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目标版、新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题。

(每题3分 4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炽.热(zhì) 嗔.怒(chēn) 毛骨悚.然(sǒng) 舞榭.歌台(xiè)B. 矫.健(jiǎo) 惬.意(qiè) 蓊.蓊郁郁(wěng) 羽扇纶.巾(guān)C. 脖颈.(gěng) 迤.逦(yǐ) 鼎铛.玉石(dāng) 锱.铢必较(zī)D. 幽僻.(pì)纨.绔(kù) 妃嫔.媵嫱(bīn) 管弦呕哑.(yā)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嘉奖誓死如归鳏夫越俎代庖B. 慰藉弱不禁风整饬历久弥新C. 嫡亲既往不咎幽僻举步为艰D. 体恤提纲挈领端倪磬竹难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解放路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越是发展得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B.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显示,中国将于xx年前后发射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组成的嫦娥五号,对月球取样并返回地球。

C.腾讯公司擅自将《花千骨》改编成有声读物并在其手机APP上播放,被晋江公司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诉至法院,被要求赔偿七百六十万元。

D.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礼让”才被社会遗忘,公交站前才会出现排队的无序,马路上才会出现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锲.而不舍qiè脊.骨jí静谧.mì马厩. jiù赭.色zhěB.冯.虚御风pín 舟楫jí跬.步 guǐ监.生jiàn 跫.音qióngC.命途多舛.chuǎn 朱拓.tuò灰烬.jìn 隽.永juàn 参省. xǐngD.引觞.满酌 shāng 上溯.sù熨帖.tiē坍圮.pǐ愀.然qiǎ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敕.造chì宫绦.tāo 錾.zàn银仓颉.jié美人觚.gūB.笑靥.yè喧阗.tián 茶峒.dòng 夭童媛.女yuàn 罥.烟眉juànC.拮.据jié傩.送nuó炮烙.páo 麂.皮jī洋绉.裙zhòuD.歆.享xīn 牲醴.lǐ间.或jiàn 粜.米tiào 新正.zhēng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现在有些报刊年轻的编辑,虽然文字功底不深,却自以为是,有的作者撰写的文章被转载时,标题就改至南辕北辙....、完全扭曲了作者本意的程度。

B.一年一度在苏州博览中心举办的电博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电子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刚工作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已是单位的“先进职工”了。

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D.早先曾有厂家信誓旦旦,车价已“接轨”,多长时间不会降价。

结果,日子未到,就降了,还是陡降,什么样的解释都没有,厂家应当一言九鼎....,消费者要的是诚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仔细查对条码上的姓名,准考据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条码粘贴在相应地点;2.答选择题时,一定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3.答题时,一定使用黑色署名笔,将答案规范、整齐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点上;4.全部题目一定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一、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1-4 题。

(合计 12 分)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何如? ?张良曰: ?谁为大王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沉默,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何如?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 ?擅长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绝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

昼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承诺,谓沛公曰:?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承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致此 ?? 项王改日因留沛公与饮。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

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不凡业绩,实现使命,完成传承,一砖一瓦砌好社会主义事业,一点一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无数基层干部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成果,积极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

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

事业是干出来不是想出来的,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从赵梦桃在车间纺纱到“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王平扎根天山,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自觉融入国家富强的伟业中,成为民族复兴坚实依靠的力量。

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

在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劳动群众始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通过培养和表彰一批劳动模范,为发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团结苦干的劳动模范,他们吃苦耐劳,锐意进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改革新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不仅传承了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更发扬了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一流业绩,创造中国奇迹。

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新时代东风浩荡,劳动者勇立潮头。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模精神是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引领,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时,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材料二:劳动创造世界,实干成就未来。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II)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II)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II)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绮.丽(yǐ) 堵塞.(sè)徇.私舞弊(xùn) 浅尝辄.止(zhé)B. 踯躅(zhí)薄.雾(bó)爱憎.分明(zèng)纰.漏百出(pī)C. 参差.(cī)吮.血(shǔn)响彻.云霄(chè) 要.言不烦(yào)D.名媛.(yuàn)颤.动(chàn)含情脉脉.(mò)泾.渭分明(jì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常年累月暗度陈仓一蹴.(cù)而就锲.(qì)而不舍B.攻城略地凭心而论鳞次栉.(jié)比韬.(tāo)光养晦C.必恭必敬唉声叹气挑.(tiǎo)灯夜战色厉内荏.(rěn)D.不甚感激惩前毖后掎.(jǐ)角之势弹.(tán)丸之地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缅怀嬉戏没精打彩沧海一粟 B.和谐凋弊崇山峻岭渡过难关C.飘渺脉搏文过饰非前倨后恭 D.告诫宛然一泻千里目不遐接4、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或句子,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浓浓的秋,斜斜的雨,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忧郁的画,一首感伤的诗。

雨浓一阵的白,淡一阵的白,草静静地①秋雨的浸淫,叶子②;花瓣窸窣落下来,带着怅然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被雨淋湿的草原,③凄清。

A.①承受②带着缠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微微下垂③苍茫B.①消受②带着缠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微微下垂③苍凉C.①承受②微微下垂,带着缠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③苍凉D.①消受②微微下垂,带着缠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③苍茫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表面上,改得似乎__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第一卷〔共30分)一、〔12分,每题3分〕1.选出以下字形正确的一项( )A.袅娜镶边垝垣义愤填膺B.斑驳训鸽枯萎死亡婆娑起舞C.淅沥桑葚明月铛窈窕淑女D.蒲苇玳瑁鸳鸯夜槌而出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1〕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变乱案公开理是_______________公开、公正和讲原那么的表达。

〔2〕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_______表;实在让人咋舌。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辅助过他的人。

A.法制订正心酸B.法制刊误辛酸C.法治订正辛酸D.法治刊误心酸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师都为有时机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本年,中国电脑范畴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教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开展的标的目的,这个方针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局部,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放置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平安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收获苏雪林⑴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国朋友介绍到里昂附近乡村避暑,借住在一个女子小学。

因在假期,学生都没有来,校中只有一位六十岁上下的校长苟理夫人和女教员玛丽女士。

⑵我我所在的学校开课本来就迟,我在这里住了一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美食,我的体重竟增加了。

⑶到了葡萄收获的时期,村里处处贴了,大家都到田里相帮采摘葡萄。

⑷记得一天傍晚,我和苟理夫人同坐院中菩提树下谈天,一个脚蹬木屐、腰围犊鼻裙的男子到门口问道:“我所邀请的采葡萄工还不够,明天你们几位肯来帮忙么,苟理夫人?”⑸我认得这位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颇有田产,算是一位小地主。

他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文尔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满身垢腻的工人了。

⑹苟理夫人答应他愿意帮忙,又问我愿否加入。

她说,相帮采摘葡萄并不是劳苦的工作,一天还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资,并有点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

⑺我并不贪那酬劳,不过她们都去了,独自一个在家很闷,不如去散散心,便答应明天一同去。

⑻第二天,太阳的第一缕光线由菩提树叶透到窗前,我们就收拾完毕了。

苟理夫人和玛丽女士穿上围裙,吃了早点,大家一齐动身。

路上遇见许多人,男妇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采摘葡萄去的。

这里是产葡萄的区域,几十里内,尽是人家的葡萄园,到了收获时候,阖村差不多人人出场,所以很热闹。

⑼威尼先生的葡萄园,在女子小学的背后,由学校后门出去,五分钟便到了。

威尼先生和他的四个孩子,已经先到园里。

他依然是昨晚的装束,孩子们也穿着极粗的工装和笨重的破牛皮鞋。

另有四五个男女,想是邀来帮忙的工人。

⑽那时候,麦陇全黄,而且都已空荡荡的,只有三五头白色的牛,静悄悄地在那里吃草。

无数参差不齐却株距相等的白杨,似一支支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群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蒙的翠色。

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裹起来;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缝隙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银箭。

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奇丽的图画。

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

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莹莹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低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⑾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种类极多,每一球不下百余颗,颗颗匀圆饱满。

采下时放在大箩里,用小车载到他家榨酒坊。

我们一面采,一面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还送来装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点心;但谁都吃不下,因为每人工作时,至少吞下两三斤葡萄了。

⑿天黑时,我们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

那天帮忙的人,同围一张长桌,都是脚蹬木屐、腰围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

玛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支中国歌。

我的唱歌,在中学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

⒀这一桌农家饭,我们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宴还痛快。

⒁我爱我的祖国。

然而我在祖国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

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亲恋啊!(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北新书局1928 年版)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篇出色的把绘景与抒情结合到一起的散文,开篇几段,近乎平直的叙说,简练明晓,作者闲适的心情却可感。

B.一大段描绘早晨景色的文字,既似一幅立体的油画,又似一幅幅跳动的画页,写尽了绮丽动人、瞬间变化的晨辉景象。

C.作品描写到“我”与当地人的交往情形,感受到他们的真挚情谊及勤朴性格和自己在与他们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心情。

D.文章最后突然一转,记忆中欢快的情形被时下“破灭”感的“痛苦”所替代,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比分明,有力深沉。

5.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收获”的含意。

(5分)6.作品中有一大段早晨的景物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 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