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合集下载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

《优美与壮美》教学教案【授课人】:李婷【教学对象】:高一.7班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欣赏聆听音乐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与《国际歌》【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不同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为此,我们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1、学生判断:最温柔的美——?最豪气的美——?最欢乐的美——?最庄严的美——?最优美的美——?最煽情的美——?2、聆听两个音乐片段,判断所属音乐范畴,片段①:《我和你》,片段②:《精忠报国》。

二、引出新课——《优美与壮美》三、新课教学:1、展示优美与壮美各自的音乐特点:【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普遍的一种性格.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是其典型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带给我们梦境般的享受【壮美】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

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人或群体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2、欣赏作品:①《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②《国际歌》思考:这两首作品分别属于哪个音乐范畴?它们的基本内涵特点与音乐表3、欣赏五个音乐片段判断属于优美还是壮美音乐范畴:片段①:《月光奏鸣曲》片段②:《大进行曲》片段③:《夜曲》片段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作者简介:贝多芬简介:贝多芬是_德国_音乐家,被誉为是“_乐圣。

他的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第三交响曲》又称为英雄交响曲,原是献给拿破仑的,《第五交响曲》又被《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又被称为《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又被称为《合唱交响曲》,当中最著名的曲调就是《欢乐颂》。

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

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4、了解音乐体裁:无伴奏合唱、夜曲。

二、教学重点:在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理解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壮美,并能在听赏活动中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壮美的范畴。

三、教学难点:音乐的外部形式美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上,音乐的内容美表现在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上。

四、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

五、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

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纯净、平和、温柔———优美
《国际歌》——刚劲、果敢、勇猛———壮美
4、复听《牧歌》《国际歌》
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相同点是什么?
5、小组合作探究——《牧歌》《国际歌》对比
速度
力度
旋律
牧歌
国际歌
①分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上表并分析音乐不同的美的特点
②教师进行各小组巡天我们着重欣赏了《牧歌》、《国际歌》,也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这两种美都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音乐的丰富多彩。
(六)、课后作业
欣赏《夜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区分他们是属于音乐的那种美,并说出理由。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较为成功,紧紧围绕课堂主题优美与壮美,深入浅出,步步展开,有内心的体会,有能力的转化,有互动的参与,有课外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觉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培养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美与壮美》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学科:音乐课题:优美与壮美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下搜集关于《牧歌》、《国际歌》、《大进行曲》、《彩云追月》的音乐视频。
二、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牧歌》、《国际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不同的美。
2、技能目标: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检测
听《大进行曲》、《彩云追月》区分它们属于音乐美的哪种范畴,为什么?(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那些是属于优美的哪些是属于壮美的呢?(举例说说)
2、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优美与壮美,欣赏两段视频。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第一篇:优美与壮美教案《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优美音乐实践活动-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教学过程: 1 导入聆听6首音乐作品,播放《琵琶语》、《小拜年》、《小苹果》等不同音乐风格的片段,提问:这些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不同的美。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小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用两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导入今天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步感受优美和壮美两种音乐美的风格特点。

(一)欣赏《牧歌》1、多媒体播放教师课前选择的一个画面,提问:这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个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学生结合画面和联想的相互诗词的意境欣赏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音乐元素的几个方面分析通过结合画面聆听音乐片段,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优美欣赏与体验——优美为什么?(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等方面思考)2、课堂延伸欣赏了解准格尔旗地方民间音乐-漫瀚调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

民歌的一种形式。

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等地,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漫瀚调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美与壮美教案范文

优美与壮美教案范文

优美与壮美教案范文课题: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优美与壮美的概念;2.能够辨别和表达优美与壮美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于优美与壮美的欣赏能力;4.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和特点;2.优美与壮美的辨别和表达。

教学难点:1.优美与壮美的辨别和表达。

教具准备:1.课件;2.乐器(如古筝、古琴等);3.音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放映一段画作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优美与壮美的思考和感受。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1.优美与壮美的概念:解释什么是优美和壮美,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优美与壮美的特点: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优美和壮美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Step 3:辨别与表达(15分钟)1.辨别优美与壮美:放映一些具有优美与壮美特点的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视频,要求学生辨别其所体现的是优美还是壮美,并简要说明理由。

2.表达优美与壮美:选择几个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音乐、诗歌、绘画等,用适当的形式将表达优美与壮美的特点并理解深度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批评式欣赏。

Step 4: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幅画作或一首诗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和表达其优美或壮美的特点,并向全班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5:媒体资源互动(15分钟)播放一些国内外的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感受其中的优美与壮美,并进行个人感受和分析性讨论。

Step 6:艺术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作一幅表达优美或壮美的画作、一首表达优美或壮美的诗歌,或使用乐器演奏一首表达优美或壮美的音乐作品。

Step 7: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辨别和表达优美与壮美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辨别与表达优美与壮美的能力,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欣赏来提高。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南京师范大学实习教师王文君)【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

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

(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

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有很多种美,而艺术更净是呈现给大家各种各样美的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也是千变万化的,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视觉上的艺术美。

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美术,摄影以视觉上的色彩把美传递给我们,而音乐以音符和众多的音乐要素带给我们听觉上的盛宴。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欢乐美:《地狱中的奥菲斯》第四幕“康康舞曲、优美再见警察、壮美黄河之子),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接下来,老师将播放四首乐曲片段,我希望同学们在听完之后,能够从乐曲给我们带来的情感这个角度来分析这四首乐曲片段的不同。

好,那请同学们安静聆听。

那听完这首乐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康康舞曲》给人欢快,喜庆,热闹的感觉。

那再听听看这首呢,能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见警察》柔和,宁静,安静,纯净,温柔《悲怆》:悲伤,凄凉,《黄河之子》:刚劲,雄壮这四段乐曲带给咱们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对吧~不同的音乐美,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那音乐的美又能分为哪几个范畴呢?我们把书翻到P26页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这段文字。

然后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好了,时间到!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

高一音乐优美与壮美教案

高一音乐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审美范围的音乐作品,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初步了解音乐美的大体范围。

2、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地参与表现与创作,归纳与总结。

教学进程一、导入:一、导言:音乐美是极为丰硕多彩的,若是音乐作品的文体与形式是音乐美的外在形态,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则属于音乐美的内在本质。

了解音乐美的内在本质,更能丰硕咱们赏乐时的情感体验,使咱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通常咱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人见人爱的——优美令人惊叹振奋的——壮美庄重、圣洁、伟大的——高尚美催人落泪,令人净化、陶治的——悲剧美引人发笑,让人们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决别的——喜剧美表现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欢乐美学生聆听作品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按照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所属音乐美的范围,说明判断的理由。

一、《我像雪花天上来》、(优美)二、《共青团员之歌》(壮美)二:认知音乐美的内涵本质及其音乐表现特点一、优美与壮美的内涵本质: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

咱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的优美。

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它以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融合、和谐统一为其大体的美学特征。

在审美感受上它给人以温柔、舒适,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之感。

壮美是与优美相较较而存在的的美的普遍的常见的另一种形态。

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阳刚”,亦称“阳刚美”。

它是一种雄壮的刚性的偏于动态的美。

二、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点:欣赏作品:三:进一步深切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一、完整地听赏《夜曲》、《国际歌》。

二、学生演唱歌曲或乐曲主题,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优美与壮美。

要求:强调演唱的不同情绪和声音的不同表现特点。

四、探索与试探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乐本体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美)区别:(参考第二个环节)相同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

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4、了解音乐体裁:无伴奏合唱、夜曲。

二、教学重点:在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理解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壮美,并能在听赏活动中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壮美的范畴。

三、教学难点:音乐的外部形式美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上,音乐的内容美表现在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上。

四、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

五、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

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进行曲与军歌可以说是壮美的典型表现。

著名的《马赛曲》、《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虽然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抒情的意味,然而从它们所表现的情感性质与音乐特征来看,其基本的美学范畴却是壮美。

现实的壮美往往是在群众性的集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映到音乐中也更多地表现在群众性的集体歌唱和各种形式的乐队合奏中。

当然,音乐的壮美也不仅仅表现在群体性的歌唱与演奏中,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品位。

例如,前苏联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写的《共青团员之歌》,虽是一首抒怀的作品,但是这首歌曲壮烈豪迈的气概,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铿锵有力的节奏所构成的动人旋律,都充分表现出壮美的品位。

还有许多壮美的音乐节奏活泼、旋律跳宕、速度偏快,带有明朗、乐观的情调,如中国的《骑兵进行曲》等。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优美与壮美为切入点,通过聆听内蒙古民歌《牧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亮剑》主题曲、《英雄》主题、《在灿烂阳光下》、《海上钢琴师playing love》主题、比尔·狄盖特的《国际歌》和威尔第的《大进行曲》等歌(乐)曲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分析各种音乐要素为基础探究优美与壮美各自的特点,感受乐(歌)曲中优、壮美的色彩,继而一起归纳、总结优美壮美的相同与不同的特点。

六、思路说明:1、美学是建立在大量实践、亲身体验基础之上的理论学科,现阶段要讲好必须以音乐要素中旋律为媒介才能深入探讨下去。

2、视听结合,借助大家比较熟悉的影视音乐进行教学。

3、重感受、轻背景知识介绍,音乐要素分析与情感体验并举。

4、课本知识前后联系,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要素分析)→情感→美的分辨。

七、教学过程:课时一 [音乐的优美](一)新课导入:美学aesthetics源于希腊文,原义指感官所感知的。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具体观察美学的对象、范围和问题,美学大体有三个方面: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探讨、关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一般原则的社会学探讨和关于审美与艺术经验的心理学探讨。

①美的哲学。

研究、探讨在历史上和逻辑上经常构成美学的基础部分。

它包括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自然美的本质、真善美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辨或分析。

这种美学经常作为某种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②艺术科学。

美学的第二个方面是有关艺术原理的一般研究。

西方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起,中国至迟从《乐记》开始,对戏剧、音乐乃至对整个艺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持久影响。

此后有更为多样和更为系统的有关艺术原理的学说和著作。

③审美心理学。

美学以其研究艺术和日常经验中的审美特征而日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对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称为审美心理学或称文艺心理学。

(二)导入:(多媒体展播)1、观察图片体会内涵,思考图中景色带给观察者的感受。

长城:在崇山峻岭间,如东方巨龙一般,气势雄伟令人激动。

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细腻婉约,使人觉着无比温馨。

维纳斯:阴柔之美,丰满之美,表现出一种宁静掷铁饼者:刚健之美,力量之美,表现出一种动感长城与苏州园林景色的对比,维纳斯与掷铁饼者雕塑的对比。

2、请学生联想能够描绘以上形象的音乐长城:大力度,长线条,较为整齐节奏、相对宽广的音乐苏州园林:带有流畅、耐听、平静旋律,整体抒情色彩的音乐维纳斯:力度小些,轻音乐,如班德瑞风格的音乐掷铁饼者:力度大,最好选用铜管乐器,以突出力量3、聆听《英雄》中闯秦宫一段,把长城的壮观、掷铁饼者的力量与音乐结合起来。

4、聆听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说明:学生对社会中热点的事务较敏感,对音乐更是如此,选用2005年火爆一时的超级女声比赛歌曲《彩云追月》就是想引起学生的注意,拉近师生距离,以便接下来的教学能够比较顺畅。

]根据学生的反应因势利导(点题)(1)、学生讨论何为优美,何为壮美。

(2)、学生讨论音乐如何表现优美壮美的色彩。

5、听赏民乐版《彩云追月》,加深印象。

(1)、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展示画面(2)、要求体会作品的形式的美、发挥联想与想象(3)、学生讨论、分析其音乐要素。

——恬静、优美、飘逸、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水天一色——速度平缓,力度变化较小,属于传统和声范畴的和声效果,带给人平缓轻松的感受。

(学生可以随音乐进行探戈节奏拍击,体会用何种力度表现比较合适。

)(4)、介绍作曲家:任光(1900 -1941) 浙江乘县人。

从小喜爱民间音乐。

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 边当钢琴修理工, 边学习音乐。

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创作者协会。

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一举成名。

后来写作了《月光光》、《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

此外,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

1940 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英勇牺牲。

(5)、学唱主题旋律。

(活动)(三)、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师):“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大家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地方的景色吗?——草原(师):你到过草原吗?住过蒙古包吗?吃过草原上的手抓羊肉吗?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欣赏来自草原上的歌声吧。

(多媒体展播)(1)、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讨论、交流)——轻柔、柔和、舒缓、淡雅、深邃、纤巧(2)、学唱主题旋律:(3)、介绍作曲家:瞿希贤(1919——)女作曲家。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一等奖),合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获1964年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评比一等奖),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音乐作品一等奖),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此外还有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

(4)、作品分析:这是瞿希贤1954 年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长调民歌改编而成。

原民歌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旋律优美,宽广悠远,真奇浓郁的草原气息。

作曲家抓住原民歌中的抒情因素,以丰富的联想予以发展、深化,使改编由主题的意境更富于诗情画意。

全由为引子加尾声的变奏曲式结构。

引子由男低音相隔五度用“哼鸣”轮流唱出主题旋律片断,展示了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象。

主题旋律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生动地袤现了草原人幸福、安宁的新生活。

尾声由支低音哼唱主旋律,男高音在高音区用假声伴和。

最后女高音在和声背景上用微弱的声音哼唱出主题旋律的片断,犹如随羊群渐行渐远、愈远愈轻的牧歌声,余韵袅袅。

(5)、介绍无伴奏合唱:(多媒体展示)无伴奏合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充分发挥人声特性的复调风格的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最高形式,需要有一定的声乐演唱水平和条件。

如细致的音色、均匀协调的声部关系、灵敏的力度变化和音准、清晰的吐字。

(6)、复听音乐。

(要求体会作品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形式美)(四)、欣赏《月光奏鸣曲》1、创作背景: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

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

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

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

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

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描写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

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

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

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2、作品分析: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

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連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

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

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

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

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