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小学校坐北朝南,只有一座四层的教学楼,东面靠山,北面临海,南面是一个小型操场。

每年一到冬至,天色就苍莽起来,寒风凛冽,萧条冷落。

云被刮得翻滚着往东南跑,山石呈生铁锭的青灰色,枯槁的草在风中乱舞。

几点松树的墨绿,还显露着一点生机。

每日上坡下坡,被海风无情地推操着,瘦小的老师被刮得直打转。

冷风小蛇一样地钻进脖子里,疯狂地厮扯着我们的头发,鞭子似的打在脸上,冻得人眼泪横飞鼻涕直流。

我们一头冲进了办公室,它还打着呼哨儿追着不放,死皮赖脸地拍着窗户叫嚣。

A.临.(lín)海凛.(lǐng)冽铁锭.(dìng)B.墨.(mò)绿显露.(lòu)推搡.(sǎng)C.瘦.(shòu)小厮.(sī)扯鼻涕.(dì)D.呼哨.(shào)死皮赖.(lài)脸叫嚣.(xiāo)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①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②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③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④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A.⑤④③②⑥①B.③②⑥①④⑤C.⑤④③②①⑥D.③②①⑥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成熟的社会背后,是对个人权利的清醒认知:任何个人权利都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不得破坏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伤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语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语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本试卷分语言文字应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作文四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选择题要求: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问答题要求: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共26个小题,共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河畔羁绊搅拌心广体胖B.笼罩葱茏喉咙得陇望蜀C.牯牛轱辘桎梏怙恶不悛D.谙熟歆享音信万马齐喑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拟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

”B.尽管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但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似乎仍未得到遏制,反而渐呈蔓延之势。

C.我的神,荷西是我永生的丈夫,我最懂他,忍奈对他必是太苦,求你用别的方法安慰他,补偿他在人世未尽的爱情D.父亲那许多恶习,除赌搏一项外,其余的,黑大头都不再沾边,一副烟枪,扔到了河里,平日见了挤眉弄眼的女子,也懂得自重,不去招惹事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五石散”究竟是一种什么神秘药物,竟然使得魏晋至唐中叶的名士们趋之若鹜....,历时500余年而未有间断?B.他们兄弟两人在家乡的日子里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是到了现在出现利益纷争的时候,竟然变得水火不容。

2009高考自选模块高三语文部分模拟测试研讨卷8套

2009高考自选模块高三语文部分模拟测试研讨卷8套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语文部分模拟测试研讨卷2008/12/08 )欢迎莅临感谢参与特别鸣谢嘉兴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研究处高中语文教研员 傅顺康浙江省功勋教师 元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徐桦君 嘉兴一中高三备课组 平湖中学 董 旻桐乡一中 田忠良嘉兴高级中学 赵云霞嘉兴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专家组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 ( 样本学校调研卷 )本试题卷共 18题,全卷共 10页。

满分 6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将选定的题号按规定要求先用2B铅笔填写在答题纸上的“题号”框内,确定后再用签字笔或钢笔描黑,否则答题视作无效。

3•考生可任选6道题作答;所答试题应与题号一致;多答视作无效。

语文题号:0l“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燕子张羊羊外祖母活着,并未远去燕子还在为我的记忆衔泥我掉落的第一颗牙齿,在哪片瓦下硌痛岁月的青苔——寒烟《庭院》眉清目秀的苏南平原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地理构造,这柔情缀以轻盈的燕子甚为贴切对恩爱伉俪“颉之颃之”,穿过数千年的时光从《诗经》里翻然飞出,以“双双燕”这样令人艳羡的词牌,映入水墨江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素雅纱帘。

脑海里浮出一个清晰的画面:乡村小学,孩子们双手背立,随着幼儿园阿姨踩着老式脚踏风琴的节奏,摇晃着小脑袋一扬一顿地唱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接着第二遍。

那声音纯净、清爽,如果是三月,你偶尔瞅一眼窗外,两只乖巧伶俐的燕子正柔声细语呢喃不休,仿佛听懂了儿歌里的对话,沾沾自喜。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似乎应于某种召唤,万物此刻赶集似的奔赴一场生命的盛宴。

燕子与人就有这样一个约定:秋去春回。

人们开始念叨它们时,耳边分明响起那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它们回来了并致以舒心的问候,人们才充分信赖进行农事活动的物候。

宁波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宁波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宁波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分析答题抽样统计失分原因分析备考复习建议宁波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统考试题严格按照浙江考试院发布的2010年样卷模式命制,且个别题目新颖,有明显的前瞻性。

试卷的难度基本与高考试题难度持平,是一份有信度、效度的试卷。

统考结束后,4月24日下午,市教研员组织市区高三语文老师根据阅卷反映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交流。

下面是对考生答题情况的具体分析,整理成文,供高三老师备考参考之用。

一、答题抽样统计二、失分原因分析第1题:对常见常用的多音字的声调把握不清楚。

如:D项中的“硕果累累”,导致排除了正确选项,做出错误的选择。

第2题:比较生疏的形近字的意义不明确。

如:A项中的“觞”与“殇”;常见多义词的义项掌握不充分,如B项中的“征”,加上语境设题,增加了辨析选择的难度。

第3题:未发现相关成语、熟语的使用与语境之间的矛盾,如A项;不了解相关成语、熟语的基本义,不能灵活加以运用,如C项中的“皇帝女儿不愁嫁。

第4题: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搭配不当”和“句式杂糅”两类病句,属于高考必考的六类病句中常见类型,故得分是四个选择题中最高的。

第5题:审题有偏差,要求为“书城”拟写主题标语,但部分学生将主题拟写成了为“书”;标语不能突出书城的形象和内涵,抓不住书城的特点;标语平淡,无新鲜感,缺乏新意;出现语法错误,修辞方法使用不当。

第6题:漏选重要信息、表述不到位、错别字。

第7题:对材料中的显性信息概括不全,不能根据显性信息推出隐性信息,因而答题不全面的现象非常普遍,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缺乏层次和深度;分条答题的意识不强,不懂答题格式;错别字现象时有发生。

第8题:很少考生错误,错误集中在D项,反映少数考生不能有效转换原文信息。

(原文信息: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

)第9题:错误情况同第8题相同,出现在信息的等效转换上。

浙江省余姚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综).pdf

浙江省余姚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综).pdf

专题复习--- 课外名著 1、文学常识 2、故事情节 3、主要人物及性格 4、整体感悟评价品味 考纲要求 1、 这是英国作家 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英雄形象 ,他在荒岛救的俘虏是“”。

主人公乐观、勤奋的开拓精神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鲁滨逊 星期五 简介《鲁滨逊漂流记》分三大部分:一.全书的引子,写鲁滨逊最初三次航海的经过以及在巴西种植园的情形;二.全书的主体,写鲁滨逊流落荒岛,独居28年的种种经历;三.尾声,写鲁滨逊回国后的命运以及海岛的未来发展趋势。

鲁滨逊 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

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人物、相关故事及性格特征 阅读本书,使我懂得了当面临困境时,我们要勇敢顽强,不断努力,一定能走出困境.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宋神宗赵顼元丰八年(1085)卒,宋哲宗赵熙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司马光入京主政,为相8个月后于次年病逝。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关于作者与《资治通鉴》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09年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09年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09年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梅兰芳与京剧之美傅谨电影《梅兰芳》的上映,使京剧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其实京剧在清代出现的背后是时代的大变局。

汉代以来大一统的汉文化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格局,逐渐让位于错综复杂的新的多元文化格局。

京剧诞生之前,昆曲在名义上得到了满清宫廷与文人的高度推崇。

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它所达到的不菲成就,足以代表汉族雅文化的艺术巅峰,但昆曲并没有在北京城走红。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后,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为京城的宫廷输入正宗的昆曲人才,更以丰富多样的声腔,增添了北京戏剧演出的内容,最终催生出京剧这个新剧种。

京剧汲取了满汉文化、雅俗文化、南北方文化的养分,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最奇特的结晶。

京剧在戏曲音乐唱腔上不仅有着最丰富的声腔,而且形成了多种板式,极大地增强了唱腔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且还在多个行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方法,给予不同的表演艺术家充分展现个人风格的机会。

京剧虽然不像昆曲那样经历文人数百年的精雕细琢,但却受到京城内独一无二的高端观众群更大的推动,不断走向精致化。

京剧文化角色的复杂性,来源于北京这个清代都城的文化内涵的复杂性。

从家国情怀、公案神魔到儿女私情,都成为它所擅长表现的题材;文人士大夫所倡导与坚守的文化价值和美学趣味,民间的伦理道德以及审美取向,还有皇家贵胄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偏好,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

所以京剧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也远远超越了单纯欣赏技艺表演的娱乐层面,它实为昆曲之后中华民族表演艺术的又一座奇峰。

从程长庚到谭鑫培,是京剧第一个全盛时期,而从谭鑫培到梅兰芳,京剧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市民社会的发育、女性观众的增加以及现代传媒的影响,为这个时代的京剧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内涵,尤其是梅兰芳的声誉,超过了当时中国的任何一位表演艺术家。

09年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09年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类型:B 09年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包括七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三道大题(I0道小题)为选择题。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标号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缘故小题大作聒噪返璞归真B.震撼椎心泣血揆度鹤发童颜C.攻计无礼取闹蟊贼敏捷骠悍D.豢养时乖命蹇诤言舐牍情深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集体中的人们都缺乏合作意识,个个二三其德....,不懂得互相帮助,各怀心事,只扫门前雪,怎么能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B.有些单位和部门人浮于事....,部分干部无所事事,导致他们工作上、行动上脱离群众,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C.美与丑是一对天敌,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时空,我们爱美而憎丑,可又摆脱不了丑,因为它们相生相克....,我们总是无法做出统一的界定。

D.别一心想着通过参加“私募资金”赚钱,要多想想风险,尤其是耍明白:是谁在长袖善...舞.,是谁在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呼风唤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瓶子的“瓶”与“平安”的“平”谐音,又易让人产生对佛家宝瓶和道家甘露瓶的联想,人们认为瓶子可以象征平安与吉祥,便常把它摆放在显眼的家中位置。

B.荣获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始终将自己的团队挂在嘴边,强调真正伟大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国家。

C.只有学生意识到名著的文字之美、情节之美,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去思考名著里的人物和故事背后的东西,名著才能发挥出名著的作用。

D.专家认为,目前网络上流行的“火星文”,是青少年张扬个性、追求时尚的体现,如果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哗众取宠,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浙江省余姚中学08-09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

浙江省余姚中学08-09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缄.默信笺.把盏.言欢临行饯.别B.谒.见造诣.笑靥.如花摇曳.生姿C.弹劾.遗骸.骇.人听闻言简意赅.D.缜.密甄.别百福并臻.枕.戈待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缱绻毕竟必恭必敬百尺竿头,更近一步B.捭阖简朴精兵减政管中窥豹,略见一斑C.颦蹙表帅率性而为翻手为云,复手为雨D.嬗变闲暇闻名遐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②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惠赠两全其美中止B.敬赠一举两得终止C.敬赠两全其美终止D.惠赠一举两得中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父母教育小孩子不要随意拣别人丢弃的东西,防止被人敲诈。

让孩子路不拾遗....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因为这会让孩子从小就心灵冷漠。

B.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而7月19日韩国23名人质遭绑架更惊动世界。

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塔利班的力量在重整壮大。

C.一些领导干部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挥金如土,肆意妄为....,不融入基层,不融入群众,不全心全意为国家谋福利,终免不了受到党纪国法的处分。

D.学术界的于丹与易中天都很红火,闹得大江南北满城风雨....,他们用通俗生动的方式讲授深奥的国学,让国学走出了书斋而倍受追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伊丽莎白执教的中国女子足球队在近期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中国球迷的意料之外。

B. 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走更多地依靠民营企业带动的内生性发展模式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余姚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新题目2009-06-02 20265cc149a20100deq20浙江省余姚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语言文字应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作文四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选择题要求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问答题要求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共26个小题,共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河畔羁绊搅拌心广体胖B.笼罩葱茏喉咙得陇望蜀C.牯牛轱辘桎梏怙恶不悛D.谙熟歆享音信万马齐喑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拟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

”B.尽管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但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似乎仍未得到遏制,反而渐呈蔓延之势。

C.我的神,荷西是我永生的丈夫,我最懂他,忍奈对他必是太苦,求你用别的方法安慰他,补偿他在人世未尽的爱情D.父亲那许多恶习,除赌搏一项外,其余的,黑大头都不再沾边,一副烟枪,扔到了河里,平日见了挤眉弄眼的女子,也懂得自重,不去招惹事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五石散”究竟是一种什么神秘药物,竟然使得魏晋至唐中叶的名士们趋之若鹜,历时500余年而未有间断?B.他们兄弟两人在家乡的日子里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是到了现在出现利益纷争的时候,竟然变得水火不容。

C.文化需要娱乐的手段通往最广大的受众,而娱乐的价值也需要文化的内涵来体现,文化与娱乐就像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揭示它的文化含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墨西哥政府已动员起包括教育官员在内的全国资源,以确保流感影响到任何学校。

B.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

C.今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们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国内许多企业家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D.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6.仿造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另写一个句子。

不要求字数完全相同。

(4分)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仿句7.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北岛有一首小诗,题目是《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

请你联系现实,谈谈对它的理解。

(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魏、晋、南北朝的笔法传承与充实书法一独立就进入一个以笔法传承与充实为核心的欣欣向荣的时代。

笔法传承是书法艺术赖以发展、繁荣的内在动力。

顾名思义,,所谓“笔法传承”,是指书家间对笔法技巧乃至笔法意识的传授与继承。

通过笔法传承,历代书家所探求的笔法内容,以及对书法艺术本质的领悟,才不致随身而殒。

东汉以前,文字书写能手之间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字法(文字结构)上,如西汉今古文之争,很大程度源于古文字法的失传。

东汉,书法开始自觉,基本笔法形成,笔法的传承从此越来越超脱于字法。

且不说“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的历史事实,单从历来将笔法神秘化的种种现象中,也不难看出笔法传承在书法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对笔法无以复加的重视,决非仅仅出于一般所谓东方民族“崇古”的心理。

否则,古人对笔法传承尤为青眼相加的事实将无法解释。

那么,为什么众多成就斐然的书家,会以如许的精力来传承笔法?第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审美心理的要求。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共通感”一说,认为“美”“对于愉快具有着必然的关系……审美判断里所指的必然性却只能被称为范式,这就是说,它是一切人对于一个判断的赞同的必然性,这个判断更被视为我们所不能指明的一普遍规则的适用例证”。

应该说,康德这一看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书法家热衷于笔法传承,是一种普遍地适合于人们审美心理的、带有一定程度必然性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确立和完善,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二个原因在于,笔法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艺术地欣赏的东西——这是笔法能代代相传而不厌的根本动力。

历代书家之所以对笔法津津乐道,不惜笔墨铺陈描绘点画的种种奇妙,其唯一原因在于点画本身就是一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是一种活的存在,而这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又只有借助于丰富精到的笔法,才能得以完美的表现。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可以断定笔法的产生,宣告了书法本体的确立、艺术品格的独立;笔法的传承,推动了书法的蓬勃发展。

确实,对笔法的重视,是魏、晋、南北朝书家之所以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根本原因。

8.对“东汉,书法开始自觉”中“自觉”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书法艺术已经完成了由书写的初级阶段到日臻成熟阶段的过渡。

B.书家已经致力于书法技巧的研究,技艺风格也趋于多样化。

C.基本笔法已经完成,与字法一样成为书家崇尚研习的书写方法。

D.笔法的传承已渐趋独立,并成为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9.书家不遗余力地传承笔法的原因,与文义不符的一组是()A.前人总结出来的笔法,普遍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要求。

B.确立和完善美的笔法的“范式”,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C.笔法能形象而完美地满足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表现与追求。

D.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味之不尽的生命之“象”。

10.以下理解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A.笔法的形成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表明书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历代众多书家致力于笔法传承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使书法艺术不致随身而殒。

C.随着基本笔法的形成,人们在书法学习中,逐渐抛弃字法而争相学习笔法。

D.魏、晋、南北朝的书家视书法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认为小至点画,都有欣赏价值。

11.认为,魏晋南北朝的笔法的传承对于书法本身有着什么样的意义?(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潘炫我想,这个故事一定能让你铭记一生的。

有一个青年,二十几岁,正是青春年华,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这是当时许多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是自己到公安局投案,而且宣判那天,他很平静。

他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对宝贝儿子的“所作所为”大为恼火,“恨铁不成钢”地责骂他犯傻。

曾经,他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着一段快乐的少年时光,可是后来,他学会了逃学,打架,吸毒。

密封如笼的死囚房里,钢铁焊成了“天网”,执行枪决的前三个月,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快快结束生命,似乎,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什么东西能再让他留恋。

直到他看到了一只麻雀。

那天中午,他正蜷在牢房的一角。

突然在寂静而空荡的牢房里,他像是听到了什么,站了起来,抬头向上看,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一只麻雀在天窗的网格间欢跳乱叫,还不时地歪着脑袋看他。

他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只麻雀,没有人知道当时他都想了些什么。

只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天天望着天窗,他在等那只麻雀,但麻雀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他开始在看守所的《新生》小报上发表一些反省的文章,他说,我没有想到,活到今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麻雀。

很多人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我明白,他是真的第一次看到了麻雀——婴孩般的惊喜和真诚的怀念为证!活到那一天,他只看到了一只麻雀,却是以死刑为代价。

不要可怜或是同情他,更不要耻笑或蔑视他,想想我们自己,可曾看见过一只麻雀?故事还没有完,但剩下的结尾,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就像他生命中的另一只麻雀,他永远地错过了。

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引起的。

执行枪决前,他千嘱万托一个狱友出去后一定帮他了却一桩心愿。

原来,初三时,与他同桌的一个女孩因家境贫穷不得不辍学,临走前女孩要他第二天送送她,并说有事求他。

他猜想女孩是想向他借钱,他便准备好。

可是,当天晚上他因打架受伤没能去车站,所以他想求狱友出去后,帮他找那个女孩解释一下,他不是故意失约的,他不是个不讲信义的人。

一个劣迹滔天的死囚,临终前的心愿竟是这样一份小小的牵挂,我们没有理由感动,就像他看见了一只麻雀一样,何足挂齿。

但我们错了——因为我们没有看见过一只麻雀。

后来,那个狱友出去后,找到了女孩,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听完一切后,她哭了“十年前的那天我约他,并不是为了借钱,只是想带他到山里吃几天苦,见见他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啊……”听到这句话,我想每一个纯净的灵魂都会禁不住打一个冷战。

谁会想到这场误会竟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隔世之憾了,而那时,他本该看见麻雀及一切的啊!然而,他错过了那一天。

直到生命将止,他才看到了一只麻雀。

他看到的那一只,也许正是我们应该去寻觅的那一只。

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的耳朵叫醒,在每个平平常常的黎明里,去倾听一声鸟鸣,去领会一种语言,然后说给生命听吧。

这是每一个脆弱的生命最需要的。

12.小说中多次出现“麻雀”,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试问有哪几种含义?(4分)答13.辍学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14.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4分)答15.结尾“这是每一个脆弱的生命最需要的”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16.作为个体生命的灵魂的耳朵为什么能睡眠?怎样叫醒他?(6分)答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

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