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鹿胎膏清朝皇后的最爱
鹿胎膏适用人群

鹿胎膏是专门用于女人调经的中药,首要效果为:补气益血,调经散寒,医治不孕不育。
用于气血缺乏,虚弱瘦削,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寒湿带下。
我国中医博学多才,鹿胎膏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东汉末有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曾经局部掉传的药方《疗妇人方》,药方精义考究一胎一药,瓷锅小火熬制,所出鹿胎膏保存了鹿胎自身的精髓,具有奇特的疗效。
自古有句民谣:“皇帝喝鹿血,皇后吃鹿胎”,可见鹿的滋补源远流长。
到了满清时代,宫廷太医用民间纳贡的野生鹿胎配以各类草药秘制才有了鹿胎膏。
不断以来满族女性,上至皇后(孝庄、慈禧)和嫔妃格格们,下至百姓庶民都喜好食用鹿胎膏来滋补保护。
鹿胎膏,也叫阿胶核桃膏,据传是慈禧晚年十分喜好的一道药膳。
也有说此方是由唐代杨贵妃所创,常食可以养血润肤,头发漆黑。
当前市情上大大都鹿胎膏的配方为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仁、桂圆、冰糖、黄酒。
有些配方面临分歧人群需求,会添加枸杞、酸枣仁、蜂蜜、莲子等等。
适合气血亏虚的中青年女人、肾阴阳两亏、肝血缺乏的老年人,以及体质差的人群食用。
需求留意的是鹿胎膏较为滋腻,脾胃虚弱者不宜长时间服用。
点击进入鹿胎膏推荐购买地址说法之一:传播于唐朝晚年鹿胎膏最早在中国唐朝曾经传播了。
此方由唐代杨贵妃所创,人称贵妃美容膏。
其配方除了胡桃阿胶,还要加黑芝麻、黄酒以及冰糖。
常食可以养血润肤,头发漆黑。
此方药膳书中屡有记录。
说法之二:慈禧太后甚喜欢鹿胎膏核桃与阿胶制造成膏食用,民间并不稀有。
大户人家的令媛,在近代往往看成平常食物。
这个习尚的构成,与慈禧太后有很大关系。
《清宫叙闻》记录道,“西太后喜欢食胡桃阿胶膏,故老年皮肤滑腻”。
关于核桃“补肾通脑,有益智能”,《本草纲目》这一条与阿胶暗合,阿胶有滋养心肾之功用,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一方,名叫炙甘草阿胶汤,可治掉眠。
适合人群一、气血亏虚的中青年女人显示为面无人色、月经不调、无力、精神缺乏、嗜睡或掉眠多梦、贫血、虚劳喘咳、神经虚弱、崩漏、尿血、吐血、便血等症。
柳宗元《非国语》原文及翻译译文

柳宗元《非国语》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非国语》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柳宗元《非国语》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非国语》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
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
十年,数之纪也。
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
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
【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译文:左丘明的《国语》,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阔接触特异。
本来就是世人所沉溺爱好欲罢不能的。
并且它的观点很多都是欺骗人、惑乱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
我害怕当世求学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却模糊了是非。
这就不能够从中庸之道来进入尧、舜的学说、主张。
依照这些理由,我写了《非国语》这本书。
(《国语》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大地震。
小翠蒲松龄原文及翻译

小翠蒲松龄原文及翻译【整理】《小翠》蒲松龄清王太常[1],越人[2]。
总角时,昼卧榻上。
忽阴晦,巨霆暴作[3],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移时晴霁,物即径出。
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
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
”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4]。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5],因而乡党无与为婚[6]。
王忧之。
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
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喜问姓名。
自言:“虞氏。
女小翠,年二八矣。
”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7],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8],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
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9],奉侍宜谨。
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
”王命仆马送之。
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
”遂出门去。
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10]。
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
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11];见女皆惊,群议始息。
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痴[12];而女殊欢笑,不为嫌。
第善谑[13],刺布作圆[14],蹋蹴为笑。
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15],绐公子奔拾之[16],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
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17],直中面目。
女与婢俱敛迹去[18],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
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19]。
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
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
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20]。
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21]。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
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
公子乃收涕以忻[22]。
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23];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24];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25],喧笑一室,日以为常。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79集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79集再平南越【原文】初,隆虑侯灶击南越,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领。
岁馀,高后崩,即罢兵。
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
东西万馀里,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白话】最初,隆虑侯周灶领兵攻击南越,当时正值酷暑潮湿,士兵之间瘟疫流行,军队无法翻山越岭。
过了一年多,吕雉去世,周灶遂撤兵。
赵佗因此用武力威胁和用财物引诱闽越、瓯越和骆越,使之归属于南越国的统治。
于是,赵佗坐拥东西万里的领地,乘坐黄屋左纛,称号礼制皆与汉朝相同。
【原文】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①,岁时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赐宠之。
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藩于代。
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
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诛之已毕。
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
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
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
’朕不得擅变焉。
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
服领以南,王自治之。
虽然,王之号为帝。
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
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白话】文帝遂为赵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父母坟墓设置守邑,每年按时祭祀。
召来赵佗的兄弟,给他们尊贵的官位和丰厚的赏赐以作为荣宠。
再派遣陆贾出使南越,赐书信给赵佗道:“我是高皇帝侧室所生的儿子,长期被搁置于外地,在北方代地驻守北部边境。
由于路途遥远,信息闭塞,而我又朴实愚鲁,故而没能写信问候。
高皇帝去世后,孝惠帝又去世了,高皇后临朝称制,不幸身患疾病,诸吕乘机作乱,仰赖功臣之力,将其全部诛杀。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收藏了【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文〗【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2017.8.3《2016浙江卷:琅嬛福地记》

2、夙 3、啖
努力,奋勉; 敏捷;聪明 早 吃;引诱
10、考 11、妣
父亲 母亲
12、失恃 失去母亲 13、失怙 失去父亲 14、鳏 15、寡 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4、经纪 经营 5、服除 服丧期满脱去孝服 6、服阕 服丧期满脱去孝服 7、敛 8、兆 9、瘗
“殓”,死者穿衣入 棺 17、独
16、孤
西晋文学家。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孺子牛”是 《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与儿 子嬉戏,景公叨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 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 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 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 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 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我国历来有 师生“亲如父子”的传统美德,老师爱学生就像爱 自己的孩子,就像孺子牛一样辛勤地耕耘,为把孺 子培养成才心甘情愿地作出奉献、鞠躬尽瘁,不图
火旺;旺盛,强盛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 “由”,从,自 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郭, 儿童,小孩子 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例:妇孺 ①没落,末世;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 ②弟弟 ; 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③幼年时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 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
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
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 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 示轻蔑。聊:姑且。(青睐)
端敬皇后行状

《端敬皇后行状》是篇洋洋洒洒长达几千字的文言文文章。
是当年的顺治皇帝在其爱妃董鄂妃仙去之后,饱含神情的写了下来,全文主要记录董鄂妃,也就是后来的端敬皇后一生的事迹!因本人文言文水平尚且不高,所以,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二。
不要求全部翻译,哪怕一人为我翻译一段也好。
小女子不胜感激!原问内容:《端敬皇后行状》原文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崩。
呜呼!内治虚贤,赞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天穷。
惟后制性纯备,足垂范后世。
顾壶议邃密,非朕为表著,曷由知之?是用汇其平生懿行,次为之状。
后董鄂氏,满洲人也。
父,内大臣鄂硕,以积勋封至伯,殁赠侯爵,谥刚毅。
后幼聪颖过人,及长娴女工,修谨自饬,进止有序,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
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皇太后所嘉誉。
于顺治十八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为贤妃。
九月,复进轶册为皇贵妃。
后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
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
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后在侧,不乐也。
朕时因事幸南苑及适他所,皇太后或少违豫,以后在,定省承欢如朕躬。
朕用少释虑治外务,即皇太后亦曰:“后事我讵异帝耶?”故凡出入必谐。
朕前奉皇太后幸汤泉,后以疾弗从,皇太后则曰:“若独不能强住一起,以慰我心乎?”因再四勉之。
盖其不忍去后如此。
其事朕如父,事今后亦如母,晨夕侯兴居,视饮食,服饰曲体罔不悉。
即朕返跸宴,后必迎问寒暑。
或意少乱,则曰:“陛下归且晚,体得无倦耶?”趣令具餐,躬进之。
居恒设食,未尝不敬奉勉食,至饫乃已。
或命共餐,即又曰:“陛下原念妾,甚幸!然孰若与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宠惠乎?”朕故频与诸大臣共食。
朕值庆典,举数殇,后必频教诫侍者:“若善侍上,寝室无过燠。
”已复中夜憾憾起,曰:“渠宁足恃耶?”更趋朕寝所伺候,心始安,然后退。
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
诸曹章有但循往例待报者,朕寓目已置之。
后辄曰:“此讵非几务,陛下遽置之耶?”朕曰:“无庸,故事耳。
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出自唐诗人杜甫的《解闷十二首》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
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
云壑布衣骀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
【鹤注】诗云“一辞故国十经秋”,当是大历元年夔州作。
《杜臆》:公当闷时,随意所至,吟为短章,以自消遣耳。
草阁柴扉星散居①,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女得钱留白鱼②。
(前二首,即事兴感,此从夔州风景叙起。
上二句,山水对言。
山禽引子,山间之景;溪女留鱼,江边之事。
《杜臆》:草阁,公所居。
山禽句,见与物俱适。
溪女句,见人我两忘。
)①庾信诗:“客园星散居”②公《云安》诗“负盐出并此溪女”,又《负薪行》“男当门户女出入”,则溪女卖鱼可知。
其二商胡离别下扬州①,忆上西陵故驿楼②。
为问淮南米贵贱③,老夫乘兴欲东游④。
(此欲去夔而游吴也。
【朱注】时有胡商下扬州,来别,因道其事。
西陵驿楼,公少游吴越时所登。
)①《洛阳伽蓝记》:“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隋炀帝诗:“言旋旧镇下扬州。
”②【钱笺】《水经注》:浙江又北径固陵城北,今之西陵也。
有西陵湖,亦谓之西城湖。
《会稽志》:西陵城,在萧山县西十二里,谢惠连有《西陵阻风献康乐》诗,吴越改曰西兴,东坡诗“为传钟鼓到西兴”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鹿胎膏清朝皇后的最爱
作者: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0年第11期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文/熊经浴
此联为清末维新派、官至军机大臣的翁同稣根据嵇康的《养生论》为乐山乌尤寺方丈室撰写的对联。
上联语出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旷然,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开朗豁达。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汉人尚气好博,晋人尚旷好醉。
”宋·叶适《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
”上联首句意谓心胸、性格开朗豁达的人就无忧患。
上联第二句“寂然”,寂,指寂静无声,安详闲静。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寂然,形容寂静的状态。
《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无虑”,《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意谓能寂然无虑,就无忧愁干扰。
正是“心地光明了无俗虑;天机清旷能读奇书”(黟县古联)。
下联的守之以一,亦作“抱一”,道家的修炼之术。
语出《老子·十章》:“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指精神专注在一念,使精不外泄,神不外驰。
道教认为“一”为道之根、气之始,守一即可使精气魄神长驻体内,使魂魄相合,形神相依,使形体不坏,从而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
唐·吕岩《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
“养之以和”,即保养身心。
和,指自然的和气与人体元气。
语本《庄子·缮性》:“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意谓智慧与恬淡的性情相互保养,与一切事物都和顺相容的仁德就会在心性中养成。
养和的关键是坚持中和之道。
正如西汉·董仲舒所言:“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南朝·齐梁时期的道家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亦云:“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道家与佛家在信仰上虽有不同,但此联阐释的“无忧者寿”(《抱朴子·道意》)和“治心欲
和”(《经钽堂杂志》卷三)的养生理念却有相通之处,对今人养生亦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