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第四章_炎症

• 胸腔
积液
胸腔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
腹腔积脓
不完全痊愈:
损伤的范围较大机体抵抗力较弱组织再 生能力有限或坏死组织和渗出物不能完 全溶解吸收,则由肉芽组织增生修复, 使局部形成瘢痕或纤维粘连。
二.迁延不愈
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治疗不及时或不 彻底,之炎因子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或反 复作用等因素,某些急性炎症可迁延不 愈,转为慢性炎症,病情时轻时重。如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等。
(1)感染性肉芽肿 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2)异物性肉芽肿 此种肉芽肿是由进入组织内的外科缝线、 石棉、粉尘、滑石粉等异物引起的。
第五节
一、痊愈
炎症的结局
二、迁延不愈
三、蔓延扩散
一.痊愈
完全痊愈:机体通过自身的防御和适当 的治疗,炎症病因被消除,炎症灶内的 坏死组织及渗出物被溶解吸收或排出体 外,病灶周围同种细胞再生修复,病变 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三. 增生
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理化因子的刺 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数目增多,称 为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有利:1.防御反应 2. 产生炎症介质和分泌多种抗体 3.限制炎症的蔓延
有害:过度的增生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 害,影响其功能。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 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炎症局部的表现以体表的急性 炎症最为明显。
第四章 炎症
炎炎症症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 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 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渗出 增生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简答题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简答题
基本病理变化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在炎症中,血管扩张是由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的,如组织胺、前列腺素等。
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使得炎症介质、白细胞、液体等可以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导致局部肿胀和红肿。
2. 细胞浸润:炎症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白细胞可以更容易地进入炎症部位。
主要的浸润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这些细胞释放出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增强炎症反应。
3. 组织修复和纤维化:在急性炎症过程中,机体会尽力限制炎症扩散,并开始进行脓肿形成和修复。
当炎症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损害组织时,机体进一步启动纤维化过程,形成瘢痕组织。
这些改变是为了修复和恢复组织结构的功能。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七章
4、白细胞吞噬活动 ➢白细胞游走到炎区后,可吞噬炎区内异物,并借助于胞浆 内溶酶体酶,将其分解、消化,称白细胞吞噬活动。 ➢吞噬过程 吞噬细胞与异物接触后,其胞膜和胞浆发生变 形,向异物伸出伪足,并包围异物,将异物纳入胞浆内,而 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胞浆内溶酶体颗粒融合成吞噬溶酶体。 异物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溶酶体酶消化、溶解、灭活和清除。
第七章
(三)白细胞游出 1、游出过程 炎症过程中,随着血浆液体的渗出,白细胞 逐渐由原来的轴流转入边流,向血管壁靠近,并粘附在血 管壁上,这个过程称白细胞附壁。附壁后其胞浆形成伪足, 伸入血管内皮之间,然后整个细胞以变形虫样运动穿过血 管壁,游走到炎区内,称白细胞游出。游出的白细胞在炎 灶内聚集,称白细胞浸润。
第七章
三、增生性变化(增生)
➢炎症的增生性变化是指炎区组织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可贯 穿于整个炎症过程,但在急性炎症早期不太明显,而在慢性 炎症或急性炎症晚期特别突出,增生细胞的种类较多。
第七章
➢炎症早期 主要以血管外膜细胞、巨噬细胞增生为主,与来 自血液的白细胞一起参入吞噬活动。
第七章
➢炎症晚期 主要以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为主。二者共 同形成肉芽组织,逐渐由炎区四周向中心生长,借以修复炎 区缺损。
第七章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变质、渗出、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二、填空题
1、发炎组织内往往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常见的
有
、
、、
第七章
3、炎性细胞种类与作用 ➢炎症时除血液中白细胞游出外,原组织中巨噬细胞也发生 增生和活化,共同参入炎区内异物的吞噬活动,炎区内这 两类吞噬细胞统称为炎性细胞。炎性细胞的种类较多,主 要有以下几种:
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包 细胞反应 为 白细胞渗出和吞
括
分 噬作用
教材上分为:血管反应和细 胞反应。
1、血流动力学改变 即血管反应、炎性充血。 炎症过程中组织发生损伤后,很快发
生血流动力学变化,即血流量和血管口径 改变。
1)细动脉短暂收缩,持续几秒钟。 (由于神经源性和一些化学介质的机制)。
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先累及细 动脉,随后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局部血 流加快,造成局部发红发热。(机制是因 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即轴突反射和化学 介质的作用)。
胞连接处伸出伪足,整个白细胞以阿米 巴运动的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中逸出。
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都是 以此种方式游出血管。
穿过内皮细胞的白细胞可分泌胶原
酶,降解血管基底膜而进入炎区内(一 个白细胞常需要2~12min才能完全通 过血管壁)。
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的种 类不同。急性炎症的早期6~24h嗜中性 粒细胞首先游出,48h后所见则以单核细 胞在组织内浸润为主,因为嗜中性粒细 胞寿命短,24~48h后崩解消亡,而单 核细胞在组织中寿命长;嗜中性粒细胞 停止游出后,单核细胞可继续游出;炎 症不同阶段所激活的粘附因子和趋化因 子不同,而且嗜中性粒细胞能释放单核 细胞趋化因子,所以引起单核细胞游出。
②渗透压改变
炎区内〔H+〕增高 盐类解离加强
组织崩解 细胞内K+释放
由 分解代谢绝亢进 高分子量的糖、
于
蛋白质等分解为许多低分子微粒
炎区内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浆蛋白
渗出 炎区内离子增多
(H+、K+、PO4-3),分子浓度升高
渗透压升高 吸水性增强 炎性水肿
炎区内渗透压变化和H+浓度相似, 愈接近炎区中心,渗透压越高。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3.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① 附壁 及滚动: 血流变慢停滞,白细胞靠边图6-3
② 粘着 (adhesion): 电荷、二价离子、见图9-1 图9-2
③ 游出 :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血管周围组 织的过程称为游出。见图10-1 图10-2 图11 ④ 趋化性
白细胞 朝向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 定向移动。 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 因子
知识要点
1、重要概念:炎症、渗出、假膜、 脓肿、蜂窝织炎、炎性细胞浸润、 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渗出液和 漏出液的区别 3、几种主要类型的炎症的特点 4、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结局,炎症介 质的种类及功能
概述 急性炎症 慢性炎症 炎症结局
第一节 概述
一、概论
定义: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 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 应。血管反应为中心(如图1) 防御 为主
补体…
⑵ 浆液卡
渗出浆液从粘膜表面排出(往下流)
⑶ 炎性积液
渗出物积聚于体腔(浆膜腔)
⑷ 纤维蛋白渗出
形成假膜 限制扩散
或积于肺泡腔 利于吞噬
附:
渗出液
漏出液
透明度
浑浊
比重 蛋白量 细胞数
1.018以上 2.5g%以上 >500个/mm
凝固性
能自凝
Rivata Test (十)
澄清 1.018以下 2.5g%以下 <500个/mm 不自凝
障碍(如图5)
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 实质器渗出 渗出的机制 1. 血液动力学改变 ⒉ 血管通透性升高 3.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血液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见图6-1 血流减慢,血流停滞见图6-2
病理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什么方面的科学?A. 病因B. 发病机制C. 病理变化D. 临床表现答案:C2.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哪些?A. 局部充血和水肿B. 局部白细胞浸润C. 局部组织细胞坏死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3. 以下哪种细胞是炎症反应中的主要细胞?A. 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神经细胞D. 肌细胞答案:B4. 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细胞大小和形态B. 细胞核的变化C. 细胞排列和组织结构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肿瘤的大小B. 肿瘤的生长速度C. 肿瘤的侵袭性D. 肿瘤是否转移答案:D6. 以下哪种类型的肿瘤是恶性肿瘤?A. 腺瘤B. 纤维瘤C. 脂肪瘤D. 肉瘤答案:D7.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A. 动脉壁的炎症B. 动脉壁的纤维化C. 动脉壁的钙化D. 动脉壁脂质沉积和纤维化答案:D8. 以下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A. 乙型肝炎B. 艾滋病C. 流行性感冒D. 肺结核答案:D9. 肝硬化时肝脏的病理变化特点是什么?A. 肝细胞大量坏死B. 肝脏体积缩小,表面结节形成C. 肝脏肿大,质地变硬D. 肝脏出现多个囊肿答案:B10.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D. 糖尿病答案:A11. 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A. 红细胞生成减少B. 红细胞破坏过多C. 红细胞丢失过多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2. 以下哪种类型的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A. 病毒性肺炎B. 支原体肺炎C. 军团菌肺炎D. 大叶性肺炎答案:D13. 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哪些?A. 血管内皮损伤B. 血流缓慢或停滞C. 血液凝固性增加D. 所有上述选项14. 以下哪种类型的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A. 风湿性心脏病B. 高血压性心脏病C.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D. 心肌病答案:C15.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发病部位不同B. 溃疡的大小不同C. 溃疡的深度不同D. 溃疡的并发症不同答案:A16. 以下哪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慢性肾小球肾炎C. 糖尿病肾病D.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答案:A17. 以下哪种类型的肿瘤是良性肿瘤?A. 胶质瘤B. 星形细胞瘤C. 胶质母细胞瘤D. 脑膜瘤答案:D18. 以下哪种类型的细胞死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B. 凋亡C. 自噬D. 凝固性坏死答案:B19. 以下哪种类型的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A. 急性肝炎B. 慢性肝炎C. 重型肝炎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0. 以下哪种类型的肿瘤是恶性肿瘤?A. 脂肪瘤B. 纤维瘤C. 神经鞘瘤D. 神经母细胞瘤答案:D。
常见基本病理变化

区别:肥大是体积增大,增生是数 量增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生:细胞、组织和器官数量增多, 功能基本不变
联系:肥大和增生都是病理变化的 表现,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影响方 式不同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淋巴回流受阻
坏死
坏死的分类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坏死的原因
缺血缺氧:组 织长时间缺血 缺氧,导致细
胞死亡
感染: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导致组织
坏死
化学损伤:强 酸、强碱等化 学物质对组织
造成损伤
气体栓塞:静脉损伤时,外界气体可经缺损处进入血流,随后被带到右心室并泵入肺 动脉主干,阻塞血管
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或猝死的分娩并发症
栓塞的后果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充血
生理性充血
原因:生理性充血是指由于生理刺激引起的器官或组织充血
表现:生理性充血通常表现为器官或组织轻度肿胀、颜色略红
意义:生理性充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对于维持器官或组织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 意义
注意事项:在生理性充血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器官或组织的损伤
炎症性充血
定义:炎症性充血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充盈扩张 原因:炎症介质的作用,如组胺、激肽、前列腺素等 表现:皮肤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 意义: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促进炎症的恢复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红、肿、热、痛。
炎症会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周围组织液渗出,引起局部软组织肿胀;局部血流量增加,组织温度升高;局部组织水肿压迫会出现疼痛感觉。
首先明确炎症的概念,炎症是有血管供应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它的基本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渗出、变质和局部增生。
它的这些病理变化可以使有害刺激局限化,可以有效避免有害的刺激对机体产生进一步伤害。
炎症可分为好多种,按照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炎症还能分为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感染等等,如病毒性流感、克雷伯杆菌感染、军团菌感染等。
非感染性炎症可由自身免疫功能的异常引起的炎症如类风湿性的关节炎、血管炎等。
按人体的部位来分的话,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炎症,如心肌炎、心内膜炎、结膜炎、腹膜炎、牙龈炎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导语:炎症其实分有各种类型,但是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炎症具有特征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它的这些病理变化,去认识自己的病情在治疗,以及在
炎症其实分有各种类型,但是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炎症具有特征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它的这些病理变化,去认识自己的病情在治疗,以及在治疗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各种炎症的预防,才能够达到最科学有效的效果,从而有效的保证健康。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一、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二、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1、血流动力学改变。
2、血管通透性增加。
(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损伤。
(3)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3、渗出液的作用:局部炎症性水肿有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并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如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
4、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上面就是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介绍,相信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对于这些常识应该科学认识吧,了解这种问题,才可以减少这种疾病带来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