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笑话故事今说
闷骚文人的幽默故事(一)

闷骚文人的幽默故事(一)中国古代文人被称为骚人,在那个言论不自由的年代他们常常借一些幽默故事来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还有一些对当权者的劝诫。
既不大肆喧哗,却又起到了一定效果,笑骂声中得到一种宣泄,因此人们給这类文人起了个关于骚字最入骨的词就是闷骚。
民间野史流传很多令人喷饭的故事,到底是典出何人,无法考证。
不过故事总的有个主人公,纪晓岚是国人家喻户晓的铁齿铜牙的清官,索性就是他的故事吧。
姑妄写之,姑妄听之。
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该人博学多才且机敏、乖巧、恢谐、幽默。
他少年时就才华横溢,享誉乡里。
这一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地。
当时的县令赵覃却要粉饰太平,请来了当地的名流才子们为他写万民折请功,以彰政绩。
纪晓岚当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才子们齐声叫好,经过解释县令赵覃才明白上联是缺一(衣),下联是少十(食),横批是没有东西。
赵覃被搞的脑不得,怒不得。
他看到名流才子们大多都站在纪晓岚一边,怕把事情闹大,上达天听,于仕途不利。
只好忍痛开仓放赈救济灾民,再也不提请功之事了。
从此纪晓岚名声大振,俨然一方文人领袖了。
赵覃原来是个土财主,后来花了五千两银子捐了这个知县。
其人不学无术,为人粗俗尖酸还喜附庸风雅,他的笑话在当时流传很多。
一次晚上睡觉他被蝎子蛰了,急忙喊他老婆:“叫声贤妻快点亮子,你夫被毒虫所咬!”他老婆半天也没弄明白他说的是什么,这时他疼的受不了了,大叫着:“老婆,快点灯,我被蝎子咬了!”赵覃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都嫁给了当地的大户人家,并且大女婿是举人,二女婿是秀才。
赵覃得意之余,又有些遗憾。
心想我们家要钱财有钱财,要文采有文采,要是再有个武将,那我可是文武齐家,光耀门楣了。
于是给三女儿选婿他也效法古人,来了个入赘比武招亲。
谁想那个小县城本来就不大,哪来的武林高手,参加竞争的都是一些庄稼把式。
中国爆笑历史

中国爆笑历史
《中国爆笑历史》:历史的诙谐回眸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留下了丰富多彩、曲折离奇的故事。
然而,我们也可以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看待历史,发现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瞬间。
让我们走进《中国爆笑历史》,领略历史的另一面。
一、大禹治水的笑话: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段传奇,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
有人调侃说,大禹是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师,他一手打造了“著名景点”——大禹峡,只为了让后人多一个度假的好地方。
二、孙悟空的“借芭蕉扇”:
孙悟空身手矫健,曾借芭蕉扇大闹天宫。
有趣的是,有人揶揄道,他是不是怕天太热,想要一把巨大的风扇,以便在烈日下逍遥自在。
三、岳飞的“满江红”舞蹈: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但有人戏谑说,其实他的真爱是跳舞,
每次在战场上,都是用舞步将敌人击溃,让敌军大跌眼镜。
四、曹操的“跨鱼跃龙”:
曹操被视为权谋高手,但有传说称他曾在赤壁之战中以“跨鱼跃龙”的轻功逃脱。
这个轻松幽默的版本让人忍俊不禁,仿佛曹操成了古代的功夫巨星。
五、乾隆的“古代直播”:
乾隆皇帝是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有传说说他喜欢观赏戏曲,还在宫中搭建了“古代直播间”,每天通过宫廷频道直播各类表演。
六、张居正的“国宝级眼镜”:
明代的张居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有人戏称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国宝级眼镜使用者”,因为他在当时的画像中总是佩戴一副时尚的眼镜。
结语:
《中国爆笑历史》或许只是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但透过这些幽默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加亲近历史,理解那些英雄人物的另一面。
历史不一定总是严肃的,有时候,适度的调侃也能让我们对过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5分钟爆笑古人

5分钟爆笑古人
1. 苏东坡与苏小妹:苏东坡和苏小妹经常互相开玩笑。
有一次,苏东坡嘲笑苏小妹额头高,说:“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苏小妹则机智地回击:“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
2. 纪晓岚与和珅:纪晓岚是清朝著名的才子,而和珅则是有名的贪官。
有一天,和珅请纪晓岚为他的花园题字,纪晓岚题了“竹苞”二字。
和珅非常高兴,以为纪晓岚在赞美他的花园。
后来,乾隆皇帝看到了这两个字,大笑说:“这是在说你家的园林是‘个个草包’啊!”
3. 唐伯虎点秋香:据说,唐伯虎为了追求秋香,化身为书童混入华府。
有一次,他为了引起秋香的注意,故意在她面前摔倒,结果秋香不仅没有扶起他,还嘲笑他是“白痴”。
这些故事虽然经过了一些夸张和改编,但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古人的生活和性格特点,给人带来了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请注意,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可能有所折扣,仅供娱乐之用。
古代搞笑的故事梗合集

古代搞笑的故事梗合集
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搞笑故事梗合集:
1.哪壶不开提哪壶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虽然本小,门面不大,可是店主善于经营,小茶馆越办越兴旺。
知县白老爷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来喝茶。
他一人占一桌,骂骂咧咧不说,还得来点儿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
茶喝够了就扬长而去。
2.狗父
“夫妻之礼是何人所制?”嫂子说:“周公。
”嫂子说:“他是古人,寻他做甚?”女子说:“我要做双鞋谢谢他。
”画匠依言而行。
一天,岳父来串门,指着画问:“此女是谁?”画匠答:“就是令爱。
”岳父又问:“她为何与这野男人坐在一起?”
3.岳父问箭靶神
武官随军作战,眼看要败,忽然天降神兵,助其反败为胜。
武官大喜,磕头谢恩,问神姓名。
神说:“我是箭靶神,前来报恩。
”
4.苏杭同席
一个苏州人和一个杭州人同席,两个人都很挑食,杭州人只吃枣子,苏州人只吃橄榄。
5.借条
一个穷人去借债,家中没啥值钱的东西,只好用自己的髭须(嘴周围的胡子)作抵押。
这些古代的搞笑故事梗合集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幽默感。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同时,这些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乐观精神。
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四个有趣的故事情节

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四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那中国古代寓言里的愚公移山。
话说愚公啊,那可真是个倔老头。
他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就下决心要把这山给移走。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事儿呀!你瞧,他一大家子人,就开始吭哧吭哧地挖山啦。
每天早出晚归,那劲头可足了。
这第一个有趣的情节啊,就是愚公带着他的儿孙们挖山的情景。
一个个汗流浃背的,但谁也没喊累,那场面,真是让人佩服。
然后呢,有个叫智叟的家伙出现了。
这智叟啊,自以为聪明,跑来笑话愚公,说他这么老了还干这蠢事。
愚公可不含糊,直接怼回去,说自己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却不会再增高,总有一天能挖平。
哈哈,这智叟被怼得无话可说,灰溜溜地走了。
这就是第二个有趣的情节,愚公的那股子倔强劲儿和聪明才智,把智叟给镇住了。
再说说愚公他们挖山的过程中,那动静可大了。
整天叮叮当当的,附近的村民都被吸引过来了。
有些村民觉得愚公挺有意思,还跑来帮忙呢。
这算是第三个有趣的情节吧,大家一起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努力,多热闹呀。
最后啊,愚公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上天居然派了神仙把这两座山给搬走了!哇,这可真是太神奇了。
想想看,本来大家都觉得愚公是在做白日梦,结果还真成功了。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啊,真的特别有意思。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别管别人怎么笑话你,坚持自己的梦想,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
就像愚公,一开始谁能相信他能把山移走呢?可他就是做到了。
咱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可能觉得太难了,就想放弃。
但想想愚公,咱是不是也得咬咬牙坚持下去呀?说不定哪天,咱的困难也像那两座山一样,突然就被解决了呢!。
中国古代笑话

中国古代笑话中国古代笑话1、甘愿一死有个皇帝最爱弹琴,可他弹得实在蹩脚,满朝文武和后妃都不堪忍受他的琴声。
皇帝找遍整个宫廷,竟找不到一个知音。
他传旨从监狱里拉来一个死囚。
皇帝许诺说:"只要你说寡人的琴弹得好,朕可免你一死。
"不料,皇帝的琴刚刚弹了一半,死囚叫道:"陛下,求求您别弹了,我甘愿一死!"2、让你吃个够北宋有个叫张咏的地方官,在四川任职时,有一次吃馄饨,可能是头巾没戴好,上面的带子垂落到碗里,他用手往上拢了拢,带子又垂落下来。
再系,再落。
张咏气坏了,一把将头巾扯下,狠狠丢到馄饨碗里,一边大叫道:"你自己吃个够吧,老子不吃了!"3、"屁"字妙解明朝时,翰林编修陈全善于说笑话。
有一次,他误入富禁之地,被皇上的亲信宦官捉住了。
陈全请求宦官放了他。
这位宦官早就听说过陈全的名声,想趁此考考他,便说:"听说你善于说笑话,今天你如果能把我说笑了,我就放了你,可是只能说一个字。
"陈全张口就说:"屁。
"宦官说:"这有什么笑头?"陈全就解释说:"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
"宦官笑得前俯后仰,就把陈全放了。
4、谦称一个师爷胸无点墨,一心想升官发财,为了巴结讨好上司,特地设了丰盛的酒席,宴请县官。
喝酒时,师爷讨好地问:"太爷有几位公子?"县官不假思索地说:"有犬子二人,你呢?"县官反问,可把师爷难住了。
他暗暗想:县太爷还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孩子呢?寻思了一会儿,只好答道:"我只有一个五岁的小王八。
"5、无功受禄晋朝某皇帝得太子,赐群臣汤饼宴,有位大官起立曰:"贺陛下祠嗣之有人,愧吾等无功而受禄。
"帝正色曰:"卿何语!此事岂可使卿等有功?"6、发抖某人生长在富贵之家,花钱买了个五品官,但不知民间疾苦。
猴子骑牛的故事

猴子骑牛的故事
猴子骑牛的故事指的是一个古代的笑话或寓言,这个故事在中国的文化中流传已久。
故事的大致情节是:一只猴子骑在一头牛的背上,牛背负着猴子走了一段路后,猴子对牛说:“我这样骑着你走路真是太快了,感觉就像飞一样!”牛不以为然,回答道:“胡说八道,我走得这么慢,怎么可能像飞一样?”猴子不答话,只是笑。
这个故事的含义是讽刺那些爱吹牛、自大的人。
这个故事在中国的传统笑话和寓言中都有所体现,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自大。
这个故事也和“猕猴骑土牛”的成语有关。
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职位提升很慢,就像猴子骑在牛背上一样。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三国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州泰的将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因为家庭原因,在家守丧九年。
后来他被司马懿赏识,并被提升为新城太守。
有人以此事为调侃,说他“猕猴骑土牛”,意思是他升职太快,就像猴子骑在牛背上一样。
这个成语流传至今,被用来形容那些升职缓慢的人。
古代笑话简短

古代笑话简短
古代笑话:酒鬼误会
从前有个酒鬼,他喜欢喝酒胜过一切。
每天他都要去酒馆喝个痛快。
一天,酒鬼喝得酩酊大醉,晃晃悠悠地走回家。
路上,他看到一座房子,以为自己到了自家门口。
他敲了敲门,却发现门没有打开。
他又敲了敲,还是没有回应。
酒鬼越来越生气,他大声喊道:“开门!快开门!我是你们家的酒鬼!”
突然,房子的主人打开门,一脸疑惑地问:“你是我们家的酒鬼?我们家可没有养酒鬼啊!”
酒鬼一愣,顿时明白了自己的误会。
他尴尬地笑了笑,说:“哈哈,原来我走错门了!不好意思,打扰了!”
主人看着酒鬼离开,不禁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他暗自想着,这酒鬼,真是个搞笑的人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笑话故事今说
本文是关于中国古代笑话故事今说,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是隔壁赖二偷,这是一个大家皆知的古代笑话。
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口头强调的话往往只是形式,其隐藏在背后的问题才是实质。
逆向思考一下,这两个笑话中自以为聪明的蠢才现象在当今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这样的事例随手一二,权当饭后茶余之笑料。
文明执法,依法执法,这是现实中执法部门叫的最响的口号和这些执法部门领导强调最多的口头禅。
可是如何个文明执法,依法执法,从实际上发生的各种事例看,往往是座山雕的手段——一吓二骂三打砸。
下属这种粗暴的执法手段不可否认往往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于是乎,领导高兴。
领导高兴了,自然从心里认可这种手段。
这样有了成绩是领导的体面和能力。
当真因为这出了问题也好三推六二五,不过在处理下属的问题上往往轻描淡写。
这样的事情在城管现象中最为常见,打xx有之,打的人屎尿失禁的也就更不以为奇了。
出了这样的事,除非有更高的领导批示,事情往往才会有一定的结果。
而对其领导也不过撤职降职处理罢了。
今个撤了降了,明个还能升上来,而从其思想上对这种执法手段的认可往往难以消除,于是乎就有了各种霸王代号新名词的产生。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个话不知出之那位文秘的大手笔,绝对是现代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不过堂而皇之多了,更能蒙蔽人们的眼睛。
而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华丽衣服,各个部门竟先着装亮相。
而众多的领导却没有逆向反思这句话,还一句话来说就是都笑话埋银子的人愚蠢,而自己不自觉的做了隔壁赖二的聪明人。
内强素质,不正好说明了素质不行。
外树形象,恰恰说明了形象扫地。
这么一句皇帝的新衣一般堂而皇之的话竟然成为各个执法部门最经典的口号,实在让人难免一笑而置之。
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并不是就必须法律规定执法者的一举一动。
而是说执法者首先必须懂法,在执法的过程中首先不能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再就是执法的耐烦和人性的爱心。
法律首先体现的公平二字,而公平的基础就是作为执法的人起码具有人性的爱心。
不然,指望一个个唯我至上缺乏人性和爱心的人能公平
执法那就是笑话了。
而素质而形象一是需要提高执法者的学养,二就是加强民众舆论对这些部门的监督,实行严进宽出的公务员制度,对于出了问题的单位领导必须负领导责任,做到依法处理才行。
此地有没有银子,不是埋银子的人说了算,而是监督的或者旁观的人说了算。
反过来,赖二偷没有偷银子也是这个道理。
可是现实中我们的执法部门总不喜欢被监督或者拒绝监督,自以为是。
城管的粗暴执法如此,警察的严刑逼供如此,官员的xxxx亦是如此。
等等社会不公的现象,都是这样。
了解一个人认识一个人或者评价一个部门或者认可一个部门,绝不是听他们自己再说什么,而是需要冷静的监督他们再如何的做。
不然大家就都成了笑话埋银子人的愚蠢,而自以聪明的赖二。
想一想老祖宗留下来的笑话与现实生活的巧合,心情也颇为爽快,难免吃饭多吃了一些,吃的撑的不断的打嗝才笑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