忍,纷纷要求李承晚下野,李承晚遂于同年四月发表下野声明,从而流亡美国,结束自己十二年的独裁统治;朴正熙之妻和他本人最后分别于1971和1979年遭到暗杀;至于全斗焕,甚至一度被汉城地方法院以主动参与军事叛乱和内乱罪、谋杀上司未遂罪及受贿罪,判处死刑;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皆因为自身或家人的贪腐行径遭到审讯或监禁。像韩国这样的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历史中几乎每一任总统都受到指控或死于非命,分析个中原因实在不能单单只去指摘这些政治家的个人操守。 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便是,韩国政治的“清算”传统:新任总统和统治集团为了巩固自身地位,想方设法对前任总统实施腐败调查或对其进行各种其他形式的打击。在这种权力交接的“零和博弈”的游戏中,卢武铉自杀事件成了揭示权威主义的总统制和司法体系管控失衡的一个契机。而韩国的权威主义价值倾向可谓是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一、权威主义价值的形成与存在 (一)儒家文化传统。韩国政治源于一个悠久的直接的政治传统,类似于“威权主义”。历史上的朝鲜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具有极其悠久的专制传统。李朝时代的政治秩序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1.官本位的主要价值倾向助长了“官尊民卑”的思想;2.儒家把封建的主从关系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与美德,阻碍了国民的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识的萌发.3.儒教的家族本位思想使得家长式权威主义政治秩序制度化,阻碍了自由平等意识的萌发。4.儒教的人格主义阻碍了团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及其启示(精)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启示 国际贸易研究室李众敏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国今天的情况对许多日本经济学家而言,只能用“似曾相识”来形容。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尤其在一些不够细致的研究中,出现了对日本经验与教训的种种误读,使得事物的原本面貌变得尤为珍贵。 一、日本泡沫形成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泡沫,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它既与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有关,也与日本的货币政策有关,甚至与日本的发展规划也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1.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和乐观情绪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两轮快速增长时期。第一轮增长从二战后一直持续到1973年,年均增长率都在8%~10%之间,最高的年份在11%以上。在1974年,日本经济增长经历了短暂的放缓之后,便开始了第二轮的高速增长。这一轮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持续到80年代末期,虽然增长率不及第一轮增长,但考虑到日本的经济总量,3%到7%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可观(图1。 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是日本的高储蓄。与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日本的储蓄率非常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储蓄率始终维持在30%以上,最高的年份超过了40%。 图1 1956—2006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

朴正熙总统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朴正熙总统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吴昊201500600081 我们都知道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片资源贫乏、基础落后的狭窄半岛之上逆风起飞,迅速成长为经济上的巨人,跨越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个世纪的发展进程,创造了“汉江奇迹”,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韩国如今的经济成就,自然是与朴正熙政权创造的“汉江奇迹”是密不可分的。 朴正熙政权上台面临的经济困难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张勉政权建立“权威统治”。这时韩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第一,示威游行不断,社会缺乏基本秩序。第二,政府改组频繁,无力料理国事。第三,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比如,人口迅速增长,失业加剧,饥饿和贫穷,消费品与住房短缺等等问题的解决成为韩国迫在眉睫的问题。 朴喜范是内涵型经济开发论的倡导者,他主张的内涵工业化战略的重点放在为钢铁厂、火车、造船、机床以及基础化学工业等打基础。朴正熙政权在民族主义思想的驱使下,选择了内涵型经济发展路线,试图通过动员国内资本为发展提供基础资源。1962年6月,朴正熙政权曾试图通过“紧急货币措施”来为投资计划融资。为内资动员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以高利率增加储蓄,但此计划因恶性通货膨胀而遭到失败。接着为了动员民间资本,朴正熙政权控制了保险公司并开启了证券市场,但却因此爆发了所谓的“证券波动”,很多中、小股主蒙受欺骗和破产。此外,朴正熙政权还实行了货币改革,采取了一种以通货膨胀为其投资计划融资的办法,由于遭到美国的反对和对客观经济状况的不了解,结果,动员内资政策失败。 货币改革失败与外资引进的低迷、通货膨胀、外汇紧缺等问题使政策转换在所难免。以货币改革的失败为转折点,朴正熙政权走上了转换发展模式的道路。 从出口替代政策到出口导向政策的转型 1961年8月,国家重建最高会议工商部长丁来赫和副部长朴忠勋竭力主张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朴正熙确定了以出口导向政策为经济开发计划的基本方向。为了扩大出口,朴正熙政权制定了各种支援政策。比如1964年的汇率、出口税率的调整、1965年开始的青瓦台出口振兴会议、1967年实施的增加进口品目的政策等。朴正熙政权时期,出口实现了每年40%以上的增长率。1970年年底,出口量达到了10.8亿美元。出口的迅速增长为韩国人对出口政策树立了信心。 引导国营企业 朴正熙政府贯彻“指导的资本主义”建国方略。控制和引导企业行为的又一重要手段是由政府出资,主办一批涉及国计民生的骨干工程。朴正熙政府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向各主要产业部门投资,建立起一批国营的国民经济骨干企业。这些由政府主办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既起了启动带头作用,又起了示范作用。 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韩国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国际上对劳力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出口导向轻工业的边际效益下滑,韩国经济转入不景气局面。朴正熙政权还继续推行外向型工业化战略,重化学工业政策几乎就是唯一的政策选择。于是,70年代韩国产业政策中心转变为重化学工业化。 1973年1月,朴正熙发表“重化学工业化宣言”,正式大力推进重化学工业化。朴正熙政权选择六个部门集中扶持,即综合机器(昌原)、造船、(巨济岛)、电子(龟尾)、第二钢铁(光阳)、有色金属(温山)、石油化工(丽川)等。在重化学工业建设期间,对被选上的部门实施投资风险社会化、分散个别企业家的风险等都是促使企业家参与项目的方法。推行重化学工业化政策的结果是,70年代的经济发展速度比60年代还要快。朴正熙在70年代推行的重化学工业发展计划,不仅当时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且也为80年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造船业的迅猛发展 造船业对韩国有特殊的吸引力,朴正熙政府十分注重造船业的发展。70年代初,政府提出韩国要成为“造船王国”的方针。在朴正熙的授意下,政府半强迫性地要求现代财团董事长郑周永开办造船厂。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二、关于创新结构

从0-1到1-N的双重结构来看,0-1的阶段是发现新的经济领域,1-N的阶段是发展与扩张阶段。从两个阶段来看,基本可以用“成本”来归纳: 1、在0-1阶段 之所以有所谓的“低素质、野蛮人”的印象,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新来者相对成功者的先天劣势逼迫他们另辟蹊径,如果他们仍然在已有的领域从零开始同那些以经占领市场的公司进行竞争,同等质量下为达到产品销售而所需要的成本上,他们是必然远远的高于那些已大规模占领市场的企业(采购成本、营销成本、技术成本高等),这就逼迫他们必须另辟蹊径,而找到的“蹊径”就可能是一个“0-1”出现的机会。 但是“0-1”并非只能由“低素质、野蛮人”来完成,相反,在当今工业化社会,许多领域的“0-1”是“低素质、野蛮人”根本无法胜任的。 如果把专利看成是一种“0-1”的过程,那么其过程大多是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尤其是在需要系统环境作为支撑的领域以及跨学科的集成领域,小群体+低成本的模式很难成为主导模式;比方说在重大基础科学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化工领域、高端制造业等等领域,“低素质、野蛮人”是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能够用低成本获得“1”的突破,因为在这些方面的“试错”过程是需要的巨大成本对“低素质、野蛮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就拿863的个个项目来说,几乎就没有“低素质、野蛮人”参与的空间,即使一个团队只有几个人,

那也必然要求是“高素质”的人才,许多还要依托高成本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 当然,“小群体、低成本”有着大量的“试错”领域,大规模“小群体、低成本”的“试错”必然能够带来众多的“0-1”创新,但“小群体、低成本”与“低素质、野蛮人”是绝不相等的,就拿马云来说,他们当初创业时的团队是“高素质”还是“低素质”呢? 2、在1-N阶段 在此阶段,成本依然是关键因素,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与“大航海”两个相同的“0-1”的创新,带来的结果不同?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大航海,郑和下西洋就是“高大上”用“高成本”实现的,而大航海则是用“低素质、野蛮人”采用“低成本”实现的;前者因为每次远航所获得的利益与所花费的成本相比是亏损的,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和发达程度远高于郑和所到之处,导致缺乏对中国社会的提升作用,即使有贸易需求,也可以通过规模远比郑和船队小的方式得到满足;而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采取的是殖民地掠夺方式,是“成本”极低而“效益”极高的方式,这必然导致规模与范围的快速扩张。 至于郑和下西洋与大航海两者的人员素质,可以说应该都是当时的底层人物为主,有钱并且有地位的人都不会去当水手的,航行途

1968年震惊世界的北韩青瓦台斩首行动功败垂成

1968年震惊世界的北朝鲜在青瓦台斩首行动功败垂成 大明朝戚继光或戚家军的特种部队鸳鸯阵型已经名垂青史,而北朝鲜特种兵的斩首行动似乎没有太多人知晓,他们的行动好像比欧美国家更早。冷战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经典的特种部队斩首的刺杀行动:朝鲜特种部队刺杀韩国总统。这就是当时震惊全球的“1.21青瓦台事件!” 1968年1月5日,朝鲜沙里院某军事基地。 一支小小的分遣队的31名军人的进驻给这个基地带来了一些不平凡的色彩,因为这些人并非普通的军人,而是隶属于民族保卫省侦查局下属的“124部队”的特战队员,该部队是朝鲜特种部队中最精锐的一支。他们将在这里完成为期八天的军事训练,然后去执行一项不久之后震天动地的大任务。 1月13日夜,这31名特战队员在基地集结完毕,随后他们接到了命令:“你们的任务,就是潜入韩国青瓦台总统府,刺杀韩国军政府领导人朴正熙!”此命令来自金日成。随后,这支分遣队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发了,来到了DMZ前20公里的位置,随即准备潜入。 1月17日,执行刺杀朴正熙任务的“124部队”特战队员们选择了军事分界线上的紫霞山门岭作为渗透方向,这里是美国陆军第二机械化步兵师的防区,负责指挥行动的分遣队队长认为,韩国军队虽然装备低劣,但是士气高昂,警惕性很高,所以反而很容易被惊动。美军正处于休假状态,戒备十分松懈,突袭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于是,特战队员们换上了韩国军队的军装,随即利用暗夜的掩护,用随身携带的液压钳剪断边境线上的铁丝网溜进了韩国境内。果不出所料,在穿越美军防区的时候,这支部队一路上畅通无阻。很轻松的就完成了穿越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临津江封冻的江面上发现了他们的鞋印,可是这些鞋印居然是反方向的,让韩国调查人员感到十分困惑,直到后来研究了渗透路线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是反穿鞋子进来的。

我们都被骗了!失去30年的日本已经把世界远远甩在了后面

我们都被骗了!'失去30年'的日本已经把世界远 远甩在了后面 刘晓博:我们都被日本骗了!昨天(5月6日)晚上,中国央行公布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天,在研读这份报告时,我看到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央行在“报告”里提供了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基本经济数据,其中三个地区失业率的数据让我颇感吃惊: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日本的失业率最高为3.6%,最低为3.1%,2016年3月份为3.3%。而在这个期间,美国的失业率在4.9%到5.7%之间波动;欧洲的失业率在10.2%到11.2%之间波动。 再看看目前中国的失业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该信谁的?从李克强总理历次表态看,他更看重国家统计局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个指标。原因很简单:登记失业率,是要失业者主动去登记的;而调查失业率,是调查者主动登门调查的,所以后者肯定更准确。目前美国、欧元区、中国和日本是全球四大经济体。一般认为,美国正在经济复苏之中,日本和欧元区正在衰退的泥潭中挣扎,中国遇到了一些困难,仍然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四大区域里日本的失业率竟然是最低的,而且低得惊人,一点也不像经济遇到了困难的样子。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稀奇?日本的失业率历来不高。但问题是,2015年10月和12月创下的3.1%的失业率,是日本过去20年以来的新低。也就是说,当全中国人民都以为日本经济已经快完蛋了,安倍经济学快要总崩溃的时候的,日本的就业状况是20年以来最好的。事实上,日本失业率之低,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上面这幅图是国际经济合作组织34个成员国的失业率排行,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韩国失业率略低于日本,其他33个国家的就业状况都不如日本。失业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依次是:希腊、南非、西班牙、葡萄牙、斯洛伐克。据日本媒体报道,“厚生劳动省”4月28日公布的3月有效求人倍率为1.30倍,意味着每对应100个求职者就有130个就职岗位,较上月上升0.02个百分点。在东京,“有效求人倍率”为1.95倍。也就是说,每100个求职者面前摆着195个工作机会!这哪里是经济困难时期的景象?这简直是经济复苏、繁荣降临时的样子。日本失业率为什么这样低?我觉得有三个重要原因:第一,日本独有的“就业-雇佣”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众所周知,日本盛行终身雇佣制,一个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一个大公司,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员工不会轻易离职,公司也不会轻易炒人。在“终身雇佣制”的背后,还有“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相辅相成,发挥巨

简评朴正熙的功与过

简评朴正熙的功与过 —以权威主义政治和“汉江奇迹”的关系为例 姓名:张磊学号:2104053579 【摘要】朴正熙,从1961年5月16日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执政,到1979年10月26日被枪杀为止,统治韩国长达18年之久的总统。这位韩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因其统治期间,军事独裁和经济高速发展并存。故在史学界饱受争议、毁誉参半,没有定论。笔者通过阅读有关论文和网站信息,拟从朴正熙统治时期的权威主义政治和“汉江奇迹”之间关系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论。【关键词】朴正熙;权威主义政治;“汉江奇迹”;功与过 一、绪论 关于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历史评价问题,一直是史学界热议的话题。因语言障碍等因素,故笔者所了解的资料仅限于中文和少数英文方面。就朴正熙的评价,韩国史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肯定评价:“发展性国家论”与“政治论导论”;批判性评价:“反民族、反民众论”和“大众独裁论”;折中评价:“开发独裁论”和崔章集、白乐晴。①在国内,关于评价朴正熙的学术论文,主要是以朴正熙权威主义政治为核心,分三个角度。具体看,第一,权威政治与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关系;②第二,权威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③第三,对朴正熙权威政体的反思和总结。④此外,还有一类是对朴正熙和韩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研究的专著。⑤这些著述,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朴正熙与韩国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使朴正熙的研究变得饱满而又充满了生机。通过阅读上述文献,笔者认为朴 ①朴帝炫:《对韩国学术界关于朴正熙历史评价的再审视》,载《韩国学论文集》,2011年00期,第124页。该文不仅全面总结韩国史学界关于朴正熙的评价,肯定、批判和折中三种不同的看法。与此同时,作者还提出了对朴正熙的评价应当注意尽量避免折中式评价,要用“第三人称视角”看待,主张回到历史现场看历史。 ②郝宏桂:《朴正熙威权政治与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关系》,载《历史教学》,2008年第14期,第85页。 ③金世中:《朴正熙权威主义体制和经济发展》,载《当代韩国》,1995年01期,第58页。 ④朴东勋、安花善:《论朴正熙时期韩国发展型国家的形成与演变》,载《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2月第1期,第81页。 ⑤王臻:《一部韩国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写照—<朴正熙与韩国的现代化>一书评介》,载《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2009年。王臻认为,金光熙的《朴正熙与韩国的现代化》一书,系统地阐述了韩国经济起飞和重工业化的推进过程,同时提出对当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

韩国政治制度与文化

第一题.……请阐述政党体系的变动模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征。 第一,从韩国政党体系的历史轨迹看,共经历了形成时期(李承晚开始)、威权时期(朴正熙,全斗焕)、军人统治时期和民主转型时期(卢泰愚)等4个时期。政党体系的变动模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迥异的特征。 第二,政党体系的变动模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征。 @李承晚时期:韩国政党的“迸发期”,政党变动十分频繁和混乱。是当代韩国政党体系的“童年”,该时期的政党变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执政的自由党的产生与发展;由执政地位沦落为在野党的韩国民主党的变迁;进步党的发展与没落。 @朴正熙时期:革新政党的出现。 @全斗焕时期:新军部掌握政治权利后,为了使其行为合法化,开始对政党版图进行全面重构,试图建立能使统治长期化的霸权政党制,同时允许在自己建立的霸权型政党周边存在一些小的卫星政党,在外观上指向政党多元主义。后期多党制架构也出现动摇。 @卢泰愚时期:政党版图开始与地域情绪产生紧密的联系,政党统合中地域问题开始成为一个新的变量。同时由于整合力量消失,在野势力开始出现分裂现象。此时韩国的政治版图重新呈现出多党制的情形。 第三,总结。如果问及韩国政党唯一不变的特征为何?那么“变”就是最确切答案。这种看似无规则又繁杂的变动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某种规律。首先是韩国政党的数量呈现规律性波动的特点,其次是政党体系由多党到两党再到多党的变化。可以预见,随着未来环境因素和主要行为主体将趋于稳定,不断往复于多党与两党体系间的“钟摆”将停滞下来,政党体系趋于稳定化。 第二题.请阐述韩国工人阶级的政治阶级化及其局限性 第一,韩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出口导向工业化大规模地产生了一代工厂工人。韩国的经济和政治变迁在工人当中产生了对工业制度强烈的悲愤感受,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组织资源和话语资源来抵抗社会控制的支配结构。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密切的互动作用促使韩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形成。 第二,韩国工人阶级政治化的背景。独裁政府希望通过经济的发展来强调其合法性,强烈的发展经济的需求和资本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全忽视了劳动人口的利益,企业的管理者受到文化思想的影响普遍采取了僵硬而强制的措施对员工特别是下层员工进行严苛的管制。工人劳动时间之长(60时/周以上),工作环境之恶劣(事故频出),地位之底下(经常性受到各种形式的辱骂、责罚、骚扰)、报酬之低(几乎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与再生产需求)达到了忍受的极限。这个阶段的劳工本身的特性是:受儒家思想和教育熏陶而具备更强的忍耐能力,受教育水平低下。工人处于水深火热的处境当中。 第三,韩国工人阶级政治化的局限。尽管韩国工人阶级的战斗性和旺盛斗志世界闻名,但在组织、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它仍是一个弱小和容易受到伤害的阶级。这是一个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引和支持,阶级意识还很粗浅、还有矛盾性的阶级,没有任何强大政治组织或党派支持,对社会结构替代选择方案没有明确的设想,也没有进一步提出政治上的目标与诉求,只有初步形式的以阶级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和文化模式”。 第四,尽管韩国工人阶级政治化的存在局限性,但是并不能因此而低估韩国工人运动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没有工人如此坚决的斗争和因此做出的牺牲,韩国的资本集团不会那么快地接受合作主义的政治制度。历史是由人民推动向前发展,而且是国家、社会和公民等社会各个部分互动、博弈的结果。

《失去的20年》[日]池田信夫

《失去的20年》[日]池田信夫 著 文摘“人均GDP和幸福指数没有太大关联。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但是幸福指数在世界上的排名为九十位左右。较之单纯的财富增长,更多的人期待的是生活在安定和社会的公平。所以在这个时期不能只想着怎么去增加收入,而是应该去考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经济学一直讲效率和公平分开讨论,但实际上这两者是一对矛盾。 日本的经济衰落,除了在政治上领导人的决策引起的,更重一点,是日本当时的经济模式,促进了以往的繁荣,也导致了他后面一步的衰落。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没有对未来的判断力,以期对当下以及以往的大趋势分析,同时也没有曾经其他国家的,可供参考的经济发展样本,日本的繁荣与衰败,不可避免的发生。 而中国,经济上,政治上,人文结构上,社会组织上,有多少与日本是相符合呢。在我看来,除了经济发展规律相符合之外,国家采用的刺激经济的手段相符合之外,其他的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日本发生的案例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方针提供了参考,我们可以避开失败的误区,但没法避开后续我们自己所创造的指导,是否完全正确性。 经济发展规律波动是一个大趋势,全球都没法避免,更何况一个国家。日本的案例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不会走别人已发生的错误路径,但很难避免我们自己所开创的路径是否正确。所以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相信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指导方针,以及相信我们国家社会组织,是能够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中脱颖而出,相信我们不会重蹈日本的发展路径。 目前中国房地产,积累了很大的泡沫。人们的幸福指数急速下降,虽然财富在增加,但我们更加劳累,更加焦虑。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权衡未来。我想,中国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能不能挺过来,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但万一真的发生了经济崩溃,我想日本在失去的20年里,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将为我们提供有力的参考系,避免中国进入类似于日本的一蹶不振的经济复苏路。 所以,我非常看好国家的前进动力。即使遇见了泡沫的崩溃,但我想我们可以很快的恢复过来。

中国现状像日本的70年

前日本央行副行长:今日中国像1969年日本 2011年01月07日07:51 南方人物周刊【大中小】【打印】共有评 论256条 核心提示:武藤敏郎:从结论上来说,我个人觉得更接近日本60年代末期,有几个象征性的东西。一个就是经过战后经济复兴,到了1968年,日本GDP的总量刚刚开始超过德国。就像现在中国超过日本这样的时期。再一个就是有一些大规模的国家活动。比如大阪的世博会是1970年召开的,这让我们想到今天在上海召开的上海世博会。从总的迹象来看,我觉得非常像日本69年、70年这样的情况。 东京浅草地区街景。日本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小的社会,而且藏富于民。(方迎忠) 本文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1期,作者:黄广明,原题:《中国像日本的60年代末--访日本前央行副行长武藤敏郎》 “中国经常能看到一个词是城市化,日本没有采用这样一个说法,用得更多的说法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的人口移动,日本不存在从农村到城市没有户口的问题” 67岁的日本大和证券集团大和总研理事长武藤敏郎从未像现在一样与中国密切接触,在他的日程、接受采访的问题、思考和讨论的主题中,“中国”二字出现得相当频繁。就在本刊记者采访他的2010年8月下旬,他在北京受到了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的接见,不日又出席东京-北京论坛。 目前,日美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经降到了13.5%,与此相对应的是日中贸易的比重上升到了20.5%。亚洲地区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是“亚洲内需”的坚强后盾,而中国又

是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武藤敏郎曾指出,日本经济在2010年出现转机,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出口,从对欧美过度依赖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起重视亚洲的战略将是重要的课题。 武藤敏郎曾任日本央行--日本银行副行长,他的几重身份在日本都非常知名:财务官僚,经济学者,实业家。武藤精通财政政策、金融政策,1966年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进入大藏省(现在的财务省)。其后历任大臣官房秘书课长,大臣官房总务审议官,主计局长,事务次官。2003年起担任日本银行副总裁。2008年起任现职。 就中日经济的热点问题以及日本能否为中国提供经验等话题,武藤在东京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日本如何失去十年,中国可以吸取的教训 人物周刊:中国一些学者喜欢拿现在的中国经济和过去的日本相比,有的说是相当于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说相当于八九十年代,您对此持何看法? 武藤敏郎:从结论上来说,我个人觉得更接近日本60年代末期,有几个象征性的东西。一个就是经过战后经济复兴,到了1968年,日本GDP的总量刚刚开始超过德国。就像现在中国超过日本这样的时期。再一个就是有一些大规模的国家活动。比如大阪的世博会是1970年召开的,这让我们想到今天在上海召开的上海世博会。从总的迹象来看,我觉得非常像日本69年、70年这样的情况。 希望不要误解我这个话,我主要是从整个国家的平均发展程度来讲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点,尤其是内陆和沿海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果我们光把目光集中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话,那它的发展程度要远远高于日本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尤其像东南沿海一些大企业,它甚至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美国企业。但从全国平均水平来讲,我觉得做这样一个判断还是比较贴切的。 人物周刊:日本经济经过战后50年代到70年代的高速成长,到80年代到达顶峰。但是在80年代末,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了。在日本有一说就是“失去的十年”,我们也听说过“失去的二十年”的说法。您觉得这个判断从哪些方面看是可以成立的?请您分析一下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导致此后长时间经济低迷的原因。 武藤敏郎:1990年前后,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因为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经济低迷,经济没有什么新的增长点,长时间振作不起来。这导致整个国家的财富不断减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股票价格下跌,资产价值受到影响;另一个就是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国民财富有所减少。失去的十年或二十年主要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