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通过实验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2)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实验 结论
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__爆__鸣____声,证明生 成了______H__2 ______
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H2,化学方
程式为__3_F__e_+__4_H_2_O__(_g_)=_高_=_=温_=_=_F__e_3O__4_+__4_H__2 __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巧判断 (1)铁在加热条件下与液态水或水蒸气均能反应。( × ) (2)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中湿棉花的作用是生成水蒸气。( √ ) (3)由于铁化学性质活泼,所以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铁单质。( × ) (4)过量的 Fe 与 Cl2 化合生成 FeCl2。( × ) (5)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和 H2,所以铁与水反应也生成 Fe(OH)3 和 H2。( × )
(2)FeO 在空气中加热生成 Fe2O3。( × ) (3)Fe3O4 中铁的化合价有+2 和+3 价,是一种混合物。( × )
(4)Fe(OH)3 不能利用化合反应生成。( × )
(5)由于 Fe(OH)2 易被氧化,所以在制备时要隔绝空气。( √ ) (6)向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Fe3+,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3.(2021·北京四中高一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Fe 与水蒸气反应的实
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装置 A 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B.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Fe+3H2O=高==温==Fe2O3+3H2↑ C.装置 C 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碱石灰 D.点燃 D 处的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共21张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共21张PPT)

还原剂
氧化剂
+1
0
2NaOH + H2
得2×e-
思考:钠能否将金属活动顺序靠后的元 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Z.J.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1.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因为钠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 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 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熔化的Al并不滴落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
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C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实验3-5: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2滴酚酞 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金 属 元 素 在 地 壳 中 的 含 量
思考与交流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
热、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活泼、有还原性等 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①与氧气反应 ②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 ③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
Na+O2 Na2O Na+H2O NaOH Na2O+H2O 2NaOH 2NaOH+CO2+9H2O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Z.J.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电离平衡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电离平衡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基础巩固1.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B.CH3COOH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C.CH3COOH溶液用水稀释后,氢离子浓度下降D.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约为0.001 mol·L-1答案:D解析:D项中氢离子浓度仅为溶液中CH3COOH浓度的1%,说明CH3COOH只有1%发生了电离,从而证明CH3COOH是弱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B.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H+)大D.可用CH3COOH和H2CO3的电离常数比较其酸性强弱,其中H2CO3的电离常数为K=c 2(H+)·c(CO32-) c(H2CO3)答案:B解析:影响K的因素只有温度,A项错误;酸溶液中c(H+)的大小除了与K有关外,还与酸的浓度有关,C项错误;比较酸的相对强弱时,多元弱酸要用第一步的电离常数,即K a1,D 项错误。

3.H2S是二元弱酸。

在其水溶液中,通入或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①HCl②NH3③NaHS固体④Na固体。

能使溶液中的c(H+)增大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答案:D解析:在H2S溶液中存在平衡:H2S H++HS-,HS-H++S2-。

当通入HCl时,溶液中n(H+)增大,虽然平衡逆向移动,但c(H+)仍增大;通入NH3或加入金属钠,溶液中c(H+)减小,虽然平衡向右移动,但c(H+)仍减小;加入NaHS固体,使平衡H2S H++HS-逆向移动,故c(H+)减小,故选D。

4.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铁的氢氧化物课件 (19张)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铁的氢氧化物课件 (19张)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2.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 疑问, 即为什 么只有 一部分 人会发 生联觉 现象。 一些人 用基因 来解释 这个问 题。有 研究者 已经注 意到, 如果一 个家族 中有一 人具有 联觉能 力,那 么很可 能会出 现更多 这样的 人。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三 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铁的氢氧化物课件 (共19张PPT)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三 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铁的氢氧化物课件 (共19张PPT)
总结:
铁的氢氧化物
色态 水溶性
制法
Fe(OH)2
白色固体 不溶
FeCl2+2NaOH= Fe(OH)2↓+2NaCl
3.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 在数学 较差的 人身上 ,此外 ,左撇 子、方 向感较 差以及 有过预 知经历 的人也 通常会 出现联 觉现象 。也有 人认为 ,联觉 能力与 一个人 的创造 力有关 ,许多 著名的 科学家 和艺术 家都具 备联觉 能力。 4.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 的研究 ,具有 特殊意 义。许 多专家 指出, 联觉现 象的研 究为找 到比喻 和语言 能力的 神经学 基础打 开了大 门。一 些针对 联觉现 象的研 究提出 ,使声 音和物 体形状 之间建 立联系 的能力 可以成 为语言 和抽象 思维发 展的一 粒种子 。
4Fe(OH)3 红褐色固体
不溶 FeCl3+3NaO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电离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电离平衡
+
-
平衡移
n(H+)
影响因素
动方向
升温

增大
c(H+) c(CH3COO-) 电离度
增大
增大
温度: 升温向吸热方向即电离方向移动
增大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新课探究
思考:CH3COOH⇌CH3COO-+H+ 完成下表中外界条件改变对各参数的影响
影响因素
平衡移动方向 n(H+) c(H+) c(CH3COO-) 电离度
分析:查阅资料知25℃时,1 mol/L的 次氯酸和氢氟酸溶液中c(H+)不同,
原因?
次氯酸
氢氟酸
c(H+)
1.73×10-4
1.87×102
电离平衡常数究
表达式:
CH3COOH⇌CH3COO- +H+
(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
(2)NH3·H2O的电离常数Kb=
H2CO3⇋H +
+

HCO
0.1 mol·L-1CH3COOH溶液 中 ,经测定溶液中c(CH3COO-)为1.4×10-3
mol·L-1,求此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a
+

CH3COOH
H + CH3COO
−1
起始(mol·L ): 0.1 mol·L-1
0
0
−1
转化(mol·L ):
−1
平衡(mol·L ):
x
0.1 −x
酸(碱)性相对强弱时,通常只考虑 第一步 电离。
电离平衡常数
应 用 2 : 回顾84消毒液的作用原理,(即少量的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件(共15张PPT)

(5)溶液变红
生成了碱性物质
钠的保存
为什么要保存在煤 油(或石蜡油)中?
不和煤油反应,密度比煤 油大,能隔绝空气和水。
钠着火时,应如何灭火?
用沙土 扑灭
1.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 的现象。
钠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 + 2H+ = 2Na+ + H2↑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烈火英雄向秀丽
50年代末,我国出了个女英雄向 秀丽。一天她所在的工厂不慎失火。 从火海中冲出的向秀丽突然想到车间 还有很多钠,而这时救火车已经来了, 但她还是毅然冲进火海抢救钠。最后 钠全部抢救出来了,而她却由于重度
烧伤,壮烈牺牲了。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科学探究实验3-3: 钠与水的反应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3时2分21.11.915:02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3时2分39秒15:02:399 November 2021
观察点
钠所在的位置 钠球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 响声 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金属钠与水(加了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品).doc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规划本章介绍的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在第二章“化上或蒸发皿里进行也比较安全,而且现象的能见度较大。

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以看到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Na2O2。

(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板书]2Na+O2Na2O2[小结]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氧化膜疏松就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等),氧化膜致密就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铝、镁等)。

提问:点燃镁条时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思考回答:镁条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被氧化,因此要用砂纸打磨。

[科学探究1]首先提出“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然后分析若能反应应控制的条件,如:选铝块、铝条还是铝箔?需不需要加热?再分别用未打磨的铝箔和已打磨的铝箔在火焰上加热。

铝箔厚度要适当。

太薄,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时难以操作或铝箔破损。

打磨时用精细砂纸较易打磨。

现象:将未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

将已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也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可让学生讨论若要观察到铝的燃烧应采取哪些措施。

例如,增大铝与空气(或火焰)的接触面,将铝粉撒到火焰上;提高反应的温度,即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氧气瓶中,均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

[小结]铝容易被氧化,使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科学探究2]将打磨过的铝箔(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加热至熔化,观察现象。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分析:铝的性质活泼,打磨过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应用:铝制品可以较长时间使用。

讲述:铁、铝或铜制水壶可用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不反应,是不是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发生反应呢?[板书](二)金属与水的反应[实验3-3]说明:(1)钠与水的反应若在烧杯中进行,可让学生完成,但烧杯口上应盖一张塑料片,以防止钠反应时钠块或液体飞溅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通过实验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纳入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使他们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教材的重点放在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达到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贯穿于整个金属化学性质探究的讨论始终,既突出了重点,又利于难点的突破。

再结合使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金属锈蚀的图片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巩固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而本课题中金属的每一点化学性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均已有所了解,特别是金属与氧气的反
应,学生了解的较多。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为主线,辅以对比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学生学到生动有用的化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说学法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

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导语: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使用年代比铁器早。

你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结合课件展示,回顾学过的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追问】如果把金(Au)的化学活泼性与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Au)排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2、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动探究一】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稀盐酸,再依次加入铜、铁、锌、镁、铝,观察实验的现象,特别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铜、铁、锌、镁、铝)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就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是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置讨论】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那种金属最合适?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设置讨论】由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结合实验(2)、(3)能否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
(设计意图):给出一定线索为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另一方法。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

突出重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享受它带来的喜悦。

【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4、金属与水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三】金属与水的反应
设置金属与水的反应实验,比较金属与水反应的快慢难易程度,通过上述探究过程,以及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

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P144、5选做题:P147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这点恰好符合《教育学》中提到的“因材施教”的原理。

附: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氧化膜抗腐蚀)
空气中:2Mg+O2===2MgO
氧气中:3Fe+2O2====Fe3O4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 +2HCl====MgCl2+H2Zn +2HCl====ZnCl2+H2Fe +2HCl====FeCl2+H2
Cu与稀盐酸不反应
结论:(1)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可知同种金属活动性:
Mg >Zn >Fe >Cu
(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Al+3CuSO4====3Cu+Al2(SO4)3
Cu +2AgNO3====Cu(NO3)2+2Ag结论:(1)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Al >Cu >Ag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置换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