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三叠泉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江西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2023年下半年)附答案与解析

江西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2023年下半年)附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 闲熟翘首(qiào)芳草萋萋(qī)举箸提笔(zhù)B. 遏制(è)督战摧枯拉朽藻荇交横(xìng)C. 狼籍簌簌(shù)坦荡如底藏污纳垢D. 炽热(zhì)杳无消息(yǎo)屏息敛声(píng)油光可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闲熟-娴熟、翘首(qiào)-(qiáo);B.正确;C.狼籍-狼藉、簌簌(shù)-(sù)、坦荡如底-坦荡如砥;D.炽热(zhì)-(chì)、屏息敛声(píng)-(bǐng)、油光可签-油光可鉴。

据此,答案为B。

选择题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工厂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严禁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出厂。

B. 你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 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D.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只求数量,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行事。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符合语境和用法,使用正确。

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多用于表示不同意。

应该改用“不以为意”。

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使用正确。

据此,答案为C。

选择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群体英雄事迹。

B. 救死扶伤是医生责无旁贷的天职。

C.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D. 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共10分)1.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小题。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聚起磅礴(①)又温暖的力量。

节目现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所呈现的诗词画卷,更是让观众(②)。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刻骨铭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见(③)心;“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是惊鸿一瞥。

不同朝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心动抒写,让我们看到无数感人瞬间与动人旋律。

(1)文中括号①处“礴”的读音正确..的是()。

A.bóB.bōC.pòD.pǒ(2)在文中括号③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清B.秦C.情D.倾(3)在文中括号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长吁短叹B.叹为观止C.戛然而止D.心惊胆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朝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心动抒写,让我们看到无数动人旋律。

B.不同朝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心动抒写,让我们看到无数感人瞬间。

C.不同朝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心动抒写,让我们无数感人瞬间与动人旋律。

D.不同朝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心动,让我们看到无数感人瞬间。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B.③⑤②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③①②④3.下列劝说的情境中,表达得体、最有说服力的一项是()网络直播盛行,越来越多人加入直播带货的队伍,你的同学也想去直播赚钱。

语文(江西卷)(全解全析)

语文(江西卷)(全解全析)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全解全析一、基础综合知识(本题共12分,每题3分)1.C 2.D 3.B 4.B【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懈——xiè。

不懈:不松懈。

故选C。

2.本题考查字形。

dǐ——砥。

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

故选D。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历历在目:指远处的物体或景象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情景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B.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

形容事情散播得非常广,大家都知道;C.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D.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句中用来形容《滕王阁序》中人物大家都熟知,应使用“妇孺皆知”;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成分残缺,“随着……使……”缺主语,应删掉“随着”或者“使”;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9分,每题3分)5.A【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

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

通读语段可知,该段主要论述诵读经典作品的意义,所以⑤句为总起句;接下来①③举具体例子阐述观点,④句总结上边所举鲁迅的例子;最后②句总结全段。

排列顺序为:⑤①③④②;故选A。

6.A【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水浒传》中李逵十分敬重宋江,但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

故选A。

7.A【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

B.“一轮红日染朝霞”中“一”为量词,与上联“风(名词)”词性不同,根据“词性相当”的原则,此项错误;C.“雨奇两岸笼烟雾”中“雾”为仄音,上联“水”为仄音,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此项错误;D.“碧波千顷浮翠岛”中“碧”为形容词,与上联“风(名词)”词性不同,根据“词性相当”的原则此项错误;故选A。

三、诗歌鉴赏(本题共6分)8.B 9.这两句一语双关,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象征着南宋国势的危急(或象征在主和派当道时抗战派的凶险处境),体现词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庐山三叠泉》,并回答问题。

庐山三叠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每次吟诵这首《望庐山瀑布》,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庐山,想到有“庐山第一奇观”之称的胜地——三叠泉。

那年,我慕名前去庐山游览三叠泉。

远远地,未见其景,先闻其声,真可谓“寒山入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万谷”。

迎接我们的是瀑布飞泻时带来的水雾,身后窄窄的阶梯的尽头便是眼前的一片开阔。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水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三叠异趣,各具特色。

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一叠垂直,水从20多米的巅萁(qí)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千只白鹭,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xiāo),抖腾长空,万斛(hú)明珠,九天飞洒,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丽的奇景。

我们到此之前的一场大雨使得三叠泉更为壮美,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止。

它从高高的山头凌空下泻,宛如一幅水帘悬挂长空,故又名“水帘泉”。

据说,“水帘泉”这个雅名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子昂所题,并赋诗曰:“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三叠泉长期隐藏在荒山深壑(hè)里,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在它下流白鹿洞讲学的朱熹都没发现它,直到南宋时期才被人发现。

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三叠泉只是其中一角。

庐山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1.《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指的是“三叠泉”吗?为什么?2.联系上下文,说说“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叠泉的?突出表现了三叠泉怎样的特点?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1.不是。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西通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西通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5 读·思(三)说明:共两大题,9小题,满分9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一、小语段阅读(30分)胖子学裁缝星云有一个胖子,胖到没有一家服装店有适合他穿的衣裤尺寸,他因此非常难过。

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因为穿衣的问题而苦恼,就告诉他:“”他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跑去学裁缝。

几年后,他缝制出心得,想到与他有着相同境遇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于是筹资开设制衣工厂,成立胖子服饰专卖店,生意好得不得了,此举不仅替自己也替别人解决了穿衣的问题,更因此得到了社会的掌声。

成功的人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特质,能够让他们在危机、困难中振作,寻出一条生路,不会让自己沉溺在困境中,不知所措。

生命的智慧,往往在挫折中渐渐被发掘,渐渐成熟,所以不要害怕逆境,《菜根谭》有云:“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生命中每个境遇的出现,必然有它的道理,若有自觉力,就能看出个中端倪,寻出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2年第4期,有删改) 1.胖子的父亲看到儿子的苦恼,告诉了他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3分)2.胖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3.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10分)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两只信鸽黄瑞云一个信鸽爱好者驯养了两只很好的鸽子,这两只鸽子多次准确无误地飞回目的地。

但驯鸽者发现,它们总是有先有后,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

他想:虽然两只鸽子都能飞回目的地,但它们在路上还是因为认错路而多飞了路程。

之所以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肯定是有时那只飞了弯路,有时这只错了目标,不然一定是同时到达的。

他又想:如果两只鸽子靠在一起,共同辨认方向和目标,那一定能更加迅速、更加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他把这一设想付诸实践:用一根两米长的绳子把两只鸽子并联起来,然后放它们飞行。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1概括文章内容或概括段意:交待记叙六要素【示例】《圣诞夜休战》二战时的一个圣诞夜,一位德国母亲在自己家中收留了交战的美、德士兵,度过了一个平安的圣诞夜。

《原谅》写女儿在法国某饭店当服务员时,不小心把菜汤洒在客人的衣服上,非常惊慌害怕,不知所措,却得到了客人的原谅。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景物描写:纯自然景物的描写《孤独之旅》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环境描写作用:写出了芦苇荡的广茂空旷,烘托了杜小康害怕、胆怯的心情,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3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记叙:主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也就是把记叙的六要素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语言主要使用叙述性语言。

描写:表达的对象主要是人、景、物。

把人、景、物的情状特征,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大量使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得到深刻鲜明的印象。

说明: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结果等进行解说,从而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确、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一般不要求形象的描绘。

抒情:即抒发作者感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交接抒情两种。

(注意!号)议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和主张的一种表达方式。

揭秘雪崩(2008)1999年2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

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

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第一自然段)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一自然段则运用了和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第一自然段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案示例】描写、记叙(叙述)(2分)记叙写出了雪崩的突发性;引出下文;描写写出了滑雪者的优美身姿,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吸引读者;(第一段作用)。

庐山的司机阅读答案

庐山的司机阅读答案

【 - 写作素材】【篇一】庐山的司机阅读答案登庐山阅读理解答案篇一:登庐山阅读理解答案登庐山到了山顶,庐山的大部分山景依稀可见,近处的风景特别优美。

站在高处眺望,有的地方瀑布飞泻,有的地方险峻惊人,有的地方亭台耸立。

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抒发了小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二:登庐山阅读理解答案篇三:登庐山阅读理解答案到了山顶,庐山的大部分景色依稀可见,近处的风景特别优美。

一、短文第一自然段加黑的句子是[ ]a、比喻句b、排比句二、短文中描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 ]a、第一自然段第2句b、第二自然段第2句三、作者站在高处眺望的景色是[ ]a、有的地方险峻惊人,有的地方瀑布飞泻,有的地方亭台耸立到了山顶,庐山的大部分景色依稀可见,近处的风景特别优美。

一、短文第一自然段加黑的句子是[ ]a、比喻句b、排比句二、短文中描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 ]a、第一自然段第2句b、第二自然段第2句三、作者站在高处眺望的景色是[ ]a、有的地方险峻惊人,有的地方瀑布飞泻,有的地方亭台耸立黄山松魂庐山的司机阅读答案古人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确,黄山的幽美林壑,嶙峋怪石,缥缈烟云令游人流连忘返。

曾听说黄山的松树是坚韧有节气的,我并不觉得。

初游黄山,只感到那些松仅是“迎客”“送客”的礼仪小姐罢了。

庐山的司机阅读答案当年杜甫攀上始信峰才“始信黄山之五岳绝顶”。

峰上土层不过十多厘米厚,本以为黄山松再坚强不屈也得依靠土壤的滋养,其实不然,它的根完完全全嵌入坚硬的岩石。

那样干燥、阴冷的石基中竟长出了婀那多姿的树干。

这正让我想到黄山人。

他们不正像黄山松一般扎根在贫瘠的岩石上,却凭着那骨子韧劲建造自己的家园?邓小平一声“把黄山推出去”犹如开天劈地般响彻黄山。

赣州市章贡区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赣州市章贡区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赣州市章贡区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东方大佛莫高窟,是敦煌的一顶金冠。

一到这里,人们便发现,莫高窟打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坐北向南的格局,所有的窟门都朝着东方。

每天最先迎到太阳的是九层阁。

它雄踞窟区之上,最突出的成为莫高窟外部建筑标志。

但九层阁没有司空见惯的雕梁画栋、描金彩绘,而是自然地呈现出棕红的土木本色,使得木质结构与石窟更加②。

沿着经过加固修整过的栈道,穿过曲折陡峭的山崖,登上九层阁的最高处,眼前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洞窟,窟内端然坐着一尊高达33米的释迦牟尼塑像。

这尊佛像艺术造①(yì)惊人,集中了敦煌彩塑艺术发展到黄金时期的许多特征和精粹。

1.文中加点字“栈”的读音正确的是()A.jiàn B.zhànC.zàn D.xiàn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旨B.皆C.诣D.谐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天衣无缝B.水乳交融C.十全十美D.浑然一体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在窟区之上,成为莫高窟外部建筑最突出的标志。

B.在窟区之上,最突出的成为莫高窟外部建筑标志。

C.它雄踞窟区之上,成为莫高窟外部建筑最突出的标志。

D.它雄踞窟区之上,成为最突出的莫高窟外部建筑标志。

5.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中国人主要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

②中国先民不仅编竹为筏,还将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

③孔子因勤于读书,把牛皮绳多次翻断,于是有了“韦编三绝”的佳话。

④儒家经典很多写在竹简上。

⑤人们先砍竹削片,晒干后钻孔,再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

⑥由于竹简的利用,中国文字记载的经典得以保存传世,可以说竹子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A.⑥④①②③⑤B.②⑥④⑤③①C.⑥②①④⑤③D.②⑤③①④⑥6.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小刚最近很苦恼,居家上课期间,妈妈常常推门而入,还时常挪动他房间里的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三叠泉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光滑了的树杆。

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就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

它们险峻陡削、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

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的抱怨这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默无语,执拗的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

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的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

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弥漫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负弦波!”一位年轻的旅伴说。

“太好了!不过,似乎正弦波更能代表前进的规律?”简单说,负弦波是从负极进入正极;正弦波是从正极进入负极。

后者的波形符号是先上后下,而前者,恰恰相反。

“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

”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

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

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

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

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无尽的喧嚣,细细体味这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乎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

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

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

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3年第13、14期)1、通读全文,说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的含义。

2、文中有两句话与开头“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相呼应,请将有关句子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结合你学到的写作知识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3、本文是篇游记,如果把文题《下三叠泉》改为《游三叠泉》,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在作者笔下,庐山的石阶、云雾、山泉都是那么形象生动,各具情态。

你觉得其中最有情趣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5、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用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语言予以概括。

(不超过40字)。

答案:1、三叠泉是庐山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三叠泉能体味到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

2、句子摘录:(1)“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2)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

体会好处:从内容或结构说任一方面均可。

3、题目更恰当。

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等选择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4、没有统一答案。

如从山泉“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响”感觉山泉在“召唤”,从山泉的“奔腾不息”感觉山泉在“无穷无尽的喧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泉活泼、俏皮的情态,惹人喜爱。

又如以石阶的“默默无语”,状写其执拗的性格。

再如抓住云雾的飘忽不定、弥漫、浓密的特点,写出其将“我”轻轻包围、淹没的动人情态,渲染了庐山的含蓄美。

5、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

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可见,这路绝不是一般的“下坡路”,而是探索之路。

所以说,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