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国藩的一些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成功及现代启示

有这样一幅挽联“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写给谁的呢?答案是曾国藩,曾国藩是一个大成功者,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用章太炎的话来概括他很准确“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一方面许多人对他推崇备致,包括毛泽东、蒋介石、梁起超等。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潜心研究过曾氏文集并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曾说:“阅曾文正全集一书,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足为吾人之师资”。梁起超说“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岂惟我国,亦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也有不少人对他有否定性的评价,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但曾国藩确是一个大成功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曾国藩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而且能从曾国藩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对自发有所帮助,老人可以学习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文化人可以学习他的治学之方,妇女们可以学他的持家教子之术,官员可以学他的为官从政之法等,今天主要讲他的治学与持家之道。

一、曾国藩的生平及人生的几大阶段

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曾国藩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 乳名宽一。

1833年(道光13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1834年(道光14年)24岁,,参加乡试中举人。1838年(道光18年)28岁,会试中进士出身。

1840年(道光20年)30岁,授翰林院检讨

1847年(道光27年)37岁,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

1853年(咸丰3年)43岁,开始编练湘军。

1854年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

1860年(咸丰10年)50岁,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恰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1869年(同治8年)59岁,任直隶总督

1870年(同治9年)60岁,奉命处理天津教案,9月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

1872年(同治11年)62岁,。3月12日逝世

他的一生大概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作为一个艰苦力学的农家子弟,第二个阶段是北京城里的太平京官,第三个阶段是与太平军作战的军事首领,第四个阶段就是直隶、两江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

曾国藩28岁中进士点翰林,是他们家破天荒的翰林;30岁授翰林院的检讨,官品是从七品。只用7年的时间,在他37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从二品的大员了。这在湖南是空前绝后的,在全国范围,这么快速度的升官,连他在内也只有三个人。从39岁到42岁,他先后遍兼五个部的副部长,除了财政部,吏部、工部、刑部、兵部他都当过。这意味着:第一曾国藩的官运很好,很会做官;第二他的官声很好、名声很好,大家都要他去。

同治三年将南京攻下之后,朝廷封他为一等毅勇侯。自古以来书生是很少有封侯的,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而封万户侯,而且不止当年那个汉代的万户侯。当时他的身份是大学士,中国男人最大的理想——封侯拜相,曾国藩做到了。所以说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并且是大成功者。

二、曾国藩的治学之道

(一)曾国藩的治学成就

曾国藩治学的主要成就有:

1、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湖湘文化的典型表,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2、他是诗词对联高手。当时就有很多求他写对联墓碑铭等。

3、著作等身《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

《家书》、《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4、晚清三大奏折高手等。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我认为这与他的读书治学观是分不开的。

(二)曾国藩治学的目的

有些人认为读书的目的主要有当官、发财、找美女、光宗耀祖,也有人认为读书的目的是破除愚昧,明白道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曾国藩的治学目的是什么呢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进,则家私日起。”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读书人,则毕生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情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乎?”

“既入科场,恐诗文为同人内外帘所笑,断不可不切实用功。”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曾氏的读书目的:

1、读书是为了进德修业。

2、是为了用正确的理论导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3、使自己有真才实学。

(三)、曾氏的读书方法

1、立志。“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同住,彼亦自彼,我自我矣”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换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苟能发奋自立,则家熟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熟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志是标杆、是旗帜,也是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与方向,明确的志向是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当然也是读书治学的原动力,立志对学习的动机、情感、方向、目标发生直接作用,是学习达到成功的先决条件,治学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如果没有内驱力,没有自身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