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一、原粮1.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极度易沤黄。

生过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出现气面粮现象,不利储藏。

(2)稻谷的保管方法①保证入库粮质: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而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筛选或风选清除杂质。

②适时通风:新稻谷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③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2.小麦(1)小麦的储藏特点①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

其中白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

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增大,容易发热霉变。

②后熟期长: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个月,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1-2.5个月。

粮油贮藏技术

粮油贮藏技术

❖ (4)面粉发酸变苦 脂肪酸的变化是面粉品 质劣变的主要指标。
(二)面粉的贮藏方法
❖ 面粉贮藏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抓好密闭防 潮,合理堆放和严防害虫。面粉安全贮藏水 分要求控制在13%以内。
❖ (1)密闭防潮 面粉易吸湿,故防潮工作十 分重要
❖ (2)合理堆放 对于新加工的面粉,可先堆 小桩,在降温散湿后改成大桩实堆。
❖ (3)严防害虫 危害面粉的害虫有赤拟谷盗、 长角扁谷盗、螨类等,虫害多发生在袋口处。
❖ (4)干燥散热 主要是对新加工的面粉要降 温、降水处理才能贮藏。
❖ (5)翻倒防结块 存放较长时间的面粉要经 常翻动,进行疏松处理,防止发热霉变。
任务三 玉米的贮藏
❖ 一、玉米的贮藏特性 ❖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贮
一、小麦的贮藏
❖ 小麦是世界性的主食。我国小麦产量仅次于稻谷, 主要产区在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淮平原,包括 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 安徽的北部。
(一)小麦的贮藏特性
❖ (1)后熟期较长 :小麦的后熟作用,主要表现为 呼吸能力强。新麦入库后,由于生理代谢旺盛,常 易导致粮堆发汗、升温,如不及时检查发现和采取 措施,就会造成粮面结露霉烂。
藏中又极易发生发热霉变与低温冻害等质量 劣变现象,因此安全、有效地贮藏玉米具有 重要意义。
❖ (1)玉米胚大,呼吸旺盛
❖ (2)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
❖ 我国玉米产区在北方,每年玉米收获时天气 已冷,故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20%~35%。 由于同一果穗,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同, 导致玉米粒的成熟度不均匀,加上脱粒时玉 米容易受损伤,这样未成熟粒与破碎粒的存 在,增加了玉米贮藏的难度。
❖ (4)呼吸强度弱 通过后熟期的小麦呼吸作 用微弱,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都低,红皮麦比 白皮麦的呼吸强度更低。因此,小麦有较好 的耐贮性,正常条件下贮藏2~5年仍能保持 良好的品质。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其储藏技术规范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在储藏过程中,对粮油质量、安全和储存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储藏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储藏环境条件(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粮油质量和储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粮油品种,储藏时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若储藏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粮油氧化加速,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质量;若温度过低,会影响粮油的流动性,使其变得粘稠,也会产生异味。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温度应该根据其品种和特性来决定。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温度应低于20℃,油脂类储藏温度应在0℃~5℃之间。

2.酱油、醋、酒等发酵系列应保持在10℃~20℃之间,低于0℃或高于25℃均会影响其品质。

3.瓶装橄榄油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的环境中,常温存放也不应超过6个月。

(二)湿度湿度也是影响粮油储存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加速粮油的氧化反应,使其变质;过低的湿度则会使粮油流失水分,从而影响品质。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湿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粮油其湿度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1.稻米、小麦等谷物类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60%~70%间的环境中。

2.酱油、醋、酒等发酵产品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

3.橄榄油、花生油等油脂产品的湿度应低于60%。

(三)通风性通风性是影响粮油品质和储存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霉变和异味产生。

在储藏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储藏室的通风量,保证储存环境空气流通,防止潮气过重,出现霉变。

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异味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保证通风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密闭度不宜过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

2.油脂类保质期长,储存密闭度要求较高,通风量应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产生。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作者:谢超新来源:《现代食品》 2017年第11期粮油储备是国家为了有效保障粮油市场的正常流通,并借助宏观调控来进一步促进粮油等物料的科学储藏,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就粮油储藏的目的而言,可有效保障粮油本身的品质。

在储藏过程中运用技术手段,可进一步提升粮油的储藏品质,降低储藏成本。

为此,必须加强粮油安全储藏,有效保障国计民生必需品的安全供应。

1 粮油储藏的意义1.1 重要的战略物资“食以粮为主,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

粮食作为我国农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人民的温饱问题的主要体现在粮油的储藏和生产上面。

国家的粮油产量大、质量高、容易存储,才能有有效满足民生的粮油需求,进而实现为广大人民提供相应的物质配置的目的,使其更好地实现对粮油存储,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1]。

1.2 满足民生需求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粮油是其必需品,实现对粮油的储藏和粮食储藏优化,可以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基本需求,为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1.3 保持市场流通安全社会的稳定、市场的稳定同粮油形势和价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粮油储藏就如同水库一样,倘若不具备一定的储藏量,其流通市场就如同流水一般被中断,大量生产粮油不仅可为自身提供较大的便利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流通,如果粮油不能流通出去,就不能有效体现其价值,大大降低其使用价值。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做好粮油储藏、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对粮油的有效流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地域广阔,粮油生产出现不分布不均的现象。

有的地区较为富饶,有的地区较为贫瘠,这就需要更好地做好粮油的运输工作。

2 粮油储藏的主要任务因为粮油具有较多的品种,又作为活性有机体。

因此,在粮油的储藏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品种,进一步优化粮油仓储条件,有效提升粮油储藏品质。

2.1 确保粮油的新鲜度及品质在粮油的储藏中,以稻谷为例子,由于收购的稻谷中含有一定的杂质、水分,再加上较为粗糙,稻谷在气味、色泽及品种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粮油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安全储存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粮油安全储存守则,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一、包装要求在选择粮油时,要选择原包装完好的产品。

不要购买破损的包装袋,否则会影响食品的品质。

另外,要注意检查产品的保质期以及生产日期,尽量选择新鲜出产的产品。

二、储存环境要求1、储存地点。

选择储存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和热源。

不要将粮油放在潮湿的地方,否则容易发生霉变。

2、储存容器。

选择运输包装的容器,如合格的塑料袋和玻璃瓶,避免使用色彩鲜艳的塑料容器,因为它们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

3、温度控制。

储存粮油时,应保持室温,不能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影响品质。

三、新进储存原则1、分仓储存。

将新进货的粮油分仓储存,以免感染旧油。

2、旧油淘汰。

定期对储存的旧油进行淘汰,建议每隔3个月更新一次。

3、必要时进行消毒。

储存粮油的容器在使用前应该彻底清洗干净,可以使用高含量酒精进行消毒。

四、常规保护措施在平常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保证粮油的安全储存:1、清理储存位置。

定期清理放置粮油的储藏室或储藏箱,及时清理储藏室内的灰尘和脏物。

2、避免受潮。

储存食用油或芝麻酱时,需要消除原有瓶口的水滴,以确保它们没有受潮。

3、顺序使用。

使用食用油时,需要按照时间顺序使用,优先使用新鲜的食用油,避免使用陈旧的食用油。

4、防止虫害。

在储存的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防虫措施,避免虫害对粮油的破坏。

总之,合理储存粮油,确保其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科学储存,提高储存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粮油储藏

粮油储藏

注:粮食对有些气体和气味,吸附后散失很慢甚至不 能散失,会影响食用或不能食用。
二、粮食的生化变化
(一)、化学成分
水 矿物质 其它微量元素 纤维素
淀粉
糖分
蛋白质 脂肪
水分
粮食及油料籽粒
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类

干物质 生理活性物质 维生素 内源植物激素 色素 矿物质 毒物和特殊化学成分
其他化学成分
粮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土壤、水、空气及运输、加工、储藏器械。
粮食微生物存在的部位:
主要在外表,有些在皮层内。
(二)、粮食微生物的基本生理
1、粮食微生物的营养: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和同化粮食和其他有机物质的过程。
2、粮食微生物的呼吸:
是为其营养的同化过程提供能量和构成部分机体物质的原料,保证新 陈代谢的协调进行。
六、粮食储藏和技术管理
储粮的基本条件
1
3
2
良好的粮质
切实可行的 安全管理制度
良好的储粮场所
检查和 检查的内容
1、粮温 3、虫、霉、鼠、雀
2、水分 5、检查记录
4、发芽力的试验
关于芝麻
简介: 原产地:非洲西部热带地区。 我国自汉朝引进种子: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种子。 我国主产区:河南;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3.芝麻含油率较高,达5060%,营养丰富可制成高级点心和糕点等。
(二)各化学性质及其与保管的关系
胶体结合水(束缚水)
1.水分:粮食中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 游离水(自由水)
粮食水分
粮食中水 分占粮食重量 的百分比。水 分是表示粮食 安危的一个重 要指标。粮食 水分低易保管 ;水分高易发 热、霉变。
安全水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储 藏的水分,称为粮食的安全水分。 半安全水分:只能保证粮食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存, 而不能在当地安全度夏的粮食水分。 危险水分:易造成粮食发热霉变的水分,称为粮食的 危险水分。 高水分: 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标准,称为高水分。

第二章 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二章 粮油保管基础知识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第四节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常规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概念常规储藏:粮油经过干燥入仓后,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对粮油采取适时通风和密闭的方法进行保管。

(二)种类和分类1、自然通风和密闭:(1`)自然通风:指利用空气自然对流,让外界干燥的低温冷空气与粮堆内湿热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降低温度和水分的目的。

通常要求:合理选择通风时机,既降温又降水。

如果不能同时达到,应尽量争取在不增加粮温的前提下降水或在不增加水分的前提下降温。

一般情况下,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时,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

(2)常规密闭:指通过采取关闭仓房的门窗或用异物压盖粮面等一般性的密闭措施,使粮堆内空气相对静止,并与外界隔绝。

包括低温密闭和高温密闭两种。

条件①储粮质量:储粮水分应在安全标准内,没有害虫,杂质少,各部位水分、温度基本一致。

条件②仓房密闭性能:仓房有较好的密闭性能,门窗结构严密,不透气。

仓顶不漏雨,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地坪和仓墙完好,并且有防潮层。

(三)应用情况二通风与干燥应用基础知识(一)通风技术:利用风机产生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空气送入粮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储粮技术。

1、创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2、均衡粮温,防止结露3、防止高水分粮发热和降低粮食水分4、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5、增湿调质,改进粮食的加工品质(二)干燥技术:1、分类:2、合理干燥工艺:使粮粒内部的扩散速度等于或接近于粮粒表面的蒸发速度。

目前粮食部门采用的干燥工艺:预热→[烘干→缓苏]→冷却三、低温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低温任期原理: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限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繁育,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二)低温储藏方法:(三)低温储藏管理四气调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概念:以调节环境气体成分为依据、增强粮食储藏稳定性的技术称气调储藏。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粮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对于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储存粮油的基本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粮油储藏的基本方法。

首先,储藏粮油的环境条件非常重要。

粮油储藏宜选择通风、干燥、凉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及天气潮湿的地方。

同时,要保持储存空间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存放粮油的地方有异味或有害物质存在,以免粮油受到污染。

其次,储存粮油的容器要选择透气性好、密封性好、防潮防虫的容器。

常见的粮油储存容器有塑料袋、塑料桶、木桶、铁桶等。

在选择储存容器时,应注意其质量和材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保证存放的粮油不受污染。

第三,粮油的储存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

不同种类的粮油,其储存时间也不尽相同。

对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来说,一般可以储存数年或数十年;而对于一些易氧化的粮油,如花生油、菜籽油等,则需要选择性的适当存放时间,以免粮油产生变质。

第四,对于已经储存的粮油,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储存粮油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养包括防虫、防潮、防腐等工作,以保证粮油处于最佳储存状态。

第五,粮油的储存要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即存放时间早的粮油要先取用,以保证粮油的新鲜度和质量。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粮油的堆积过多,减少粮油的浪费。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粮油的储存方法。

如大豆油和花生油属于易氧化的粮油,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最好储存在低温环境中;花生、核桃、松子等坚果类产品也需要存放在低温、干燥的地方,以避免发霉;而调味品、油脂等需要存放在避光、密封、干燥的地方,以保持新鲜度和防止氧化。

总之,粮油储藏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环境条件、储存容器,注意储存时间、定期检查和保养,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以及注意特殊粮油的储存方法。

只有遵循这些方法,才能保证粮油的质量和储存安全,确保人们获得健康的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一、原粮1. 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极度易沤黄。

生过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出现气面粮现象,不利储藏。

(2)稻谷的保管方法①保证入库粮质: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而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筛选或风选清除杂质。

②适时通风:新稻谷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③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2. 小麦(1)小麦的储藏特点①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

其中白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

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增大,容易发热霉变。

② 后熟期长: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 个月,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1-2.5 个月。

红皮小麦又比白皮小麦的后熟期长。

小麦在后熟期间,酶活性强,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容易导致粮堆"出汗"、发热和生霉现象。

③ 能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据试验,水颁17%以下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54℃时进行干燥,不会降低发芽率,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所以小麦可以采用高温储藏。

④呼吸特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

红皮小麦的呼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麦低。

由此可见,小麦有较好的耐藏性,一般正常条件下储藏2-5 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⑤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

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蟓、麦蛾等为害最严重。

小麦成熟、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2)小麦的储藏方法①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

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

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②高温密闭储藏: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

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

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

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左右,延续 2 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 以上持续10 天左右,日晒中未死的害虫全部死亡。

达到目的后,根据情况,可以继续密闭,也可转为通风。

③低温密闭储藏: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待持续储藏长时间也会降低小麦品质。

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

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

小麦还可以在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 的低温条件下进行春化,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

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 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并能延缓外界高温的影响。

3. 玉米(1)玉米储藏特点①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

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可达20%-35%在, 秋收日照好,雨水少的情况下,玉米含水量也在17%-22%在右。

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匀,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

成熟度不均匀的玉米,不利于安全储藏。

②玉米的胚大,呼吸旺盛。

玉米的胚几乎占玉米籽粒总体积的1/3, 占籽粒重量的10%-12%玉. 米的胚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

据试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 倍。

玉米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

③玉米胚部含脂肪多,容易酸败。

玉米胚部的脂肪含量为33%-41%胚, 部的脂肪酸值远远高于胚乳,酸败首先从胚部开始。

④玉米胚部的带菌量大,容易霉变。

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微生物附着量较多。

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

玉米胚部是虫霉首先为害的部位,胚部吸湿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即大量繁殖,开始霉变。

(2)玉米储藏方法①分等级:分水分不同入仓。

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水量不同、按等级不同分开保藏。

为安全储藏打下初步基础。

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烘干。

②低温密闭: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

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

南方地区收获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

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受到气温限制,高水分玉米降到安全水分是很有困难的,除有条件进行烘干降水外,基本上可采用低温冷冻入仓密闭储藏。

其作法是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摊凉降温,粮温可降到-10℃以下,然后过筛清霜、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③玉米果穗储藏:玉米不脱粒,果穗储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早就为我国农民广泛采用。

由于果穗堆内孔隙度大(可达51.7%),通风条件好,又值低温季节,因此,尽管高水分玉米果穗呼吸强度仍然很大,也能保持热能代谢平衡,堆温变化较小。

在冬春季节长期通风条件下,玉米得以逐步干燥。

当水分降到14.5%-15%时,即可脱粒转入粒藏。

玉米果穗储藏,籽粒胚部埋藏在果穗穗轴内,对虫霉侵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穗轴内的养分在初期仍可继续输送到籽粒内,增加籽粒的养分。

但果穗储藏占用仓容量大,增加运输量,因此,尚不适合国家粮库储藏。

4. 高粱(1)高粱的储藏特点:高粱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其次是华北。

东北地区收获高粱期间,由于气温往往受到早霜的危害,因而新粮的水分大,未熟粒多,新收获的高粱水分一般在16%-25左右。

高粱种皮内含有丹宁、高粱所含的丹宁能够降低种皮的透水性,并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高粱储藏期间遇到不适宜的条件,容易发热霉变,而且发热的速度较快,在开始变化时,粮面首先湿润(出汗),颜色变得鲜艳,以后堆内逐渐结块发湿,散落性降低。

一般经过4-5天,即可发生白色菌丝。

如再经2-3 天,粮温即迅速上升。

胚部出现绿色菌落,结块明显,如不及时处理,整个变化约15 天左右,粮温可上升到50℃-60℃,严重霉变,丧失食用品质。

⑵ 高粱储藏方法① 干燥除杂:新收获的高粱,具有水分大、杂质多的特点,在征购中要做到分水分、分等级入仓,对于不符合安全储藏的高粱必须适时晾晒,使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如温度为5℃-10℃ ,相对安全水分应在18%以下和17%以下。

②低温密闭:高粱的特性是适于低温储藏,因此,应充分利用寒冬季节降温后密闭保管,经过干燥除杂、寒冬降温的高粱,一般可以安全度夏。

5. 谷子、糜子(1)谷子、糜子的储藏特点:谷子、糜子的外壳(即内、外稃)比较坚硬,对虫、霉的侵害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谷子、糜子的耐热性较强,虽在烈日下暴晒或初期发热,经加工后对米质无大影响。

谷子、糜子多种植在较干旱的地区,籽粒又小,容易干燥,一般水分在10%左右,最高不超过12%-14%.因此,通常认为谷子、糜子容易保管。

东北地区秋雨较多时,谷子最大含量也可到14%-16%水, 分较大的谷子、糜子,由于粮堆空隙小,湿热不易散发,如管理不当,仍然会发热和霉变。

(2)谷子、糜子的储藏方法:低温储藏是确保谷子、糜子安全过夏的最好措施。

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对含水量在13%左右的谷子,可在1-2 月份将粮温降到-10℃左右,清杂后密闭储藏,可以安全过夏。

可在入库前将水分降到12.5%以下,于土圆仓或露天囤储藏,只在气温较高时向阳面和上部有发热现象,所以在入夏之前,应加以苫盖,防止阳光直晒。

干燥降水以早春为宜,就冷入仓,上面可压盖异种粮(绿豆、赤豆),防止蛾类害虫。

6. 大豆(1)大豆的储藏特点:大豆粒圆,种皮光滑,籽粒坚硬,抗虫霉能力较强,但破损的大豆易于变质。

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夏季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在相对湿度为70%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储藏大豆要特别做好防潮工作。

大豆水分超过13%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首先豆粒发软,然后在两子叶靠胚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以后豆粒内部红色加深并逐渐扩大,俗称" 赤变",严重时,子叶蜡状透明,有浸油脱皮现象。

(2)大豆的储藏方法①充分干燥: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降低水分。

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3%,含水量再高,就容易霉变。

② 适时通风: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之后熟作用,呼吸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同时正值气温下降季节,极易产生结露现象。

因此,大豆入库3-4 周左右,应及时通风,散显散热,以增强大豆的耐藏性。

③低温密闭:在严冬季节将大豆进行冷冻,采用低温密闭储藏,既可以隔绝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和害虫感染,又能防止浸油、赤变,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

7. 花生(1)花生的储藏特点:花生为豆科植物,它带壳的果实叫花生果,脱壳的种子叫花生仁或花生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