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考试题

旅游规划考试题
旅游规划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3.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利润丰厚等特点的旅游形式是( A )

A.会展旅游

B.假日旅游

C.生态旅游

D.都市旅游

4.按( B )不同,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A.利用角度

B.基本属性

C.吸引力级别

D.经营角度

5.在旅游区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中,SWOT评价结果是“优势+威胁”,此时应采取的营销原则( B )。

A.争取原则

B.进攻原则

C.开拓原则

D.保守原则

6.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的内涵中不包括( C )。

A.发展目标

B.区域旅游形象

C.发展潜力

D.发展功能

7.相对于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经济特征更具有( C )。

A.潜在性

B.暂时性

C.现实性

D.永久性

8.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导向模式随着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此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D )。

A.产品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资源导向模式阶段

B.资源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C.形象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资源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D.资源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9. 实地勘查很难的旅游资源调查常用下列哪种方法?( B )

A.综合考察法

B.遥感法

C.分类对比法

D.统计分析法

10.旅游规划与开发财经保障体系中的措施大多数不是直接作用于旅游业本身,而是将着眼点放在旅游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之中。因此,该保障体系具有(B )。

A.时滞性的特征

B.间接性的特征

C.现实性的特征

D.协调性的特征

11、下列哪个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其他发展理念的重大区别?( A )

A.可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需求性原则

12.下列哪个构景要素在自然风景中最具动态美?( B )

A.水光山色

B.流泉飞瀑

C.气象与气候

D.生物景观

13.下列哪种评价方法的核心在于“分析系统的功能,着眼点侧重于旅游资源的功能属性”?( C)

A.单因子定量评价

B.层次分析法

C.价值工程法

D.指数评价法

14.为得出该地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下列哪种为常用的调查方法?( C)

A.综合考察法

B.遥感法

C.分类对比法

D.统计分析法

15.若深信自己已建立起顾客的品牌忠诚,则他的竞争反应模式会是( A )。

A.缓慢反应者

B.局部反应者

C.隐蔽反应者

D.激进反应者

16.若SWOT评价结果是“优胜+机会”,则应遵循( D )。

A.保守原则

B.争取原则

C.进攻原则

D.开拓原则

17.在区域旅游形象内容中,最具有实质性的物质表征要素是( D )。

A.管理水平

B.环境氛围营造

C.地理位置

D.旅游产品质量

19.下列对于可行性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投资机会分析不需要对具体数据加以计算

B.初步可行性分析是在投资机会分析基础上进行的

C.可行性分析的实质就是考察一个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

D.人力资源是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之一

20.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广告宣传费属于下列哪种成本费用?( B )

A.营业成本

B.营业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22.下列选项属于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 C )。

A.本地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度

B.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

C.旅游地的综合开发

D.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23.下列哪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旅游规划与开发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所起的作用?( D )

A.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变化

B. 旅游收入增长幅度的变化

C.乘数效应的变化

D.从业人员的变化

24.环境生态容量的测定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C )

A.污染物的种类

B.自然净化时间

C.自然净化与吸收各种污染物的数量

D.人工处理能力

2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环境调查内容的是?( C )

A.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B. 旅游资源规划现状

C.地质地貌条件

D.旅游资源规模

1.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中最常见最广泛的是(A)。

A两分法 B三分法 C四分法 D五分法

2.文物类旅游资源不具有的特点是(C)。

A形式多样性 B相对集中性 C可再生性 D历史时代性

3.中国著名的文房四宝与其产地对应错误的是(D)。

A浙江湖州—湖笔 B安徽黄山—徽墨

C广东肇庆—端砚 D北京宣化—宣纸

4.中国七大古都中最古老的是(C)。

A西安 B洛阳 C安阳 D南京

5.基督教教堂的建筑风格中影响最为长久的是(B)。

A巴西利亚式 B哥特式 C拉丁十字式 D洛可可式

6.云南上部座佛教寺院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D)。

A佛殿 B藏经室 C僧舍 D佛塔

7.俑出现在封建社会初期,其中最多的是(C)。

A泥俑 B石俑 C陶俑 D铜俑

8.西汉中期在墓葬建筑中出现的祭祀死者的场所是(C)。

A寝殿 B墓阙 C祠堂 D地宫

9.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桥是(A)。

A泉州安平桥 B广东广济桥 C福建洛阳桥 D北京卢沟桥

10.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 D )

A亭台 B桥梁 C楼阁D宫殿

11.被誉为“沙漠中的庞贝”的古城遗址是(B)

A交河故城 B楼兰古城 C敦煌沙州古城 D高昌古城

12.杜鹃花的寓意美体现

为(C)

A坚贞不屈 B节高谦恭 C富贵荣华 D呕心沥血

13.“旭日东升”是那座名山的四大奇观之一(A)

A泰山 B黄山 C华山 D庐山

14.某一地方大气中各种现象和过程总称为(C)

A天气 B节气 C气象 D气候

15.庐山香炉峰瀑布属于(A)A构造瀑布 B堰塞瀑布 C悬谷瀑布 D咯斯特瀑布

16.下列屋顶级别最高的

是(C)

A歇山顶 B悬山顶 C庑殿顶 D硬山顶

17.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干流流经我国多少个省区市(B)

A 8个

B 11个

C 14个

D 18个

18.以下名山和名峰对应错误的

是(D)

A华山南峰 B九华山天台峰 C黄山莲花峰 D泰山天都峰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的是旅游资源的(D)

A幽静美 B险峻美 C奇特美 D雄伟美

20.阴冷热变化引起的岩石崩解变化过程属于(A)

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 C生物风化 D机械风化

三、名词解释

1、旅游开发: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其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2、旅游主题形象: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地总体、抽象、概括地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地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

3、旅游可行性分析:是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前,对与项目相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评价、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法。

4、旅游市场调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与旅游市场变化有关的各种旅游消费需求以及旅游营销活动的信息、资料,以了解现实旅游市场和潜在旅游市场,并为旅游开发规划与经营决策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5、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6、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构成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

7、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从旅游者的需要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以从中选出目标市场的过程。

8、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各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地域的总称。

四、简答题

1、旅游资源的评估需要哪些条件进行分析?

(1)自然条件(2)可进入性条件(3)客源市场条件(4)基础设施条件(5)服务设施条件(6)投资条件

2、旅游规划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分别有哪些?

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提高绿化比例和环境质量。

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造成众多污染、导致过度拥挤、破坏生态系统及损毁文物古迹。

3、旅游规划的功能有哪些?

(1)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2)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3)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4)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4、建立旅游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有哪些?

(1)满足旅游业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3)体现市场竞争对于人才的要求;(4)符合旅游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标准要求。

5、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美学特征。(二)文化特征。(三)空间特征。表现在:地域性、不可替代性、综合性、组合性和相似性。(四)时间特征。季节性和可变性。(五)经济特征。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价值的不确定性。

6、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外部因素?(1)旅游产品供给状况;(2)旅游产品的价格;(3)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促销;(4)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政治环境;(5)旅游者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

7、旅游项目创意策划的中心原则?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变

8、旅游规划体系的内容:基础系统(旅游发展背景与基础条件分析;旅游普查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投资效益分析)2主体系统(旅游规划总论;形象创意策划;功能分区与项目设计;旅游产业规划;营销系统规划)3支持系统(环境承载力分析;环境保护工程规划;旅游接待设施规划;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4保障系统(旅游组织管理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融资规划)

论述

分析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辩证关系

1、不开发不等于资源就不会受到破坏。因为旅游资源本身的脆弱性,没有合理的监督、保护与管理,资源也容易受到破坏,开发得当可以更好的进行保护和管理。

2、资源保护需要资金。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资源保护的投入有了保障。

3、开发能使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资源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旅游活动,认识它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不仅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传播,也有利于旅游资源价值的展现。

4、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增强。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可以接受环保宣传,并了解旅游资

源的保护状况。让旅游资源处于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之下,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有利的。它能获得更多的人监督。

但是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不负责任的管理会极大的损害旅游资源的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旅游保护为目的进行开发,因为只有合理的保护,资源的价值和吸引力才会长久,从而旅游开发所获得的综合效益才会最大化。

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目标:增进人们对环境效应、经济效益的理解,强化生态意识;促进旅游公平发展;改善旅游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向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证未来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原则:公平性、可持续、共同性

应用:阶段性开发,综合考虑各种效益。注意开发规模的控制,防止出现过度开发和过滥开发的局面。旅游规划与开发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将来进一步的开发与建设提供空间,实行阶段性和局部性开发。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予以支持和监控。

联系实际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评估的原则。

(1)客观公正的原则。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评估工作是涉及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评估项目,对评估的对象必须抱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在进行效益评价时,既不能任意夸大,也不能随意缩小;不能只看到它在某一方面的效益(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等)。

(2)科学实际的原则。一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在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进行效益评估时,应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二是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该大量运用数理统计、经济学、生态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力求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效益评估结论。

(3)全面系统的原则。旅游规划与开发涉及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具有多层影响,并产生着深层次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因此,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评估时,应综合考虑对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和带来的综合效益。

(4)适度超前的原则。旅游规划与开发具有长期性,它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评估时,不仅对其效益进行近期评估,而应在评估的时效性方面适度超前,应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作好长期评估。

(5)力求定量的原则。为了充分反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性,并便于比较,在评估时可选用一些定量的方法进行。特别是对经济效益的评估时,可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做到评估结果数量化。

(6)可持续性原则。旅游业是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在对其效益进行评估时也必须贯彻该原则。坚持该原则进行效益评估时,应着重评价其在旅游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公平地分配旅游活动开展带来的利益的合理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汇编)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后面。)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答案:C 2、下列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需要 B、环境限制 C、公平性 D、抑制大众旅游的发展 答案:D 3、下列关于会展旅游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团规模大 B、消费档次低 C、停留时间长 D、季节性不明显 答案:B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答案:C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答案: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6、主题公园 答案: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边际旅游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 7、次生形象 答案:游客有了旅游的动机并要去旅游时,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比较选择形成的形象认识。 8、旅游市场调研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与答案(一)

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模 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 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速变性、季节性、配置性等特点。 3、人文旅游资源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等。 4、我国古典园林根据其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 林四类。 5、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盲目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修复不当三种。 6、旅游资源调查应遵循双重身份原则、真实可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筛选性原则等。 7、自然旅游资源除了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地带性、季节性与时限性等独有的特性。 8、旅游资源按照增长情况可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可更新旅游资源三类。 9、水体旅游资源具有审美功能、疗养功能、调节气候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多种旅游功能。 10、根据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植物旅游资源分为树木、草原与草甸、花卉地、野生动物栖 息地四大类。 11、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种。 1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评价。 1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给人们形成雄、奇、险、幽、旷等多种形态美的感受。 14、社会风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5、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是______。 16、我国的陶俑文物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奇葩之一。其中秦代陶俑的代表是秦始 皇陵兵马俑。 17、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宫殿。 18、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19、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很多,但从宏观角度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变迁造成的破坏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两大类。 20、旅游资源开发的导向模式是由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______决定的。 21、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和______。 马越22:06:53 1、古代建筑的旅游功能有哪些? 古代建筑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可满足游客的仿古心理;古代建 筑是凝固的艺术,可满足游客的求美心理;是科学技术的凝聚,可满足求奇心理;类型多样,蕴含内容丰富,满足求异心理。 2、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功能有哪些?P160 3、简述水体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是旅游景区的景观血脉;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课开 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4、在旅游资源调查中,应重点调查哪些地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 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旅资单体; 目前虽不具备开发前景,但从长远看可能具有开发前景的旅资单体。 5、地质地貌与旅游P30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C?旅游供给C?控制性详细规划C.综合效益原则D.旅游市场 D ?修建性详细规划D.系统开发原则 D .旅游市场的开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 撑与保障子系统 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 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 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________ 。 A. 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________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________ 。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________ 。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C?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 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 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 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4)

.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019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总之,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两者一定不能产生冲突。 2.旅游业与其他的物质生产产业相比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 3.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以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4.旅游资源的概查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阶段。 6.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环境分析。 7.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定位中,旅游区的是最根本的要素,它决定了旅游区发展的总方向。 8.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正面强化策略包括:形象和形象。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及其地理位置、。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与。 11.在市场趋势分析法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10分) 1.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的( ) A.资源等级 B.市场范围 C.交通条件 D.政策条件 2.旅游扶贫的概念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最早明确提出的(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按照下列哪种分类方式进行的( ) A.按基本属性分类 B.按利用角度分类 C.按吸引力级别分类 D.其他分类 4.下列哪个是引起旅游者消费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 ) A.家庭 B.相关群体 C.文化 D.社会阶层 5.下列哪个不是决定形象定位差异的要素( ) A.主体个性 B.服务态度 C.传达方式 D.受众认知

旅游规划与开发 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2010-2011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试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试卷A卷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 1. 旅游地 存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以对客源市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基础,形成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协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2. 旅游产品 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区上被生产或被开发出来供销售的物品或劳务总和。 3. 区域旅游 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旅游中心地为依托,依据自然、地理、历史等条件和一定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空间区域。 4. 旅游规划 在对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共40分) 1. 度假旅游产品的类型 1)城郊型(2分) 2)高山雪原型(1分) 3)海滨海岛型(2分) 4)温泉疗养型(1分) 5)内陆湖泊山水型(1分) 6)山川田园型(1分) 2. 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 1)领先定位(2分) 2)比附定位(2分) 3)逆向定位(2分) 4)空隙定位(1分) 5)重新定位(1分) 3.旅游资源的“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研究。(2分)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分) “六大条件”: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容量、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4分) 4. 旅游规划的意义 1)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必要手段(2分) 2)形成良好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2分) 3)促进旅游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2分)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题和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20′ 1、现代旅游 2、旅游业 3、区域规划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判断题15′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对于其它的各类和各级的规划均具有约束性,其它规划的制定都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 4、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5、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三、简答题20′ 1、简要说明近代旅游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工业革命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2、试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20′ 1、旅游资源 2、旅游规划 3、旅游开发 4、旅游专题规划 二、判断题15′ 1、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应按照能体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方式来开发。 3、旅游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4、旅游资源的评估主要是对其自然条件和可进入性条件的评估。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简答题20′ 1、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特征。 2、简要说明旅游开发的步骤 3、简要说明旅游规划的特点。 4、旅游规划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2、试说明旅游规划的步骤。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市场状况。 26.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三个部分。 27. 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8、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旅游项目的名称、旅游项目的风格旅游项目的选址、旅游项目的内涵旅游项目的管理。 29、创新的旅游营销渠道包括枢纽区域的免费信息发放、互联网、旅游交易会和直接邮寄。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 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旅游市场的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 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 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6、旅游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性要求旅游景观必须是原来的本体。 7、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启迪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 划哲学。 8、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选择题 1.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称为。 C. Remot Sense D. Info Network

旅游规划试卷A试题及答案

旅游规划试卷A试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旅游规划》试卷A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规划与项目开发规划是相对的( C )的关系。 A.微观与宏观 B.整体与全局 C.宏观与微观 D.全局与整体 2.按( B )不同,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A.利用角度 B.基本属性 C.吸引力级别 D.经营角度 3.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C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B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6.旅游区SWOT分析中的“W”是指旅游区的( B)。 A.优势 B.劣势 C.机会 D.挑战(威胁) 7.当旅游区SWOT分析结果为“劣势+机会”时,其正确的营销原则是( C )。 A.保守 B.进攻 C.争取 D.开拓 8.对旅游项目创意设计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是[ D ]。 A.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 B.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C.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备性 D.旅游规划者的水平、开发商的实力、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等

年我国大型旅游活动年的主题是( B)。 A.生态环境游 B.爱旅游,爱生活 C.中国民间艺术游 D.休闲度假游 10.下列选项属于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 C)。 A.本地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度 B.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 C.旅游地的综合开发 D.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11.环境生态容量的测定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 ) A.污染物的种类 B.自然净化时间 C.自然净化与吸收各种污染物的数量 D.人工处理能力 12.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环境调查内容的是(C ) A.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B.旅游资源规划现状 C.地质地貌条件 D.旅游资源规模 二、填空题 1.旅游资源的调查可分为概查、普查、详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类型。 2.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包括了对旅游者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3.从时间序列上看,旅游区主题形象按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形象,即原生形象阶段、次生 形象阶段和复合形象阶段阶段。 4.在“三区结构布局”的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模式中,服务区处在最外层。 5.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总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 6.由于资源导向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地理学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初级阶段惟一 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7.在以市场导向模式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旅游规划者的思路不是有什么旅游资源便开发什 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便开发什么。 8.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___文化____和____生态____,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9.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评估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实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原则、适度超前的原则、力求定量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10.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三个特点:____系统系_______、综合性和__科学性____。 11.世界上最早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____夏威夷______规划。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试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

13级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汇总

13级旅游规划与开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每题只选取一个正确答案) 二、 1.首先提出旅游系统概念的是以下哪位学者() A.Gunn(美) B.Butler(加) C.Walter Christaller(德) D.卢云亭(中) 2.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已成为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显示出典型的()特征。 A.综合性 B.系统性 C. 集成性 D.差异性 3.吴人韦在《旅游规划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旅游系统由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三大要素组成。 A 交通部门 B 旅游动机 C 旅游经历 D.旅游企事业 4.旅游规划可行性研究中得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区域旅游开发价值,区域旅游市场前景,区域旅游投入产出分析以及( )。 A.旅游资源评价B 旅游投资回报率 C 游客容量评价 D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5.()是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核心。 A.经济理论板块 B.环境理论板块 C.人文理论板块 D.规划理论板块 6.旅游学界借助生命周期理论开展研究可追溯到1963年( )对欧洲一些旅游地的研究。 A.迈克.波特 B.克里斯泰勒 C.巴特勒 D.普罗格 7.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 A约瑟夫.派恩 B.詹姆斯.吉尔默 C.阿尔文.托夫勒 D.波尔丁 8.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A.RS B. GIS C.GPS D.GRS 9.系统动力学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授所创立的一门研究系统动态复杂性的科学。 A.维恩 B 莱纳德 C 雷德福 D.弗雷斯特 10.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初始阶段在() A.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旅游规划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旅游六要素是指:、、、、 、。 2、我国学者马勇把旅游动机分为六类:、、 、、、。 3、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2003年的国家标准把我国的旅游资源分为八大类、、、。 、、、。 4、旅游开发讲求三大效益,是指、、。 5、我国五岳是、、、、。 6、我国四大石窟是指、、、。 7、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有:、、、 、、。 8、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旅游线路类型可分为、。 1、按照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和深度来看,旅游规划可分为、、。 2、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3、按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旅游资源可分为四种类型、、、。 4、四大道教名山是、、、。 5、四大佛教名山是、、、。 6、旅游开发的原则有、、 、、。 7、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 、、、。 8、旅游主题定位的内容包括、、。 9、旅游线路设计需考虑四类因素:、、 、。 10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 、。 二、名词解释 1、旅游规划 2、一般体验性性评价 3、旅游资源 4、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5、旅游主题形象 1、旅游发展规划 2、旅游开发 3、市场细分 4、旅游主题 5、投资回收期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尺度旅游力图选择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B.大尺度旅游者游览完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不会游览当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 C.中小尺度旅游者多采用封闭环状路线旅游; D.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涉及的是省内、市内、县内及以下的空间范围。 2、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3、下列旅游地中,生命周期比较独特,能够维持长久的稳定成熟阶段的是:()。 A.石林旅游地B.溶洞旅游地 C.国际影响力的名山旅游地D.区域影响力的名山旅游地 4、关于名山旅游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位级别较低的名山不受地位级别高的名山抑制,也有一定的客源 B.地位级别高的名山不会抑制地位级别较低的名山 C.名山的可进入性好坏直接影响名山的空间竞争力 D.名山的功能对名山的空间竞争力影响不大 5、旅游区SWOT分析中的“W”是指旅游区的()。 A.优势B.劣势 C.机会 D.挑战(威胁) 6、在旅游区SWOT分析中,SWOT评价结果是“优势+威胁”,此时应采取的营销原则()。 A.争取原则B.进攻原则C.开拓原则D.保守原则 7、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的内涵中不包括()。 A.发展目标B.区域旅游形象C.发展潜力D.发展功能 8、相对于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经济特征更具有()。 A.潜在性B.暂时性C.现实性D.永久性 9、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导向模式随着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此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A.产品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资源导向模式阶段 B.资源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C.形象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资源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D.资源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10、下列哪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旅游规划与开发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所起的作用()。

《旅游策划》期末考试试卷A卷-《旅游策划》教学资料李庆雷

云南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统一考试 旅游策划试卷 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年级13级 班级13专升本班学号姓名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编号: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得分评卷人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相应代码填在题前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旅游策划与旅游规划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旅游规划重宏观考虑,策划重微观操作 B.旅游规划重战略研究,策划重创意生成 C.旅游规划重逻辑思维,策划重创造性思维 D.旅游规划重技术,策划重艺术 ()2、下列不属于旅游策划依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旅游资源 B.旅游需求 C.旅游计划 D.相关信息 ()3、张贤亮出售“荒凉”,体现的首先是旅游策划的___________。 A.思想本质 B.理想本质 C.精神本质 D.文化本质 ()4、旅游策划环境的分析方法是___________。 A.5W3H分析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986266.html,P分析法 C.REST分析法 D.SWOT分析法 ()5、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工具是___________。 A.排列图 B.关联图 C.鱼刺图 D.亲和图 ()6、下列不属于价值转化理念的是___________。 A.变废为宝 B.点石成金 C.化害为利 D.1+1>2 ()7、大理三道茶成功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 A.意义生产 B.需求导向 C.体验塑造 D.信息依赖 ()8、广南坝美、井冈山、荔波漳江、欢乐谷主要提供的是___________体验。 A.遁世、教育、审美、娱乐 B.娱乐、教育、遁世、审美 C.审美、娱乐、教育、遁世 D.遁世、教育、娱乐、审美 ()9、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 第 1页共6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得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 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得结构、功能与目标得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得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发展趋势以 及旅游系统得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与谐发展为目得得战略设计与实施得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就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得吸引力,使得潜在得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得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得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得旅游系统就是指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2、从不同得角度来瞧,旅游系统具有不同得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得主要目标之一就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得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得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得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得“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得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得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得原则错误得就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得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得开发利 B、旅游地得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得建设 D、旅游市场得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得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得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得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得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就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得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 势得生产要素与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与满意度得产品与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得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就是借用人类学得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与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与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得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个 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得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得发展经历了从韦伯得工业区位论到杜能得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得产业市场 区位论得历程。 2、旅游中心地得市场范围上限就就是旅游地得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得社会容量、经济 容量三者共同决定得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得最大值。

旅游规划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3.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利润丰厚等特点的旅游形式是( A ) A.会展旅游 B.假日旅游 C.生态旅游 D.都市旅游 4.按( B )不同,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A.利用角度 B.基本属性 C.吸引力级别 D.经营角度 5.在旅游区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中,SWOT评价结果是“优势+威胁”,此时应采取的营销原则( B )。 A.争取原则 B.进攻原则 C.开拓原则 D.保守原则 6.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的内涵中不包括( C )。 A.发展目标 B.区域旅游形象 C.发展潜力 D.发展功能 7.相对于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经济特征更具有( C )。 A.潜在性 B.暂时性 C.现实性 D.永久性 8.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导向模式随着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此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D )。 A.产品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资源导向模式阶段 B.资源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C.形象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资源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D.资源导向模式阶段、市场导向模式阶段、形象导向模式阶段、产品导向模式阶段 9. 实地勘查很难的旅游资源调查常用下列哪种方法?( B ) A.综合考察法 B.遥感法 C.分类对比法 D.统计分析法 10.旅游规划与开发财经保障体系中的措施大多数不是直接作用于旅游业本身,而是将着眼点放在旅游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之中。因此,该保障体系具有(B )。 A.时滞性的特征 B.间接性的特征 C.现实性的特征 D.协调性的特征 11、下列哪个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其他发展理念的重大区别?( A ) A.可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需求性原则 12.下列哪个构景要素在自然风景中最具动态美?( B ) A.水光山色 B.流泉飞瀑 C.气象与气候 D.生物景观 13.下列哪种评价方法的核心在于“分析系统的功能,着眼点侧重于旅游资源的功能属性”?( C) A.单因子定量评价 B.层次分析法 C.价值工程法 D.指数评价法

旅游规划与开发练习题

练习题 (本练习题涵盖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个方面,供复习参考) 一、填空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方面分析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_____、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_____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_____客源市场、_____客源市场和_____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对________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功能、_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协调功能分区原则、、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_、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 19、旅游资源概查以_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_。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其二是。

文化体育与旅游类项目规划的理念、方案与实践试卷.doc

2016文化体育与旅游类项目规划的理念、方 案与实践试卷7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 波特的“五力模型”是一种结构化的竞争能力分析方法,以下属于决定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强度的因素之一的是()。 A.规模经济 B.转化成本 C.销售渠道 D.退出障碍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 以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能力为基础,发展与现有产品或服务不同的新产品和服务的战略是()。A.一体化战略 B.相关多元化战略 C.不相关多元化战略 D.差异化战略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 在进行产品价格预测时,除了应考察()状况以外,还应了解影响产品价格的其他因素,如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等。 A.产品出口 B.产品进口 C.市场供求 D.产品销售量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 为了正确预测投资项目的(),应通过市场分析确定市场需求量,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使企业在未来能够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A.生产规模 B.投资方向 C.产品方案 D.产品价格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5.

在进行场址比选时,应对项目建设的投资费用进行比较,以下属于项目投资费用比较内容的是()。 A.产品运输费 B.场地开拓工程费 C.原材料运输费 D.排污费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 企业可以采用的总体战略包括()。 A.差异化战略 B.新领域进入战略 C.一体化战略 D.成本领先战略 E.多元化战略 用户答案:[ACE] 得分:0.00 2. 场址比选的主要内容包括()。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和答案.doc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__人际关系 __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 和 ____演变 ___,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 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 3.狭义的假日旅游是指我国公民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的旅游活动。 4.旅游资源的调查可分为概查、普查、详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类型。 5.旅游资源“三三六”评价法中的三大价值是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包括了对旅游者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7.从时间序列上看,旅游区主题形象按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形象,即原生形象阶段、次生形象 阶段和复合形象阶段阶段。 8.在“三区结构布局”的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模式中,服务区处在最外层。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总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 10.由于资源导向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地理学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初级阶段惟一 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11.在以市场导向模式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旅游规划者的思路不是有什么旅游资源便开发什么, 而是市场需要什么便开发什么。 12.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___文化 ____和____生态 ____,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评估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实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原 则、适度超前的原则、力求定量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14.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三个特点:____系统系 _______、综合性和 __科学性 ____。 15 世界上最早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____夏威夷 ______ 规划。 16、 2000 年 10 月 26 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 ___《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_是对旅游规划工作的具体指导性 法规。 17、1982 年联合国大会成立了三个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三个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危机》和《我们共同的未来》 18、1992 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了《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和__《 21 世纪议程》____ ,这次会议把 __可持续发展战略____作为中心议题。 19、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生态、_____经济 ____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0、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__ ( 概查),( 初查)和 ( 详查)。 21、黄辉实评价旅游资源的六个标准是美、古、名、特、奇、用。 22、旅游者对旅游地接待的满意程度是由:旅游者到访次数和旅游者满意度反映的。 23、评价一个地方的气候适宜经常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两个指标。128 24、三三六评价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