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新高一语文期末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语文期末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语文期末必背知识点一、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水平至关重要。

以下是新高一语文期末必背的古文知识点:1.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道德理念。

重点掌握《论语》中的经典章节,如《学而篇》、《为政篇》等。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思想和哲理。

重点掌握《诗经》中的名篇,如《关雎》、《卫风》等。

3. 《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重点掌握《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如《本纪》、《列传》等。

4.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重点掌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方法,用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以下是新高一语文期末必背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用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加描述的生动性。

如“他是一只饿狼”。

2. 拟人:将非人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提高描写的表现力。

如“树枝婆娑”、“大地饥肠辘辘”。

3.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来肯定某种观点或表达强烈的情感色彩。

如“这些景色是否美丽?”4.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相似的事物,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

如“喜与怒,哀与乐”。

三、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等进行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以下是新高一语文期末必背的文学常识:1. 古文化经典: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如《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以及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孝道思想。

2.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3. 文学名著:熟悉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等,以及对这些作品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高一学生们备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一古诗文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 古诗文体裁:古文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两大重要体裁。

古文包括骈文、骚体、辞章、散文等。

诗歌则包括古代各种韵文形式,如绝句、律诗、七言诗等。

2. 古代文人:古代文人是指以才华出众、文学成就高的人。

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杜甫、白居易等。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3.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非常重要,包括韵脚、平仄、字数等。

掌握这些格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文常常与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在阅读古诗文时,了解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词句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句有时与现代用法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古代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3. 作品精读:对于一些重点作品,我们需要进行精读。

认真品味其内涵、把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写作技巧1. 锻炼写作功底:古诗文要求有较强的写作功底。

通过多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古代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意图: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写作时,我们要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夸张、拟人、对仗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诗歌的音律:古代诗歌的音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音韵美。

2. 评析作品的意境:古代诗文常常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高一语文必修1必背文言古诗文

高一语文必修1必背文言古诗文

高一语文必修1必背文言古诗文知识如下: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劝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一、古文阅读
1. 古文基础知识
- 古文语法
- 古文修辞手法
- 古文常见字词
2. 古文阅读技巧
- 构词法分析
- 字词引申义
- 上下文推测
- 句子结构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基础知识
- 现代文的特点
- 现代文的表达方式
- 现代文的文体与体裁
2. 现代文阅读技巧
- 认识文章结构
- 抓住关键词语
- 理解段落主题
- 掌握归纳总结方法
三、诗歌鉴赏
1. 诗歌基础知识
-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 诗歌的意象与表达
- 诗歌的修辞手法
2. 诗歌鉴赏技巧
- 阅读诗歌的音乐性
- 把握诗歌的意境
-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解读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 文言文的常用词句
-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 文言文阅读技巧
-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
- 熟悉文言文的典故和典型用法
- 理解古代人物和事件
-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以上是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文背诵1. 《诗经》选篇- 《关雎》- 《蒹葭》- 《卷耳》2. 唐诗宋词- 李白《将进酒》- 杜甫《春望》- 苏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如梦令》3. 文言文-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出师表》 - 诸葛亮二、现代文阅读1. 散文- 朱自清《背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小说- 鲁迅《阿Q正传》- 茅盾《子夜》节选三、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新文化运动2. 文学术语-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仗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引言- 正文- 结尾2. 修辞手法- 夸张- 反问- 设问五、语言知识1. 成语- 必背成语100条 - 成语故事2. 古诗文默写- 课本内古诗文- 经典文言文篇章六、阅读理解1. 主旨大意-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作者意图2. 细节把握- 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七、古文翻译1. 直译与意译- 理解古文原意- 现代汉语表达2. 词汇与句式-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结构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此文档旨在为高一学生提供必背的语文知识点概览,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指导。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一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文。

一、作者与作品1. 《离骚》——屈原2. 《孟子》——孟子3. 《史记》——司马迁4. 《诗经》——佚名5. 《荀子》——荀子6. 《庄子》——庄子7. 《论语》——孔子8. 《红楼梦》——曹雪芹二、诗歌形式与特点1. 骈文:两对对仗的四言或六言句子相互对仗的句子形式。

2. 连句:一句接一句,没有分段的诗歌形式。

3. 古文辞:使用古代词汇的文学表达方式。

4. 老胡枕头风雪压,这般优伶自古稀。

——这是骈文的例子,表现出古代言辞的特点。

三、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事物来形容另一事物,增强作品的表达力。

2. 借代:用另一个词语代替原来的词语,间接表达意思。

3. 对偶:两个相对的句子或短语,以相同的语法结构对立着,修辞效果突出。

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描述,增加艺术性和感染力。

5.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性,增加形象的生动性。

四、古诗文常见题材1. 唐诗宋词: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或表达对人生哲理和情感的思考。

2. 古乐府:描写生活场景和人民的命运,展现社会风貌。

3. 《魏书》:记载魏晋南北朝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4. 《山海经》:记载古代的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和神兽种类。

五、古诗文常用词语1.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界上都很混乱,只有我自己很清澈。

表达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境界。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人生短暂和无常。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4. 江雪无声溢九天,山雨欲来风满楼:描绘江雪和山雨的壮丽景象。

六、古诗文的内在意义古诗文不仅仅是表达美感的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镜子和人类文明的遗产。

通过学习和背诵古诗文,我们能够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感悟道德哲理和人生价值。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常考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常考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常考一、文言文常考知识点:1. 古文阅读:应重点掌握古代文人的传世佳作,如《古文观止》等文集中的文章,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 古文背诵:掌握古文的背诵篇目,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著作,背诵过程中要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3. 句式和修辞: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并灵活运用。

4. 句读:掌握文言文的准确朗读方法,注意声调、停顿和语气的把握,能够让文言文更加生动有力。

5. 文言文的翻译: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句子,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二、现代文常考知识点:1. 文章阅读:能够准确理解现代文的主题和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2. 写作技巧:掌握现代文写作的常见技巧,如描述描写、议论说明、批判评价等写作形式,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

3. 修辞手法:掌握现代文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4. 文字表达:注意文字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句通顺流畅。

5. 稿件写作:掌握新闻、评论、议论等不同类型的稿件写作方法,了解写作结构和语言风格的特点。

三、修辞手法常考知识点: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特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夸张:语言的夸张和放大,用以突出事物的重要性或特点。

4. 反问:表达思想观点或判断时,用反问句来暗示答案或强调论证。

5.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似而相反的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对立面。

四、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1. 古代诗词:掌握《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的背诵和理解,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古代小说: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文默写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古诗文的记忆背诵对于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那么有哪些古诗文考试出现概率高,属于必背类型的呢?1.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篇一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大,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善于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黄泉古义:地下水。

例:下饮黄泉。

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金就砺则利(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4)一词多义于:寒于水(比)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引进作用)取之于蓝(从)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而见者远(表转折)锲而舍之(表假设)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者: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不复挺者(……的原因)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圣心备焉(语气词)利: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师说古人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

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一词多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则耻师:v. 动词拜师之: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只是指示代词,那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乎: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吾未见其明也。

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今:小学生的学校今之众人古:普通人今:表示大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d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归去来兮辞序: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

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现在(归隐)是正确的(选择),当初(做官)是失误的(选择)。

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僮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

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

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

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