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椒县和全椒县襄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椒县和全椒县襄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椒县和全椒县襄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8•【字号】皖政秘[2012]27号•【施行日期】2012.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椒县和全椒县襄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2〕27号)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恳请审批滁州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滁政〔2011〕143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全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全椒县襄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整体控制作用。

三、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实施,适度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用地。

到2020年,全椒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77588.2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6017.4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708.23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1033.01公顷以内,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1033.01公顷;全椒县襄河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583.3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36.3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33.8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734.58公顷以内,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86.16公顷。

李有权、全椒县人民政府强制拆迁二审行政判决书

李有权、全椒县人民政府强制拆迁二审行政判决书

李有权、全椒县人民政府强制拆迁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强制【审理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6.23【案件字号】(2020)皖行终498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张志强陈默钟祖凤【审理法官】张志强陈默钟祖凤【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李有权;全椒县人民政府【当事人】李有权全椒县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李有权【当事人-公司】全椒县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王蕾蕾北京市农权律师事务所;尹延昭北京市农权律师事务所;谢平安徽椒陵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王蕾蕾北京市农权律师事务所尹延昭北京市农权律师事务所谢平安徽椒陵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王蕾蕾尹延昭谢平【代理律所】北京市农权律师事务所安徽椒陵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李有权;全椒县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案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权责关键词】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其他行政行为合法违法关联性证据不足缺席判决维持原判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案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四十四条、四十五条、四十六条、四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征收农用地的,应当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具体到本案,2019年6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作出的皖政地〔2019〕295号《关于全椒县年第1批次(增减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批复》,将涉案集体土地批准征收,而在安徽省政府批准征收之前,全椒县人民政府就实施了案涉集体土地征收的相关工作,并于2019年5月1日起对李有权的养鸡场、房屋、林木、精养鱼塘等进行占用和清除。

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概要一、主城区规划区范围池州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包括池阳办事处、秋浦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和马衙镇的辖区范围。

包含建设用地、风景区用地与生态绿地等,总面积35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1、近期:2001——2005年2、远期:2006——2020年三、城市性质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的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和港口城市。

四、城区人口规模1、近期(2005):15万人2、远期(2020):25万人五、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5.8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63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6.33平方公里(预留发展到30万人的用地条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32平方公里。

六、城市布局结构1、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结合功能分区,按实际要求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1)以老城区为主适当扩展形成的主城区主体部分;(2)主城区外围东北部为江口临江工业区;(3)主城区外围南部结合铁路建设形成站前区。

2、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善但又各有侧重。

主城区主体部分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要职能,在城东北布局一定工业用地,对西北片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开发置换;城南的站前区以居住用地为主,结合铁路车站流通功能布置少量工业与仓储用地,同时在站前集中布置商贸居住综合用地;江口区以港口建设和布置大型工业用地为主要目标,为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提供可能性,同时也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3、在明确主要功能区的基础上,以自然地貌(山体、水体)和城市主干道为分割,将三个主要功能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功能组团。

基本功能组团在功能上相对独立,由绿地穿插其中,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机地融合起来,体现城区的自然风貌,形成城市特色。

4、利用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平天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在规划布局中充分体现池州城市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

2024年绿化工作总结报告7篇

2024年绿化工作总结报告7篇

2024年绿化工作总结报告7篇2024年绿化工作总结报告篇1一年来,在市园林局的指导支持下,我部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奋进,以国家园林城市评定标准作为准绳,围绕新区的“绿文章、水文章”,努力提高发展能力,解决发展难题,让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较好地按计划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城市园林绿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城市绿化总量和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1、新增园林绿地31.54万㎡,其中包括:①公共绿地11.24万㎡。

其中匡河公园绿化6万㎡,科技绿轴南段绿化1.14万㎡,街头空地绿化4.1万㎡。

②新建道路绿化3.4万㎡。

其中集贤路东侧绿化2万㎡,龙图路、嘉和路、万佛湖路、汇林路绿化1.4万㎡。

③建成单位、居民区附属绿地10.3万㎡。

其中a室外绿化0.4万㎡,b室外绿化0.3万㎡,c等区内其它开发项目室外绿化9.6万㎡。

2、完成区级重点园林绿化项目建设:d景观绿化6.6万㎡。

3、做好四季莳花的栽植、养护与更换工作。

全区主次干道交口、各景点1.4万平方米栽植面积共完成草花的栽植更换计30万盆次。

4、以迎中博会为契机,组织全面的补植补栽,共补植香樟250株、各类灌木约9000株、草皮一万多平方米。

5、做好新区内的国庆花展的组织、实施工作,一方面在公园广场、主干道两侧布置了9处共计17万盆草花,另一方面鼓励区内各建设项目如e、f等布置花展,圆满的完成国庆花展的举办工作。

二、绿化养护有较大突破,全区绿化质量整体提高1、参照合肥等地园林绿化管理标准和有关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工作经验,制定和实施“园林绿化管养规范”,使日常养护如除草、培土、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养护细节有一个指导性的衡量标准和衡量规范2、组织园林养护工人进行纪律教育和技术业务学习,培养技术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建立一支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熟悉技术操作养护管理工作队伍。

3、与城管执法部门联动,做好各类绿化违章、举报案件的查处,绿化抢险事件处置;三、建立全区绿化信息档案,确保全区绿化工作可持续发展。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预测滁州市2010年总人口455万人,2020年480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44%;2020年,60%。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

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

发展轴:“两主一副”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副轴:滁、定发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95 万人口的大城市。

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区7个,人口规模达到15~30万人。

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

2~5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管店、沙河两个等级,共14个。

第四级是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36个。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一)大滁城地域构成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72平方公里。

在大滁城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

(三)发展规模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总人口87万人(滁城55万人、来安12万人、全椒15万人、乌衣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57万人(滁城95万人、来安22万人、全椒25万人、乌衣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7平方公里。

丘陵地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定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为例

丘陵地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定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为例

丘陵地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定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为例摘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提出以规划评价、评估为基础,指南将主导功能作为分区标准的最主要因素,在丘陵地区的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中的适用匹配度够高,也缺乏较系统明确的规划分区技术流程;近几年,各省份仅针对下辖市、县发布地方性的指南、规程,缺乏对于丘陵地区地貌特征的分区指导。

介此,笔者结合滁州市“双评价”结果与丘陵地区在农业生态生产适宜性、生态保护重要性、城镇开发适宜性偏差内容,结合指南概述滁州市全椒县县域规划分区划定路径及分区形成结果。

关键词:丘陵地区;县域规划分区;1.县域规划分区的概念县域规划分区是县级国空间总体规划传导和落实上位规划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分区要求,结合辖区内资源禀赋条件,进一步细化规划分区及制定相关管控要求。

1.县域规划分区的规定1.县域规划分区目标县域规划分区,当遵循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国土利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本行政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

(1)坚持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原则,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功能属性作为规划分区的基本取向。

(2)规划分区划定应在制定规划时,应该注重科学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全域覆盖,避免交叉和重叠,并且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2]]。

1.县域规划分区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原则,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功能属性为规划分区的基本取向[[3]]。

(1)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体现规划意图,配套管控要求;(2)当出现多重使用功能时,应突出主导功能,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规划意图的规划分区类型;(3)如县域内存在本指南未列出的特殊政策管控要求,可在规划分区建议的基础上,叠加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防控等管控区域,形成复合控制区[[4]]。

1.县域规划分区类型参考《安徽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及各省下发规划指南,针对丘陵地区提出以下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共计6类一级县域规划分区。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图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2004年10月项目名称: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委托方(甲方): 滁州市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4年10月日前言经安徽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修编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年8月,受滁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任务。

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任务由中国城市规划院与滁州市城乡规划院合作完成,滁州市规划院具体承担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规划。

2002年9月,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成员在滁州市规划局和滁州市城乡规划院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深入的现场勘察和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

项目组走访调查了市域所辖的四县二市二区。

在调研期间,市委市政府召开滁州市城市规划动员会,项目组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主要职能部分领导汇报了对滁州市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听取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项目组工作的意见和指导。

2002年10月25日项目组向中规院领导进行了初步方案汇报。

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项目组确定了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3个初步方案。

2002年11月18~20日,项目组向滁州市政府有关领导、规划局分别进行汇报、交流,对规划初步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

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规划纲要编制。

2003年1月9~14日,规划组向中规院主管总工进行纲要汇报,对项目组前期的规划研究及规划内容进行了审议,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后,形成规划纲要成果。

2003年4月8~9日在滁州市召开了总体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认为纲要符合编制的技术要求,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

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一、规划总则 (1)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4)四、城市总体规划 (4)附件:1.关于《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审核意见2.《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专家评审意见附图:1.县域人口与村镇分布现状图2.县域人口与村镇布局规划图3.用地布局现状图4.空间结构规划图5.用地布局规划图6.近期建设规划图7.远景发展构想图一、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0.28);3.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4. 《全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5. 《全椒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规划》(2007)6. 《全椒村庄布点规划(2007)》7. 《全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8、《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9、《滁来全城镇群规划(2008-2020)》10、滁州市各专项规划和全椒县各片区控规及其它相关规划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08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 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三)规划层次与范围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

1、县域:全椒县行政管辖范围内10个镇,总面积1568.3平方公里。

对此范围内按照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要求,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十字镇和襄河镇行政范围,总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3、县城区:包括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片区三大片区及土桥水库景区范围,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规划总则 (1)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4)四、城市总体规划 (4)附件:1.关于《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审核意见2.《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专家评审意见附图:1.县域人口与村镇分布现状图2.县域人口与村镇布局规划图3.用地布局现状图4.空间结构规划图5.用地布局规划图6.近期建设规划图7.远景发展构想图一、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0.28);3.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4. 《全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5. 《全椒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规划》(2007)6. 《全椒村庄布点规划(2007)》7. 《全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8、《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9、《滁来全城镇群规划(2008-2020)》10、滁州市各专项规划和全椒县各片区控规及其它相关规划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08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 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三)规划层次与范围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

1、县域:全椒县行政管辖范围内10个镇,总面积1568.3平方公里。

对此范围内按照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要求,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十字镇和襄河镇行政范围,总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3、县城区:包括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片区三大片区及土桥水库景区范围,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35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约22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移片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其余景区及生态绿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一)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近期“重点发展、极化中心”,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扩大县城规模,提高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中远期“点轴带动、纵深发展”,以县域村镇体规划为依据,明确县域城乡居民点,围绕规划的居民点,布置教育、文化、医疗、交通、商业、公交等服务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经济区划县域划分为东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1、东部经济区以全城为中心,包括襄河镇、十字镇,规划远期人口30万人以上,总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全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滁城的南大门,以省级综合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质量名优的大型产业集群,打造机械、家电产业群、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是全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县城周围卫星乡镇要积极接收县城经济辐射、产业辐射,科技辐射,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建成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农业科技园、水产养殖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生态山水旅游区包括西王镇、石沛镇、马厂镇、六镇北部,现状人口约10万人,规划人口逐步向县城和中心镇转移,规划人口5万人左右,总面积约520平方公里。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地,以经果林牧为主,建立药材基地和牛、羊养殖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以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度假区、岱山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龙山寺、山区生态农业观光等建设山水旅游度假区。

3、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大墅、古河、六镇、二郎口镇、武岗5个镇,规划人口20万人左右,总面积约730平方公里,建设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基地、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以古河、大墅、二郎口、武岗四个镇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玩具、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工业。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业,科技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建成地区性商贸中心、交通服务中心。

(三)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现状2008年,县域人口48.5万人,城镇化水平38%近期2015年,县域人口51万人,城镇化水平50%左右中期2020年,县域人口53万人,城镇化水平60%左右远期2030年,县域人口57万人,城镇化水平75%左右(四)村镇空间结构全椒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核、一轴、一环、三片区”。

“一核”——全椒县城。

“一轴”指依托合宁高速公路、宁西铁路、国道附道为主的全椒县城——大墅发展轴。

“一环”指以县域环路为依托的全椒县城——武岗——二郎口——古河——大墅——西王——石沛——全椒县城发展轴。

“三片区”指东部全城经济区、北部生态山水旅游区、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村镇规模结构1.一级中心城市1个:全椒县城,30万人以上;2.二级中心镇5个:1-5万人,包括古河、大墅、二郎口、马厂、武岗。

3.三级一般镇3个:1万人以下,石沛、六镇、西王。

4.四级中心村及准社区70个:1000-5000人。

(六)县域综合交通1.发展目标突出县城的交通枢纽地位,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水运为主体的快速便捷对外交通,县域内部形成以二三级公路为主村镇快速联系通道,内部交通通畅化、网络化、均衡化。

2.航空可以利用南京禄口机场和合肥骆岗机场,县城与两个机场之间都约1个小时。

3.铁路交通(1)宁西铁路兴建通车,全椒县设三级站,规划逐步提升全椒站档次水平,增加停车班次,打造大滁城地区到西北方向主要车站。

(2)京沪高速铁路从县域北面通过,设滁州站,规划在铁路以南面向全椒预留站址和广场,铁路两侧各控制不小于50米绿化防护带。

4.公路交通公路网建设以国道、省道为骨干,以县城-黄栗树-周岗-西王-大墅-古河-县城的大循环和县城-草庵-复兴-六镇-白酒-县城的小循环为基础,重点建设“8676”(八纵、六横、七放、六联)公路网工程。

规划逐步提升公路等级,形成以二三级公路为主村镇快速联系通道,改善城乡交通条件。

(1)合宁高速四车道改为八车道,保留现状全椒、大墅出入口,在滁来全快速通道与合宁高速交叉处增设全椒北出入口。

(2)马滁扬高速从县城东部穿过,并设有全椒东出入口。

规划预留六条主要城市道路通道,并满足现有道路河流畅通,满足发展需要。

(3)在县城西部规划大西环连接滁城西涧路,成为连接琅琊山和神山国家森林公园、醉翁亭与吴敬梓纪念馆等旅游资源的快捷通道。

(4)建设滁来全快速通道。

(5)全椒县城保留现状汽车站,随着城市发展结合宁西铁路全椒站增设一处汽车客运站。

中心镇要结合总体规划预留汽车站用地。

各中心村要设招呼站或港湾站,方便村镇之间联系。

5.水运航道在滁河规划古河和官渡2个码头,提升等级。

规划全椒县城码头向下迁移,做好码头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重点抓好港口的配套建设,要把航道的梳理与防洪相结合,充分发挥航道的运输作用。

(七)县域重大基础设施1.全椒县城与滁州市共建共享三水厂,水源为黄栗树水库,规模24万吨/日。

扩建县城二水厂,新建乡镇水厂,完善农村供水设施。

2.新(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

3.新建1000 KV滁州变电所1座,预留1000kv、500kv高压走廊;提升黄栗树220KV变电所容量,增设220kv变电所2座,110KV变电所6座,35k v变电所14座。

4.规划积极筹建武岗垃圾焚烧场,服务于整个全椒县和大滁城南部地区,县城周边镇应采取“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乡镇建设统一的垃圾中转站。

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一)“四区”划定禁建区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限建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适建区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已建区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

(二)管制措施1.适建区管制措施: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2.禁建区管制措施:参照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理办法,以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文物保护法》、《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管制措施。

3.限建区管制措施:有机开发与合理保护结合是这些区域发展的主要导向。

根据城市发展速度和产业发展需要,在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等法定的条件下,部分限制建设区可以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四、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性质南京都市圈卫星城、大滁城南部副中心、以现代制造业、物流、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二)城市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19万人;用地规模:23平方公里左右。

中期2020年,城区人口 23万人;用地规模:27平方公里左右。

远期2030年,城区人口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左右。

(三)用地发展方向东扩、南移、北上,融入大滁城、融入南京都市圈。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城、三片区、多组团、开放式”空间结构。

一城即全椒县城,大滁城的南部副中心,南京的卫星城。

三片区是以合宁高速、滁来全快速通道为界,分为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工业园区(不计入建设用地平衡)。

多组团主要有站前组团、土桥水库景区、开发区组团、谭墩组团、城东组团、老城组团、城南组团、物流组团、新型工业园组团等;组团之间由绿地、水系、铁路、生态绿地分隔。

开放型:规划用地具有开放型特征,具有较大的扩展生产的可能性、弹性、可变性、兼容性和适应性。

(五)城市组团主要功能城北片区共3个组团一个景区,建设用地约31平方公里,站前组团:京沪高铁与土桥水库之间,大西环以东,滁来全快速通道以西,总面积17平方公里。

规划以商住为主,规划高铁站至土桥水库的中央景观公园,宽度100-300米,沿土桥水库公园可以安排商业、文化会展等综合性用地,本次规划用地规模约10平方公里。

开发区组团:合宁高速与土桥水库之间,南部以工业为主,北部以居住为主,东北角沿土桥水库安排商业、文化、科研教育等用地。

用地规模约10平方公里。

谭墩组团:新滁全路以西,大西环以东,十字至谭墩道路两侧,用地约4平方公里,规划为产业备用地。

土桥水库景区:新滁全路以东,滁来全快速通道以西,开发区与站前组团之间,以土桥水库为中心的景区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2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大滁城南部绿色生态核心,是大众休闲运动、区域商务休闲度假、文化会展等为一体的低密度开放型城市公园。

城南片区共4个组团,建设用地约26平方公里。

城东组团:合宁高速与新襄河之间,以工业、仓储为主,融居住、市场商业的综合区。

规划用地规模约4平方公里,预留发展用地2平方公里老城组团:内环路以内,商业文化中心,拥有新老襄河、南屏山等众多旅游资源的老城区。

规划用地规模约7平方公里。

城南组团:内环南路以南,宁西铁路以北,行政商务科教中心,以居住为主综合新区。

规划用地规模8平方公里公顷,预留发展用地1平方公里物流组团:宁西铁路以南,重点建设面向大滁城的区域物流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