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

合集下载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联合国的创立
时间:1945年10月24日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主要创立国:美、英、苏、中、法
战争
恐怖事件
自杀性爆炸
如何让世界各国 人民和平相处, 请各抒已见!
1.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3.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
远离野蛮,远离战争;
呼唤文明,呼唤和平。
不同点
类别 根本 起止 战争 对象 原因 时间 发起国 一战 二战 重大事件 结 果 性 质
相同点
共同点之一: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 共同点之二: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 重大的物质损失。 共同点之三:两次大战都促使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两次大战范围空前地大? (集团间作战)
(1945年8月6日,美机在广岛投下 当量为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日 本居民死难78150人,受伤和失踪 51408人。8月9日,美机在长崎投掷 第二颗原子弹,居民死难23750人, 受伤43020人。)
意大利投降
1943年5月
德日法西斯溃败 德国投降:1945.5.8 日本投降:1945.8.15
关键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 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炮炮手、无线 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全城的人民和苏 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无论男女老少,
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 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 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 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
一方面: 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 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 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 另一方面: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性。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战争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

(2)在xx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

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

(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1、xx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1)xx(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xx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xx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xx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xx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

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

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

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

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

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

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

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

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

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

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

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阵营
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 (自由法国临时政府)、波兰、加拿大、新西兰、 英属印度、南非联邦、丹麦、挪威、比利时、卢 森堡、荷兰、希腊、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 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海 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古巴、大 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墨西哥、巴西、 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伊 朗、利比里亚、秘鲁、罗马尼亚、匈牙利、厄瓜 多尔、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土耳其、埃 及、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智 利( 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 亚在退出轴心国阵营之后也加入了同盟国)。
德国纳粹党党旗

德国纳粹党党旗

一战祸因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 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 二战期间世界形势


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对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1933年 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阿道 夫· 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凡尔赛和约》就是20年 的停战协议。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 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 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战争进程

1940年3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巴尔干国 家,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的是建成 其东部防线。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 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5月丹麦王国参加了《反共产国 际协定》,随即德国闪击尼德兰(参阅:荷兰)及比利时 王国(比利时),德国占领荷兰及比利时后随即立刻闪击 法国,6月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法国政权。接着德军大规 模毁灭性轰炸不列颠,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英国在 不列颠战役的胜利毁掉了德军的不灭神话,使得英国暂时 安全。1941年希特勒突然将枪口对准东欧,分别将匈牙利,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入轴心国,分别签订 《反共产主义协定》,1941年6月,希特勒与苏联撕下脸 皮,撕毁尚未到期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 极大规模的进攻,一度打到欧洲东部的莫斯科。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54张PPT)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54张PPT)

具体原因: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欧亚战争策源 地的形成,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二、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英 法对德宣战
3日,英国和法国 被迫对德宣战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 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 始逐渐走向_联__合_ 。 (2)标志:《__联__合__国__家__宣__言__》__的__发_ 表 ①签署:__1_9_4_2___年1月(时间),美、英、 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__华__盛__顿_ (地点)签署。 ②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诺曼底登陆战; 目标3: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
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 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墨索里尼:意大利要重现罗马帝国昔日荣耀。 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 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 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得日本在满 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德国希特勒:如今,不能靠强烈的抗议,而是靠一把巨大的剑, 使被蹂躏的地区回到共同的德意志帝国的怀抱。
绥靖政策
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根本原因: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 维护本国利益。 2、祸水东引:仇视苏联。 3、谈战色变: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受一战 影响,各国反战情绪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潜艇VS英、美海空军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海军的作用主要是赢得制海权,维护自己大西洋海战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英 国拥有一支总吨位为2100万吨的商船队,占当时世界商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 每天航行在大西洋的船只有1500艘,对于英国而言,大西洋航线是最重要的 生命线,英国皇家海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这条海上航线的安全。1939年 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是规模最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军基地几乎遍布全 球,在大战之初,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但战列舰仍然是舰队 组成的核心力量。在大西洋,英国皇家海军的主要对手是德国海军,和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战争初期,强大的皇家海军打算引出德国海军的主力 舰队进行决战,并一举将它摧毁,而德国海军并没有做好与英国决战的准备, 它的实力与英国相差悬殊,当时德国海军拥有战列舰4艘、袖珍战列舰3艘、 巡洋舰9艘、潜艇56艘,舰艇总吨位35万吨,总兵力约16万人。而英国对德 国宣战时,共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12艘、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500 架)、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49艘、舰队驱逐舰119艘、驱逐舰64艘、扫 雷舰和岸防舰45艘。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 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 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 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 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 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 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 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 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 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 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 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 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 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 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资金

经济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

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

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

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

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

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

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

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

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

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

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

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

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

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

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

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
根据美国《世界年鉴》1946年版、《新加坡早报》1995年4月刊载资料整理而成。

备注:
○1美国《世界年鉴》,1953年。

美国参加大战人数为15,272,566人,死伤1,066,938人(其中死者393,131人,伤者673,807人)。

(2)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

英国军事人员的亡者为353,652人,伤者475,070人,失踪者90,944人,平民死伤60,595人,计980,261人。

(3)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

中国的死亡1,310,224人,负伤1,752,591人,失踪115,248人,计3,178,063人。

○4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

日本军事人员死亡1,174,474人,负伤4,616,000人,失踪1,483人,平民死伤672,000人,计6,463,957人。

○5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

德国军事人员伤亡2100000人,负伤4000000人,失踪2,900,000人,平民死伤500,000人,计9,500,000人。

○6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

捷克斯洛伐克计死伤500,000人。

○7○6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

意大利军事人员死亡389,000人,负伤214,647人,平民死伤179,803人,计783,450人。

○8○6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

(9)据1995年4月18日《参考消息》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印尼、越南、印度、
新西兰、澳大利亚、朝鲜、菲律宾及修死亡铁路的均为牺牲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