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
核医学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核医学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1)

核医学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核医学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1)共501道题1、医疗单位必须为住院进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提供的设施是()。
(单选题)A. 专用药房B. 专用食堂C. 专用厕所或排泄物收集器D. 专用检查室E. 以上均需要试题答案:C2、康复医学的特点()(单选题)A. 发展功能代偿B. 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C. 进行功能替代D. 促进患者回归社会E. 集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防及康复治疗组的工作方法等为一体的全面医学试题答案:E3、某大医院眼科医生第2天要为一位患者做角膜移植手术,当天晚上发现准备的角膜不见了,若患者第2天做不了手术,将有完全失明的危险,于是该医生到医院太平间偷偷摘取了一位刚刚死亡患者的角膜。
第2天,手术很成功。
但不久,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现角膜不见了,状告了该医生。
关于这起案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A. 该医生没有征得死亡病人家属同意,自行摘走角膜,违反了知情同意权B. 该医生为了抢救患者才摘走角膜,他的做法没有错误C. 该病人已死亡,不用征求家属的同意D. 医生有自主权摘走角膜,但最好跟家属商量一下E. 该医生不用请示上级同意,也不用和家属商量试题答案:A4、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中,下列适度治疗的原则哪一项是正确的()。
(单选题)A. 解除痛苦、无痛苦地死去B. 完全放弃治疗C. 以延长生命过程的治疗为主D. 以治疗疾病为主E. 加速患者死亡试题答案:E5、放射性活度A与放射性核数目N之间的关系为()。
(单选题)A. A=λ/NB. A=λNC. A=N/λD. A=λNTE. A=λN2试题答案:B6、单位质量或容积的物质或制剂内的放射性活度,简称为()。
(单选题)A. 比活度B. 吸收剂量C. 放射性活度D. 半衰期E. 放射性浓度试题答案:A7、某医师在为患者施行右侧乳房肿瘤摘除术时,发现左侧乳房也有肿瘤,当即进行活检,确诊为乳腺病。
医师判断将来可能癌变,未征求患者意见,同时切除了左侧乳房。
核医学上岗证报考条件

核医学上岗证报考条件
核医学技术是一项专业的医学技术,为了保障核医学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学安全,对于核医学上岗证的报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核医学上岗证的报考条件之一是具备相关学历背景。
一般来说,核医学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医学相关专业的大专或本科学历,例如:学士学位或以上的放射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等专业。
学历背景可以确保学员具备必要的医学基础和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核医学上岗证的报考条件还包括专业培训与资格认证。
一般来说,核医学技术人员需要参加相关的核医学培训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获得核医学技术相关的资格证书,例如:《核医学上岗证书》或《放射性同位素医学技术操作资格证书》等。
这些培训课程和资格认证可以确保学员掌握核医学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知识。
此外,核医学上岗证的报考条件还包括健康体检要求。
作为从事医学技术工作的人员,在报考核医学上岗证之前需要通过身体健康体检,确保具备从事核医学技术工作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状态,以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安全。
总体而言,核医学上岗证的报考条件主要包括相关学历背景、专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以及健康体检要求。
通过这些条件的层层筛选,可以确保核医学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保障核医学诊疗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

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1、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
A.364keVB.40~80keVC.300~400keVD.100~250keVE.511keV2、核医学诊断技术的缺点包括()。
A.为创伤性检查B.不能获得脏器的功能C.分辨率不够高D.不能进行代谢研究E.不能定量分析3、放射性核素稀释法的原理是()。
A.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系数不同B.放射性浓度相等C.稀释的体积相等D.稀释后总活度不同E.稀释前后质量相等的原理4、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时,其脏器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
A.脏器位置B.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学形态C.脏器或组织的功能状态D.脏器或组织的大小E.脏器的解剖学密度5、SPECT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
A.300~400keVB.100~250MeVC.40~80keVD.100~250keVE.0.3~0.4MeV6、反映脏器或组织生理与生化水平变化的影像可叫做()。
A.分子影像B.功能影像C.解剖影像D.脏器影像E.细胞影像7、放射性显像剂使用剂量的选择原则是()。
A.根据受检者的身高决定剂量B.为保证显像质量,尽可能加大使用剂量C.每个患者需尽量使用相同的剂量D.为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尽可能减少用量E.在满足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剂量8、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时显像剂聚集机制为()。
A.微血管栓塞B.细胞特殊需要而选择性摄取C.特异性结合D.因特殊价态而被细胞选择性摄取E.化学吸附作用9、阳性显像的特点包括()。
A.病变区为“冷区”B.病变组织不显影C.病变组织放射性的分布浓于正常脏器组织D.正常组织放射性分布浓于病变组织E.正常组织放射性等于病变组织10、盖格计数器探测射线的依据是()。
A.康普顿散射B.电离作用C.感光效应D.荧光现象E.光电效应11、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允许的最大活度为()。
A.400MBqB.100MBqC.300MBqD.200MBqE.500MBq12、反映发射γ光子的核素特征是()。
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MRI (共94页)

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MRI (共94页)1. 简介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MRI是一项专门用于授权医护人员合法操作和使用MRI设备的证书。
本文档旨在介绍该证书的背景、申请流程以及所需材料等内容,以便申请人了解并顺利获得该证书。
2. 背景在现代医疗实践中,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研究等领域。
然而,由于MRI设备具有一定的辐射和磁场特性,为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有必要对操作和使用MRI设备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授权。
3. 申请流程申请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MRI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步骤一:申请资格确认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具备相关医学背景知识,如医学学位或相关专业证书。
- 在医疗机构从事与MRI设备相关的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步骤二:培训和考试申请人需参加经认可的MRI设备操作培训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
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MRI设备的原理和结构。
- MRI图像的解读和分析。
- MRI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步骤三:提交申请材料申请人需准备以下材料并提交给相关机构:- 申请表格:填写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和培训经历等信息。
- 证明文件:提供相关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工作经验证明等文件。
- 考试成绩单:提交通过培训考试的成绩单。
步骤四:审批和证书颁发相关机构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获得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MRI。
证书的颁发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申请人需耐心等待。
4. 注意事项申请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MRI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提前规划时间:申请流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建议申请人提前规划好时间安排。
- 完备材料:准备申请材料时,确保材料完备和真实有效,做到“实事求是”。
- 研究准备:考试前,申请人可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复资料,以提升通过考试的几率。
5. 结论医用大型设备上岗证MRI是医护人员操作和使用MRI设备的必备证书,申请人需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培训和考试,才能获得该证书。
核医学影像装置(NMI,包括SPECT,PET)技师_考试大纲(2013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装置(NMI,包括SPECT,PET)技师专业考试大纲(2013年版)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说明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核医学影像技师专业考试大纲第一章核医学总论1.核医学的定义与内容(1)定义(2)内容(3)发展简史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示踪剂的概念(2)示踪技术的原理(3)示踪技术的优点(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5)示踪实验的设计(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第二章核物理基础1.原子核(1)原子结构(2)原子核结构(3)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2. 核的放射性衰变(1)α衰变(2)β衰变(3)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6)内转换3. 放射性活度(1)放射性活度定义(2)活度单位(3)放射性浓度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1)衰变规律(2)衰变常数(3)半衰期(4)递次衰变5.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电离和激发(2)α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γ(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6.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1)照射量(2)吸收剂量(3)当量剂量(4)有效剂量第三章核医学设备1.核医学仪器设备分类(1)按用途分类(2)按探测原理分类2.活度计(1)活度计组成与工作原理(2)活度计性能3.放射防护仪器(1)个人剂量仪(2)表面沾污检测仪(3)环境辐射监测仪4.γ相机与SPECT(1)γ相机与SPECT结构(2)γ相机与SPECT原理概述(3)SPECT断层图像的重建(4)SPECT断层图像校正(5)γ相机与SPECT性能指标5.CT(1)CT的工作原理(2)CT的基本结构与技术(3)CT性能指标(4)CT图像采集与处理6.SPECT/CT(1)SPECT/CT特点(2)SPECT/CT中CT的作用(3)SPETCT/CT显像步骤7. PET(1)PET工作原理(2)PET设备结构(3)PET主要性能指标(4)PET图像的采集(5)PET图像的校正(6)PET图像重建8. PET/CT(1)PET/CT的原理、结构与性能(2)PET/CT图像的采集与处理(3)PET/CT图像与PET图像的区别9. 符合线路SPECT(1)基本构成和成像原理及方法(2)SPECT符合成像与PET成像的差异10.PET/MR(1)PET/MR的原理、结构与性能(2)PET/MR图像的采集与处理(3)PET/MR图像与PET图像的区别11.非显像测量仪器(1)非显像测量仪器概述(2)非显像测量仪器性能指标第四章图像采集1. 静态采集(1)原理与定义(2)临床应用范围(3)显像剂要求与给药方法(4)参数选取(5)注意事项(6)图像质量的评判标准2. 动态采集(1)原理与定义(2)临床应用范围(3)显像剂要求与给药方法(4)参数选取(5)注意事项(6)图像质量的评判标准3. 断层采集(1)原理与定义(2)临床应用范围(3)显像剂要求与给药方法(4)参数选取(5)注意事项(6)图像质量的评判标准4. 门控采集(1)原理与定义(2)临床应用范围(3)显像剂要求与给药方法(4)参数选取(5)注意事项(6)图像质量的评判标准5. 全身采集(1)原理与定义(2)临床应用范围(3)显像剂要求与给药方法(4)参数选取(5)注意事项(6)图像质量的评判标准第五章核医学仪器的质量控制与成像的质量保证1.成像参数选取原则(1)准直器①准直器的作用②准直器的类型③平行孔准直器④针孔准直器(2)采集参数①矩阵②动态采集③断层采集(3)图像的重建①滤波反投影②迭代法2. 常规质控与预防性质控(1)活度计的质量控制(2)γ相机与SPECT质量控制(3)CT设备的质量控制(4)PET的质量控制(5)PET/CT整体的质量控制3.性能指标测试(1)均匀性(2)分辨率4. 质控的频度第六章放射防护1.辐射的生物效应(1)随机效应(2)确定性效应2.放射防护的标准与原则(1)放射性防护的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3)个人剂量限值3.核医学工作场所(1)选址(2)分区(3)场所分级4.核医学工作职业危害与防护(1)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2)核医学工作中的放射防护要求(3)核医学中患者的防护原则及措施(4)核医学工作职业危害(5)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6)剂量监测5.放射性废物处理(1)固体废物的处理(2)液体废物的处理(3)气体废物的处理(4)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流程第七章放射性药物1.放射性药物的制备(1)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来源(2)99Mo-99m Tc发生器(3)放射性药物的标记2.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1)质量检测的内容(2)放射性核纯度的测定(3)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3.放射性药物的正确使用(1)正确使用总原则(2)小儿应用原则(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用原则4.临床诊断常用的放射性药物(1)99m T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2)碘的放射性药物(3)正电子药物(4)其它放射性药物第八章神经系统1.脑血流灌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与分析(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2.18F-FDG PET/CT脑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图像所见(9)注意事项第九章循环系统1.心肌血流灌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与处理(8)注意事项2.负荷介入试验心肌灌注显像(1)原理(3)禁忌证(4)方法与目的(5)注意事项3.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1)原理(2)适应证(3)显像剂(4)显像方法(5)正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6)异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7)临床应用4.首次通过心血池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5.18F-FDG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与处理(8)正常图像所见(9)注意事项第十章消化系统1.食道通过显像(1)原理(3)禁忌证(4)病人准备(5)显像剂(6)给药方法与途径(7)图像采集(8)图像重建(9)正常影像所见(10)注意事项2. 胃食道返流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3.胃排空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4.十二指肠-胃返流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5.小肠通过时间测定(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6.消化道出血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9)99m Tc标记红细胞法与胶体法比较7.异位胃粘膜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8.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9.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10.肝胶体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11.门静脉分流显像(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第十一章呼吸系统1.肺灌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2.肺通气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与方法(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3. 放射性核素静脉显像(1)原理(2)适应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第十二章泌尿生殖系统1.肾动态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2. 肾图(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所见(8)注意事项3.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GFR)(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4. 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5. 肾功能检查介入试验1)、利尿剂介入试验(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2)巯甲丙脯酸介入试验(1)原理(2)适应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6. 肾静态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吸131I功能试验(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示踪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数据采集(7)数据处理(8)正常值及判断标准(9)注意事项2.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2)适应证(3)禁忌证(4)示踪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数据采集与操作方法(7)数据处理(8)正常值及判断标准(9)注意事项3.甲状腺静态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4.甲状腺血流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5.甲状旁腺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数据采集(7)数据处理(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6.甲状腺阳性显像7.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1)131I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注意事项2)201Tl、99m Tc-MIBI显像3)99m Tc(V)-DMSA显像8.肾上腺髓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9.肾上腺皮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第十四章造血与淋巴系统1.骨髓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2.淋巴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3.脾脏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第十五章骨骼系统1.全身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2.骨断层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3.三相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4.骨关节与骨局部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第十六章肿瘤显像1.18F-FDG PET/CT肿瘤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方法与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2.201Tl、99m Tc-MIBI亲肿瘤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3.99m Tc(V)–DMSA肿瘤阳性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4.131I-MIBG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注意事项5.67Ga肿瘤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6.放射免疫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图像重建(8)正常影像所见(9)注意事项第十七章炎症显像1.放射性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2.67Ga炎症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3.标记人非特异性IgG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4.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1)原理(2)适应证(3)禁忌证(4)显像剂(5)给药途径(6)图像采集(7)正常影像所见(8)注意事项。
核医学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2)胃食道返流显像 (3)胃排空试验 (4)十二指肠-胃返流显像 3.消化道出血显像 (1)99mTc 标记硫胶体消化道出血显像 (2)99mTc 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 (3)99mTc-RBC 和 99mTc 胶体作消化道出血显像的比较 4.异位胃黏膜显像 (1)美克尔憩室显像 (2)Barrett’s 食管显像 5.肝胆系显像 (1)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2)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3)肝脾胶体显像 (4)肝动脉灌注显像 6.消化系统核医学中的非影像学方法 (1)尿素呼吸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5)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4.99mTc 化学与 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1)Tc 的主要化学性质 (2)99mTc 的标记 (3)99mTc 发生器 (4)临床常用的 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5.放射性碘、镓、铟、铊药物 (1)123I、131I、67Ga、111In、与 201Tl 的来源 (2)放射性碘标记 (3)放射性铟标记 (4)临床常用碘、镓、铟、铊的放射性药物 6.放射性治疗药物 (1)核素的选择 (2)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7.放射性药物新进展 (1)受体显像剂 (2)代谢显像剂 (3)乏氧显像剂 (4)肿瘤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5)基因显像与基因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6)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3.门电路心血池显像(平面及断层)与心功能参数 (1)门电路心血池平面显像 ①原理 ②适应证 ③显像剂 ④显像方法 ⑤正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 ⑥异常图像及相关功能参数 ⑦临床应用 (2)门电路心血池断层显像 4.心肌灌注显像(平面及断层) (1)原理 (2)适应证 (3)显像剂 (4)显像方法 (5)正常图像 (6)异常图像 (7)临床应用 5.心肌受体显像 (1)原理 (2)显像剂 (3)显像方法 (4)影像分析 (5)临床应用 6.介入试验 (1)运动负荷试验 ①原理 ②适应证及禁忌证 ③运动试验的方法
技师仪器核医学上岗证培训耿建华文档讲课文档

– 射线与晶体原子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
– 使晶体原子激发。 – 退激回到基态,发射荧光(闪烁光 )410nm – 一个光子产生多个荧光光子。
闪烁晶体(scintillating crystal),闪烁成像
(scintillating imaging)
第十二页,共91页。
技师仪器核医学上岗证培训耿建华
第一页,共91页。
探测仪器基本构成原理
基本构成由三部分组成
探头 – 将射线的辐射能转变为电信号
电子线路部分
– 对探头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如信号放大、能量甄别, 信号定位、时间符合、各种校正等)
各种附加部件
– 辅助作用,按不同的检测目的而配备(如床、计算机、自 动控制系统、显示系统和储存系统等)
散射校正基本原理
– 估计散射光子对成像的贡献 – 将其从投影数据或重建图像中减掉散射成分
第三十页,共91页。
SPECT和γ相机性能指标
SPECT性能
– 探头性能(平面图像性能)——γ相机性能指标
反映平面图像的质量
– 断层性能指标
反映断层图像的质量
– 全身扫描性能
反映全身扫描图像的质量
第三十一页,共91页。
– 几何参数决定分辨率
灵敏度:准直器对γ光子的通过率
-几何参数决定分辨率
适用能量范围:由孔长和孔间壁厚度决定
– 高能准直器孔长,孔间壁厚
第七页,共91页。
准直器分类
从形状分类
– 平行孔型 – 发散孔型 – 针孔型 – 聚焦型
第八页,共91页。
准直器
类型
特点
临床应用
备注
平行孔准直器 准直器到源的距离影响图 应用最广泛,适 图像大小与脏
《核医学上岗证》第五章放射防护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2
(6) 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工作室前应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 染水平超过GB18871规定值,应采取去污措施。
非限制区
– 办公休息单元的各房间、报告室、会议室等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
放射性药物 注入了放射性药物的患者 空气污染 表面污染:台面、衣物、皮肤…… 外环境的污染 X射线 放射性药物制备过程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核医学中的辐射危害因素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各种射线的防护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α射线的防护
外照射防护
– α射线穿透能力极弱,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外照射防 护
内照射防护:
– α射线的传能线密度很高,一但进入人体,便会在 局部造成损伤,因此,要极力避免α衰变核素进入 体内。
《核医学上岗证》第五章放射防护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2008年核医学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培训
外照射防护
γ射线点源,不考虑活度随时间t的变化:
照射量:X=ΓAt/R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NMI)技师上岗证1、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
A.364keVB.40~80keVC.300~400keVD.100~250keVE.511keV2、核医学诊断技术的缺点包括()。
A.为创伤性检查B.不能获得脏器的功能C.分辨率不够高D.不能进行代谢研究E.不能定量分析3、放射性核素稀释法的原理是()。
A.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系数不同B.放射性浓度相等C.稀释的体积相等D.稀释后总活度不同E.稀释前后质量相等的原理4、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时,其脏器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
A.脏器位置B.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学形态C.脏器或组织的功能状态D.脏器或组织的大小E.脏器的解剖学密度5、SPECT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
A.300~400keVB.100~250MeVC.40~80keVD.100~250keVE.0.3~0.4MeV6、反映脏器或组织生理与生化水平变化的影像可叫做()。
A.分子影像B.功能影像C.解剖影像D.脏器影像E.细胞影像7、放射性显像剂使用剂量的选择原则是()。
A.根据受检者的身高决定剂量B.为保证显像质量,尽可能加大使用剂量C.每个患者需尽量使用相同的剂量D.为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尽可能减少用量E.在满足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剂量8、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时显像剂聚集机制为()。
A.微血管栓塞B.细胞特殊需要而选择性摄取C.特异性结合D.因特殊价态而被细胞选择性摄取E.化学吸附作用9、阳性显像的特点包括()。
A.病变区为“冷区”B.病变组织不显影C.病变组织放射性的分布浓于正常脏器组织D.正常组织放射性分布浓于病变组织E.正常组织放射性等于病变组织10、盖格计数器探测射线的依据是()。
A.康普顿散射B.电离作用C.感光效应D.荧光现象E.光电效应11、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允许的最大活度为()。
A.400MBqB.100MBqC.300MBqD.200MBqE.500MBq12、反映发射γ光子的核素特征是()。
A.能谱B.光电峰C.反散射峰D.康普顿连续谱E.能量窗13、旋转中心校正用于下列的仪器是()。
A.SPECTB.多探头的脏器功能测定仪C.γ照相机D.自动换样的井型γ计数器E.活度计14、使用治疗量γ放射性药物的患者床边多大范围内应划为临时控制区?()A.2.0mB.0.5mC.1.5mD.1.0mE.3.0m15、体内射线测量仪器通常是用来测量()。
A.β+粒子B.α粒子C.γ光子D.β-粒子E.中子16、γ照相机准直器的灵敏度高提示()。
A.准直器的半高全宽度小B.准直器采用了铅合金C.准直器车设计合理D.准直器的能量线性好E.γ光子的通过率高17、哪项是固体闪烁探测器中,NaI(Tl)晶体的作用?()A.吸收并存储γ光子的能量,待晶体温度升高时释放能量B.将γ射线转换成X射线C.增加γ光子的能量D.将γ光子转换成荧光光子E.使光电倍增管的供电电压稳定18、光电峰的FWHM与射线能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A.闪烁探测器的能量线性B.闪烁探测器的计数率特性C.闪烁探测器的探测效率D.闪烁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E.闪烁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19、医用核素活度计的气体探测器工作在电流-电压曲线中的哪个区域?()A.正比区B.连续放电区C.复合区D.饱和区E.以上都不是20、γ照相机中晶体厚度增加导致何种性能的改善?()A.灵敏度B.能量分辨率C.空间线性D.空间分辨率E.以上都不是21、89Sr的半衰期是()。
A.50.55天B.6.02小时C.1.658小时D.6.02天E.3.05天22、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相对平衡时进行的显像叫做()。
A.动态显像B.静态显像C.介入显像D.深层显像E.延迟影像23、延迟显像一般是指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以后的显像。
A.6小时B.1小时C.4小时D.2小时E.8小时24、在单光子脏器显像中,较理想、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A.99mTcB.131IC.125ID.89SrE.18F25、放射化学纯度指的是()。
A.即放射性核素的纯度B.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的含量C.即放射性核素的活度D.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索的放射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数E.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数26、某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小时,生物半衰期为3小时,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为()。
A.4小时B.2小时C.3/6小时D.6小时E.9小时DCECD AEBCB ABACC EDDDA ABDAE B 17.D 单选题1、下列核医学工作场所不是监督区的是()。
A.测量室B.放射性药物制备室C.治疗患者床位区D.诊断患者床位区E.显像室2、下列关于放射性废物处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射性气溶胶应以气体放射性废物对待B.根据废物的性状分为固体、液体及气体三种类型C.患者的呕吐物应以液体放射性废物对待D.患者的排泄物应以固体放射性废物对待E.放射性废物不能以普通废弃物的方法进行处理3、短寿命的放射性废物放置多少半衰期后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A.20个B.2个C.10个D.5个E.40个4、短寿命的放射性废物的半衰期应小于()。
A.15天B.24小时C.5天D.2天E.25天5、放射性废物的比活度在()Bq/kg 以下可视为非放射性废物。
A.7.4×105B.3.7×104C.3.7×105D.7.4×104E.3.7×1066、放射性气体的排风口在直径约50m的范围内应高于最高建筑()。
A.10mB.1mC.5mD.3mE.20m7、少量放射性液体洒落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再用温水仔细清洗污染处B.擦拭方法是自内而外擦干C.再用吸水纸或棉纱布擦干D.立即用吸水纸或棉纱布吸干E.经用探测器探测后方可结束8、预计个人职业照射剂量大于()mSv/A (年)才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A.50B.1C.10D.5E.1009、常用的热释光剂量计主要用于测量()。
A.α射线和低能β射线B.γ射线和高能β射线C.α射线和高能β射线D.γ射线和低能β射线E.α射线和γ射线10、下列不属于核医学技术人员职责的是()。
A.确保给药过程的顺利进行B.仔细核对申请要求和诊治程序C.核对患者信息D.测定放射性药物活度E.决定诊治的方式与方法11、针孔准直器的特点包括()。
A.增加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大小不变B.缩小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放大C.增加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放大D.缩小准直器与器官的距离,图像可缩小E.图像大小与准直器距离无关12、平行孔准直器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是()。
A.孔径越小,灵敏度越差,而分辨率越差B.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差,而分辨率越好C.孔径越小,灵敏度越好,而分辨率越差D.孔径越大,灵敏度越好,而分辨率越差E.孔径大小与灵敏度、分辨率无密切关系13、在动态采集时,选用较小矩阵是为了()。
A.使脏器放大B.提高采集的速度C.增加放射性活度D.提高图像的分辨率E.提高检测的敏感性14、准直器与脏器的距离对图像的影响包括()。
A.距离越近,灵敏度越低B.距离越远,分辨率越高C.距离越远,灵敏度越高D.距离越近,分辨率越低E.距离越远,分辨率越低15、下列不是决定平行孔准直器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参数的是()。
A.孔形状B.孔径、有效孔深C.孔间壁厚度D.针孔的大小E.放射源与准直器距离16、设置采集软件的线性采样率必须保证采样率是所期望图像分辨率的()。
A.4倍以上B.1倍以上C.3倍以上D.2倍以上E.5倍以上17、阳性显像的影像特征包括()。
A.病灶区呈放射性分布稀释或缺损(即“冷区”)B.正常脏器和组织细胞显影,病变不显影C.能显示出该脏器和组织的形态和大小D.病灶显影,而正常脏器或组织不显影E.多能反映脏器、组织功能18、一般认为,早期显像是指显像剂注入体内后()以内的显像。
A.6小时B.30分钟C.4小时D.2小时E.8小时19、将核医学的代谢或血流影像与CT影像进行匹配分析的专用名称是()。
A.图像融合B.影像比较C.功能解剖影像D.图像匹配E.多功能显像20、固体闪烁探测器的NaI(Tl)晶体为什么必须封装在密闭的容器中?()A.晶体必须与光电倍增管物理性隔离B.晶体对温度敏感C.晶体必须防磁D.晶体易潮解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因素影响井型γ计数器的测量结果的是()。
A.样品比活度B.样品体积C.样品颜色D.样品衰变常数E.样品温度多选题22、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置应考虑到废物的()。
A.放射性核素比活度B.放射性废物的性状C.放射性核素半衰期D.放射性核素种类E.放射性废物的体积单选题CDCAD DBBBE BDEEA DDDAD B多选题ABCDE单选题1、原子核具有一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和一定能态的一种原子称为()。
A.核素B.同质异能素C.元素D.同量异位素E.同位素2、原子核能自发放射出看不见的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这种性质称作()。
A.核素B.放射性C.紫外光D.超声波E.电磁辐射3、放出一个α粒子的衰变是()。
A.α衰变B.β-衰变C.β+衰变D.γ衰变E.电子俘获4、外层轨道电子向内层移动时放出的能量传给一个轨道电子,使该电子带着动能离开原子。
该电子被称为()。
A.光电子B.自由电子C.俄歇电子D.康普顿电子E.内转换电子5、1贝可(Bq)等于每秒的核衰变次数为()。
A.1B.2C.5D.10E.1006、1mCi等于的贝可数为()。
A.3.7×103B.3.7×106C.3.7×107D.3.7×109E.3.7×10107、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核的数目占当时的放射性核数目的比率,被称之为()。
A.衰变B.衰变常数C.半衰期D.放射性活度E.放射性浓度8、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为()。
A.T1/2=ln2/λB.T1/2=λ/ln2C.T1/2=λ/ln10D.T1/2=ln10/λE.T1/2=λln29、照射量的国际单位是()。
A.库仑/千克(C/kg)B.伦琴(R)C.库仑/(千克·秒)[C/(kg·s)]D.戈瑞(Gy)E.希沃特(Sv)10、各组织或器官T接受的当量剂量HT与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WT的乘积之和称之为()。
A.照射量B.吸收剂量C.剂量当量D.有效剂量E.组织权重因子11、下列关于PET晶体厚度和尺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晶体加厚使入射光子与晶体的相互作用机会增加,探测效率提高B.晶体加厚使光电倍增管产生的脉冲能谱展宽,能量分辨下降C.晶体面积增大,PET灵敏度提高D.晶体面积增大,PET空间分辨率提高E.成像时,接收到的射线均定位在小晶体探测器的中心12、小儿使用放射性药物的原则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