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手机历史操作方法

手机历史操作方法

手机历史操作方法
手机的历史操作方法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手机,以及其后的各种类型的手机。

这里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手机历史操作方法:
1. 填写字符:最早的手机使用物理按键来输入字符。

用户需要通过按键多次切换到所需的字母或数字,并逐个按下相应按键,以完成字符的输入。

2. T9输入法: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手机开始普及T9输入法。

T9输入法使用数字键盘上的按键作为字母的代表,并通过按键的次数来确定字母的位置。

用户只需按下相应的按键几次,就可以输入所需的字母。

3. QWERTY键盘: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QWERTY键盘被引入手机,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输入字母和符号,就像在传统的计算机键盘上一样。

QWERTY 键盘可以是实体键盘或虚拟键盘。

4. 触摸屏输入:在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款iPhone,引入了全触摸屏幕输入。

用户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滑动和点击来进行各种操作,包括输入字符、导航和执行应用程序等。

5. 手势操作:除了触摸屏输入外,手机还开始支持手势操作。

用户可以在屏幕上使用手指的滑动、捏合和旋转等手势来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放大缩小屏幕、旋转图片和进行多指操作。

总体而言,手机的历史操作方法在不断演进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

从最早的键盘操作到今天的触摸屏和手势操作,手机的操作方式变得越来越简便、直观和易用。

1995-2012手机进化史 图

1995-2012手机进化史 图

1995-2012手机进化史据国外媒体报道,手机,或者叫移动手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几乎每个人,无论是青少年还是长者都至少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

但事实上,手机并不是生来就是现在的模样。

因为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手机设计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5年的“板砖型”进化到了如今的“流线型”。

而手机早期阶段的造型或许同你想象中的完全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手机从1995年至今的“进化史”。

回想当初,相信没有人能够想象,手机能够在短短17年的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兼具电话、电台、GPS和互联网接入功能的设备,而且它依然能够轻松塞进用户的口袋。

1995年:没错,1995年的手机就是这个样子,1996年:1996年的手机样式似乎更加规范一些,样式也比此前好看的多。

1996年的手机天线被缩短,设计也有所提升。

图片中的诺基亚9000型号是当时最流行的手机之一。

1997年:天线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这时候的手机样式得到了大幅改良。

而且,在启用了内置天线的设计后,手机的大小也可以被有效控制。

图片中的手机便是当年AT&T所主打的一款机型。

1998年:虽然天线已经在大部分手机身上消失,但仍然有部分生产厂商“冥顽不灵”。

但是,他们摒弃了手机以往的全黑设计,而是以五彩缤纷颜色来吸引消费者眼球。

图片中的手机便是1995年推出的诺基亚5110机型,该机型提供了多种配色供消费者选择。

1999年:1999年的手机变得更加袖珍,图片中的手机是诺基亚3210,该机型拥有酷劲十足的配色、内置天线设计,并对屏幕成像进行了大幅改进。

因此,虽然该机型的屏幕并不大,但其显示效果在当时还是相当出色的。

2000年:2000年,第一款触摸屏手机问世。

虽然当时的触摸技术远比不上现在,但在当时,这也是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并被人们寄予了厚望。

图片中展示的是一款摩托罗拉触屏手机,所配置的黑白触摸屏使得用户可以更轻松的进行操作。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著名历史事件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著名历史事件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著名历史事件
一、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二、1976年,苹果电脑Apple I现世。

三、1981年,IBM个人电脑产生。

四、1981年,第一款便携电脑Osborne 1诞生
五、1983年,惠普发布首款超越时代的触摸屏电脑HP-150。

六、1997年,IBM“深蓝”超级计算机问世
七、2007年,苹果iPhone问世。

八、1954年,防空用的计算机“赛其”诞生。

九、1960年,日本电气公司生产出NEAC 2203。

十、1964年,IBM System/360 大型机问世。

十一、1964年,世界上首台超级计算机“CDC 6600”诞生。

十二、1965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小型计算机PDP-8问世。

十三、1969年,通信处理机IMP诞生。

十四、1971年,世界上首款个人计算机Kenbak-1产生。

十五、1976年,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ray-1问世。

威纶通触摸屏的趋势图和历史数据

威纶通触摸屏的趋势图和历史数据

1、建立资料取样注:元件——资料取样2、周期式采集注:PLC和触摸屏一运行就要记录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具体的时间可以通过测试或数值变化的时间。

3、触发式采集注:通过二进制的信号来开始,开始后的采集周期可以通过SM0.5和自己做时间周期。

4、设置采集的地址注:1、这里设置了3个采集的量,温度、压力、流量。

上面的数据来源VW0为它们的初始地址(参考200PLC的时钟指令的地址排列)即:温度=VW0;压力=VW2;流量=VW4;2、通道数内添加的数据类型要一致,即都是16位或者32位。

(如果数据类型不一致,用转换指令改变类型再添加)5、历史记录注:这个可以做历史记录,可以回顾之前莫一天的数值。

(如果不做历史记录查询可以去掉)。

文件名不可以写中文。

如果数据量过大采用带U盘的触摸屏。

6、添加趋势图注:元件——趋势图(一般属性)注:在“资料取样索引”关联你在“资料取样”设置地址的编号。

(“通道”设置)注:添加趋势显示。

趋势属性:颜色、最大、小值。

(趋势属性通过上面通道的选择切换)7、暂停显示控制(一般属性内容)注:当趋势图移动太快,可以通过一个“切换开关”关联这个地址,来达到移动/暂停的功能。

(推荐使用触摸屏的内部地址,不过注意避免重复使用。

)8、检视地址功能(一般属性内容)注:还是推荐触摸屏内部的地址(没有必要和PLC关联)(触摸屏内部地址排列)16位数值排列:(间隔为1),即LW2LW3LW4LW5LW632位数值排列:(间隔为2),即LW8LW10LW12LW14LW16即:我们上面的检视地址为:LW2。

温度的检视地址:LW2。

压力的检视地址:LW3。

流量的检视地址:LW4。

9、趋势图的外观设置(趋势图内容)注:这里没有添加刻度的设置,需要的话通过“文字”功能添加数值。

10、清除趋势图曲线(在对应的”资料取样”内设置)注:可以把整个趋势图的的曲线删除。

推荐用“复归型按钮”。

11、暂停数据的取样(在对应的”资料取样”内设置)注:这个和第7步不一样。

触摸屏发展历史

触摸屏发展历史

触摸屏发展历史触摸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在70年代初,约翰逊教授在《Electronics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他所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

这种触摸屏可以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电流的传输来感应手指的触摸,从而实现了触摸屏的基本原理。

这项技术的发明为触摸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70年代末,萨姆·赫斯特教授在肯塔基大学发明了另一种基于压力改变电流传输的电阻式触控技术。

尽管这种技术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应用于商业生产,但赫斯特博士认为,只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这项技术与计算机屏幕的结合将会替代鼠标成为控制计算机更加便捷的方式。

进入80年代后,电阻式触控技术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1982年,美国ULTRAHaptics公司的拉尼尔(Bob Lanier)发明了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触摸屏。

这种触摸屏由一个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通过接收器检测手指或其他物体在屏幕上的位置来实现触摸功能。

这种技术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在90年代初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阻式触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90年代末期,诺基亚公司推出了一款支持电阻式触控屏幕的智能手机,引起了轰动。

随后,苹果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iPhone,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电容式触控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了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技术。

进入21世纪后,触摸屏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触摸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今,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各种智能设备,几乎都采用了触摸屏技术。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电阻式触控技术到现在的电容式触控技术,以及苹果公司的多点触控技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触摸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LC基础知识》

《PLC基础知识》

传感器 旋转编码器
变频器等
page23
5 数据处理功能
PLC大部分都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实现算术运算、数据比较、数据 传送、数据移位、数制转换译码编码等操作。中、大型PLC数据处理功能更 加齐全,可完成开方、PID运算、浮点运算等操作,还可以和CRT、打印机 相联,实现程序、数据的显示和打印。
page24
(T1)公司、 歌德(Gould)公司、西屋公司 • 日本: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 欧姆龙(OMRON)、
FUJI (日本主要发展中小型PLC,在世界小型PLC市场上, 日 本产品约占有70%的份额。在中国,OMRON产品的销量居首位。) • 目前国内市场还有韩国、台湾等PLC产品;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系列 化的国产PLC,其价格相对低廉,性价比较高。
page30
• PLC的基本组成与一般的微机系统类似:是一种以微处理 器为核心的、用于控制的特殊计算机
• PLC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 • PLC的硬件: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接口、
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电源等 • PLC的软件: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page31
2.1.2 PLC内部主要部件功能
page17
四、PLC的特点 • 通用性强,使用方便 • 功能强,适应面广 •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 控制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柔性 • 编程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少.极为方 便。控制程序变化方便.具有很好的柔性。 •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page18
page5
◆70年代初期: 仅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 只是用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通常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 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超级详细的手机发展史(值得收藏)(两篇)2024

超级详细的手机发展史(值得收藏)(两篇)2024

引言概述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信工具,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手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以超级详细的方式探讨手机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最早的移动电话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的转变。

我们将重点介绍手机发展中的五个重要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详细阐述5-9个小点。

正文内容一、第一代移动电话的诞生与发展1. 马丁·库珀和第一个商用移动电话的发明2. 第一代移动电话的特点和限制3. 移动电话的商业化以及对通信行业的影响4. 第一代移动电话的市场反响和普及程度5. 第一代移动电话面临的挑战和改进的方向二、第二代手机的革命性进步1. 数字手机和数字网络的开创2. GSM标准的影响和全球推广3. 彩色屏幕和多媒体功能的引入4. 短信服务的普及和使用率的提高5. 手机尺寸和外观设计的变化与创新三、第三代手机技术的突破与崛起1. 3G网络带来的高速数据传输服务2. 触摸屏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兴起3. 摄像头和视频通话功能的新增4. GPS导航的普及与使用5. 手机成为多媒体中心的转变四、智能手机的崭露头角1. 操作系统的开放和多样化2.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的出现3. 应用程序市场的崛起与繁荣4. 触摸屏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5.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五、现代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 5G网络的到来和对手机性能的提升2. 人工智能在手机中的应用与发展3. 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4. 折叠式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兴起5. 对可持续性和环保的关注总结手机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产物,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从最初的移动电话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讨论了手机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并阐述了每个阶段中的相关主题。

从第一代移动电话的问世到现代智能手机的崛起,手机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还影响了社会、商业和技术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技术突破,让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计算机是在机器和人之间进行信息处理的设备,虽然计算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比如古希腊的阴影时钟、巴比伦的太阳钟等,但是现代的计算机发展是从机械计算机到电子计算机,再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逐步发展而来的。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来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一、机械计算机(1642-1890)在机械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只能手工计算,这种计算方法非常耗时间,也容易出错。

因此,机械计算机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帕斯卡计算器(1642)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设计的帕斯卡计算器是一种早期的机械计算机,它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并且自带进位和借位。

2、莱布尼茨计算器(1673)德国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莱布尼茨设计了一种型号小巧、结构简单的计算器,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和函数计算。

3、雅卡尔多计算器(1820)法国工程师比泽尔发明了一种能进行乘、除、开平方、立方等乘除运算的雅卡尔多计算器,这种计算器在当时曾创下了计算速度之最。

二、电子计算机(1937-1945)电子计算机是指利用电子元件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不同于机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大规模并行、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因此逐渐取代了机械计算机。

1、Atanasoff-Berry计算机(1937)美国物理学家阿塔纳索夫和工程师贝瑞发明了Atanasoff-Berry计算机,它是一种电子计算机,利用了二进制和光电传输的原理,可以进行基本的计算,但是它还没有被广泛应用。

2、冯·诺伊曼体系结构(1945)1945年,冯·诺伊曼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将存储器和运算器分离开来,这种计算机被称之为是最早的存储程序计算机,这一设计方案至今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

3、恩尼阿克计算机(1945)美国宾州大学的工程师冯·恩尼阿克设计了一种巨型的电子计算机,叫做恩尼阿克计算机,它占地约18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可以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屏发展历史
触摸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从广州触摸屏维修资料查到: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一、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们用的受损、老化,触摸界面怕受污染、破坏性使用,维护繁杂等等问题。

红外线触摸屏只要真正实现了高稳定性能和高分辨率,必将替代其它技术产品而成为触摸屏市场主流。

过去的红外触摸屏的分辨率由框架中的红外对管数目决定,因此分辨率较低,市场上主要国内产品为32x32、40X32,另外还有说红外屏对光照环境因素比较敏感,在光照变化较大时会误判甚至死机。

这些正是国外非红外触摸屏的国内销售宣传的红外屏的弱点。

而最新的技术第五代红外屏的分辨率取决于红外对管数目、扫描频率以及差值算法,分辨率已经达到了1000X720,至于说红外屏在光照条件下不稳定,从第二代红外触摸屏开始,就已经较好的克服了抗光干扰这个弱点。

第五代红外线触摸屏是全新一代的智能技术产品,它实现了1000*720高分辨率、多层次自调节和自恢复的硬件适应能力和高度智能化的判别识别,可长时间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任意使用。

并且可针对用户定制扩充功能,如网络控制、声感应、人体接近感应、用户软件加密保护、红外数据传输等。

二、表面声波屏
声波屏的三个角分别粘贴着X,Y方向的发射和接收声波的换能器(换能器:由特殊陶瓷材料制成的,分为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

是把控制器通过触摸屏电缆送来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能和由反射条纹汇聚成的表面声波能变为电信号。

),四个边刻着反射表面超声波的反射条纹。

当手指或软性物体触摸屏幕,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于是改变了接收信号,经过控制器的处理得到触摸的X,Y坐标。

三、故障总结
1、表面声波触摸屏
(1) 故障一:触摸偏差
现象1:手指所触摸的位置与鼠标箭头没有重合。

原因1:安装完驱动程序后,在进行校正位置时,没有垂直触摸靶心正中位置。

解决1:重新校正位置。

现象2:部分区域触摸准确,部分区域触摸有偏差。

原因2:表面声波触摸屏四周边上的声波反射条纹上面积累了大量的尘土或水垢,影响了声波信号的传递所造成的。

解决2:清洁触摸屏,特别注意要将触摸屏四边的声波反射条纹清洁干净,清洁时应将触摸屏控制卡的电源断开。

(2) 故障二:触摸无反应
现象:触摸屏幕时鼠标箭头无任何动作,没有发生位置改变。

原因:造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下面逐个说明:
①表面声波触摸屏四周边上的声波反射条纹上面所积累的尘土或水垢非常严重,导致触摸屏无法工作;
②触摸屏发生故障;
③触摸屏控制卡发生故障;
④触摸屏信号线发生故障;
⑤计算机主机的串口发生故障;
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发生故障;
⑦触摸屏驱动程序安装错误。

2、解决方法:
①观察触摸屏信号指示灯,该灯在正常情况下为有规律的闪烁,大约为每秒钟闪烁一次,当触摸屏幕时,信号灯为常亮,停止触摸后,信号灯恢复闪烁。

②如果信号灯在没有触摸时,仍然处于常亮状态,首先检查触摸屏是否需要清洁;其次检查硬件所连接的串口号与软件所设置的串口号是否相符,以及计算机主机的串口是否正常工作。

③运行驱动盘中的COMDUMP命令,该命令为DOS下命令,运行时在COMDUMP后面加上空格及串口的代号1或2,并触摸屏幕,看是否有数据滚出。

有数据滚出则硬件连接正常,请检查软件的设置是否正确,是否与其他硬件设备发生冲突。

如没有数据滚出则硬件出现故障,具体故障点待定。

④运行驱动盘中的SAWDUMP命令,该命令为DOS下命令,运行程序时,该程序将寻问控制卡的类型、连接的端口号、传输速率,然后程序将从控制卡中读取相关数据。

请注意查看屏幕左下角的X轴的AGC和Y轴的AGC数值,任一轴的数值为255时,则该轴的换能器出现故障,需进行维修。

⑤安装完驱动程序后进行第一次校正时,注意观察系统报错的详细内容。

“ 没有找到控制卡”、“触摸屏没有连接”等,根据提示检查相应的部件。

如:触摸屏信号线是否与控制卡连接牢固,键盘取电线是否全部与主机连接等。

⑥如仍无法排除,请专业人员维修。

四、触摸屏的性能特点
目前触摸屏的应用范围从以往的银行自动柜员机、工控计算机等小众商用市场,迅速扩展到手机、PDA、GPS(全球定位系统)、MP3,甚至平板电脑(UMPC)等大众消费电子领域。

展望未来,触控操作简单、便捷,人性化的触摸屏有望成为人机互动的最佳界面而迅速普及。

当今触控技术尚存在屏幕所使用的材源透光较差影响显示画面的清晰度,或者长期使用后出现坐标漂移、影响使用精度等问题。

而且,全球主要触摸屏生产大厂多集中在日、美、韩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主要技术、关键零组件和原材料更是基本掌握在日、美厂商手中,中国大陆的触摸屏/触控面板产业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但正因如此,整个触控行业未来的上升空间还非常大,它也有望成为我国电子企业今后创新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领域。

触摸屏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小尺寸上的应用,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触控和遥控的世界,所以大尺寸触摸屏的发展是目前触摸屏发展的趋势,创科恒远在大尺寸触摸屏的领域上发展有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多点触摸的应用领域,其在WINDOWS7下开发的多点触摸技术已经广发应用于市场,在市场的应用中给了民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深的广大民众的喜爱。

所以未来的世界是个触控的世界,是个遥控的世界,大尺寸触摸屏的发展有着广泛的空间。

以上是触摸屏发展历史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