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化学_《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制取氧气”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自己动手探究。

我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学生初次体验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的实验课。

是气体制备的起始,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的开端。

启后: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做了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甚至高中氯气、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会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目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氧气的性质,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氧气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对它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但对于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的、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依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人教版精编讲义+习题)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人教版精编讲义+习题)

201 年初中化学专属讲义课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学生姓名:授课教师:201 年月日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子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课题内容:制取氧气知识点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一、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2.实验步骤: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3.验证和验满检验: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瓶内的气体是氧气;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4.注意事项:(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2)仪器组装:组装仪器时要按照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3)导气管稍伸入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4)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5)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6)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7)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二、双氧水(6%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2.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3)塞好带有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4)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双氧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3.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导管只需略微伸入橡皮塞;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初中化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课件-PPT

初中化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课件-PPT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不易溶于水或难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溶于水的气体
的气体
的气体
过氧化氢 二氧化水锰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四、分解反由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A → B + C + ···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概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 念 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 点
“一变多”的化学反

X→ A + B + …
“多变一”的化学反 应 C+ D + … → Y
联 系
两者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小资料: 五、工业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 物理变化

空 气
降温、加压
态 空
蒸发 利用沸点不同

氮气 液氧 加压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C)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二氧化水锰 + 氧气 符号表达式:H2O2 MnO2 H2O + O2
三、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1、药品: 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和板书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和板书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和板书教案标题: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和板书教学目标:1. 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原理。

2. 掌握氧气制取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瓶、水槽、橡皮管、导管夹、酒精灯、滴管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银、氢氧化钠等。

3. 板书准备: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氧气的概念和重要性,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2. 提问:氧气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取?为什么需要制取氧气?二、讲解制取氧气的原理(10分钟)1. 介绍过氧化银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2Ag₂O + 2NaOH → 2Ag + H₂O + O₂。

2. 解释反应原理:过氧化银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3.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眼镜、穿戴实验服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将过氧化银和氢氧化钠分别放入燃烧瓶中。

2. 在燃烧瓶上方加入适量的水,并用橡皮管连接到水槽中。

3. 点燃酒精灯,将火焰移至燃烧瓶底部加热。

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产生的氧气气泡。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氧气气泡的颜色、体积变化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结合反应方程式,解释氧气的生成过程。

五、板书总结(5分钟)在板书上整理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复习和记忆。

板书设计:制取氧气实验步骤:1. 将过氧化银和氢氧化钠放入燃烧瓶中。

2. 加入适量的水,连接橡皮管到水槽。

3. 点燃酒精灯,加热燃烧瓶底部。

4. 观察记录氧气气泡的产生。

反应方程式:2Ag₂O + 2NaOH → 2Ag + H₂O + O₂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进一步探究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参与度和准确性。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制取氧气》说课稿1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在课堂中是架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

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

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也是常见考点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装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气体收集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

《制取氧气》参考教案1

《制取氧气》参考教案1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得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就是《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得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得一个初步认识化学得篇章,就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得角度出发,学习与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得开始。

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得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得知识;同时本课题也就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得开始,就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得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得制备”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得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得反应原理,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得步骤,与收集氧气及验满得方法。

理解催化剂与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得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得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与运用比较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得兴趣与探究得欲望,培养学生得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得制法与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得概念、作用与实验装置。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 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三、教学过程。

《制取氧气》PPT教学课件

《制取氧气》PPT教学课件

探究: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符号表达式:
H2O2
MnO2
H2O + O2
探究: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 氧气
编号 (1) (2)
现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并较快收集到一瓶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原因
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 于水
课堂达标
2 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C )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氯化钾 D.过氧化氢溶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2.3 制取氧气
第一PPT模板网
课堂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 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那么氧气是怎样获得的呢?制取氧气主要有哪 几种种方法呢?
A = B + C + ···
讨论
工业方法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方法
原理:利用液态空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典型例题
1.指出下列仪器名称:
A____试__管____B___铁_架__台___ C___酒__精_灯____D___导_管_____ E___集__气__瓶____F__水__槽_____
步骤三:向待试管中没有现象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多次重复。
实验分析
实验 编号
1
现象
木条不复燃
2 迅速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原因
氧气产生很少 产生了大量氧气
3
又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C)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使药品受热均匀)
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3、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 底部,炸裂试管
5、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再 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 ③用高
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
这四种方法: C
A.全正确
B. 全不正确
C. 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
A、由大到小 C、不变
B B、由小到大
D、无法判断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6)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利) (7) 后熄灭酒精灯。(息)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探究: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制取氧气
(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 收集装置?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二氧化水锰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A = B + C + ···
初中化态空气的沸点不同, 属于物理变化。
少量二氧化锰,第二份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第
三份不加任何物质。给它们分别加热完全分解,
放出氧气的 量: A、第一份最多
B、第二份最多 B
C、第三份最多 D、一样多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9、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 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
①③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10.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KMnO4) 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俗称双氧 水)[加入二氧化锰(MnO2)] 加热分解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探究一: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口应 (C)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4.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
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
在(D)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5.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4、氧气的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如木条 复燃,证明是氧气。
5、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木 条复燃,证明集满氧气。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实验主要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茶) (2)装药品(庄) (3)固定装置(定) (4)加热 (点) (5)收集气体(收)
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 是否复燃? 现 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结 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 分解很慢,放初中出化学氧《制取气氧气很》 少。
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结 论:常温下二氧化锰(MnO2)加速了 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不易溶于水且不 密度比空气大的
与水反应的气体
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的 气体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 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 用手紧握试管,如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冷却后导管内形 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 性良好。
7.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__生__成____物。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 气时,氯酸钾是__反__应____物,二氧化锰是催__化__剂_, 若不 加二氧化锰,则氯酸钾分解反应将_很__慢__, 若将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则反应__很__快__,这是 因为_高__锰__酸__钾_分__解__产__生__二_氧__化__锰__,加_。快氯酸钾的分 8、三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解固体。第一份中加入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增大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
一 改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二氧化水锰 + 氧气 化学式表达式:H2O2 MnO2 H2O + O2
6、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
原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 有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7、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
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 的水沿导管上升,进入试管,使试 管炸裂
8、收集满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 并用玻璃片盖上
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KMnO4
K2MnO4 + MnO2 + O2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2、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3、收集氧气方法
且不与水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密度 比空气稍大)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
气体的收集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