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1000字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1000字

《艺术哲学》读后感1000字!源于生活的艺术,不会孤立存在。

作者:夏天艺术是什么?为什么而产生?我曾以为的是我们感受到美而有感而发的创作。

丹纳却说‘’艺术不是孤立的,是和某些时代精神或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原来艺术不单只是研究线条、画风……艺术还可以这么来解释。

丹纳的《艺术哲学》完全给了我一种不一样地体验。

本书一开始,作者丹纳就直接指出艺术的本质是与群众息息相通不会孤立而存在,它一定会带着时代的烙印。

随后围绕他的论点,丹纳重点采用三段分别代表欧洲艺术史高峰的例子来展开论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

为什么这三个地区能高产出这么多优质的艺术品呢?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特性,历史时期息息相关。

丹纳的论证是恢弘的,思维是辩证的。

随着他的讲解,一幅一幅的史诗画卷仿佛一一在我的眼前展现。

他所讲的每一段艺术产生的井喷期,无一例外都从环境开始,再从环境到民族特性。

不同的环境锻炼出不同的民族特性。

例如意大利这个拉丁民族,不同于理性的日耳曼民族的德国人,意大利人更多地继承了罗马人的习性。

浪漫,对事物非常敏锐,对情感是激烈的,感性而冲动。

奉行及时行乐,对于那些渺茫的未来,他们更愿意把握当下。

所以这种介乎纯粹的观念与纯粹的形象之间的精神状态更有利于创作。

正是处于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中,不分高低贵贱,意大利人民仿佛天生就为艺术而生。

我不由得想到这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报导。

因疫情影响,意大利人民禁足在家。

不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人们自发地走上阳台吹拉弹唱,把禁足变成一场又一场的演奏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纽约的‘’崔娃‘’,他也想仿效意大利人在阳台高歌一曲,刚开口不久就遭到邻居的“无情问候“。

民族的天性使然,意大利人不成为艺术家,谁能?当然,除却民族特性这一特点,艺术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对艺术的产生影响也是巨大的。

被人们诟病的哥特式建筑的产生,就是产生于一个苦难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人紧张而颓丧,他们不再追求远大的目标,而是寄希望于缥缈的宗教。

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

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

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丹缴艺术哲教读后感(一)寒假的时分,有幸意识了学育教院的一名传授,她举荐了一部孬书模板——法国史教野取攻讦野丹缴所着的《艺术哲教》。

于是细细的读了起去。

原书模板编录了1865⑴869年期间正在巴黎美术教院的学教讲稿格式参考,是按学教入程陆绝印造刊行的有着弱烈教学特色的学教事真。

丹缴使用详细事例注明笼统观点的才能晚未被世界教术界私认,他讲述层次清晰、布满形象、富裕殷勤,把艺术(美术)外易缠的答习题分明、亮确的讲个通透,被称为逻辑野兼诗人。

原文特地将《艺术哲教》外论述“艺术品的实质”那个论习题做为典型案例,重点剖析丹缴教学方式的感性特色,勤奋使教学建设正在准迷信的根底之上而非觉得战趣味的根底之上,鉴戒有用之法于美术学教外。

丹缴蒙十九世纪做作迷信界的影响极深,出格是达我文的入化论,正在哲教上异时蒙着德国的乌格我的影响。

丹缴以为所有事物的领熟、开展、演化、祛除皆有纪律否觅。

艺术钻研的历程便是“处置真动身,没有从主义动身,没有是提没学训,而是提没纪律,证实纪律”。

“尔惟一的义务是摆列事真,注明正在那些事真里前艺术是若何孕育发生”。

迷信而宽谨的乱教方法奠基了丹缴正在艺术史教钻研发域的职位地方。

丹缴每每用到一个富裕特征的词组“精力天气”。

天气做用于覆盖期间的一切事物,弱调那个年夜果数的影响,艺术钻研便处正在了一个庞大而坐体的多维空间外,所有贯通于艺术、做作、人文的次要特色战果因逻辑皆有了一个一定的联络,那样便修构了一个谐和共熟论、入化论的钻研仄台。

他说:“尔的方式的动身点是正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没有是伶仃的,正在于找没艺术品所附属的,而且能诠释艺术品的整体”,“由此咱们能够定高一条端方,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野、一群艺术野,必需邪确的构想他们所属的时期精力微风雅概略,那是决议所有的根本起因”。

丹缴教学的入程通篇皆是由各个次要特色之间的网络闭系取果因闭系构修的。

他弱调:领现战节制次要特色是人类的下级状态,是人类区分于植物的值失尊重的能力。

艺术哲学 丹纳读后感

艺术哲学 丹纳读后感

艺术哲学丹纳读后感《艺术哲学》是法国哲学家丹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艺朿的本质、美的定义以及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丹纳在书中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形式和符号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观众则通过作品来感受和理解这些情感和观念。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或者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作品的外在形式,而是更加关注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其次,丹纳对美的定义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美是一种感知和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对形式和结构的审美享受。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这种主观性的美的定义让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将美局限于外在的形式和外观,而是更加关注内在的感知和情感。

美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和理解。

最后,丹纳在书中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表达,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艺术不是脱离于现实生活的,而是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的。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美好和丑恶,通过作品来启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

这种对艺术与现实生活关系的思考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将艺术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而是更加关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丹纳的《艺术哲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

艺术与现实生活是相互关联的,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美好和丑恶,启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

希望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感受美的存在,以及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实生活。

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

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

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一)暑假的时候,有幸认识了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她推荐了一部好书;;法国史学家与批评家丹纳所着的《艺术哲学》。

于是细细的读了起来。

本书辑录了1865-1869年期间在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讲稿,是按教学进程陆续印制发行的有着强烈讲授特征的教学事实。

丹纳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概念的能力早已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他讲述条理明晰、充满形象、富有热情,把艺术(美术)中难缠的问题清楚、明确的讲个通透,被称为逻辑家兼诗人。

本文特意将《艺术哲学》中阐述“艺术品的本质”这个论题作为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丹纳讲授方法的理性特征,努力使讲授建立在准科学的基础之上而非感觉和兴趣的基础之上,借鉴有效之法于美术教学中。

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哲学上同时受着德国的黑格尔的影响。

丹纳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

艺术研究的过程就是“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提出规律,证明规律”。

“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在这些事实面前艺术是如何产生”。

科学而严谨的治学方式奠定了丹纳在艺术史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丹纳常常用到一个富有特色的词组“精神气候”。

气候作用于笼罩期间的所有事物,强调这个大因数的影响,艺术研究就处在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多维空间中,一切贯穿于艺术、自然、人文的主要特征和因果逻辑都有了一个必然的联系,这样就建构了一个和谐共生论、进化论的研究平台。

他说:“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矩,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丹纳讲授的进程通篇都是由各个主要特征之间的网络关系与因果关系构建的。

他强调:发现和控制主要特征是人类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值得尊敬的才能。

科学与艺术这对人类进程的双翼表现的也是主要特征,科学以定义和公式表现,艺术以审美与情感表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第一篇: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读书笔记丹纳(1828—1893),丹纳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 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等。

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

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艺术哲学》是傅雷于1958—1959 年译出,并撰写了译者序,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括在一个更大的总体之内。

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

艺术作品从属于一个总体,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

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这个最大的总体出发,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研究。

丹纳《艺术哲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丹纳(1828-1893),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深受达尔文与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实证主义运用与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

本书作者丹纳和黑格尔同为近代艺术哲学的两位大师,但丹纳的艺术哲学思想与黑格尔有显著的区别。

黑格尔对艺术哲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到美学研究领域,为美学建立了全新的历史分析方法。

丹纳则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艺术鉴赏和创作方法,丰富了文艺理论的库藏。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分别对艺术的性质、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及艺术门类、体系进行了分析。

他把艺术现象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环境相联系,以此考察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命题。

丹纳的《艺术哲学》同黑格尔一样,也把艺术分为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五个门类来考察,但与黑格尔不同的是,他认为艺术在于表现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著的特征。

他把艺术的兴衰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由此提出了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并且提出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和效果程度。

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A 艺术品的本质(艺术品隶属于总体/艺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在于表现逻辑关系/艺术的目的是反映对象的主要特征/艺术家需有天赋及感染力)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首先一件艺术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

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这个艺术家庭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与它一致的社会。

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篇一: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括在一个更大的总体之内。

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

艺术作品从属于一个总体,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

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这个最大的总体出发,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研究。

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丹纳的种族指的是种族特性,它来源于天生的遗传性,是一个种族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原始印记。

“我们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

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种族形成的原因,他更多地强调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

他认为种族的特征是由自然环境造就起来的,而种族的特征又体现在民族的精神文化上,成为民族精神文化原始动力的一个部分。

丹纳的所谓环境,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

丹纳坚持整体的联系的观念,反对孤立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

原本以为《艺术哲学》是一本比较理论化的哲学书,看了之后才发现更像是一本介绍关于他们的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风俗、种族与艺术的书。

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全书条分缕析,富有热情,内容丰富精彩,不像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更像是在读有趣的历史。

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论物质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都可以解释;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

在他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原则出发,丹纳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

因为种族的不同,造成日耳曼民族的艺术与拉丁民族的艺术不同,前者更浑朴,后者则更精致;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所以意大利绘画多表现理想的优美的人体,而尼德兰绘画多表现现实的甚至是丑陋的人体;因为时代不同,所以古希腊人能够创造出简单而静穆的伟大作品,而现代人只能创作出孤独、苦闷。

丹纳举出许多显著的例子说明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的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

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我们隔了几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台唱。

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

”他又以每种植物只能在适当的夭时地利中生长为例,说明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从而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的环境,满足社会的要求,否则就要被淘汰。

我们在今日看来,丹纳更大的缺点倒是在另一方面:他虽则竭力挖掘精神文化的构成因素,但所揭露的时代与环境,只限于思想感情,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风俗人情,总之是一切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

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全书条分缕析,富有热情,内容丰富精彩,不是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更像是在读有趣历史,因为所学的是设计,对本书所讲述的西方艺术了解的并不多,书中所提到的大量画家并不认识,例举的大量例证也不了解,所以很多细节不能很好的记住,所以对整本书的理解不是很完整,然而读的过程中会联想到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感受到书中所提及的意大利、希腊、尼德兰当时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当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态都相互影响互有联系,比如现在流行的室内及家具风格中的“北欧风格”、“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地中海风格”等,都是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设计中的反映,这些艺术风格虽然过去多年但还在影响着现代的设计风格。

设计应该不断的向前看,走在时代的前端,但是经过时间推敲的经典却永远不会退出潮流。

这又让我想到在室内设计中,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的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古板”、“老旧”,认为是年纪大的人才会用的设计风格,其实是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没有对中国传统的东西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不光要“传承”,还要“创新”。

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影响着艺术和艺术品,中国的设计在经历了模仿、抄袭的过程之后,也在思考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这样的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下,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散发出光芒,中国设计师在2012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上展出的“请坐,米兰”系列家具,这一系列家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梅瓶、花鼓、万花筒等加以现代手法的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

艺术是有共通性的,设计包含在艺术当中,只有看清楚艺术的本质,才能更了解了解艺术的重要。

我们感觉到艺术的重要,但那只是处于本能而非根据思考。

我们只重视艺术,对艺术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释我们的重视和敬意。

我知道很多设计风格,但不了解这些风格的起源和发展,如今我们能说出我们赞美的根据,指出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

艺术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把最美好最深处的内容传达给大众,而设计也是如此。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因为不是所有人所处的环境都一样,个人的性格爱好不一样,审美也就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艺术本身很难有定论,每个人因为环境、身份、审美不同,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角度,欣赏思维。

而丹纳认为“艺术品的目的是使一个显著的特征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因此,他所认为的对艺术的判断规则是:“一件作品越接近这个目的越完善;换句话说,作品把我们提出的条件完成得越正确越完全,占的地位就越高。

”这条件是什么呢?丹纳在书中也列出了:“我们的条件有两个,就是特征必须是最显著的,并且是最有支配作用的。

”接下来丹纳进一步论述了“特征的重要程度”,用来说明作品的重要程度取决于特征的重要程度。

之后在论及“特征的有益程度”,仍然同上文论述的部分相当,先从精神生活,再提文学作品,继而是肉体生活,最后才是造型艺术。

丹纳在序文中还提到了人们对于艺术品产生的想法:“我们很容易认为艺术品的产生是由于兴之所至,既无规则,亦无理由,全是碰巧的,不可预料的,随意的。

”是的,也许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只凭个人的幻想、个人的经历、个人的情感,而群众赞美艺术品的时候也只凭一时的兴趣,也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艺术家的创造和群众的同情都是自发的,自由的,也许和一阵风一样变化莫测。

虽然如此,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群众的艺术欣赏也像风一样有许多有依可循的条件和固定的规律:揭露这些条件和规律应当是有益的。

”在我看来,虽然我对书中所提到的人物、事物等还不是理解的很清晰,但是通过这本书,
他给予了我有益的东西,开启了我的思维,例如各种门类艺术的有怎样的起源和发展,传承和进化,也许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傅雷先生对此作了较辩证且全面的分析:“有人批评他只采用有利于他理论的材料,抛弃一切抵触的材料。

这是事实,而在一个建立某种学说的人尤其难于避免。

要把正反双方的史实全部考虑到,把所有的例外和变格都解释清楚,决不是一个学者所能办到的,而有待于几个世代的人的努力,或者把研究的题目与范围缩减到最小限度,也许能少犯一些这一类的错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