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负荷点为中心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

合集下载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

02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算 法
基于故障模式的评估算法
故障枚举法
通过枚举配电网中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对每种故障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此方法计算精度高,但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计算量呈指数 增长。
故障筛选法
通过一定的筛选准则,仅对部分重要故障模式进行分析,降低计算复杂度。此方 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精度,同时减少了计算时间。
意义
它是衡量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重 要指标,关系到用户用电的安全 、经济、舒适等方面。
传统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基于故障模式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系统故障模式的分析,计算系统可靠性指标。这种方法计算精度高,但 计算量大,耗时较长。
基于元件的评估方法
根据元件的故障率和修复率等参数,评估系统的可靠性。这种方法计算速度较 快,但精度相对较低。
配电网实时运行可靠性评估
01
02
03
数据收集
实时收集配电网的运行数 据,包括负荷、电压、电 流等关键信息。
评估算法
采用高效的评估算法,对 配电网的实时运行可靠性 进行定量评估,确保评估 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风险评估
综合考虑设备故障、天气 等因素,对配电网的潜在 风险进行评估,为重构优 化提供决策支持。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概述 •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算法 • 配电网重构方法 •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与重构方法的
集成应用 • 案例分析与展望
01 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概 述
配电网可靠性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配电网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规 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 够有效地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 的能力。

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和应用

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和应用

摘要:在进行10kv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供电可靠性评估工作,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问题展开了分析,并且对供电可靠性评估在10kv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10kv配电网;规划;供电可靠性;评估引言:在电力系统中,10kv配电网位于系统末端,将对系统供电可靠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想要确保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还要做好10kv配电网的规划,并且对其开展供电可靠性评估。

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和应用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1 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1.1评估指标在对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展开评估时,可以选取的指标较多。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利用平均用电有效度对系统停运的严重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反应。

在计算平均用电有效度时,则需要使用公式rs=1-∑uini/8760*∑ni。

式中,ni为负荷点i的用户数,ui为负荷点i的年平均停运时间。

1.2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通过对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展开评估,可以了解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就目前来看,可以将导致系统停运情况划分成预先安排停运和故障停运两种。

其中,故障停运是供电系统未能按照规定程序向调度停电提出申请,同时也未通知用户的停电。

而导致故障停运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两类,即系统内部因素和系统外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的组成上来看,线路断线、线路熔断、配电变压器故障、线圈对地击穿和配电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都将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停运情况。

此外,在电源供电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故障停运现象也将出现。

针对这一影响因素,相关部门还要根据电能负荷增长情况实现统筹规划,才能够确保供电的可靠性[1]。

从外部因素组成上来看,气候条件、作业停运和人为过失都是导致系统停运的因素。

针对作业停运和人为过失因素,可以通过科学化管理减少其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力网络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的复杂度和风险也在不断上升,给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挑战,因此,研究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故障风险进行评估,预测电力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故障率和可用率,以及分析影响电力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各个故障节点进行逐一分析并建立故障树模型,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的故障概率和可靠性水平。

2.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事件树模型,以确定电力系统的最终状态以及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蒙特卡洛法蒙特卡洛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模拟和统计学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大量可能的事件和条件,并随机选择各种方案和结果,来计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4.可靠性块图法可靠性块图法是一种基于可靠性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包含各个组件和设备的可靠性块图,使用逻辑关系和概率运算计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二、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是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和预测,以确定电力系统容积水平以及预测电力系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一种基于风险理论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风险模型,对电力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设备和故障进行风险评估,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和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2.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设备和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系统分析模型,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和谋划安全管理策略。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的研究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的研究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2T01:56:07.491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9期作者:任有松崔瑞[导读] 配电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的末端,它的作用是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并且向用户分配和提供电能。

任有松崔瑞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云南德宏 678400配电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的末端,它的作用是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并且向用户分配和提供电能。

为了收集和整理供电可靠性评估工作所需的基础数据、构建完善合理可靠的评估指标体系、提高供电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及解决可靠性模型及评估算法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对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可靠性;算法引言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一个配电系统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电力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安全、经济、可靠的向用户提供电能。

为了有效的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可以用科学和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供电设备的潜能,把安全方面和量方面的管理做好。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对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是有重要意义的。

1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1.1可靠性评估的准则配电系统为了达到可靠性水平,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评估准则。

本节先介绍准则中的确定性行为准则。

所谓确定,就是评估时,必须事先作相关的规定,比如系统故障的准则、不同故障下指标的确立。

N-1准则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评估准则。

是指一个配电系统中有N个元件,如果其中一个发生故障,切除这个元件后,必须恢复供电。

同理,输电网络中,断开其中一条线后还能继续恢复供电。

评估准则还有另外一个,就是下文中的可靠性指标。

1.2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及计算公式1.2.1主要故障分析指标进行分析时一般采用3个指标:入(次/年):负荷点的故障率;r(小时/次):每次负荷点发生故障的平均停电时间;u(小时/年):负荷点年平均停电时间。

该系统中,对于串联可修复元件,计算公式如下:1.2.2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与计算1)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表示每一个由系统供电的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所遇到的平均停电的次数。

农村电气化2014年2期----10kV电缆线路可靠性评估计算与分析

农村电气化2014年2期----10kV电缆线路可靠性评估计算与分析

文 章 编 号 :1003-0867(2014)02-0015-03
10 kV 电缆线路的不同接线方式直接决定线路的供 电可靠性。在 10 kV 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必须进行线路 的不同接线方式以及装备的选择,如何确定最优设计方 案需要进行多指标的技术经济比较,这其中就需要可靠 性评估计算。如何选择一种较简单的可靠性评估计算方 法,是规划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本文论述了一种 基于 FMEA 法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案例计 算分析。
理故障,处理故障并恢复
正常运行状态用时 8 h。
元 件 111 – 1#F – 1J 电 缆
线路的故障率为 0.081 次 /
年,以上述三个数据为元
件的可靠性参数,依次分
析各负荷点的因本电缆而
造成的停电次数和本次停
电时间。依此类推,假定
图1 以分接箱为节点装备的环网型电缆接线图
下 一 段 电 缆 故 障, 计 算 对
元件可靠性参数是配电网定量分析的基础数据。中
故障元件划分 :将同时停送电的多条电缆计为一个
电联下发的《供电系统客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已在 故障元件 i,即“手动隔离区”内的所有元件记为一个
我国各市县供电企业使用多年。其中就统计了各主要配 故障元件。
电网元件故障停电率、停运停电率、停电次数及停电平
FMEA 法的基本方法是由元件的可靠性参数,推出
修复时间为 8 h/ 次。隔离定位时间为 0.5 h,人工切换操 线,找到故障点后,拉开 1#F – 2J、1#F – 1C 开关,隔
作时间为 0.3 h,即故障隔离负荷转供时间为 0.8 h。
离了故障电缆,之后合上 1#H – 2J 开关恢复非故障段
负荷供电,巡线隔离故障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所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就是采用现代分析工具对配电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包括停电频率以及停电时间等,如果参数设置的比较合理,系统就可以按照预期规划运行,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控制。

文章简述了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思路,分析了具体评估方法。

标签: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前言当前我国在规划配电系统的过程中,一般都不设置具体的可靠性目标,而是采用隐性处理的方式,这样配电系统在投入使用时,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维护供电的可靠性。

为了避免这种规划方式的弊端,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配电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按照实际需求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低供电费用,提升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思路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主要目标就是可以准确评价出系统运行时的可靠性,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具体评估思路如下:首先,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历史的可靠性,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判断系统运行能力。

一般都是由系统运行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分析系统没有大大预期可靠性的原因,判断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哪。

如果问题出在设计方案上,需要与工程规划部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其次是制作预测模型,就是根据备选设计方案预测系统未来一段时间内运行的可靠性,主要是针对配电系统中的某一个部分,预见其在运行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方法。

最后是校正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建立以后,需要将历史数据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校正,使其与历史情况相符,这样才能保证预测模型不脱离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校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配电系统运行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历史数据,并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外界环境因素,用电需求变化因素等,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到,然后对参数进行谨慎调整,这样才能对系统未来运行状态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其可靠性是否可以达到预期要求[1]。

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2.1 计算流程第一,需要设置一个可靠性限值,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基本目标值,二是所允许的偏差范围;第二,在计算程序中输入模型和相关数据,数据可以来源于现有系统,也可以来源于拟建的配电系统;第三,启动计算程序,开始计算,得出预期可靠性。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综述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综述

第6期(总第225期)2020年12月山西电力SHANXI ELECTRIC POWERNo.6(Ser.225)Dec. 2020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综述杨贽磊\雷达\王浩2(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2.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山西晋中030600)摘要:近年来,配电系统中的设备不断增加,网架结构也愈加复杂,这种现状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介绍了 2种可靠性评估方法,一种是优先遍历荷栽路径的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法,该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地统计出负荷点的各项可靠性指标,适用于电网结构复杂的配电系统;另一种是仿射最小路径法,该方法改进了传统的区间最小路径法,在考虑了配电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可靠性计算的区间精度。

关键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蒙特卡罗模拟法;荷栽路径;仿射最小路径法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志码:A0引言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中,首先要定义各 项可靠性指标,然后建立配电系统中元件和系统 的故障分析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精准的迭代求 解或状态抽样,得到系统中的各项可靠性数据并 进行分析,找出系统中可靠性较差的区域,寻求 解决方案,最后,在确保系统可靠性达到一定标 准的同时,还要考虑解决方案的经济性问题,寻 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1配网可靠性分析发展现状目前,比较常用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手段有 解析法和模拟法2种"I。

其中,解析法的基本原收稿日期:2020-05-丨3,修回日期:2020-03-10基金项目: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52053017000K)作者简介:杨赞磊(1990),男,山西朔州人,201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师,从事新能源、电能质量分析工作;雷达(1985),男,山西太原人,2011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新能源、电能质量分析工作;王浩(1983),男,山西榆社人,200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从事电网生产运行工作:文章编号:1671-0320 (2020) 06-00(M-04理为:了解系统中不同元件的功能,找出各元件 发生故障时可能影响的区域,根据元件和网架结 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构造出分析模型,使用数值 分析中的递推、迭代等方法对该模型进行运算求 解,以获取需要的各项指标数据IM。

配电可靠性评估以负荷点为中心的算法分析

配电可靠性评估以负荷点为中心的算法分析

配电可靠性评估以负荷点为中心的算法分析摘要: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已成为现代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负荷点为中心的配电可靠性评估算法,并详细介绍了该算法中所使用的各种参数和指标。

该算法主要基于负荷点的诸多方面,如负荷功率、负荷特性、负荷数量等进行评估计算。

通过数值模拟,表明了该算法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关键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负荷点;算法分析。

正文:一、介绍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工厂、住宅等各种用电场合。

随着人们对电力可靠性需求的不断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成为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指标。

负荷点是配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以负荷点为中心的配电可靠性评估算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相关工作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算法和方法。

其中,以负荷点为中心的配电可靠性评估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比如,Tanatani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负荷点进行可靠性评估的算法;Kim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和组合优化理论,在考虑荷电量平衡、供电能力平衡和设备重要性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对配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

然而,这些算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计算精度低、计算复杂度高等难点问题。

三、算法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负荷点为中心的配电可靠性评估算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负荷点,并获取其负荷功率、负荷特性和负荷数量等参数。

2. 构建配电系统状态识别模型,并对各类故障进行分类和记录。

3. 根据所记录的故障信息,对配电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并计算出不可供电概率(PNS)和电压裕度(VD)等参数。

4. 计算负荷点的可靠性,根据负荷点的平均停电次数(MFIT)、停电时间(TCI)等指标进行评估。

5.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配电系统的优化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降低待分析的负荷点数量,并减少数据输 入和存储量,论文首先根据我国电缆网和架空网的 接线特点提出了以元件标准组合构成的接线单元代 替单个元件作为可靠性分析单位。组合单元类型包 括:
z 馈线单元:“线路段”;
z 出线开关单元:“隔离开关+断路器+隔 离开关”;
z 开关单元(共 4 种):“负荷开关”或“负 荷开关+熔断器”或“跌落式熔断器”或 “断路器”;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当中,故障枚举法是 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1]。其特点是针对配电系统中
每一个设备的故障分别独立分析其对每一个用户供 电连续性的影响,最后对所有影响汇总得出用户和 系统的综合可靠性指标。最早的故障模式-后果分 析法 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2,3] 采用列表方式进行枚举,难以自动考虑带有大量用 户的复杂配电系统及转供等因素的影响。此后逐步 发展出基于树状结构特点的模式分类分析,并利用 最小割集、最小路[4~6]等拓扑分析技术构造故障模式 的软件鉴别,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可靠性分 析方法。
属于 Ti 类的单元既可能归入 Ai 类单元,又可 能属于 Bi 类元情况,若其故障后负荷点 i 能获得转 供电源通道,则属于 Bi 类元情况,否则属于 Ai 类。
2 转供及其容量约束的考虑
2.1 线路容量约束 目前大量的实际配电系统中虽然馈线间建立了
联络,但往往由于负荷较重导致故障后联络馈线并 不能对所有需转供的负荷供电。如果可靠性评估算 法不能有效计及转供容量约束则会导致过于乐观的 评估结果,不能反映电网的真实的可靠性水平。
z 负荷单元(共 2 种):“配电变压器+负
方水平,等 以负荷点为中心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
- 17 -
z 开关+熔断器”或“配电变压器+跌落式 熔断器”。
各单元的故障率为单元内各元件故障率之和, 故障修复时间取单元内各元件的最大值。以图 1 所 示电缆网为例,负荷单元 T1 指的是小方框包含的 元件。由于负荷单元均有熔断器隔离单元内部故障 对单元外的影响,因此彼此无开关单元分隔的负荷 单元可靠性指标相同。这一处理有效减少了待计算 的负荷点数量,明显加快了算法计算速度。对于架 空网由于分段、分支数量少,接于同一分支的负荷 单元只用计算一次,因此在计算速度上的优势更为 明显。
故障扩散法的结合提高了网络节点分类效率。同时 结合工程实际,运用同时率和负载率评估转供容量 约束,并实现了转供越限时切负荷方案的自动优化 及其对可靠性指标影响的有效评估。论文介绍了算 法的实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1 基于最小路的故障扩散法
1.1 单元及分类
节点分类和类型的确定是配电可靠性评估算法 的核心部分。已有文献对节点的分类,都是以元件 为中心,依据某一元件故障的影响范围对馈线上的 所有负荷点进行分类,最终以元件为单位分析其对 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贡献,再叠加得出系统的可靠性 指标。这种算法适合评估系统可靠性指标,但不适 合局部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的快速计算。针对这一 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负荷点为中心的评估算法。算 法以负荷点为分析单位,根据馈线中各元件故障引 起待分析的负荷点停电时间的不同对元件进行分类 并导出了负荷点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以负荷单元为中心,算法根据馈线中各单元发 生故障引起负荷单元 i 的停电时间的不同,把馈线 上的各单元划分为如下三类:
Ai 类:单元故障引起负荷点 i 的停电时间为单 元的修复时间;
Bi 类:单元故障引起负荷点 i 的停电时间为单 元隔离操作时间+转供开关操作时间;
Ci 类:单元故障引起负荷点 i 的停电时间为 0 或单元隔离操作时间。
第 36 卷 第 20 期 2008 年 10 月 16 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Vol.36 No.20 Oct. 16, 2008
以负荷点为中心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
方水平 1,管 霖 2
(1.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00;2.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Abstract: A novel reli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aiming at the load point reliability indices is proposed for complicated distribution systems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the minimal-path method and the fault-spreading-method. The method can rapidly obtain 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individual load point as well as the reliability indices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load-targeted unit classific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Through searching of the minimal path and the minimal-path based sub-system separation,the developed software can calculate the reliability indices of each load point and then obtain the system indices. A practical method to consider the constraint of alternative supply capac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liability indices are proposed which avoids the time-consuming load flow calculation and enhances the velocity of the algorithm greatly. The automatic load-shedding decision method in case of capacity violation is studied too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xamined by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Key words: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evaluation; minimal path method; fault-spreading-method; alternative supply capacity constraint
中图分类号: TM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15(2008)20-0015-05
0 引言
随着中国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电网公司更 加关注以最经济的方式建设最可靠的电网。目前配 电系统投资在电网总建设投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 大,同时配电网故障也成为引起用户停电事故的主 要原因。对配电系统进行更为精确的可靠性评估, 并分析其薄弱环节对我国配电系统规划、运行和维 护均非常必要。
文献[7]在故障后果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故
- 16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障扩散法,基于配电网接线特点进行分块,能有效 降低故障和模式数量并能处理联络和转供的影响。 文章还讨论了电压和线路潮流越限的负荷削减算法, 为计及潮流约束的可靠性计算奠定了基础。文献[8] 则详细介绍了基于前向搜索寻找设备到电源以及设 备之间最小路的计算方法,应用最小路可以较方便 的考虑各种开关类型对可靠性的不同影响。文章采 用一次前推-回代算法考虑了对转供容量越限的检 查,但对如何确定转供策略(配网重构)、越限后的 切负荷方案及其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等则缺少进一 步研究。另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算法大多着眼于对 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评估,若要求计算少数配电点的 供电可靠性指标就显得计算量大和不够灵活。随着 供电企业服务意识和运营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不同 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用户采用不同的计价标准将成为 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有一种从网架接线角度客观评 价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计算方法。为此,本文提出 了一种以负荷点供电可靠性指标为中心的基于最小 路法的故障扩散法,既能快速得出指定负荷点的供 电可靠性指标,又能汇总形成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 具有计算快速灵活的特点。算法通过最小路法和
¾ 最小路上除去属于 Ai 类的其它所有单元, 以及以最小路上所有线路为中心向外扩散 直到开关或树的末端为止包含的全部单元 (含开关单元)类别待定(记为 Ti 类);
¾ 馈线上所有不属于 Ai 类和 Ti 类的单元均属 Ci 类;
若开关含有熔断器或断路器等保护设备,并且 其可靠度为 100℅,则 Ci 类单元的故障将不影响负 荷点的供电。若无没有保护开关或考虑保护元件可 靠动作率低于 100℅的情况,则 Ci 类单元故障引起 负荷点 i 的停电时间为开关隔离操作时间。
1.2 单元类型识别算法
解环运行的 10 kV 配电网每回馈线均为以电源 点为根节点的有源树。为了动态识别馈线上的单元 分类,本文采用了最小路法和故障扩散法相结合的 算法。首先求出负荷点 i 到电源点的最小路,然后 按以下方式对馈线各单元进行分类:
¾ 以负荷点 i 为中心向外扩散直到开关或树 的末端为止包含的全部单元(含开关单元) 均属于 Ai 类;
Fault-spreading-method for the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 based on minimal path method with consideration of capacity constraint
FANG Shui-ping1, GUAN Lin2 (1.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ign Institute,Guangzhou 510600, China; 2.Electric Power Colleg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