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程第二版-第1章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第二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二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1 一人自愿点出发,25s 内向东走了30m ,又10s 内向南走了10m ,再15s 内向正西北走了18m 。

求:⑴ 位移和平均速度 ⑵ 路程和平均速率 解:由图所示,人的移动曲线是从O 点出发,到A 点,再到B 点,C 点。

⑴ 位移:OC30OA m = ,10AB m =,18BC m =由于是正西北方向,所以45ABD ADB ∠=∠=︒BD =(()(()222222cos 4518301021830102OC CD OD OD CD =+-︒=-+--⨯-⨯-⨯1324305.92=-≈ 17.5OC m ≈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7.50.35m 50r v t ∆===∆ ⑵ 路程应为:58m s OA AB BC =++=平均速率为1.16m s 1.2有一质点沿着x 轴作直线运动,t 时刻的坐标为234.52x t t =-,试求:⑴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 ⑵ 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 ⑶ 第2秒内的路程。

解:⑴ 当1t s =时,1 2.5x m = 当2t s =时,218162x m =-=平均速度为 ()212 2.50.5m s v x x =-=-=- ⑵ 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为 ()22966m t dxv t t dt===-=-⑶ 第2秒内的路程:(在此问题中必须注意有往回走的现象) 当 1.5t s =时,速度0v =,2 3.375x m = 当1t s =时,1 2.5x m = 当2t s =时,32x m =所以路程为:3.375 2.5 3.3752 2.25m -+-= 1.3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2126x t t =-,采用国际单位制,求:⑴ 4t 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⑵ 质点通过原点时的速度 ⑶ 质点速度为零时的位置⑷ 作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解:⑴ 由运动方程2126x t t =-,可得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分别为1212dx v t dt ==- 12dv a dt==- 所以当4t 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48m x =-;36m s v =-;212m a =-⑵ 质点经过原点的时刻12s t =,20s t =此时的速度分别为 ()112m v =- ()212m s v =⑶ 质点速度为零对应的1s t =,位置为6m x = 1.4质点沿直线运动,速度()3222m v t t =++,如果当2s t =时,4m x =,求3st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大学物理二习题答案与详解第01章 质点运动学习题详解.

大学物理二习题答案与详解第01章 质点运动学习题详解.

习题一一、选择题1. 质点沿轨道AB 作曲线运动,速率逐渐减小,图中哪一种情况正确地表示了质点在C[ ]错误!(A) (B) (C) (D) 答案:C解:加速度方向只能在运动轨迹内侧,只有[B]、[C]符合;又由于是减速运动,所以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速度方向相反,故选(C )。

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的规律是245x t t =-+(SI 制)。

则前三秒内它的 [ ] (A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B )位移和路程都是-3m ; (C )位移是-3m ,路程是3m ; (D )位移是-3m ,路程是5m 。

答案:D 解:3253t t x xx==∆=-=-=-24dx t dt =-,令0dxdt=,得2t =。

即2t =时x 取极值而返回。

所以: 022*********|||||||||15||21|5t t t t S S S x x x x x x ----=====+=+=-+-=-+-=3.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是cos sin r R ti R tj ωω=+,R 、ω为正常数。

从t =/πω到t =2/πω时间内(1)该质点的位移是 [ ](A ) -2R i ; (B )2R i; (C ) -2j ; (D )0。

(2)该质点经过的路程是 [ ](A )2R ; (B )R π; (C )0; (D )R πω。

答案:B ;B 。

解:(1)122,t t ππωω==,21()()2r r t r t Ri ∆=-=; (2)∆t 内质点沿圆周运动了半周,故所走路程为πR 。

或者:,x y dx dy v v dt dt==,21,t t v R S vdt R ωπ====⎰4. 一细直杆AB ,竖直靠在墙壁上,B 端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滑离墙壁,则当细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细杆中点C 的速度 [ ](A )大小为/2v ,方向与B 端运动方向相同;(B)大小为/2v ,方向与A 端运动方向相同; (C )大小为/2v , 方向沿杆身方向;(D )大小为/(2cos )v θ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 (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 (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5) r ∆v 和r ∆v 有区别吗v ∆v 和v ∆v有区别吗0dv dt =v 和0d v dt=v 各代表什么运动 (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drv dt= 及 22d r a dt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v t t dt==- 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 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 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大学物理教程第二版-第1章答案

大学物理教程第二版-第1章答案

大学物理教程第二版-第1章答案1 -5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262t 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 .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 内的位移的大小;(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3)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x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x d d 和22d d t x两式计算.题 1-5 图解 (1) 质点在4.0 s 内位移的大小m 32Δ04-=-=x x x(2) 由 0d d =tx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s 2=p t (t =0不合题意)则m 0.8Δ021=-=x x xm 40Δ242-=-=x x x所以,质点在4.0 s 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m 48ΔΔ21=+=x x s(3) t =4.0 s 时1s0.4s m 48d d -=?-==t t xv2s0.422m.s 36d d -=-==t t x a1 -6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2t t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 (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3) 由t =0 到t =2s内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 ;分析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详见题1-1分析).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2412x y -=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j r 20= , j i r 242-=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 (3) 由位移表达式,得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y x r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y x y x r r r r题 1-6 图1 -9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 =4 -t2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t 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 =9 m,v =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和tx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由分析知,应有=tt a 0d d 0vv v得 03314v v +-=t t (1)由=txx t x 0d d 0v得 00421212x t t t x ++-=v (2) 将t =3s时,x =9 m,v =2 m·s-1代入(1)、(2)得v 0=-1 m·s-1, x 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75.0121242+-=t t x 1 -10 一石子从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石子并非作自由落体运动,现测得其加速度a =A -B v ,式中A 、B 为正恒量,求石子下落的速度和运动方程.分析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 v =a (v )d t 分离变量为t a d )(d =v v后再两边积分.解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v vB A ta -==d d (1) 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t B A d d =-vv(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t t B A 0d d d 0v vvvv得石子速度 )e 1(Bt BA--=v 由此可知当,t →∞时,BA→v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 (2) 再由)e 1(d d Bt BAt y --==v 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t BA y t Bt y d )e 1(d 00??--= 得石子运动方程)1(e 2-+=-Bt BAt B A y 1 -12 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r =2.0t i +(19.0 -2.0t 2 )j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t 1=1.0s 到t 2 =2.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t 1 =1.0s时的速度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4) t =1.0s 时质点所在处轨道的曲率半径ρ.分析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 (t )和y =y (t ),从中消去参数t ,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tΔΔr=v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td d r =v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 t和a 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tt te a d d v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 t得到.在求得t 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ρa n 2v =求ρ.解 (1) 由参数方程x =2.0t , y =19.0-2.0t 2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 2(2) 在t 1 =1.00s到t 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j i r r 0.60.2ΔΔ12-=--==t t t r v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i j i j i t ty t x t y x 0.40.2d d d d )(-=+=+=v v v j j i a 22222s m 0.4d d d d )(-?-=+=tyt x t则t 1 =1.00s时的速度v (t )|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t t y x t t ttt e e e a 222s1s m 58.3)(d d d d -=?=+==v v v n n t n a a e e a 222s m 79.1-?=-=(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2s m 47.4-?=+=y x v v v则m 17.112==na ρv1 -18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为342t θ+=,式中θ 的单位为rad,t 的单位为s.(1) 求在t =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 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 值为多少?(3) t 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值相等?分析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 (1) 由于3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ω==.在t =2 s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22s2s m 30.2-=?==ωr a t n2s2s m 80.4d d -=?==tωra t t(2) 当22212/t n t a a a a +==时,有223nt a a =,即 ()()422212243t r rt =得 3213=t此时刻的角位置为rad 15.3423=+=t θ(3) 要使t n a a =,则有()()422212243t r rt =t =0.55s。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中科大出版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中科大出版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中科大出版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1、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

下列关于汽车的一些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单选题]A.车轮轴承处加润滑油(正确答案)B.汽车轮胎上制有花纹C.驾驶位置前面设有安全气囊D.方向盘上覆有防滑材料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单选题]A.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正确答案)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电吹风给湿头发吹风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3、图62所示的电路中,电阻阻值R1>R2。

开关S闭合后,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I1、I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1B.U1>U2(正确答案)C.I1 < I2D.I1 > I24、35.已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5g/cm3,乙液体的密度ρ乙=2g/cm3,现在取一定量的甲乙液体混合,混合液体的密度为3g/cm3,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体积比V甲:V乙=()[单选题] *A.5:2B.2:5C.1:2(正确答案)D.2:15、85.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单选题]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B.天平调平后在称量过程发现横梁不平衡,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正确答案)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6、17.影视剧中,为了防止演员受伤,砸向演员的道具石头一般是用泡沫塑料制成的。

将小石块和道具石头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右盘,横梁静止后的情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大B.道具石头的密度比小石块的密度大C.质量相同时,道具石头的体积比小石块的体积小D.体积相同时,道具石头的质量比小石块的质量小(正确答案)7、6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光年是时间单位,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B.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答案)8、错答案解析:应要先刹后轮,但不能抱死,否则会失控。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1.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 (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5) r ∆和r ∆有区别吗?v ∆和v ∆有区别吗?0dvdt =和0d v dt=各代表什么运动?(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drv dt= 及 22d r a dt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 (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 1.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v t t dt==- 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 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 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习题一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5) r ?和r ?有区别吗?v ?和v ?有区别吗?0dv dt =和0d v dt=各代表什么运动? (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22r x y =+ dr v dt= 及 22d r a dt =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1.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 v t t dt==- 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 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 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册答案 第二版王建邦主编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册答案  第二版王建邦主编

参考答案 第一章1-1 已知质点运动学方程分量式为2x t =262y t =- (1)求轨道方程,并画出轨迹图;(2)求1t =到2t =之间的∆r ,r ∆和v ;(本题中x ,y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 ,v 的单位为1s m -⋅。

)[答案] (1)262x y =-,(2)26-i j ,0,26-i j .(1)由质点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位置-时间函数关系:2x t=262y t =-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262x y =-轨迹为抛物线,如题1-1图所示。

(2)将质点的位矢分量式:2x t =262y t =-代入位矢()()()t x t y t ==+r r i j ,可得质点的位置矢量22(62)t t =+-r i j 。

代入时间参量t ,得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r 。

由质点位移和平均速度的定义,可求得21∆=-r r r 21r r r ∆=- t∆=∆r v1-2 如图1-2所示,一足球运动员在正对球门前25.0m 处以120.0m s -⋅的初速/y率罚任意球,已知球门高为3.44m 。

若要在垂直于球门竖直平面内将足球直接踢进球门,问他应在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的范围内踢出足球(足球可视为质点)?[答案] 171.1169.92θ≥≥,127.9218.89θ≥≥. 以踢球点为坐标原点取平面坐标系xOy 。

按高中物理,设斜抛小球初速度0v ,斜抛仰角0θ,写出小球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位置-时间函数关系:00cos x v t θ= (1)2001sin 2y v t gt θ=- (2)消去t 得足球的轨迹方程 202200tan 2cos gy x x v θθ=-依题意以25.0x m =,120.0v m s -=⋅及3.440m y ≥≥代入后,可解得 171.1169.92θ≥≥ 127.9218.89θ≥≥。

1-3 一质点在xy 平面内运动,在某一时刻它的位置矢量(45)m =-+r i j ,经5s t ∆=后,其位移(68)m ∆=-r i j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
2262t 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 .求:
(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 内的位移的大小; (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
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
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
0d d =t
x
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
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
x d d 和22d d t x
两式计算.
题 1-5 图
解 (1) 质点在4.0 s 内位移的大小
m 32Δ04-=-=x x x
(2) 由 0d d =t
x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s 2=p t (t =0不合题意)

m 0.8Δ021=-=x x x
m 40Δ242-=-=x x x
所以,质点在4.0 s 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
m 48ΔΔ21=+=x x s
(3) t =4.0 s 时
1s
0.4s m 48d d -=⋅-==
t t x
v
2s
0.422m.s 36d d -=-==t t x a
1 -6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2
t t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 (1) 质点的运动轨迹;
(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
(3) 由t =0 到t =2s内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 ;
分析 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详见题1-1分析).
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
24
12x y -
=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
(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
j r 20= , j i r 242-=
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 (3) 由位移表达式,得
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
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
y x r
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
-==y x y x r r r r
题 1-6 图
1 -9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 =4 -t
2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t 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 =9 m,v =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
分析 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
和t
x
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
作后再做积分.
解 由分析知,应有
⎰⎰
=t
t a 0
d d 0
v
v v
得 03
3
14v v +-=t t (1)

⎰⎰
=t
x
x t x 0
d d 0
v
得 004
2
12
12x t t t x ++-
=v (2) 将t =3s时,x =9 m,v =2 m·s-1代入(1)、(2)得
v 0=-1 m·s-1, x 0=0.75 m
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
75.012
124
2+-
=t t x 1 -10 一石子从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石子并非作自由落体运动,现测得其加速度a =A -B v ,式中A 、B 为正恒量,求石子下落的速度和运动方程.
分析 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 v =a (v )d t 分离变量为
t a d )
(d =v v
后再两边积分. 解 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
(1) 由题意知 v v
B A t
a -==
d d (1) 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
t B A d d =-v
v
(2)
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
=-t t B A 0d d d 0
v v
v
v
v
得石子速度 )e 1(Bt B
A
--=v 由此可知当,t →∞时,B
A
→v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 (2) 再由)e 1(d d Bt B
A
t y --==
v 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t B
A y t Bt y d )e 1(d 00⎰⎰--= 得石子运动方程
)1(e 2-+=
-Bt B
A
t B A y 1 -12 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r =2.0t i +(19.0 -2.0t 2 )j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t 1=1.0s 到t 2 =2.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t 1 =1.0s时的速度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4) t =1.0s 时质点所在处轨道的曲率半径ρ.
分析 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 (t )和y =y (t ),从中消去参数t ,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t
ΔΔr
=v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t
d d r =
v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 t 和a 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t
t t
e a d d v =,后者只
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 t 得到.在求得t 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
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ρ
a n 2v =求ρ.
解 (1) 由参数方程
x =2.0t , y =19.0-2.0t 2
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y =19.0 -0.50x 2
(2) 在t 1 =1.00s 到t 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j i r r 0.60.2ΔΔ1
21
2-=--==
t t t r v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j i j i j i t t
y t x t y x 0.40.2d d d d )(-=+=
+=v v v j j i a 22222s m 0.4d d d d )(-⋅-=+=t
y
t x t
则t 1 =1.00s时的速度
v (t )|t =1s=2.0i -4.0j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t t y x t t t
t
t e e e a 222s
1s m 58.3)(d d d d -=⋅=+==
v v v n n t n a a e e a 222s m 79.1-⋅=-=
(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122s m 47.4-⋅=+=y x v v v
则m 17.112
==n
a ρv
1 -18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为3
42t θ+=,式中θ 的单位为rad,t 的单位为s.(1) 求在t =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 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 值为多少?(3) t 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值相等?
分析 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
解 (1) 由于3
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
θ
ω==.在t =2 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s
2s m 30.2-=⋅==ωr a t n
2s
2s m 80.4d d -=⋅==t
ω
r
a t t
(2) 当222
12/t n t a a a a +=
=时,有2
23n
t a a =,即 ()()
4
222
12243t r rt =
得 3
213
=t
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rad 15.3423=+=t θ
(3) 要使t n a a =,则有
()()
4
222
12243t r rt =
t =0.55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