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成语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成语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成语答题技巧高考的是人生重要的考试之一,那么怎么做好语文的答题技巧呢?下面是高考语文成语答题技巧,欢迎参考!高考语文成语答题技巧一、注意事项(1)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

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

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

(2)合理用时,Ⅰ卷30分钟左右;11—20题50分钟左右,最多一个小时;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

保证有60分钟写作文。

(3)强化信心,适度亢奋。

语文考试跟文学创作具有某些相似性,它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达到情绪的最佳状态。

(4)心无旁骛,置身文本。

和语文教材一样,语文试卷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

考生心无旁骛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5)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二、答题策略(1)拼音1、从历年高考试题的题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②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③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2、从所选的词来看,大都是常见字。

个别生僻的字,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

3、从字特点来看,大都是多音字和形似字。

【答题技巧】(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2)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成语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

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成语填空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几点解题技巧和方法: 1.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成语知识,了解每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只有在对成语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在填空的时候准确运用。

2. 根据上下文推断填空。

一般来说,成语填空的选项都是相关的,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哪个成语更加恰当。

同时,也需要注意排除那些不合适的选项。

3. 注意成语的搭配和语境。

很多成语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考生需要注意这些搭配并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成语。

4. 学会反复推敲。

考生需要反复推敲填空的答案,尤其是在选择两个或更多成语填空时,需要仔细比较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并根据语境来判断哪一个更为恰当。

5. 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

最后,考生需要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成语填空的解题能力。

总之,成语填空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考生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成语知识,熟悉成语的用法和搭配,并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 -。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考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信很多同学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遇到成语题时会感到比较棘手。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理解成语的含义成语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用语,具有一定的固定搭配和表达特定含义的特点。

在答题时,我们需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准确地答题。

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听取老师讲解、查阅词典等方式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二、通过上下文推测成语的意义在阅读文本或阅读题目中,有时会出现我们不熟悉的成语,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成语的意义。

如“乘风破浪”的下一句为“会有所得”,我们可以推断出该成语的意思是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三、了解成语的古典典故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中许多成语都来源于典故。

了解成语的古典典故,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成语,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

在高考中,有时会出现成语配对题或选配成语填空题,了解成语的典故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四、注意成语的使用场合和语境成语由于是语言中的特殊用语,其使用是有内容和语境限制的。

答题时要根据语境和使用场合准确选择成语,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对于多选题,注意莫听君解语,总结个人使用场合和语境,然后结合题目选答案。

五、注意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成语与其他词语一样,有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很容易混淆。

在答题时要注意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免选错答案。

如“胸有成竹”与“自信满满”的意思相近,但“手足无措”与“从容不迫”则是反义词。

六、辨析成语的正误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或歧义,我们需要在答题时注意辨析成语的正误,以免选错选项。

如“一语中的”与“一语破的”表述是完全相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误解。

七、活学活用成语最后,成语不仅是考试中的要点,也是语文学习和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活学活用成语,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一、留意成语的感情颜色是否和语境相符,有无"褒贬误用'。

〔例1〕几乎全部造假者都是这样,任凭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头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023年,全国)"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比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进展。

用于褒义。

句中是说垃圾食品厂冒出来,明显属于感情颜色误用。

〔例2〕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剧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欣赏。

(2023年,江苏)"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任凭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方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用于贬义。

句中是说人们对电视连续剧《亮剑》大加欣赏,"评头论足'使用不当。

二、留意成语形容的对象是否恰当,是否"张冠李戴'。

成语形容的对象是有限制的,有些成语用来形容甲事物是合理的,正确的,而用来形容乙事物就是悖谬的,错误的。

〔例3〕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2023年,广东)"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比方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超的、成熟的意见。

是一个谦辞,只用于自己,不用于别人。

句中说陈教授的话是抛砖引玉,明显不妥。

〔例4〕明显,打造"信用***府'和进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2023年,山东)"不期而遇'的意思是没有商定而意外地相遇。

适用对象是"人'。

句中是说"打造信用***府和进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对象不当。

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可以对一些常见成语进行归类,把握其适用对象。

如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成语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相敬如宾、耳鬓厮磨、破镜重圆、一见钟情等;形容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的成语有: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呼之欲出、勾画了了、倚马可待、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含英咀华、江郎才尽、烘云托月、脍炙人口、鸿篇巨制、洛阳纸贵、不落窠臼、不刊之论、匠心独运、出神入化、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等;用于自谦的成语有:一孔之见、马齿徒增、一得之愚、才疏学浅、凡桃俗李、不足挂齿、见笑大方、抛砖引玉、区区之心、愚者一得、德薄能鲜、蓬门荜户、力不胜任、笨鸟先飞、不情之请、敝帚自珍、管窥蠡测等;用于女性的成语有:花容月貌、花枝招展、豆蔻年华、碧玉年华、及笈年华、花信年华、巾帼英雄、千娇百媚、天生尤物、天香国色、含情脉脉、沉鱼落雁、秀外慧中、秋波微转、风韵犹存、嫣然一笑、仪态万方、琵琶别抱、莺声燕语、体态轻快、倾国倾城、珠圆玉润、珠围翠绕、薰质兰心等。

2023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答题套路有哪些

2023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答题套路有哪些

2023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答题套路有哪些2023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答题套路有哪些语文是高考中很重要的一项,所以高中生在答高考语文时要把握肯定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在语文上有不错的发挥,这样有利于我们下面的考试,所以我们在平常就应当不断积累、将强训练。

下面是我细心预备的“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的相关内容,内容仅供参考。

2023高考语文基础学问答题技巧1. 字音本题假如是考直接注音,就要留意三个错误选项中所错的点应当是不同的,分别为声母、韵母、声调,有时在两个选项间取舍的时候可以此为依据。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假如是考音近字的话,就要留意形声字和多音字,另外要留意的是,试卷上往往会考一些常见的误读字,所以,想当然的读音往往是错误的。

2. 字形看到一个词语首先要想想它的意思,由词意去推断字形是否正确。

3. 近义词辨析实词辨析主要是要分析词义,有相同语素又有不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的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

留意实行排解法,将最简单辨析的词语先排解,渐渐削减选项。

有时在最终两个无法辨析时,可以倾向与选择较为不常见那个词语。

虚词辨析的时候主要留意两条:一是看句子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关联词;二是看句中相搭配的. 关联词。

4. 成语辨析首先要把握成语的意思,留意不要望文生义; 其次留意成语的感情颜色,褒贬不能弄错; 第三留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同时留意成语的词性。

5. 语病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这样可以发觉一半以上的语病。

对于并列短语要重点分析,可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是否恰当。

6. 标点或修辞特殊留意问号、分号、顿号、冒号、书名号、省略号、引号。

选项中问号使用正确的状况很少,分号前后至少要有一个逗号,冒号有说明和总结的作用。

语文基础题的答题套路有哪些1.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认真,看清晰。

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篇11.高考在语文答题过程中要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高考语文几点常规的提醒。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高考语文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

高考语文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篇2汇总语文文言阅读题答题技巧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三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古今异义题: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语文文言实词题: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语文文言虚词题: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高考生必看:五种方法巧解语文成语题

高考生必看:五种方法巧解语文成语题

高考生必看:五种方法巧解语文成语题高考生必看:五种方法巧解语文成语题首先,在复习迎考的时候,要注意资料的积累。

课本、复习资料和试卷上,都会出现成语(而且这些资料上的成语都是比较典型的考试材料),这些成语在题目中出现,如果是自己一眼能看出问题、已然掌握的,则可以一带而过;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应该做出适当的标记或者直接摘录到本子上。

时间允许的话,把一本小型成语词典(或一本成语的专题复习资料)从头到尾翻一遍,是不错的做法。

其次,对于数目繁多的成语题目,要学会把成语的考查点进行归纳和分类,然后找出相应的记忆、复习方法。

一般说来,成语的考查点包括如下几类:关键字决定关键义例1: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解析:“功败垂成”中,“垂”的词义是“将要,接近”,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多含有惋惜之意。

如果知道“垂”的意思,那么也就知道这个成语用错了。

例2: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解析:“不期而遇”中,“期”的词义是“约定”,没有约定就见面了,这个意思和语境中“民众的关注下”相矛盾,因而用错了。

褒义和贬义辨析例3: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解析:“巧立名目”指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语体色彩是贬义,跟语境“为景区添光彩”的说法相悖。

某些成语具有特定的描述对象例4:清晨,我来到******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解析:“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

用在代替亲友恳求别人时用来表示谢意。

根据语境,“爱国热情”作感同身受的宾语,不通。

例5: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和,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成语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高考成语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例如:
[狐假虎威]语出寓言故事,表面义即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义为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

[凤毛麟角]表面义为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实际义为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

[猫鼠同眠]表面义为猫和老鼠睡在一起;实际义为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2.要了解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有些成语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1)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

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破镜重圆、耳鬓厮磨、藕断丝连等。

(2)用于形容文学才能突出。

如: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

(3)用于勤奋工作、学习。

如:夜以继日、焚膏继晷、韦编三绝、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孜孜不倦等。

有些成语有一定的适应对象,切不可混淆。

例如:
[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而不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炙手可热]用于人,不用于物。

罄竹难书,形容罪大恶极,不用于其他方面。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不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行将就木]只能用于人将近死亡。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者本人。

[气宇轩昂]指精神饱满,只能用于人。

[日理万机]只能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能用于普通人。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通常不用作双方打官司。

[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不用作好事。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不用作一般人穷困而死的结局。

[久假不归]意思是久借不还,不用作请长假不回家。

[相濡以沫]指患难中互相救助,不用于平时。

3.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有些成语在发展过程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应注意。

例如:明目张胆,古义形容不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是褒义词;今义为公开大胆地干坏事,是贬义词。

明哲保身,古义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是褒义词;今义为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是贬义词。

粉墨登场,古义指扮好装,登场演戏,是中性词;今义为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是贬义词。

不求甚解,古义指读书只需领会主要精神,不过于在字句上花费工夫,是中性词;今义为不深入了解,是贬义词。

诸如此类成语在运用时一定要看准对象,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有的成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

例如: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贬义;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褒义。

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属中性。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境界或环境优美的地方,用于褒义;比喻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含有贬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褒义;指暴露得彻底,贬义。

4.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