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四之企业合并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5
方按评估价值调整后的净资产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或作为自身的资产和负债。企业合并准则中对于 按照购买法核算的合并事项,要求按公允价值作 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 3.原兼并办法中对于企业兼并以后,无论被 兼并企业是否保留法人资格,均要求其按照兼并 过程中评估确定的资产、负债价值重新调整其账 面价值,导致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要改计有 关资产的计价基础。不符合通常意义的会计处理 原则。企业合并准则中要求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
7
三、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8
(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和类型 1、企业合并的定义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 业合并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2、企业合并的类型 按照合并双方是否处于同一控制下,分为处 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
9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a、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定义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 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 制下的企业合并。 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是指企业集团中 的母公司或者有关主管单位。实施最终控制的一 方为有关主管单位的,企业合并是指在某一主管 单位主导下进行的合并。
31
(七)业务合并 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 的组合,该组合一般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 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 收入,但不构成独立法人资格的部分。例如,企 业的分公司、独立的生产车间、不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的分部等。
一个企业对另一企业某分公司、分部或具有独 立生产能力的生产车间的并购均属于业务合并。
18
合并费用
(a)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 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 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 当期损益。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

企业 之间 的合并视 同一种公 平 、 正常 的交 易行为 , 合并各方在 合并 中的交易价格一般 以市价作为基础 , 易作价 相对公平合 交
理 , 以 视 同公 允 价 格 , 该 采 用 购 买 法 进行 核 算 。 可 应
二 、 业 合 并 准则 基本 理 念 的 具 体 运 用 企
和F 公司的合并属于非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由于合并 各方在 合
并前后不受 同一方控制 或者相 同的多 方控制 , 因此 , 非关联 的
进行复核 , 经复核后合 并成本仍小 于合并 中取得 的被购买方可 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的, 其差额应 当计人 当期损益 。
以上一 系列 的规定表 明 , 在企业 合并 的交 易过程中 , 购买 方和被购买方均 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 。 购买方支付合并对
维普资讯 m

陆 建 英
企业合并


《 业 合并 准则 》 基本 理 念 企 的
的特点不 同, 决定 了这两类的会计处 理原则不一样 。 ( ) 一 合并时的计价基础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 以账 面价值为计价基础 。 准则第
从国际经 验看 , 无论是 国际会计准则还是美 国财务会计准
购 买 F 司6 %的股 权 ,使得 F 司成 为 E 司 的 子 公 司 ,公 司 公 0 公 公 E
确认 为商誉 。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 于合并 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
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 当对取得 的被购买方各项 应 可辨认资产 、 负债及或有 负债 的公允价值 以及合并成本 的计量
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 资产 、 负债 以及或有 负债 , 符合条件单
独确认 的 ,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购买 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 并中取得 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 当 应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12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与类型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 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 特点: 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的合并,是一种市场交易 行为
13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与类型
(3)与法律意义上合并的比较 会计: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 公司法:吸收合并、新设合并
取得资产 承担负债
解散
由新成立企业 参与合并 持有资产负债 各方均解散
取得控制权
保持独立
体现为股权投资 成为子公司
5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与类型
吸收合并
企业合并
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
6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与类型
吸收合并 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
A+B

A
A+B

C
A+B
= A+B
公司合并的三种形式
7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与类型
是 非暂时控制
是 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
否 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 采用购买法
采用权益结合法
9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与类型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 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是非暂时性的(合并前 后各1年)。 特点: 不属于交易,是资产、负债的重新组合
10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与类型
18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对 价的,应按所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 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按发行 股份面值总额作为股本或实收资本,确认 的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 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准则一、概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应遵循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

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通过合并各自经济资源、业务活动和治理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的行为。

二、合并的确认条件企业在进行合并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确认合并:1.控制权的确立:一个企业必须获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才能进行合并。

控制权是指对被合并企业进行政策制定和经营决策的能力。

2.资产和负债的清晰界定:合并方必须能够清晰地对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界定和识别。

3.考虑交换比例:合并发生时,需要考虑交换比例,即合并方支付的现金或发行的股票在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中所占比例。

三、合并的计量企业在确认合并后,需要进行合并的计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并成本:合并成本是指合并方支付的现金、发行的股票和发行的债务证券等的总价值。

2.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被合并企业的全部资产、负债和股权的公允价值需要进行评估,以便在合并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非控制权益的计量:合并后的非控制权益需要在合并时按公允价值计量,以反映非控制股东对被合并企业的权益。

四、合并后的会计处理合并完成后,需要对合并方和被合并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合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和负债的合并确认:合并方需要确认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包括对资产的分配和计量,以及对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合并后的业务组合确认:合并后的业务组合需要按照现金流量确定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

3.股权的合并确认:合并方需要确认被合并企业的股权,并根据交换比例确定合并后的股权结构。

4.利润和损益的确认:合并后的利润和损益需要按照合并发生时的交换比例进行确认和分配。

五、合并后的披露要求企业在完成合并后,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披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并的背景和目的:披露合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对合并后企业的影响和预期效果。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二、企业合并的类型
企业合并准则中将企业合并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类型划分不同,所遵循的会计 处理原则也不同。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 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是非暂时性的。 判断某一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把握以下要点: 1.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 母公司。但是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并,不应仅仅因为参与合并 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国家控制而将其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 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 获取利益的投资者群体。
2.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合并费用的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 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合并方一般应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合 并日的合并财务报表存在困难的,应于当期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 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吸收合并,原子公司注销的情况不需要编制,因为 合并单位的个别资产负债表已经包括了被合并子公司资产、负债项目)、合 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注意事项: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2、对于被合 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中归属于 合并方的部分,应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 分配利润” )。这笔调整分录目的在于能够在合并报表中真实反映被合并子 公司的留存收益情况。如果合并方的资本公积余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 实现的留存收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会计报 表附注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合并日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合并利润表的编制原则相同,都是合并 当期期初至合并日数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正文:----------------------------------------------------------------------------------------------------------------------------------------------------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财会[2006]3号二○○六年二月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第三条涉及业务的合并比照本准则规定处理。

第四条本准则不涉及下列企业合并:(一)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形成合营企业的企业合并。

(二)仅通过合同而不是所有权份额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企业合并。

第二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第五条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合并方。

合并日,是指合并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

第六条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

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第七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合并方在合并日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

第八条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合并控制的具体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合并控制的具体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合并控制的具体要求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合并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合并范围、控制定义、控制基准日、控制获得与丧失、合并处理、关联交易和关联企业等内容。

一、合并范围在进行会计合并时,需要明确合并范围,即确定哪些实体应该被纳入合并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合并:1.控制企业的目的和活动与有限合伙企业等的概念类似,即主要通过主体对被投资实体进行战略性决策制定和运营管理,以获取经济利益。

2.计算控制企业的权益份额时,不应考虑他人对其所有权控制权益的相对份额。

二、控制定义控制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关键概念,准确理解控制的定义对于确定合并范围至关重要。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控制的定义如下:控制是指控制企业对被投资实体具有决策权,通过对被投资实体提供或者获得权益或者全部或部分与被投资实体的经济利益相关的投资,能够对被投资实体进行重大影响的权力。

三、控制基准日合并控制的确立需要基于具体的时间点,即控制基准日。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控制基准日是指合并前一日,即合并期间开始之前最近的一天。

合并基准日是为了确定相应的合并范围和确认控制企业与被投资实体的各项权益。

四、控制获得与丧失在实际经营中,企业的控制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控制的获得与丧失。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控制的获得与丧失做出了明确规定:1.控制获得:当一个企业获得对于被投资实体的控制时,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纳入合并范围,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并处理。

2.控制丧失:当一个企业丧失对于被投资实体的控制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包括确认丧失控制的具体日期、确认与被投资实体的股权变动以及与被投资实体相关的信托、合同等变动。

五、合并处理在合并控制下,对于被投资实体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综合收益进行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合并处理的具体要求如下:1.被投资实体的资产:按照公允价值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合并日的公允价值或者摊余成本确定合并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4号”)是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24年12月发布的,主要针对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

本文将从背景、主要内容、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等方面对企业会计准则4号进行详细的阐述。

背景: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合并、收购和重组活动日益频繁。

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规范合并企业的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24年开始制定企业会计准则4号。

主要内容:其中,合并会计处理基本概念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定义、合并日期的确定、合并计量方法的选择等。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基本规定明确了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方法选择的准则以及在合并过程中的相关会计处理等。

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部分详细介绍了购买取得成本法、权益法和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等三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应用。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4号还规定了合并报表编制程序,包括确定合并日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合并信息披露的要求。

最后一部分是合并报表报告和信息披露,明确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针对合并报表的信息披露要求。

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首先,企业会计准则4号规定了合并会计处理基本概念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规定,使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合并方法,并准确地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4号规定了合并报表编制程序和合并报表报告和信息披露要求,使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提高了合并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最后,企业会计准则4号为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企业能够更加规范地处理合并交易,确保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总结:企业会计准则4号是针对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会计准则。

其主要内容包括合并会计处理基本概念、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基本规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和合并报表报告和信息披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主要内容一、企业合并的界定、类型及方式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四、业务合并的处理五、衔接规定一、企业合并的概念企业合并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从范围上讲,企业合并不仅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并,还包括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业务的合并(如联想集团合并了IBM 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

二、企业合并的形式1、吸收合并。

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其他的股权或净资产而实现的企业合并。

合并完成后,被吸收的企业解散,不再是企业法人。

即使被吸收的企业仍在继续经营,也只是合并企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部。

这种合并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A公司+ B公司=A公司2、新设合并。

是指两家或者多家企业合并设立一家新企业。

合并完成后,合并各方解散,原企业所有者将各自企业的全部净资产投入新企业,成为新企业的股东,原企业不再作为单独的法律主体而存在,只是作为新企业的分部进行经营活动。

这种合并形式可用公司表示为:A公司+ B公司+ C公司=D公司3、控股合并。

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其他企业的全部或足以控制该企业的部分表决权股份而实施的企业合并。

控股合并完成后,合并各方仍作为单独的法律主体存在,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控股公司和被控股公司已经成为母、子公司关系。

这种合并形式可用公司表示为:A公司+B公司=A公司+B 公司。

合并方式购买方被购买方(合并方)(被合并方)吸收合并取得对方资产解散并承担负债新设合并由新成立企业参与合并各持有参与合并方均解散各方资产负债控股合并取得控制权保持独立体现为长期股权成为子公司投资三、企业合并的类型(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的企业合并。

一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方:母公司或有关主管单位相同的多方:根据投资者的合同或协议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特点:不属于交易,属于资产、负债的重新组合交易作价往往不公允非暂时性三、企业合并的类型(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特点:非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合并以市价为基础,交易作价相对公平合理会计上的企业合并与法律意义合并的关系会计: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公司法: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从最终控制方角度确定相应的处理原则原则:不按公允价值调整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不形成商誉合并日,为合并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1.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以所取得的对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例1:某集团内一子公司以账面价值为1000 万、公允价值为1600 万元的若干项资产作为对价,取得同一集团内另外一家企业60%的股权。

合并日被合并企业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00 万通常情况下,同企业合并前企业合并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900 万(1500x60%)差额100 万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9000000资本公积1000000贷:有关资产10000000如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冲减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对价的,应按所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该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例2:甲企业发行600 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 元)作为对价取得乙企业60%的股权,合并日乙企业账面净资产总额为130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7800000贷:股本6000000资本公积1800000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按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会计政策调整所确认资产账面价值与合并对价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例3: A公司于2006年3月10日对同一集团内某全资B 公司进行了吸收合并,为进行该项企业合并,A 公司发行了600 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 元)作为对价。

合并日,A 公司及B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如下:A 公司B 公司股本3600 万股本600 万资本公积1000万资本公积200 万盈余公积800 万盈余公积400 万未分配利润2000 万未分配利润800 万合计7400 万合计2000 万A 公司应进行会计处理: 借:净资产 20000000将 B 公司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 1200 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 12000000合并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包括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会计审计费用、 法 律咨询服务费用、评估费用等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控股合并情况下:形成母子公司关系,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 理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原则:视同被合并方在合并以前期间一直 在合并范围之内,对比较报表也应进行相 关调整合并报表的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包括被合并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统一会计政策借: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的调整:例 4:如果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 为 300 万元,甲公司按持股比例 60%计算应享有180 万元。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借:资本公积 1800000 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1800000 有关调整应以资本公积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零为限 合并利润表中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合并当期期初 合并日 合并日 期末被合并方于合并前实现净利润在合并利润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净利润其中: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五、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总原则:购买法确定购买方 确定购买日确定企业合并成本 将合并成本在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间分配 合并差额的处理(一)购买日的确定 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 参考有关条件确定:购买协议是否经股东大会批准 有关资产的划转手续 购买价款的支付 控制权的转移等贷:股本资本公积600000014000000资产-负债)1200 万元自资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00008000000(二)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计量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五、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4)例5:甲企业以所持有的部分非流动资产为对价,自乙企业的控股股东处购入乙企业70%的股权,作为合并对价的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800 万元,其目前市场价格为12000 万元。

4200 万元计入合并当期损益企业合并成本为12000 万元(三)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合并成本的调整调整很可能发生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合并协议中约定,被购买方如果在合并后两年内年均实现净利润超过1000 万元,购买方应在原购买出价的基础上另付10%的价款。

(三)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合并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以下情况除外:与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相关的手续费--计入发行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费用--抵减发行收入(四)企业合并成本的分配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原则上按公允价值确认,相关的确认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价值能够可靠计公允量)无形资产和或有负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五)商誉及应计入损益的金额合并成本〉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确认为商誉,并按规定进行减值测试合并成本V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计入合并当期损益例6:甲企业以公允价值为14000 万元、账面价值为10000 万元的资产作为对价对乙企业进行吸收合并,购买日乙企业持有资产的情况如下: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固定资产60008000长期投资40006000长期借款30003000净资产700011000甲企业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8000长期投资6000商誉3000贷:长期借款3000相关资产10000资产处置收益4000(六)通过多次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购买日的确定--控制权转移日企业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的成本之和第一次购买20%股权支付3000 万第二次购买50%股权支付8000 万企业合并成本:11000 万例7:甲公司于20X 4年3月取得乙公司20%的股份,成本为1000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00 万元。

取得投资后甲公司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

20 X 4年确认投资收益800万元,在此期间,乙公司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

20X 5年2月,甲公司以30000万元的价格进一步购入乙公司40%的股份,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000万元。

1.对原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假定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80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20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80000002.确认购买日进一步取得的股份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00贷:银行存款3000000003. 商誉的计算(1)取得20%股份时应确认的商誉= 100000000- 400000000 X 20%= 20000000 元(2)进一步取得40%股份时应确认的商誉= 300000000 —700000000 X 40%= 20000000元(3)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20000000+20000000= 40000000 元4. 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与原持有股份相对应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增值份额的处理在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购买方原已持有的20%股份在原投资日至购买日之间的价值变化6000 万元[( 700000000—400000000)X 20%], 应相应增加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总原则:控股合并情况下,自购买日起合并购买日合并当期期末购买日:一般仅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设置备查簿,登记被购买方各项资产、负债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如:FV CA 固定资产1000 万600 万六、业务合并的处理业务:一般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的组合,具有独立的投入、加工处理过程,能够计算其成本费用支出或收入等如企业的分公司、独立的生产车间等多项资产购置:所购置的资产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不构成单独的生产过程,仅是单项资产的打包购买会计处理:购买成本按照各单项资产公允价值占所购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七、企业合并衔接(1)原则上不追溯,对于以前期间发生的企业合并:1.按照现行标准判断,如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冲减原产生商誉,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借: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商誉(2)2.按照现行标准判断,如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原产生商誉不再摊销,未来期间进行减值测试首次执行日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冲减留存收益借: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商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