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肯定律在中国产生悖论的原因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奥肯定律”悖论

浅析中国“奥肯定律”悖论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浅析中国“奥肯定律”悖论四川大学金融学系 黄良美摘要:奥肯定律作为一个由美国经验数据得出的反映实际产出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定律,其GDP与失业率的关系是国际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然而中国1996-2018年数据表明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违背奥肯定律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认为失业率统计不够精确、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化、结构性失业、二元经济、政府过度干预等是导致奥肯定律在中国产生悖论的原因。

关键词:奥肯定律;经济增长;失业率一、引言1962年阿瑟·奥肯提出“奥肯定律”——实际产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失业率将下降0.3个百分点,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具有交替关系。

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GDP增长与就业增长应该是同步的、线性的关系。

我国GDP呈现平稳增长,但失业率却低位走高,这种“GDP增长与失业增长同步”的现象似乎存在“奥肯定律”悖论。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增长变动关系不少国内研究学者对经济增长与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他们通常采用GDP增长率来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以城镇登记失业率来作为衡量失业增长的指标。

于是本文借鉴前人学者的做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下载1996年-2018年间的GDP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并绘制出20多年来两者的大体趋势。

(并没有对奥肯定律的模型形式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但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替代关系,更非线性关系。

邹薇(2003)的研究也表明在中国不存在典型的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稳定的奥肯定律关系。

三、相关文献综述邹薇(2003)采用GNP、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建构的模型表明,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

国内许多学者作了实证分析,基本上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方福前和孙永君(2009)针对差分版本、缺口版本、动态版本等不同版本对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情况作了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的失业率和产出增长率之间并不存在固定比例的替代关系。

浅析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

浅析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

浅析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作者:熊心悦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06期摘要:奥肯定律阐明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的关系。

本文以2000年-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进行考察,发现中国的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

然后,本文从奥肯定律的理论前提,我国经济转型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特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就业水平的三种方式。

关键词:奥肯定律经济增长失业率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政府希望通过高速的经济增长来实现我国的就业增长,然而GDP的增长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就业压力,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文将运用“奥肯定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以便找到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途径和方法。

一、奥肯定律相关文献综述“奥肯定律”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

他在对美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当经济高速增长时,就业弹性也高,表现为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

可以用公式描述奥肯定律: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0.5 X (GDP变动百分比-3%)。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

国内许多学者以奥肯定律作为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出发点。

如杨子晖基于第一、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效应;龚玉泉、袁志刚在《经济学动态》上撰文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形成机制” ;夏杰长认为“当实际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就会出现失业率上升,因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让实际增长率能够接近潜在的产出增长,就可以防止失业率激增。

”等。

二、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奥肯定律就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关系给出了—个估算规则。

奥肯定律在许多国家得到过验证,是否在中国同样有效,引起广泛关注。

奥肯定律的迷惑

奥肯定律的迷惑

奥肯定律的迷惑一、“奥肯定律”是研究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的经济规律“奥肯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经验经济规律,奥肯在对美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之后揭示出如下规律:△u=-0.5(y-2.25)公式中的△u表示失业率的变化,y表示经济增长率。

它表明,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

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

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失业率将上升。

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半个百分点。

二、“奥肯定律”在我国出现的悖论及其成因2004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达到77055万,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约为3236.31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相对2004年9.5%的经济增长率,就业几乎没有增长,即出现经济增长与失业双增长的反常现象。

究其原因:1、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完善,劳动力价格对于劳动力供求数量的影响还有很多的约束条件的限制,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变动关系要研究我国失业或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必须明确目前的失业或就业统计的出处,这些统计的意义及这些统计的可靠性。

就失业来讲,目前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具有官方颁布的意义,以致于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在这种体制之下,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影响到隐性失业率,而显性失业率的变化则与经济增长率关系不大,也就是说经济总量的增长不一定会自动的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

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奥肯定律”说明,经济增长率与城镇失业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市场的成熟意味着劳动者在法律的保护下,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自由的买卖劳动力,价格参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劳动力的供求数量产生直接的作用,直接影响失业率。

目前,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是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新现象。

奥肯定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奥肯定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奥肯定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摘要]根据奥肯定律,一个国家GDP的增长会降低失业率。

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却并非如此,奥肯定律在中国并不适用。

本文通过探究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指出奥肯定律并非在中国失灵,而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经济处于转轨时期所导致的特殊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改善我国的就业状况。

[关键词]奥肯定律;失灵;就业1 问题的提出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为研究美国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律。

即如果实际GDP 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快2%, 失业率下降1 个百分点; 实际GDP 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慢2%, 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论述的失业率与GDP的数量关系可列关系式为: 失业率变化=-0.5×( 实际GDP 增长率-潜在GDP 增长率) 。

奥肯定律指出了工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成反比例变化的规律,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 低增长率使失业率增高。

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 奥肯定律阐述的关系是存在的。

那么作为宏观经济领域中的经典理论, 奥肯定律是否能解释中国的GDP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呢?众所周知,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自2003年起,我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但此间我国失业率水平却一直居高不下,从2001年的3.6%上升到4%甚至以上,200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从数据已经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严峻形势,另外,农村还约有1.5 亿的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每年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艰辛,部队复转军人的安置等很多现实问题也突出了我国的就业难。

为什么高的GDP增长率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 我们不禁要对奥肯定律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是否奥肯定律真的失效了?2 对中国是否存在奥肯定律的检验3 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的原因分析3.1 奥肯定律存在的条件性在最初的研究中, 奥肯定律揭示了实际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引起的实际增长率对潜在增长率的偏离,其出发点是为了测度“潜在的产出量”, 即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整个经济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出量。

奥肯定律与中国实践

奥肯定律与中国实践

奥肯定律与中国实践作者:沈梦滢方微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5期[摘要]奥肯定律揭示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比关系,而中国在高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失业率反而成上升趋势,这与奥肯定律有很大出入。

本文针对中国的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对中国GDP与失业率的数据和中国具体国情进行分析,从而认识造成这一原因所在。

[关键词]中国奥肯定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作者简介:沈梦滢(女),西南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06级本科生;方微,女,西南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6级本科生。

一、奥肯定律的定义及适用条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即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其中,u实际失业率,对应的实际GDP为Y;uf自然失业率,对应的潜在GDP为Yf; a失业率变动与实际GDP增长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系数(根据奥肯估算,a约为3)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保持同样速度。

如果想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但是,奥肯所提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只是对美国特定时期的经济所做的描述,其他国家基本上都不能与之相同,就算当今的美国经济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轨迹继续运行。

因此,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其所提供的具体数值。

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现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们收集了1978年至2005年GDP、1993年至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据,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5年的27年间,GDP从3645.2亿元增至183084.8亿元,增长了49.22倍。

但是,伴随着高GDP增长率的并不是人们期待中的低失业率。

奥肯定律悖论浅析

奥肯定律悖论浅析

奥肯定律悖论浅析
邹沛江
【期刊名称】《管理与财富》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两个就业供给模型,分析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的原因,本文认为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过低,同时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最后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1页(P87)
【作者】邹沛江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奥肯定律的“中国悖论”及其在新时代的借鉴意义 [J], 李焱璐;丁福兴
2.中国就业现状与"奥肯定律"产生悖论的原因及改革思考 [J], 李广舜
3.奥肯定律悖论浅析 [J], 陈大志;
4.“奥肯定律”中国悖论的再解释——基于中美劳动力变动差异视角 [J], 李碧花
5.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吗?——投票悖论逻辑结构浅析 [J], 刘春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就业现状与“奥肯定律”产生悖论的原因及改革思考

中国就业现状与“奥肯定律”产生悖论的原因及改革思考

中国就业现状与“奥肯定律”产生悖论的原因及改革思考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与经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奥肯定律”产生了一定的悖论。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的就业现状,然后探讨“奥肯定律”的概念,接着分析产生悖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考。

中国就业现状中国的就业形势一直都处于变化之中。

过去几十年,中国通过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大规模的就业扩张。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加速进行,中国的就业状况开始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其素质和结构不尽如人意。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增加,传统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

这导致了技能结构的失衡,一方面出现了就业机会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出现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过于旺盛的问题。

其次,中国的就业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取得足够的规模和就业效应。

这使得一些劳动力无法顺利就业,导致就业市场的压力增加。

此外,就业与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也是中国就业现状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城市就业机会更多,薪资待遇更高,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薪资水平也较低。

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导致部分人群的就业和收入问题无法得到合理解决。

“奥肯定律”的概念“奥肯定律”(Okun’s Law)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经济现象描述。

奥肯德定律指出,当经济增长率每年增加1%,失业率就下降0.3%。

这一定律认为,经济增长和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关系。

然而,在中国的就业现状中,我们发现了与“奥肯定律”相悖的情况。

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但就业率的增长却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这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奥肯定律”的悖论。

产生悖论的原因产生“奥肯定律”悖论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中国就业现状与“奥肯定律”产生悖论的原因及改革思考

中国就业现状与“奥肯定律”产生悖论的原因及改革思考

中国就业现状与“奥肯定律”产生悖论的原因及改革思考摘要:“奥肯定律”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升,会带动就业率上升的规律。

但在中国这一规律却产生了明显的悖论。

探究其产生悖论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来扭转这一趋势,实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奥肯定律;悖论产生;改革措施一、“奥肯定律”及其在中国产生的悖论“奥肯定律”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

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美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规则,其含义是当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和趋势增长率之间存在缺口时,会带来失业率上升。

“奥肯定律”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

在对美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

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25个百分点以上。

也就是说,当经济高速增长时,就业弹性也高,表现为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

一般来讲,“奥肯定律”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体现得比较明显,但这一规律在中国似乎失灵了。

从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轨迹。

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以远高于2.25%的速度持续增长时,中国的失业率不但没有按照“奥肯定律”所讲“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25个百分点”那样下降,反而还在持续上升。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奥肯定律”在中国却出现了变异,甚至呈反方向变动趋势。

有专家据此认为,“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奥肯定律”悖论。

再从中国的就业弹性系数来看。

就业弹性系数指的是就业变动率与经济增长变动率之间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简单地讲,就业弹性系数就是指经济增长变动1个百分点所带来就业变动的百分数。

如果经济增长10%,就业增长1%,弹性系数就是0.1。

通常,就业弹性系数为正时,说明经济增长拉动了就业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提出了经济周期中失业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称为奥肯定律。

它的内容是这样的,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那为什么奥肯定律在我们中国会失灵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原因。

二元经济
奥肯定律在我们中国失灵也就是说我们中国随着GDP的增长的同时我们的失业率并没有下降甚至是上升的。

这印证了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我们中国二元经济的理论,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这一理论我们的经济确实是存在一边过热一边过冷的现象。

与政府有关的部门如银行业,房地产业,钢筋水泥等建材部门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却出现经济过冷的现象。

很多民营企业都面临倒闭,恰恰是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最多,企业倒闭了工人自然就失业了。

与此同时我们政府正在搞一些工程建设如交通等,这些工程建设吸收的劳动力相比并不大,而且是暂时的,但它又能带动GDP的较快增长。

这是就出现了我国GDP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随着增长的局面,这很好的解释了奥肯定律在我们中国的失灵。

结构性失业严重
我国每年有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出去找工作,这么大的一批人自然需要很多适合的岗位,一方面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产业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加工生产,这么
一来我国需要的操作技术工人要求就很大而真正能吸收大学生就业的是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业又不发达。

大量的工厂招不到人和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就造成结构性失业。

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

东部(城市)经济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本身的劳动力出现不足,而西部(农村)经济较差需要的劳动力少,本身的劳动力出现过剩,这样的局面又导致了我国结构性的失业。

政府过度干预
奥肯定律之所以在美国能够行得通是因为美国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不会在经济上做过多的干预。

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也实行市场经济但是政府在太多的领域仍然干预较大,因此我国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的市场经济
在我国存在着国家保护性行业,也就是行业垄断。

其表现在有些新生的产业政府过分保护导致那些本来可以参加竞争的劳动力被排挤在外,造成这部分人员的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