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显微镜下的微生物_课件1

酵母菌
酵母菌的结构
正在分裂的啤酒酵母
3.与人类的关系
(1)食品 酿酒、面包、馒头、单细胞蛋白。“第一种家养
微生物”。 (2)医药
有机酸、酶类、维生素。 (3)化工
酵母菌利用石油中的多种烃类。 (4)水处理
酵母菌处理含油、含酚、含柠檬酸废水效果好。 (5)酵母菌也常给人带来危害
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物、纺织品和其它原料腐败 变质。蜂蜜酵母可使蜂蜜、果酱败坏。
b.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作用重大。
c.害处:引起动物和人的传染病;引起作 物病害;引起食品变质。
对比书上的分类及举例缺少了哪些类群? 黏菌是一类界于真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生物。 古细菌和真细菌的区别,研究古细菌的意义。 真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谢谢
有的酵母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影响产品质量。 有些还能引起人和植物病害,如引起皮肤粘膜、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多种疾病。
(二)霉菌 1.种类 青霉、根霉、曲霉等 2.结构 菌丝组成营养体 ——多细胞
孢子囊(内含孢子)
直立菌丝 匍匐菌丝 营养菌丝 根霉结构示意图
菌丝
3.孢子生殖 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 4.与人类关系
充当人类的好帮手
微生物农药 细菌肥料 细菌饲料 沼气与沼气发酵 净化废水 微生物提取黄金 石油开路先锋
微生物与食品
酒的酿造 制作面包
乳酸菌与人类健康 酱、酱油和豆鼓 豆腐乳和甜酒酿 醋 味精
微生物的作用
a.在物质转化中作用重大。 植物(微生物)光合作用
无机物------------——---→有机物 ←——————————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青霉结构示意图
曲霉结构示意图
(三)蕈(菌菇) 1.种类
银耳
高中生物素质拓展教案

高中生物素质拓展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提高生物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生物素质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高生物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对生物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
1. 如何有效提高生物素质;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学生手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介绍生物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Step 2:了解生物素质
让学生了解生物素质的定义和特点,并结合实例详细说明。
Step 3:提高生物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提高生物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如多参加生物学科竞赛、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等。
Step 4:培养对生物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通过展示一些生物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Step 5:总结与展望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对提高生物素质的展望,并鼓励学生多参与生物相关活动。
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生物领域的文章,提高对生物的了解和兴趣;
2. 参加生物学科竞赛或实践活动,提高生物素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素质的重要性和提高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
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生物素质,为将来的学习
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1 微生物 复习课件

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藻(蓝 细菌)等 • 真核生物类群 • 真菌(酵母菌、霉菌、蕈) •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黏 菌) • 非细胞生物类群 • 病毒
(一)原核生物类群
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1微生物 复习课件
微生物
知识网络
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建立 微生物学与生物学发展主流的
汇合 真细菌和古细菌 真菌 原生生物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和预防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从热带到南北极都有分布。它们已经被证实:可以通
过氮气的固定来提高稻田和其他土壤的肥力方面有
重要作用。蓝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真核生物类群
• ——具有完整细胞结构(有核膜、各 种细胞器等)、有染色体
1、真菌: 大部分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
者)、进行孢子繁殖
• 2、科赫的主要成就:(补充)
• 第一次发现分离出伤寒杆菌、炭疽杆菌、霍乱 弧菌、结核病细菌;
• 第一次发现了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
• 第一次证明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一种特定疾 病;
• 发明了蒸汽灭菌法。
• 制定科赫法则: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的严格 准则
• 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
第二节微生物类群
殖出新的细菌
自然发生说: 生物体是从无 生命物质自然发 生的。
• 实验过程:IVP5 • A瓶:煮沸的肉汤几天后仍保持澄清 • B瓶:未煮沸的肉汤几天后变混浊 • A瓶去除曲颈玻璃管后:肉汤变混浊 • 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
高中生物学知识拓展

高中生物学知识拓展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及其相关现象的科学,它涉及了从微观的细胞层面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层面的各个方面。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结构、遗传学、进化论等内容。
然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拓展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内容,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学科。
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对生物基因进行操作和调控,以改变或增强其特定性状的技术。
高中生物学通常会介绍基因结构和遗传的基本原理,但对于基因工程的深入理解并不多。
拓展学习可以包括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如转基因技术、基因突变与突变体的筛选等。
二、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获取与原生物基因组相同的个体。
高中生物学教育通常会涉及克隆的基本原理,如体细胞克隆和胚胎克隆。
在拓展学习中,可以了解更复杂的克隆技术,如动物克隆和植物组织培养。
三、人类遗传疾病人类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对于生物学学生而言,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拓展学习可以包括了解不同遗传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等。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指保护及维持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学生通常会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环保知识,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较为有限。
拓展学习可以包括了解不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和组织,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
五、药物治疗研究药物治疗研究是指通过研究和开发新药物,以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
高中生物学通常会涉及药物的分类和作用原理,但对于药物研究的细节了解较少。
拓展学习可以包括了解药物研发的过程和方法,如药物筛选、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六、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高中生物学中,学生通常会学习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但对于神经科学的了解有限。
拓展学习可以包括了解大脑结构和功能、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等。
(完整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第一章微生物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集体。
细菌:包含古细菌、真细菌(原核生物)、真菌(真核生物)。
真细菌:包含蓝细菌、放线菌等。
真菌:一类拥有真实细胞核,大多数营腐生生活,并用孢子进行生殖的真核生物。
包含酵母菌、霉菌、蕈(蘑菇)。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真核生物),原生动物(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大多为能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黏菌(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间的真核生物)。
微生物的特色: 1. 个体细小 2. 构造简单 3. 散布很广 4. 营养方式多样 5. 生长生殖迅速。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微生物传得病流行过程:传染源经过流传门路(空气流传、接触流传、媒介物流传、病媒传播)使易动人群发病。
微生物传得病的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流传门路 3. 保护易动人群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体液:人体中所有液体总称(体重的 60%),在细胞内的是细胞内液(体重的 40%),细胞外的是细胞外液(体重的 20%)。
细胞外液:主要种类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由这些细胞外液组成的体液环境称为内环境。
自稳态:人体自己调理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固的状态。
内环境自稳态是动向均衡,令人体战胜外界环境影响,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Na+,主要阴离子是Cl -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2-2-、蛋白质K ,主要阴离子 HPO、 HPO44体内水根源:饮用水、食品水、代谢水体内水排出:尿液排泄(小便)、皮肤蒸发、呼吸蒸发、排遗(大便)水摄取:渴觉神经中枢控制水排出: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体温:人体内部温度,常用口腔、腋窝、直肠温度来表示。
人体产热:寂静时-> 肝脏强烈运动->骨骼肌散热:传导(直接接触)、对流(气体或液体流动)、辐射(红外线形式)、蒸发(水分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量,环境靠近体温时人体独一的散热方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餐后 2 小时血糖浓度达到最高值)。
高中拓展生物实验教案模板

一、实验名称:(例如: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基本性质和作用;2. 掌握植物生长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理。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稻种子、生长素溶液、蒸馏水、滤纸、剪刀、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秤、量筒、培养箱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水稻种子浸泡12小时,取出备用;2. 配制生长素溶液: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3. 制备滤纸条:将滤纸剪成一定长度的条状,用生长素溶液浸泡;4. 播种: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播种20粒;5. 处理:将浸泡过生长素溶液的滤纸条放置在播种后的培养皿中,作为实验组;6. 对照:将浸泡过蒸馏水的滤纸条放置在播种后的培养皿中,作为对照组;7. 观察: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8.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误食或接触生长素;2. 实验材料要新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4. 实验数据要如实记录,不得篡改。
七、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仪器;2. 实验步骤与操作过程;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4. 实验结论与讨论。
八、拓展实验:1. 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探究生长素在不同植物器官中的作用;3. 探究生长素与其他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九、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2.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3. 科学素养: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科学素养。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完整版】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 微生物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
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156页 0304页 0376页 0448页 0520页 0546页 0548页 0627页
1 微生物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人体自然环境的自然稳态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3 遗传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生物工程的概述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细胞工程

③单隆抗体: 是指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
高度纯一的抗体。
(3)单克隆 抗体制备过程 图解:
(4)杂交瘤细胞具有两个特征: A、在离体条件下无限繁殖; B、可产生特异抗体。
植物、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原理 细胞融合的方法
诱导方法 用途
2.受体细胞大多采用动物的卵细胞: 原因: A、卵细胞体积大,易操做; B、通过发育,可直接表现出性状。
3.成功实例: A、童第周:
鲤鲫移核鱼为例:
鲫鱼未受精的卵
鲤鱼囊胚细胞
细胞核
无核细胞+细胞核
无核细胞
组装细胞
鲤鲫移核鱼
B、克隆羊——多莉:
A母绵羊
B母绵羊
多
卵细胞
莉
乳腺细胞
羊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比值大 :形成芽; 比值小 :形成根; = 1 :形成愈伤组织。
(4)移栽阶段:
获取 外植体
移栽
无菌接种 脱分化 诱导愈伤组织
的形成
试管苗的形成 再分化 扩大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将无菌的外植体接种在含有营 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等培养基中进行 无菌培养,使其形成芽、根,并发 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①来源:骨髓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皮肤的 基层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
②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四、细胞融合技术:
1.概念: 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不同来
源的细胞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细 胞,即重组细胞的过程。
2.植物细胞融合技术:
(1)核心概念:
①原生质体:是指一种用酶降解脱掉 细胞壁,呈球形的植物裸露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第一章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细菌:包括古细菌、真细菌(原核生物)、真菌(真核生物)。
真细菌:包括蓝细菌、放线菌等。
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大部分营腐生生活,并用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蘑菇)。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真核生物),原生动物(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大多为能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黏菌(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间的真核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2.结构简单3.分布很广4.营养方式多样5.生长繁殖快速。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通过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病媒传播)使易感人群发病。
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
体液:人体中全部液体总称(体重的60%),在细胞内的是细胞内液(体重的40%),细胞外的是细胞外液(体重的20%)。
细胞外液:主要种类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由这些细胞外液构成的体液环境称为内环境。
自稳态:人体自身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自稳态是动态平衡,使人体克服外界环境影响,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Na+,主要阴离子是Cl-
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K+,主要阴离子HPO42-、H2PO4-、蛋白质
体内水来源:饮用水、食物水、代谢水
体内水排出:尿液排泄(小便)、皮肤蒸发、呼吸蒸发、排遗(大便)
水摄入:渴觉神经中枢控制
水排出: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
体温:人体内部温度,常用口腔、腋窝、直肠温度来表示。
人体产热:安静时->肝脏剧烈运动->骨骼肌
散热:传导(直接接触)、对流(气体或液体流动)、辐射(红外线形式)、蒸发(水分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量,环境接近体温时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达到最高值)。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范围:3.89-6.11mmol/L。
低血糖症:<3.89mmol/L 低血糖休克:<2.8mmol/L 糖尿病:>7.8mmol/L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脂肪、氨基酸转变为糖,提高血糖浓度)。
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转变为糖原、脂肪酸储存,抑制脂肪、氨基酸转变为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I型为遗传(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移植治疗),II型为后天(胰岛素抵抗)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尿糖检测实验:
班氏糖定性试剂(蓝色)+尿液=>
1.形成砖红色沉淀(含尿糖)
2.无变化(不含尿糖)
血脂: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分1.乳糜微粒(CM)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3.低密度脂蛋白(LDL)4.高密度脂蛋白(HDL)。
1+2=甘油三酯携带者,3+4=胆固醇携带者。
高血脂症: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兼有的血脂代谢紊乱疾病。
血压:血液流动对血管壁造成侧压力。
正常血压:收缩压100-130mmHg(13.3-17.3kPa),舒张压60-90mmHg(8.0-12.0kPa),脉压30-40mmHg(4.0-5.3kPa)。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8.7kPa),舒张压>90mmHg(12.0kPa)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12.0kPa),舒张压<60mmHg(8.0kPa)
高血压发病因素:遗传、饮食、精神、肥胖、烟酒等
非药物治疗: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体育锻炼等
第三章遗传
基因连锁:形成配子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遗传。
不发生交换称基因完全连锁,发生部分交换称基因不完全连锁。
基因交换:有性生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发生互换。
显性基因的相对性:完全显性(显性表达)、不完全显性(表现型为双亲中间型)、镶嵌显性(双亲显性性状在不同部位同时显示)。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对应基因座位上存在两个以上形式的等位基因。
第四章生物工程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基因工程:体外DNA重组创造生物新类型,并获得相关基因产品(基因表达的多肽或蛋白质)。
生物工程:改造生物结构与功能,获得相关产品。
高效性、经济性、清洁、低耗、强调技术设计、可遗传、可扩散、影响人类伦理道德。
细胞工程:细胞水平的,以细胞生物学理论技术为基础,结合各种学科原理、技术,研发、利用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四阶段:预备、诱导分化、再分化、移栽
干细胞:具自我更新、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
细胞融合:人工使不同来源的细胞互相融合,重组形成新细胞。
单克隆抗体: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群所分泌的成分单一的特异性抗体。
细胞核移植:一种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去核细胞中的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动物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移植到指定母体子宫内,妊娠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
例题: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
按每人每1 kg体重1 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
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图A,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
2下列B~E 4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2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_______。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往往______,而血糖浓度________。
答案:B、D、不足、过高且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