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公开课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知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括(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请问:前面讲了哪两次战争?结局如何?这两次战争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明官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是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今天,就请和我一起第4课,去了解他们是怎样探索的。

(出示PPT1并板书:第4课洋务运动)出示PPT2,提问:什么是洋务?(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过渡:洋务运动它为何兴,又为何败呢?在近代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1、背景:出示PPT3,请看图片,在洋务运动开展之前,大清王朝经历了怎样的痛苦遭遇?这些遭遇说明当时清政府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1、内: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外:英法(美俄)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北京条约》等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蚕食北方大片领土。

概括:背景:清朝内外交困)假如你是当时清朝官员,要摆脱这样的困境,你会向皇帝提出哪些对策呢?(生畅所欲言)综合起来就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以摆脱困境。

2、目的:(过渡:请听两个例子,并看两则材料,。

)(师讲述)A、第二次鸦片战争,保卫天津的过程中,清军名将蒙古族人僧格林沁,率3000蒙古铁骑,冲向英法联军阵地,枪炮停息,联军无一伤亡,3000蒙古铁骑仅剩7人6马。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讲解。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一课,课标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第二,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三,通过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洋务运动的辩证看法。

因此,本节课是在分析洋务运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的发展特点来设计本节课。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材料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课件,通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清军战舰的图片导入本节课,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的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联系旧知,以实现知识的关联性,然后通过一则材料来引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通过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最后,我通过与本节课相关的几则材料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重要。

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感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储备,具备基础的分析能力,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训练,且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目的、主张、时间、口号(史料实证)2.掌握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及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感受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的艰辛与可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2.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的图片和甲午战争清军战舰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由此导入新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课本,记住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目的、主张、时间、口号?(重点)目标3:阅读课本,列举出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哪些?(重点)目标4:通过小组辩论,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阅读材料及结合教材,分析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认识到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前两课的学习,使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贪婪,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洋务运动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认识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以及评价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历史资料,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如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朝统治集团的焦虑等。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如自强运动、求富运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代表人物、成就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

4.案例分析法: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相关案例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在呈现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发打印好的案例资料,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程要求:
列举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⑵通过探究李鸿章不同时期的思想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它的局限性。

⑶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评价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在西方强大的侵略面前,中华民族被蹂躏,中国古老的文明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国人的观念悄然发生了改变,作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所迈出的第一步,洋务派的开拓精神值得学习,但洋务派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深入学习和思考洋务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难点: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
通过再现历史、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五、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国力的衰弱,列强的凌辱,谁能够拯救中国呢?各阶级,各阶层纷纷为中国开除了药房,为就中国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依次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由向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2、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识记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企业
正确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民主导学:
第一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并填充学案。

(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课文,找到课文的主干知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自主解决。


一、兴起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2.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

3.时间:
4.代表:(1)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

(2)地方以、、、、为代表。

5.运动: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

二、内容
1.分两个阶段:前期以为口号,兴办,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______ 为口号,兴办______ ,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还建立了三支。

(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年成立的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三、评价
1.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2.性质:是一次失败的。

2、评价
(1)性质:是一次。

(2)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而不是把中国引
向,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3)进步性
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开辟了道路。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二环节:
组织学生欣赏一段视频:观看洋务运动视频,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从整体上对洋务运动有个了解。

提出问题:
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什么叫洋务?洋务派有哪些代表?
学生回答:
教师:PPT展示。

(过渡)教师:内忧外患使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来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那么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洋务派们进行了哪些探索?
教师:展示PPT表格,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探究: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

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顽固派骂道:“李鸿章、丁汝昌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

”丁汝昌还被送了一个“丁鬼奴”的绰号。

面临声势浩大的保守势力,李鸿章慨叹:“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牵掣,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新学苦旅——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洋务派也摆脱不了“无知”二字。

他们虽然呼吁变法,自己并不清楚何谓西方文明、所谓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办起洋务来错误百出。

材料四: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指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
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

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

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学生探讨后明确:(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4)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通过出示漫画,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此设计意图为让学生们通过漫画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与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进行比对得出:这株富强之花植根于封建主义土壤,缺乏足够的养分且地表坚硬阻力极大,茎杆瘦弱;西方殖民主义阴云密布,这株花由于光合作用不足,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叶片发黄,最终使这株富强之花凋谢了的原因。

(洋务运动破产了)为下一个学习环节奠定基础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术界的有以下三种观点:)
1:基本肯定。

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

2:基本否定。

洋务运动总体上是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3:“洋务运动虽破产,但它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史实,并说明理由。

此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小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认识到洋务运动既有其消极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的作用,从而得出学习历史就是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来全面发展地评价这一段历史事件。

小结:)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次尝试,具有开拓精神。

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课堂练习:
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2.从洋务运动的实践来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
A.军事教育
B.民主政治制度
C.科技教育
D.机器生产
3、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
4.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

”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人民革命
B.抵抗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朝的统治
5.在洋务企业的影响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板书设计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自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