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导言在北方地区,红松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

红松之乡作为一个教学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红松的生态特点、经济价值以及保护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知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松,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红松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2. 理解红松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3. 掌握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红松的生态特点a. 生长环境: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要素;b. 生长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杨树的过程;c.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红松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

2. 红松的经济价值a. 木材用途:红松木材的特点和用途;b. 经济作用:红松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3. 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a. 种植方法:选择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b. 管理措施:浇水、修剪、施肥等技术;c.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及预防治理方法;d. 红松的采伐和利用:合理采伐和利用红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红松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准备学习红松的知识。

2. 学习红松的生态特点a. 了解红松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比其他树种;b. 观察红松的种子、幼苗和成熟树木,了解红松的生长周期;c. 分析红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3. 理解红松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a. 掌握红松木材的特点和用途,包括建筑材料、家具等;b. 分析红松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保护意义;c. 分组进行研究,了解本地区红松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保护措施。

4. 掌握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a. 学习红松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b. 了解红松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等技术;c. 讨论红松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d. 探讨红松的合理采伐和利用方法,进行小组报告。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教学设计平湖市乍浦初级中学姜敏健吕春颖一、【课标解读】: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

(人地关系论思想)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在第六单元中北方地区选择了红松之乡(山地),小兴安岭(高原),南方地区的平原,盆地。

选择各具特色的地形,各具特色的区域。

而无论是哪一区域的人们生产、生活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充分体现出了人地关系及整体论的思想。

2(教材结构体系:以下是《红松之乡》在第六单元教材中的位置北方地区红松之乡东北的山区沟壑纵横的小兴安岭高原北京城市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综探六《红松之乡》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描述独具特色的区域的生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领自然环境的特点。

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案例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产业结构:以……为主,如农业、林业、旅游业等
-历史文化:拥有……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特色
5.红松之乡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红松之乡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采取了……措施
-资源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通过……方式,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6.红松之乡与我国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红松之乡位于……,对……具有重要意义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红松之乡——探索地理与人文的交融
-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红松之乡与……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红松之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地图分析操作,演示红松之乡的地理优势。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投影仪
-计算机设备
-教学挂图
-地理模型
2.软件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多媒体教学PPT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课堂互动平台

红松之乡_教案_(七下_历史与社会_新教材_浙江)__初中_初一_七年级_下

红松之乡_教案_(七下_历史与社会_新教材_浙江)__初中_初一_七年级_下
(1)合理采伐,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 (2)建立红松自然保护区。

(3)加强立法保护
(4)节约和循环利用,如把木材的枝丫断木 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在锯末中栽培 木耳.
北方地区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 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 临渤海和黄海
小兴安岭在哪里?
小 兴 安 岭
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是 我国重要林区之一。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 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 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 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 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森林中有梅花鹿、紫 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 、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气温 20 10 0
月份 1
降水 150 100 50 0
7 12
温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 有什么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 国森林资源宝库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 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1、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
恶化的原因:
毁林挖掘 毁林开荒
过量采伐
重采轻育
森林面积减少
滥砍滥伐 森林灾害 居民烧柴
可见,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东北林区的整治: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 的首要任务。
恢复和发展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 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条件,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三、寻宝红松之乡活动三:说说“红松之乡”小兴安岭森林中有哪些宝藏1.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2.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阐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云杉、冷杉……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看图6-5右边的文字介绍,思考:红松为什么如此珍贵阐述:据不完全统计,60多年来,小兴安岭已经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亿立方米,几乎占全国木材供应量的1/5。

问:这么多的木材是怎样输送到林区外的呢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所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读文字介绍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四、解困红松之乡人们常说靠山吃山。

长期开发森林资源,使小兴安岭林区面临怎样的问题1.对森林长期过量的开采,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2.人们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的毁灭性挖掘,加上森林火灾、虫害等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活动四:怎样在开发林区资源、发展林区经济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小组讨论5—10分钟。

•解决措施: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发言(1)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2)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3)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4)新的经营方式,如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用锯末栽种木耳等。

(进一步补充)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

(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预防森林灾害,如虫灾、火灾。

(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

(4)进行林业资源经济转型,发展木材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林食品等。

(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

以前林区工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伐木,收入也来自于出售木材。

如今虽然人们不能随便砍伐树木,但它们依然没有离开森林,最终不仅绿色回来了,而且经济发展更快了。

红松之乡教案

红松之乡教案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课题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 教 过 程
红松之乡教案
对应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
红松之乡
课标 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
特点。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
总结:如今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是遵循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在发展任何区 域经济的时候,也要遵循因地制宜,优 势互补的原则。只有这样,祖国的河山 才能发挥出她无穷的魅力。
板书设计:
红松之乡 (小兴安岭地区)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中北部
地形:山地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 气候寒冷
红松之乡 (森林资源丰富)
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以及分析,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
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
地制宜的观念;从各种场景中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
魅力。
源-于-网-络-集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生进行比较并提问: 1、两组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第二组图片,说说当地人们是怎 样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 3、这两组图片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6)小组讨论:请为小兴安岭的发展出 小组合作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谋划策,可从环境、资源、生态等角度 去思考
破坏性开发
合理开发
源-于-网-络-收-集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了解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他们能够识别红松之乡的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此外,学生还将掌握红松之乡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提升: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地理信息的提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还将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影响因素: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可能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 能力层面: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红松之乡这一课题上,他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关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过程:
讲解红松之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地理特征和植被类型。
详细介绍红松之乡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产业现状,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红松之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松之乡的特性和重要性。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红松之乡 精品教学资料包(教案)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红松之乡  精品教学资料包(教案)

人教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红松之乡精品教学设计一.东北三省的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是北方地区中北部的三个省,位于中国雄鸡的鸡头位置。

1.东北三省具体概述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大兴安岭、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2.这里的土地真肥沃➢东北平原是一块肥沃得一把能攥出“油”来的黑土地。

➢盛产春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等农作物。

3.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

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达到350公斤左右,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

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4.东北梅花鹿是目前我国养殖梅花鹿数量最多的地方种是多个类型的总称。

是一种中型鹿。

体态秀美,角姿俊,运动灵活,体成熟公鹿肩高95-105厘米,体长100厘左右,体重135千克左右。

皮毛呈明显地季节性变化,夏毛艳丽,为棕黄色或红棕色;冬毛褐色或栗棕色。

冬夏毛均有白斑,但冬毛白斑较淡。

5.紫貂(学名:Martes zibellina)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

紫貂以其皮毛闻名。

紫貂是在白天活动的猎食者。

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鼠类、小鸟和鱼类。

有时也吃浆果和松果。

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气恶劣或遭遇捕杀时下,它们会躲在巢穴中,甚至将食物储藏在里面。

紫貂的皮毛称为貂皮,在中国只产于东北地区,现已被中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猎野生的紫貂。

归纳:森林宝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红松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二.小兴安岭的位置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第二部分是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通过七年级上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让学生理解一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渗透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上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调动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兴趣便能被激发出来。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过程
①导入
情境设置:我是导演
展示动画片《熊出没》的图片,设置情境:假如你是《熊出没》真人电影导演,结合动画片的实际情况,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区作为你的拍摄现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

A黑龙江小兴安岭
B吐鲁番火焰山
C喜马拉雅山
(设计目的: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并引发追问:为什么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如此丰富——让我们走入小兴安岭,去探寻这一问题——导入下一环节)
②目标导学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兴安岭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哪里
展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地图
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
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问: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范围?
(纬度位置)45N-50N之间
问:根据纬度位置,该地区处在哪个温带上?
北温带
小结:明确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一起探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问:自然环境一般包括哪些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
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图
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地区以哪种地形为主?
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绵延山地
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图
问: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气候主要有哪些种类?东北地区又以哪种为主?这种气候有怎样的特点?
总共有五种类型;东北以温带季风为主;温带季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问:观察小兴安岭地区的重要城市-伊春的气温降水图,认真思考,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降水)
气温:冬季寒冷(冷);低于0度月份较多,(冬季漫长) (动手操作-把低于0度的月份找出来)
降水:就全年分析,总降水量不大,且降水集中夏季,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量不大,总体比较湿润。

总之,小兴安岭地区气候-冷湿。

适合森林特别是针叶林的生长。

师:由于小兴安岭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

除了刚才提到红松,还有白桦、云杉、落叶松等,当然,最有名是?。

展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红松图
问:红松为什么有名?
优质用材、化工原材料等。

总之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生活需要。

问:森林资源除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有什么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效益
总之,森林资源不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能对环境产生作用。

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重作用。

情境设置:我是律师
熊大熊二准备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森林,他们将光头强告上了法庭,设计任务:①请你结合林区的过去的开发历史,帮助光头强辩护②请你结合林区的当前状况,帮助熊大熊二陈述他们理由
(设计目的:通过对比林区的过去与现在,让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过去带来的经济效益及过度的开发带来的危害)
师:判决光头强反省3个月,停止当前砍树行为并不得继续破坏生态环境
情境设置:我是编剧
失业的光头强准备在森林里再创业,但是他的创业不能损害生态环境,请你们为他想想办法。

设计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光头强再创业,结合森林实际设计光头强的新公司,说明它的公司前景和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目的: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合理开发森林资源,让学生明白合理的开发既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也能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预计:学生会选择旅游、食品、深加工等等方向,也可以提醒学生假如光头强想重操旧业该如何去解决砍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木材产品身份证、培育经济林、合理砍伐)我们的反思
师:俗话说靠山吃山,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过去到现在我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
式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环境和生活也带来深刻影响。

通过对比,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带来怎样的启发?要注意什么问题?
=>经济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并且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结: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并且,发展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美丽中国。

③课堂小结
④作业布置:作业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各个活动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熟悉的《熊出没》动画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