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设计

合集下载

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设计论文

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是根据无锡迪奥机械厂轴承内外圈生产线改造项目要求,针对工人手工上料易出现危险,且效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一套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使其能够代替工人手工上料,保证工人操作的安全性,并提高生产效率。

论文根据轴承内外圈的特点,对其上料机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此上料机构主要实现了坯料的自动定位、夹紧以及工件的回放等功能。

这一系列运动都是由气缸驱动获得。

本设计中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上料机构设计;料道设计;夹紧机构设计;驱动系统等。

确定了上料机构的具体尺寸后,利用UG软件对上料机构的零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对整体结构进行虚拟装配。

然后将装配体导入UG软件的运动仿真界面,并利用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和动力学仿真。

分析仿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最后对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让本设计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产操作中,使其切实能够为轴承厂的生产线改造做出贡献。

关键词:上料机构;参数化建模;虚拟装配;运动仿真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earings inside and outside circle line renovation project of the wuxi dior machinery, and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manual feeding by workers which is dangerous for workers, and it has low efficiency, therefore a set of bearing inner and outer circle machining machine tool feeding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replace the manual feeding of workers, and ensure the security of workers when operating, and improving produc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provides a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aring inner and outer circle. The feeding mechanism mainly achieve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the automatically positioning, clamping and artifact-play backing of the billet, etc. This series of movement is driven by cylinder. The design part of this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design portion of feeding mechanism; material design; the design of Clamping mechanism; Drive systems, etc. The method is: firstly determin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and then using UG software for parametric modeling of parts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after that, doing virtual assembly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n importing the assembly body to the motion simulation interface of UG software, and using the software to do kinematics simulation and dynamics simulation. Thereafter, analyz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getting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bearing inner and outer circle machining machine tool feeding mechanism is done, to improve its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to make the design truly enter into the daily production operation, make it practical and able to contribute to bearing factory production line modification.Key words: feeding agencies; parametric modeling; virtual assembly; motion 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V)1 绪论 (1)1.1 上料机构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1.2 上料机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3 本课题应达到的要求 (2)2 总体方案设计 (4)2.1 上料机构的类型 (4)2.2 设计方案 (5)2.2.1 设计要求 (5)2.2.2 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6)2.2.3 上料机构各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7)2.3 本章小结 (14)3 基于UG的上料机构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 (15)3.1 UG软件介绍 (15)3.2 三维建模 (16)3.2.1 主要部件及其相互关系 (16)3.2.2 主要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16)3.3 上料机构的虚拟装配 (21)3.3.1 基于UG的高级装配功能 (21)3.3.2 上料机构的虚拟装配 (22)3.4 本章小结 (24)4 基于UG的运动仿真 (25)4.1 运动仿真的工作界面 (25)4.1.1 UG的接口问题 (25)4.1.2 打开运动仿真主界面 (26)4.1.3 运动仿真工作界面介绍 (26)4.2 上料机构的运动仿真 (27)4.2.1 连杆特性的建立 (28)4.2.2 运动副特性的建立 (30)4.2.3 施加运动 (31)4.2.4 分析验证 (33)4.3 本章小结 (34)5 结论与展望 (35)5.1 结论 (35)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1 绪论1.1 上料机构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意义本课题来源于无锡迪奥机械厂生产线改造项目。

轴承座数控加工设计

轴承座数控加工设计

轴承座数控加工设计摘要: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在现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腹地位和庞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腕和标志。

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普遍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和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数控机床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装备。

它的进展是信息技术(1T)与制造技术(MT)结合进展的结果。

现代的CAD/CAM、FMS、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技术,都是成立在数控技术之上的。

把握现代数控技术知识是现代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

本次设计内容介绍了轴承、加工工艺分析和数控编程的一样步骤。

并通过必然的实例详细的介绍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方式。

关键词:轴承座加工工艺编程Abstract :NC and NC machine tool technology in today's machi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great benefits that its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role and has become a tradition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o transform and enhance automation, flexible, Integrated produc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signs. NC technolog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NC machine tool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duct variety and quality and production methods brought about a revolutionary change. NC machine tool processing workshop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equipment.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 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T) with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Modern CAD / CAM, FMS, CIMS, agile manufactur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re built on the technology in the NC. NC master modern technology of modern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knowledge is essential to professional students.The design of the bearing、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teps NC programming. And, through a detailed example of the NC o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Keywords: bearing programm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technology第一章前言轴承是轴系中的重要部件,其功用是为支承轴及轴上零件,经受其载荷,并维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轴与支承的摩擦和磨损。

偏心内圆类轴承零件磨削加工用夹具的设计

偏心内圆类轴承零件磨削加工用夹具的设计

Q二 Z
轴承
2 1 年3 0 2 期
CN41 — 1 4 /TH Be rng201 , 18 a i 2 No. 3
偏心 内圆类轴承零件磨削加工 用夹具 的设计
朱伟 建 李兴林 阎昌春 何健 唐海成 , , , ,
(. 1 杭州人本 电机轴承有 限公 司, 州 杭 30 2 ;. 10 22 杭州轴承试验研 究中心有 限公 司, 州 杭 30 2 ) 10 2
钉通 过止 动环 轴 向固定 于上齿 盘轴 上 J 。
1 4 连接 机构 .
l 一球笼套( 工件) 2 ;一卡爪 ; 一卡盘体 ;一方孔 ;一上齿盘轴 ; 3 4 5 6 一上齿盘 ;一下齿盘 ;一 下齿盘轴 ;一调心螺钉 ;0 7 8 9 1一连接盘 l 一 连接柱 ;2 1 1 一连接螺钉 ;3 1一离合螺钉 ;4 1 一床回转工作 台; l一止动环 ;6 5 1一定 位销 ; 一工件 回转 中心 ;一工作台 回转中 E F 心( 偏心圆孔中心 )
分 划线 , 进行 预定 位 , 紧离 合 螺 钉 使 上 、 端 齿 旋 下 盘 啮合 , 重新 精确 分度 定 位 。最 后 安 装夹 具 , 根 先 据 夹具 结构 ( 1 依 上 述 步 骤 组 装 夹 具 , 预 紧 图 ) 并 下 端齿 盘轴 和 连 接 盘 ; 过 连 接 盘 上 的 连 接 柱 对 通 准 机床 回转 工作 台 , 接 盘 端 面紧 靠 工作 台端 面 , 连 旋 紧 4个 连 接螺钉 完 成夹 具 与 机床 回转 工作 台 的 连接 ; 调整 3 调 心 螺 钉 , 偏 心 圆孔 中心 与工 再 个 使
De in fFit e f r G rnd ng Ec e t i r ul r Ho e o a i r s sg o x ur o i i c n rc Cic a l fBe rng Pa t

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

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

目录前言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一、零件的分析 (4)1.1 零件的作用 (4)1.2 零件图样分析 (4)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5)二、确定毛坯 (5)2.1 确定毛坯种类: (5)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6)三、工艺规程设计 (6)3.1 选择定位基准: (6)3.2 制定工艺路线 (7)3.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7)四、各工序的加工参数计算 (9)4.1 铣底平面 (9)4.2 钻Ф9孔及锪Ф13的沉头孔 (11)4.3 铣两直角边 (13)4.4 刨退刀槽 (14)4.5 铣四侧面 (15)4.6 钻(铰)Ф8销孔 (15)4.7 钻Ф6油孔 (18)4.8 钻Ф4油孔至尺寸 (19)4.10 钻Ф15的孔 (20)4.11 扩孔至Ф28 (21)4.12 车Ф35孔至尺寸保证孔的位置 (22)4.13 扩钻至Φ29.7 (22)4.14 加工Φ30孔至要求尺寸 (23)4.15 确定时间定额及负荷率: (24)五、夹具设计 (27)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7)4.2定位误差分析 (27)4.3.本步加工按钻削估算夹紧力 (28)六、课程设计小结 (29)参考文献 (30)前言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也发动机厂里进行了工艺实习。

为了让我们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开始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课设开始之前我们对所学的各相关课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回忆与温习,这次温习我们对课设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设计对我们非常重要,是我们对自己实际能力的一次历练。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课设中我们分组进行设计,在团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不过在大家的责任心驱使下结果还是团结一致去分工完成任务,结果也让大家锻炼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受益。

第三章_机床主要部件设计(1)

第三章_机床主要部件设计(1)

故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小,有利于减小发热。
◆ 润滑容易,可以用油脂,一次填装可用到修理时再换脂。 如用油润滑,单位时间用油量也比滑动轴承少。
◆ 由专业化的轴承厂生产,质量稳定,成本低,经济性好。
滚动轴承的不足: 滚动体数量有限,径向刚度是变化的,易引起振动,阻尼低, 振幅较大。滚动轴承的径向尺寸比滑动轴承大。
方向所施加的作用力大小来表示。 如图,当主轴外伸端受径向
作用力F,受力方向上的弹性位 移为δ 时,刚度K 的表达式为:
K
F

( N/m )
第一节 主轴组件设计
(1)静刚度 主轴组件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表 示为 Kj =Fj /δj 。 (2)动刚度 主轴组件在额定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表 示为 Kd =Fd /δd 。
5.主轴组件的刚度校核 1)静刚度 2)动刚度 3)切削稳定性 6.提高主轴组件性能的措施 1)提高旋转精度 a)保证主轴、轴承、轴承孔精度 b)定向误差装配法 2)提高静刚度 a)角接触轴承为前支承时,交点应位于轴承前端; b)传动力方向 c)预紧 d)主轴为带传动时采用卸载装置 3)提高动刚度 提高主轴组件的回转精度;增加阻尼。
存在缺陷以及切削过程中的颤振等引起。
主轴振动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刀具的使 用寿命,并产生噪声。
第一节 主轴组件设计
4.温升和热变形
热变形 是主轴组件运动时,各相对运动处的摩擦,切削区的
切削热等使主轴组件的温度升高,造成形状、尺寸及位置变化。
热变形会引起轴承间隙变化,润滑油粘度降低,影响 主轴部件的工作性能,降低加工精度。
支承。a.前支承直径大,刚
度高,大齿轮靠前可减少主 轴的弯曲变形,b.而且转矩 传递长度短,扭转变形小, 使用最普遍。

四工位专用钻孔机床设计(全套CAD图纸)

四工位专用钻孔机床设计(全套CAD图纸)

四工位专用钻孔机床设计(全套CAD图纸)全套CAD图纸,联系 695132052 第1章绪论1.1 机床的发展与现状金属切削机床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最原始的机床是依靠双手的往复运动,在工件上钻孔。

随着加工对象材料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机床的种类也随着增加,功能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并在机床领域得到应用,使机床的发展更加迅猛。

多样化、精密化、高效化、自动化是这一时代机床发展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说,机床的发展紧密迎合社会生产的多种多样和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国的机床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50多年来,我国的机床工业获得了高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比较完善的机床工业体系。

机床的性能也在逐渐提高,有些机床的性能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要想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我们必须开发设计出我国自己的高性能机床。

现代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以及进一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1.2 机床的用途及分类钻床是孔加工用机床,主要用来加工外形较复杂,没有对称回转轴线的工件上的孔。

在钻床上加工时,工件不动,刀具作回转主运动,同时沿轴向移动,完成进给运动。

钻床可完成钻孔、扩孔、铰孔等工作。

钻床可分为:立式钻床、卧式钻床、台式钻床、摇臂钻床,深孔钻床及其它钻床等。

本次设计的四工位专用钻孔机床是卧式钻床,四工位专用机床是在四个工位上分别完成相应的装卸工件、钻孔、扩孔、铰孔工作,如图1.1所示。

它的执行机构有两个:一是装有四工位工件的回转工作台,二是装有专用电动机的带动的三把刀具的主轴箱。

主轴箱每向左移动送进一次,在四个工位上分别完成相应的装卸工件、钻孔、扩孔、铰孔工作。

当主轴箱右移退回到刀具离开工件后,工作台回转90度,然后主轴箱再次左移。

很明显 ,对某一个工件来图1.1 四工位专用机床执行动作图说,要在四次工作循环后完成装、钻、扩、铰、卸等工序。

M1432A万能外圆磨床头架及液压系统三维设计说明书

M1432A万能外圆磨床头架及液压系统三维设计说明书

前言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生和国防的加强。

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到首要位置。

其中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高达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是高技术的载体及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20世纪兴起的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等,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创造出来的;是产业升级的手段,生产工作母机、提供重大装备;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6%以上;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高技术和数字化战争时代,装备制造业还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它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

机床是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加工设备,在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都直接反映着加工的水平。

随着磨削技术的发展,磨床在加工机床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据1997年欧洲机床展览会(EMO)的调查数据表明,25%的企业认为磨削是他们应用的最为主要的加工技术,车削只占23%,钻削占22%,其它的占8%;而磨床在企业中占机床的比重高达42%,车床占23%,钻床占14%。

我国从1949—1998年,开发生产的通用机床有1800多种,专用机床有几百种,磨床的拥有量占金属切削机床总拥有量的13%左右。

可见,磨床及磨削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它作为金属切削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磨削加工显得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汽车、电力、船舶、冶金、军工、航天航空等行业,磨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经过调整和整合期后的磨床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

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头架是外圆类磨床的主要部件,它的动态性能对磨床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头架的作用是支撑工件和传递动力,即使工件转动。

其中主轴又是它的主要零件,主轴的精度高低对于整机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专用机床的道具进给机构和工作台转位机构设计

专用机床的道具进给机构和工作台转位机构设计

专用机床的道具进给机构和工作台转位机构设计专用机床的道具进给机构和工作台转位机构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机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机床的加工要求、材料属性、机床的尺寸和重量等因素。

一、道具进给机构设计道具进给机构是用于将工作道具沿加工轴方向移动的机构,它包括进给螺杆、导轨、轴承、电动机、减速器等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确定进给速度、精度和力矩等参数,并采用合适的结构设计。

1、进给速度进给速度是机床加工精度和效率的重要参数,它影响了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进给速度,同时考虑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和减速器的传动比等因素。

2、进给精度进给精度是指工作道具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精度,它影响了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导轨、轴承和螺杆等部件,并采用闭环控制系统来保证进给精度。

3、进给力矩进给力矩是指进给机构在进给时所产生的力矩,它影响了机床的切削性能和加工效率。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工件的加工力和进给速度等因素来确定进给机构的力矩要求,并采用合适的电动机和减速器来实现。

二、工作台转位机构设计工作台转位机构是用于实现工作台位置变化的机构,它包括驱动装置、转位架、限位装置等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工作台的转位精度、转位速度和力矩等因素,并采用合适的结构设计。

1、转位精度转位精度是指工作台在转位时所要求的位置精度,它影响了机床加工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采用高精度的转位架和驱动装置,并采用闭环控制系统来保证转位精度。

2、转位速度转位速度是指工作台在转位时所要求的速度,它影响了机床的加工效率。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工作台的尺寸和转位距离等因素来确定转位速度,并采用合适的驱动装置和减速器来实现。

3、转位力矩转位力矩是指工作台在转位时所要求的力矩,它影响了转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工作台的重量和转位距离等因素来确定转位力矩要求,并采用合适的驱动装置和轴承等部件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是根据无锡迪奥机械厂轴承内外圈生产线改造项目要求,针对工人手工上料易出现危险,且效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一套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使其能够代替工人手工上料,保证工人操作的安全性,并提高生产效率。

论文根据轴承内外圈的特点,对其上料机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此上料机构主要实现了坯料的自动定位、夹紧以及工件的回放等功能。

这一系列运动都是由气缸驱动获得。

本设计中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上料机构设计;料道设计;夹紧机构设计;驱动系统等。

确定了上料机构的具体尺寸后,利用UG软件对上料机构的零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对整体结构进行虚拟装配。

然后将装配体导入UG软件的运动仿真界面,并利用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和动力学仿真。

分析仿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最后对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让本设计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产操作中,使其切实能够为轴承厂的生产线改造做出贡献。

关键词:上料机构;参数化建模;虚拟装配;运动仿真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earings inside and outside circle line renovation project of the wuxi dior machinery, and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manual feeding by workers which is dangerous for workers, and it has low efficiency, therefore a set of bearing inner and outer circle machining machine tool feeding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replace the manual feeding of workers, and ensure the security of workers when operating, and improving produc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provides a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aring inner and outer circle. The feeding mechanism mainly achieve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the automatically positioning, clamping and artifact-play backing of the billet, etc. This series of movement is driven by cylinder. The design part of this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design portion of feeding mechanism; material design; the design of Clamping mechanism; Drive systems, etc. The method is: firstly determin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and then using UG software for parametric modeling of parts of the feeding mechanism, after that, doing virtual assembly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n importing the assembly body to the motion simulation interface of UG software, and using the software to do kinematics simulation and dynamics simulation. Thereafter, analyz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getting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bearing inner and outer circle machining machine tool feeding mechanism is done, to improve its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to make the design truly enter into the daily production operation, make it practical and able to contribute to bearing factory production line modification.Key words: feeding agencies; parametric modeling; virtual assembly; motion 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V)1 绪论 (1)1.1 上料机构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1.2 上料机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3 本课题应达到的要求 (2)2 总体方案设计 (4)2.1 上料机构的类型 (4)2.2 设计方案 (5)2.2.1 设计要求 (5)2.2.2 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6)2.2.3 上料机构各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7)2.3 本章小结 (14)3 基于UG的上料机构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 (15)3.1 UG软件介绍 (15)3.2 三维建模 (16)3.2.1 主要部件及其相互关系 (16)3.2.2 主要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16)3.3 上料机构的虚拟装配 (21)3.3.1 基于UG的高级装配功能 (21)3.3.2 上料机构的虚拟装配 (22)3.4 本章小结 (24)4 基于UG的运动仿真 (25)4.1 运动仿真的工作界面 (25)4.1.1 UG的接口问题 (25)4.1.2 打开运动仿真主界面 (26)4.1.3 运动仿真工作界面介绍 (26)4.2 上料机构的运动仿真 (27)4.2.1 连杆特性的建立 (28)4.2.2 运动副特性的建立 (30)4.2.3 施加运动 (31)4.2.4 分析验证 (33)4.3 本章小结 (34)5 结论与展望 (35)5.1 结论 (35)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1 绪论1.1 上料机构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意义本课题来源于无锡迪奥机械厂生产线改造项目。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提出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的结构方案,并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设计。

(2)对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利用UG软件进行三维建模。

(3)对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进行虚拟装配,对虚拟样机进行干涉检验,并进一步完善样机。

(4)将装配部件导入UG软件运动仿真界面,并在UG中对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分析,检验所选取方案及其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上料机构设计的意义: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节约能源,气体不易堵塞流动通道,用过后可随时排出,不污染环境,成本较低,维护保养容易,气动动作迅速,反应快,气动机械手与气动夹具相互配合工作,能够实现数控车床的自动连续工作,从而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轴承内外圈加工专用机床上料机构作为前沿的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更新的需求,可以大量代替单调重复或要求高精度的工作,并提供多机床看管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大大的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

1.2 上料机构国内外发展现状上料是加工必备之步骤,因此上料是机械设备中必要之工序,并且上料在国内用途较为广泛。

1、机械冶金工业用途物流产业如今将产业效率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对于物料运输这一块过程,在机械产业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传送带式(功用包括提升、加料、整物件运输、删选、检验、抽取、出仓等)适用于各种货物运输与协调,因其处于平面传送,但作用面积及其占地面积非常巨大,所以用在空旷且运输通畅的厂房之中较为合适。

加上振动机构,或者将传送装置曲线化,可以进行检测及其检验工作。

而其主要技术参数决定其具体适用方面,角度及其长度,速度及其平稳度。

因此使用范围由“平面输送”到“斗式运输”方式,关于适用环境我们便可根据自己的使用条件加以调节,这也是一种趋势,节约资源、空间、时间,所以如此看来,传送带机械设备跟其他机械设备相同,同样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螺旋输送设备设计参数复杂,难于设计,而又适合密封,密封以便于防止尘埃,所以在条件要求苛刻的、无尘密封式机械设备易于使用,利于推力及其密封包装的摩擦来达到运输目的。

适用性广泛,但其比较适用于细小的零件的传送。

传送距离较传送带而言较为短,而设备事故处理由于封闭性限制,设计方法具有很大的控制性,所以选择时应注意。

气压流体传输方式限制较为苛刻,一般用在颗粒可悬浮物件,或为流体物件,机械结构需要密封,清理较为繁琐,而且需要确定定期更换腐蚀物件重要性。

有关其他运输机、传送机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是对适合场合特定环境的特有机械,矿车、钢索等上料机构改装后会具有传动系统的特征,因此是分类的集合。

2、农业等日常生活用途日常生活中,传输上料为生活不可或缺之模式。

而机械设备,便是将其简单化,将其人性化,将其细致准确化的必要手段。

从人力到物力,农业生产过程是单一繁琐而耗时的,通过传输设备使此种劳动机械化,节约化,实效化。

传送带为农业最为常用之手段,其占地广,输送距离长能够适用多种作用的上料功用,例脱皮、加工、检验、提升种种功用,是令人力节约化的有力设备。

而日常生活中,提供作为改变事物传统定义的传输机械设备,令人更为节省劳动力,实现长时间舒适活动的便有: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便捷行走攀登的传输设备。

电梯也属于广义上的运输机构,因此传送机构帮助日常生活的行走、攀爬、检验、运输等方面贡献巨大。

3、其他用途既然有其他必定是人们少于接触的领域,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大陆架浅海开采石油矿井类运输系统,石油运输油管输送设备,其实细细归类应算上是气压流体类运输体系统,但这里讲的是新型用途,所以就不详细追究关于适合新型运输材料的系统的归类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