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谎言悖论
有关谎言的辩论资料

有关谎言的辩论资料
辩题,谎言是否总是应该被谴责?
正方观点:
1. 谎言是不道德的行为,违背了诚实和诚信的原则,因此应该被谴责。
2. 谎言会破坏人际关系,破坏信任,导致社会不稳定。
3. 谎言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责任。
4. 谎言会伤害他人的感情,造成心理创伤,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有害的。
反方观点:
1. 谎言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比如为了保护他人的利益或者避免伤害。
2. 谎言可以用来保护个人隐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3. 谎言有时可以激励人们,鼓舞士气,促进社会发展。
4. 谎言可以被视为一种策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谋取利益或者保护自己。
结论:
谎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和后果。
在一些情况下,谎言可能是必要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被谴责。
因此,我们应该在使用谎言时谨慎考虑,遵循道德准则,尽量避免使用谎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浅评说谎者悖论

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引言 (1)第一章、说谎者悖论的形成和发展 (3)1.1说谎者悖论的历史形成 (3)1.2说谎者悖论地发展 (3)第二章、各种说谎者悖论解决方案的简介及评述 (4)2.1 罗素的解决方案 (4)2.2 塔尔斯基的解决方案 (5)2.3 克里普克地解决方案 (6)2.4 赫茨伯格的解决方案 (8)2.5张建军教授的观点 (10)2.6黄展骥的观点 (11)第三章几种解悖方案评说 (12)3.1解悖方案的积极意义 (12)3.2解悖方案的不足之处 (14)3.3自己的解悖思路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1)附录 (22)浅评说谎者悖论摘要:说谎者悖论既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悖论,又是最典型的语义悖论,被逻辑学者们普遍认为是在研究语义悖论时所致力要攻克的对象。
自上世纪以来解决悖论成了逻辑学界的一大热门课题,早在中世纪时,在欧洲保罗(P⋅N⋅Venetus)、布里丹(J⋅Buridan)和阿尔伯特(Albert of Saxony)等逻辑学先驱就已经研究过说谎者悖论为主体的语义悖论及其各种变体。
后来,出现罗素的分支类型论、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克里普克的真值空缺论、赫茨伯格的素朴语义学为典型代表的解悖方案。
我们国内学者也时常就这个话题各抒己见。
不可否认这些方案对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极大地促进了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说谎者悖论一直都不能形成一个公认的或者统一的、完善的、无可争议的解决方案,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的瑕疵,换句话说就是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为此要形成成功的解决方案,必须抓住说谎者悖论的主要矛盾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说谎者悖论甚至是这一类的语义悖论。
作为一个逻辑学门外汉,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浅薄地评述。
中文关键词:说谎者悖论、解悖方案、本质问题Shallow review of the liar paradox(Public management academy 2007 Philosophy LuoLi)Abstract:The liar paradox is not only the world’s oldest paradox in the human historybut also the most topical one. It is universally thought as the object that all logic researchers are committed in since the last century. To solve this paradox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logic early in the Mid-Age, Logic pioneers as P⋅N⋅V enetus.J⋅Buridan and Albert of Saxony in Europe have already devoted to Semantic paradox centered on liar paradox and its varieties. Then there have come into being different topical problem solving schemes as the vicious principle of Bertrant⋅Russell, the speech hierarchy theory of Alfred Tarski、the null vacancy theory of Soul⋅Kripke and simple semantics of H⋅G⋅Hertzberger Afterwards, there have emerged. anotherfour vigorous paradox solving schemes of context dull, context sensitive, inconsistent logic and paraconsistent logic. Equally, scholars of your own country often provide various views on this topic undoubtedly(?), All these solving schemes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n many subjects, especially logic However, not all scholars could form a united agreement perfectly and undisputedly on solving this paradox, for all their solving schemes have being proved to have faults in some degree. In other words, no perfect problem-solving scheme can be formed on it. So if we want to form a satisfying scheme. We must seize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of this problem and make a full study of it.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essentially and even the related problem in this class. As a layman of logic, I could only comment on some typical opinions shallowly.Keyword:liar paradox schemes of solving paradox essential problem引言我估计如果当时有先知告知克里特岛人伊皮门尼德(Epimenides)他的名字将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超级哲学家一样会在后世流传至少2500多年,那么他肯定会怀疑地球太疯狂、人类不可理喻吧。
说谎者悖论2篇

说谎者悖论2篇说谎者悖论是一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涉及到自指和逻辑矛盾的概念。
它源自对话:如果一个人说“我现在所说的话是谎言”,那么这个陈述会产生何种结果呢?这样的自指陈述既不可能是真实的,也无法成立为谎言。
本文将探讨说谎者悖论的两个不同版本。
第一篇:经典说谎者悖论在经典说谎者悖论中,一个人声称“我现在所说的话是谎言”。
如果这个陈述是真实的,那么它表明这个人正说谎。
然而,如果这个陈述是一个谎言,那么它又变成了一个真实的陈述。
这个悖论的核心在于自指。
这个人声称自己说的是一个谎言,但这个声称本身又无法成立为真实或者谎言。
无论我们如何分析这个陈述,都无法判断其真实性。
这个悖论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它同时包含真实和谎言的性质。
它剖析了语言本身的局限性,无法通过简单的真假二分法来解释。
这个悖论引发了哲学家们对语言和逻辑的深入思考。
第二篇:修正说谎者悖论修正说谎者悖论是对经典悖论的变种,其中引入了自指的时间因素。
在这个版本中,一个人说“我将来会说的话是谎言”。
这个陈述融入了未来的时间概念,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这个陈述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人将来会说谎。
然而,这样一来,这个说法又变成了一个谎言。
如果这个陈述是一个谎言,那么他将来则会说真话。
这样一来,我们无法判断这个陈述究竟是真实还是谎言。
修正说谎者悖论让我们思考时间和逻辑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版本中,时间的引入增加了不确定性,使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我们无法确定未来是否会发生某个特定的陈述,也无法判断这个陈述是真实还是谎言。
总结说谎者悖论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哲学问题,涉及到自指和逻辑矛盾的概念。
经典说谎者悖论与修正说谎者悖论分别探讨了时间和逻辑在自指陈述中的作用。
这些悖论挑战了传统的真假二元对立,引发了对语言、逻辑和时间本质的思考。
说谎者悖论提醒我们应对简单的二元对立持谨慎态度,意识到语言和逻辑的局限性。
它也启示我们思考自指陈述时,应更加细致入微地分析问题,避免陷入逻辑悖论的困境。
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反方(通用3篇)

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反方(通用3篇)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反方篇1“谎言就是谎言,没有善与恶,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说道: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
”“我反对!”原来是反方(善意的谎言)喻俊杰讲话:善意的谎言是出自于内心真诚的,如果善意的谎言有害于我们,那为什么课文中还写了善意的谎言呢?是因为善意的谎言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美好、成就与活下去的勇气,面对一位病危的病人你能告诉他真话吗?那样只会让他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反方以为正方无话可说了,可是他们攻得更猛了。
“我会告诉他真相,如果事后病人知道了真相,不是对他更残忍吗?”反方回答。
“如果这是个善意的谎言,我宁愿接受他”“这只是你的个人意见,并不是大众所想。
”欢笑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拌着争论声,一场精彩的辩论会结束了。
‘关于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是否应该存在’我班的的辩论会正方我认为世界上不应该有善意的谎言。
反方我认为世界上应该有善意的谎言。
正方自古以来,古人写了许多不能够说谎的古人言,例如:民无信不立……难道有错么?反方那是不现实的,我们要看情况。
正方谎言始终是谎言。
《狼来了》这篇故事中,那个孩子不就是撒了谎,才失去诚信的么?反方那我们学过的课文《唯一的听众》中,那个主人公,如果不是老妇人善意的谎言,他会成功么?但因为老妇人善意的谎言,他成功了,这,又怎么解释呢?掌声如雷。
正方那就是说,什么事都要靠善意的谎言来解决喽?反方当然不是,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善意的谎言!正方说来说去,你的理解只是底层的,世界上不应该有善意的谎言,掌声如雷。
反方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falsedilemma的例子

falsedilemma的例子【原创版】目录1.悖论的定义2.假悖论的含义3.假悖论的例子4.如何解决假悖论5.结论正文悖论是指一个陈述或问题,既不能被证明为真,也不能被证明为假,从而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悖论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假悖论,又称为伪悖论,是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悖论,但实际上可以通过逻辑分析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些假悖论的例子,探讨如何识别和解决这类问题。
一个典型的假悖论例子是“谎言者悖论”。
假设有一个人说:“我现在正在说谎。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个人在说谎,所以这句话是假的;但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这个人实际上是在说实话,所以这句话又是真的。
这样,我们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悖论。
然而,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假悖论。
因为谎言者悖论的前提条件是自指,即一个人在谈论自己正在说话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外部观察者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一个外部观察者可以说:“那个人说他正在说谎,但实际上他在说实话。
”这样,我们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假悖论。
另一个假悖论的例子是“罗素悖论”。
这个悖论源于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的一个关于集合的问题。
罗素悖论的核心问题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是否包含自身?如果这个集合包含自身,那么它就不满足最初的定义,因为它是一个包含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如果这个集合不包含自身,那么它也应该被包含在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中,从而产生矛盾。
然而,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逻辑分析发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假悖论。
我们可以认为,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是一个更大的集合,而这个更大的集合并不包含自身。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这个假悖论。
如何解决假悖论呢?一般来说,解决假悖论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分析问题中的自指或循环结构,尝试寻找外部观察者的角度来解决问题;2.扩展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将问题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或系统中进行分析;3.对问题的前提条件进行修正,使问题不再陷入悖论。
浅析说谎者悖论

太 阳 绕 地 球 转
辑 式 的形 成 规则 , 因此 , () 是式 。式是 命 题 的对 q 不 应 物 。C形式化 后 不是式 , C不 承载 命题 。既 然 C 故 不 承 载命 题 , 就无 所 谓 真假 。至 于 “ 也 C的真 与 它 的
为 U上 的一 个 n元关 系 。 么 那
满 足 n元 关 系 q 。若 (1…, ) 足 q 则原 子事 件 q a, a 满 n ,
●
中共 贵 州 省 委 党 校 学报 2 1 .( 1 1 ) 0 11 总 3 期
思 想 理 论 双 月 刊
( l…, ) a , a 为有 ; 之 , ( l…, ) 满 足 q 而满 足 n 反 若 a, a 不 n ,
能从 B真推 出 B假 。 而不 能从 B假 推 出 B真 。正 由
在 零 目组 中 , 目的个数 为零 。 由且仅 由论 域 U上 的任 意 n目组 为元 组 成 的集 合 称 为论 域 U上 的 n目组 集。 U 用 n表示 U上 的 n目组集 。 Q U , 且 q为 若 n并
集 Q的共 仅 属性 , 称 q为 论域 U上 的一个 n元 关 则 系 .亦 即 n元 关 系就是 论 域 U上 的 n目组 集 U n的
作 者 简介 : 国 富 , 中共 贵 州 省委 党校 哲 学教研 部 副教 授 。 李 男。
’
个 子集 的共仅 属性 。 ・ 如果 (l … ,n ( ≥1 为 U 上 的一 个 n目组 , a , a )n ) q qa, a) ( l…, n 便是 一个 原子事 件 。 当然 , n目组 ( l…' ) 必 a, a 未 n
句与命 题和 事件 的关 系, 而证 明说谎 者悖 论的 实质 只是 舍有 空词 的不 指谓 事件 的空话 。 从 关键词 : 约逻辑 事件 命 题 悖 论 制 中图分类 号 : 8 文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号 :0 9 5 8 ( 0 1 0 一o 1 9 0 B1 A 1 0 - 3 1 2 1 )6 0 0 — 2
对悖论的总结概述

对悖论的总结概述对说谎悖论的总结概述说谎悖论的前提假设毫无实际意义我们计算某逻辑表达式的值,逻辑表达式中的逻辑关系必须是具体的、确定的,才能进行逻辑“与”和逻辑“或”运算,才能有具体的逻辑值,而且逻辑表达式的逻辑值和在表达式中局部存在的逻辑值,以及逻辑表达式的逻辑值和在表达式中出现的“真”、“假”等字,都无必然、确定和一致的联系。
如果该逻辑表达式中存在了逻辑变量,那么该逻辑表达式的值是不确定的,即不存在“真”或“假”的逻辑值。
在悖论中,先设定“谎”是指逻辑错误,是逻辑型的,“所有希腊人都说谎”是一个逻辑表达式,是所有希腊人(也包括说话人)说谎的逻辑“与”,在数学上,说话人所说话的逻辑值和所有希腊人的逻辑“与”是不同的,没有必然、确定和一致的联系。
由于谎是指某句话的逻辑值是“假”的,还是指某句话和原话在表达意义上存在了差别,没有明确说明,这两方面的逻辑值没有必然、确定和一致的联系,如一方面,谎是“地球绕着月亮转”逻辑值为“假”,另一方面,这句话又是某人原话的传话,原话是“月亮不绕地球转”,从传话意义上来说,这句话又是真话,逻辑值又为“真”,因此传话说谎具有两重性,是逻辑变量,这也充分证明该逻辑表达式不存在具体的逻辑值,特别说明:某句话与原话的表达意义完全相同属于真话。
由于说谎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在不同期间某些说谎的逻辑值可能将发生改变,如人能日行千里,在历史上,这句话是谎话,但现在这句话就不是谎话,即时间不分某些谎话就不存在确定的逻辑值,这也说明该逻辑表达式不存在具体的逻辑值。
又由于谎不是具体的、具有多样性、未通过实证的,如谎话是“地球绕着月亮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其他谎话是不确定、不明确的,所以每个人的谎话都是不具体的、不确定的、具有多样性、未通过实证的,说话人所说话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变量,这也说明该逻辑表达式不存在具体的逻辑值。
对不存在具体的逻辑值进行假设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对“所有希腊人都说谎”进行逻辑值的假设也毫无实际意义。
善意的谎言辩论会,弊

问题1、善意的谎言本身就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
但是,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从小老师们就教导过得。
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2、对方辩友请注意,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反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3、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
从善意的谎言进行分析,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
善意的谎言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经常被一些骗子所利用。
4、我们昨天才学过一句话:“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相信大家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请对方注意,既然是谎言?哪里有善意?如果是善意的!何必撒谎呢?6、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5、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
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JIONG)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
”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6、请问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7、所有的谎言都有被揭穿的一天,纸是包不住火的,等到那时受欺骗的人虽然是善意的谎言,也会让他们伤心的!到那时,你又能怎么说呢?8、如果善意的谎言说多了,大家还能分辨出哪是善意的,哪是恶意的吗?这个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充满欺骗的社会。
如果生活中都是谎言,那么要诚信还有什么用呢?”9.谎言毕竟是谎言,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当你本着善的一面去对他说谎,等谎言破灭的时候,那将更让人失望或者痛恨。
诚信要胜于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并不是对诚信的补充,而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并不否认善意的谎言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可是却是以牺牲诚信为代价的啊!故事1: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说谎者悖论
摘要:如今,解决悖论成了逻辑学界的一大热门课题。
本文将追本溯源,对悖论及说谎者悖论作简要分析及说明,说谎者悖论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悖论,又是最典型的语义悖论。
历史上学者们提出很多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的都是不成功的,本文将针对说谎者悖论的实质作简要探讨。
关键字:谎言悖论,悖论,说谎者悖论
一谎言悖论的现象
1引言
大多数人一天要遭遇将近两百个谎言。
谎言的无处不在或已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人们说谎的动机至少有九种。
概括为进攻性和防御性动机,如为自身谋求优势,保护隐私等。
谎言的无处不在引起我的好奇,进而激起我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然而谎言本身是更倾向于实实在在的知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谎言悖论这种奇奇怪怪的知识。
2对悖论的说明
悖论是英文paradox或antinomy的中译。
它来自希腊文的“para”和“doxa”,意思是“难以置信”。
从字面上理解,悖论指的是荒谬的理论或者自相矛盾的语句或命题。
《中国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悖论”的定义是:“指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
这类命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命题A,A蕴涵非A,同时非A蕴涵A,A与自身的否定非等值。
”《辞海》对“悖论”的定义是:“一命题B,如果承认B,又推得非B;反之。
如果承认非B,又可推得B,则称命题B为——悖论。
”
3对谎言悖论的界定
“谎言悖论”的表述形式,是要求断定语句“这句话是谎言”的“真”、“假”。
而你只要试图完成这一任务,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矛盾怪圈:假如你断定该句为“真”,那便会推出该句是“假”;而倘若你断定该句为“假”,那便会据此推出该剧是“真”。
二“说谎者悖论”的出处及解决状况
根据皮亚诺和兰姆赛的划分,悖论有集合论悖论(后称语形悖论)和语义学悖论。
“谎言悖论是”语义学悖论。
而语义悖论中,最古老,最经典,影响最深刻的就是“说谎者悖论”,它也是语义悖论产生的基础。
后来所有的谎言悖论的变形以及不同的表述,都是以说谎者悖论延伸演变的。
1“说谎者悖论”的源头
说谎者悖论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断言“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并且埃匹门尼德本人就是克里特岛人。
如果说埃匹门尼德说的是真的,即“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这句话是真的,因为埃匹门尼德本人是克里特岛人,所以又推出他说的是假,这样由真推假,矛盾。
为了分析讨论的严格和紧密,后来在公元4世纪,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哲学家欧布里德斯把这句话简化为“我正在说的话是假的”。
这样,当人们讨论“我正在说的话是假的”的真假情况时,就得到了“我正在说的话是假的”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假的,由此确立严格意义上的说谎者悖论,现在我们通常把说谎者悖论表述为:这个语句是假的。
2“说谎者悖论”的解决状况
德国逻辑学家柏克法曾提出用三值逻辑来解决说谎者悖论。
但是他不能消解在三值逻辑中与说谎者悖论十分类似的这样一个悖论:这个语句或是假的或是悖论的。
这儿的这个语句中的“悖论的”是柏克法提出的是一个不同于“真”和“假”的第三真值。
这个悖论人们通常称之为“强化的说谎者悖论”,以此类推,在n (n是有穷的)值逻辑范围内总是有类似“强化说谎者悖论”的悖论存在。
英国逻辑学家罗素提出了“恶性循环原则”。
关于这条原则的基本思想,罗素在与他的老师怀德海合著的《数学原理》中这样陈述的:“凡涉及到一个汇集的东西,都不是该汇集的分子;或者反过来说,在假定某一汇集构成一个整体,其中便有那种只能借助于这个汇集才能定义的分子,则所说的这个汇集就不能构成整体”,这一基本思想在语义上就体现为那种自我指称的语句是无意义的。
罗素正是以“恶性循环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他的解决说谎者悖论的方案——分支类型的。
罗素认为,属性可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型:最低一级是由个体组成的,
即类型0;次高一级的类型是由个体的一切属性构成的,即类型1,可用个体函数项来指称;在高一级的是由个体的属性的属性构成的,即类型2,它们可以由个体函项来指称。
按此构成方式,还有类型3、类型4等等。
罗素认为,“自我指称”是一切悖论的共同特征,所有的悖论都是由某种恶性循环而来的,因此,避免了这种恶性循环就可以消除悖论了。
他确信,只要严格按照分支类型去研究说谎者悖论等语义悖论,我们就可以避免“自我指称”这种恶性循环,从而也就消除了悖论。
按照罗素的“分支类型论”,“我正在说的话是假的”这个语句中的“我正在说的话”不是指“我正在说的话是假的”,这样,说谎者悖论也就避免了。
美籍波兰逻辑学家塔尔斯基于1933年提出了语言层次论,把语言区分为“语义上封闭的语言”和“语义上开放的语言”。
前者是指那些不仅包含了这种语文的表达式,而且包含了这些表达式的名称,包含了像“真的”、“假的”等这样的语义概念的语言,并且还假定了所有正确地使用了这些词项的语句在这种语言中都能得到断定。
他认为,语义上封闭的语言具有不相容性,因为只要运用语义上封闭的语言而且又承认通常的逻辑规则的有效性,就势必会产生悖论。
因此,要消除说谎者悖论,只要把语义上封闭的语言改造成语义上开放的语言就可以了。
美国逻辑学家克里普克提出用“真值空缺论”来解决说谎者悖论。
他认为以往的一些解决说谎者悖论的方案,尽管在形式上可以排除悖论,但在哲学上却困难重重。
因此,他的意图就是要给说谎者等语句找到一种哲学上令人满意的说明。
克里普克首先把语句分为有真值的语句和无真值的语句。
进而在分为有根基的语句和无根基的语句。
有根基的语句实际上就是有真假可言的,而无根基的语句实际上也就是无真假可言的,但它占有一个“真值空缺论”。
克里普克认为,一切悖论性的语句都是无根基的语句,因而它们都是无真假可言。
不过,并非所有无根基的语句都是悖论性的。
加拿大研究悖论的专家赫兹伯格提出素朴语义学。
在他看来,以往解决悖论的方案都是千方百计的去压制悖论、排除悖论,而在日常语言中悖论的产生具有必然性,这种压制会产生另一些反直觉的特设性的后果,即悖论在这儿解决了,但从别处又会冒出来。
因此,我们应当改变一下研究悖论的视角,既然从二值及多值的日常语言出发都不可能避免说谎者悖论或其变形,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去
压制悖论的产生,相反,我们要积极鼓励悖论的产生,看看它们如何自发地产生出来的,这种态度,称为素朴语义学的态度。
意味着让悖论自己透露自己的内在原理。
三以往解决说谎者悖论的不彻底性与现状
1历史上解决说谎者悖论的不足之处
罗素的“分支类型论”对解决说谎者悖论而言,忽视了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他是在假定了古典二值原理普遍有效性的基础上来研究悖论的,因而是不成功的。
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也是不成功的。
因为,他的解决方案本质上和罗素的一样,是分支类型论的复制,同样的也未抓住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来解决说谎者悖论。
克里普克的解决同样也是不成功的,他没有说明说谎者悖论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实质上的区别,也未能抓住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
赫兹伯格的素朴语义学理论事实上还是假定了古典的二值逻辑原理的普遍有效性。
并从二值逻辑的角度去研究说谎者悖论的,他对说谎者悖论的承认态度更加远离了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了。
2说谎者悖论的现状及我思
说谎者悖论的实质就是对古典二值原理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提出质疑。
而好多提出解决说谎者悖论方案的学者们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例如苏珊·哈克所说:“对于说谎者悖论之类的语义的研究和探索,仅从语形和语义方面进行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语境的角度来深入分析。
”其实悖论的解决不能单从一个方面或某两个方面,而是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张建军. 逻辑悖论研究引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波.逻辑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建芳.命题真值的不同[J].江汉论坛,2000,(11)
[4]张铁生.“典型语义悖论”及其单义句预设[J].安徽大学学报,2006,(1)
[5]秦玮远.“说谎者悖论”的再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6(1)
[6]熊明辉.评现代西方学者对说谎者悖论的解决[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