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设的基本方法.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 二 节 点 的 平 面 位 置 测 设
角度交会法是在两个或多个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通过测设两个或多 个已知水平角角度,交会出待定点的平面位置。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定点 离控制点较远,且量距较困难的建筑施工场地。
1、计算测设数据
如图所示,A、B、C为已知平面控制点,P为待测设点,其坐标均为已 知,现根据A、B、C三点,用角度交会法测设P点,测设数据计算如下。 (1)按坐标反算公式,分别求出αAB 、αAP、αBP、αCB和α 。 (2)计算水平角β1、β2和β3。
D′=L•COSα
求出D′与应测设的已知 水平距离D之差△D=D - D′。 根据△D的符号在实地用钢尺 沿已知方向改正C′至C点, 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位。为了 检核,应将棱镜安置于C点, 再实测AC的水平面距离,与已 知水平距离D比较,若不符合 要求,应再次进行改正,直到 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为止。
(2)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增加角值β时,在视线方向定出一点B′。 (3) 纵转望远镜成盘右,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4) 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增加角值β时,在视线方向上定出 一点B″。若B′和B″重合,则所测设之角已为β。若B′和B″不重合,取B′和B″ 中点B,得到OB方向,则∠AOB就是所测设的β角。因为点是B′和B″中点, 故此法亦称为盘左、盘右取中法。
吊 杆 b1
a1
BMR
a2
b2 水平桩 B
第七章
第 一 节 测 设 的 基 本 工 作
测设的基本工作
(三)测设水平面
工程施工中,欲测设设计高程为H设的某施工平面,如下图所示,可 先在地面上按一定的间隔长度测设方格网,用木桩定出各方格网点。然后, 根据已知高程测设的基本原理,由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A测设出高程为H 设的木桩点。测设时,在场地与已知点A之间安置水准仪,读取A尺上的 后视读数a,则仪器视线高程Hi为:
测设的基本方法

测设已知 水平角
测设已知 高程
测设的主要特点
测设直接为工程建设提供点位及空间关系, 测设精度和速度需满足施工的需要;
测设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规模、 性质、用途、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
测量标志的形状、选点和埋设应考虑便于使 用、保存和检查,如有破坏应及时恢复。
ΔD
A
B′
B
D′ D 光电测距仪测设距离
2、测设已知水平角
根据一已知方向测设出另一方向,使它们 的夹角等于给定的设计水平角值。
方法分类(按测设精度要求不同)
一般方法 精确方法
1)水平角测设一般方法
如图,设OA为地面已有方向,欲测设水平角β。
测设方法(盘左、盘右分中法)
在O点安置经纬仪;
§11.2 测设的基本工作
1、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从地面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测设给定
水平距离(平距)的工作。
方法
根据测设采用工具不同:可分为钢尺测设 和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
根据测设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一般测设 和精确测设。
1)用钢尺测设已知平距
一般方法:
如下图,在地面上,由已知点A开始,沿给 定AB方向,用钢尺量出已知平距 D,定出 B′点。
盘左,瞄准A点,置水平度 盘读数为0°00′00″;转动 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
正好为β值,在视线方向 O
定出B1点; 盘右,重复上步工作定出
B2点; 取即B为1和测B设2中角点βB。,则∠AOB
检核:再测角∠AOB一测回,
与β 角对比。
A
β B1 B B2
水平角测设一般方法
2)水平角测设精确方法
A
B′ B
ΔD D′
第六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测量】

(4)经纬仪逆时针旋转90°,沿此方向测设距离定出a点。
(5)测设水平距离,定出a点,在已知方向上量取建 筑物的宽度,定出b点。
(6)仪器搬至n点,瞄准Ⅰ点,确定方向。
(7)顺时针旋转90°,确定方向线。
(8)沿此方向线,测设水平距离,确定d点、c点。
检核:建筑物四个角是否为90°,各边长是否等于
1.一般方法
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盘左、盘右分 中的方法测设。 例 设地面已知方向OA,O为角顶点,β为已知水平角 角值, OB为欲定的方向线。 (1)在O点安置经纬仪,盘左
A 位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a1 。 (2)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 盘读数为a1 +β值,在此视线上 定出B1点。 B1 (3)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 B 骤,再测设一次,定出B2点。 B2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就是根据已知的起
点、线段方向和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找出另
一端点的地面位置。已知水平距离测设所
用的工具与丈量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相
同,即钢尺和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
1.钢尺测设
(1)两点间水平距离小于整尺长时
B1 B DAB B2
A
(2)当已知水平距离大于整尺长时
Q
R
S
O
△y
P
△x
D
A
X a 620 .00 600 .00 20.00 m
Ya 530 .00 500 .00 30.00 m
2. 测设步骤
(1)定线。Ⅰ点安置经纬仪,Ⅳ安置观测标志。
(2)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确定m点。
(3)m点安置经纬仪,瞄准Ⅳ,确定方向,测设已知水平距 离,定出n点。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课件

直角坐标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直角坐标法具有精度高、直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适 用于各种工程测量和施工放样。
缺点
在复杂地形或建筑物密集的地区,由于通视条件的限制, 可能会影响测设精度。此外,该方法需要较多的计算和测 量工作。
适用范围
直角坐标法适用于各种工程测量和施工放样,特别适用于 地形平坦、通视条件好的地区。在建筑物密集或复杂地形 地区,应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和放样。
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量仪器
的使用、测量步骤和数据处理等。重点强调了测量精度和误差分析的重
要性。
02
课程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测量误差分析不准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
方法和误差分析技巧。
03
解决方案
测设的必要性
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是进行工程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 精确的测设,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测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测设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测设时,应遵循“从整体 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 ,即先对整个工程进行宏观控制 ,再对局部进行详细测设。
测设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测设方法包括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具 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现场环境 和条件。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在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未来,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
人才培养
随着行业的发展,对掌握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未来,应该加 强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测绘专业实验实习—— 基本测设方法_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S
R
P
Q
DAP DBP
A
B
基本测设方法
测设的基本工作 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设: 根据已有的控制点或地物点,按工程设计要求,
将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 因此,首先要算出这些特征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 之间的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利用测量 仪器和工具,根据测设数据将特征点测设到实地。 测设的基本工作:
包括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和已知 高程测设。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是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 发,沿给定的方向,量出已知(设计)的水平距离, 在地面上定出这段距离另一端点的位置。 1、钢尺测设 (1)一般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从已知点开 始,沿给定的方向,用钢尺直接丈量出已知水平距 离,定出这段距离的另一端点。为了校核,应再丈 量一次,若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在1/3000~1/5000 内,取平均位置作为该端点的最后位置。 (2)精确方法
AC
B
A
β
β’
Δβ
C
C’
第二节 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有: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至于采用那种方法,应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地形情况、现 场条件及精度要求等因素确定。 极坐标法:
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极坐标法适用于量距方便,且待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近的建 筑施工场地。
极坐标法
x S
P
αAP A
αAB β
R Q
B
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纵横坐标之差,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 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的形式,且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 地。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1]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be49abc804a1b0717fd5ddd9.png)
10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一、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 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 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 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 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a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b .受干扰大,使用频繁。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o 、y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P 、y′P ),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P 、yP ):'c o s s in p o p p x x A B αα=+-'sin cos p o p p y y A B αα=++如已知P 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cos ()sin p p o p o A x x y y αα=-+- ''()sin ()cos p p o p o B x x y y αα=--+-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测量学课本12章 测设

出C 点;反之,自C′ 点向内侧作OC′的垂线并量取| C′C | 定出C 点。∠AOC 就是所要测
设的水平角。
当测设直角,且要求精度不高时,也可采用较简便的方法 3-4-5 法。其原理为数学中的
勾点股上定插理立。测如钎图,将1-5卷所尺示零,点欲固在定A于BA边点上,的自AA点点定沿出A垂B直方于向A量B出的直3m角得即CAD点方,向也。插先立在一测A
b应 = H B − (H A + a)
(1-7)
然后在B 桩侧面立尺(尺子零点在上方),瞄准水准尺,上下移动水准尺。当读数恰为
b应时,沿尺底面划线于桩上,此线即为设计给定的高程 HB 的位置。
B
a A
b HB
HA
大地水准面
图 1-7 测设高程于洞顶
当3.向测深设基高坑程或于较高高差的较建大筑处物楼面测设高程时,由于测设的高程点和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很 大,可以用悬挂的钢尺代替水准尺,将地面的高程传递到坑底或楼上设置的临时水准点。然 后再根据临时水准点测设其他各点的设计高程。
α
B B′
A D
图 1-2 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水平距离
12.1.2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将地面上一个已知点作为测站点,根据给定的方向(通常是另一 个已知点,称作定向点或后视点),然后标定出另一个方向,使两个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 知(设计)的水平角角值。测设水平角常用的仪器为经纬仪或全站仪。常用的方法为正倒镜 分中法和多测回修正法。
∆lh
=
−
h2 2D
式中: ∆l ——钢尺尺长改正数; l′ ——钢尺的实际长度;
l0 ——钢尺的名义长度;
α ——钢尺的线膨胀系数; t ——测设时的温度;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x
2 AP
y
2 AP
(370.000m 348.758m) 2 (458.000m 433.570m) 2
32.374m
2.点位测设方法
S
R
D1 AS2 P
DAP
1 2
A
Q
3 4
DBQ
DBR
3 4
B 检查建筑物四角是否等于90˚,各边长是否等于设计 长度,其误差均应在限差以内。
1.计算测设数据
x
P
AP
x
x
A 1 AB BP
2
3 C CP CB
B BA
(1)按坐标反算公式,分别计算出αAB、αAP、αBP、 αCB和αCP。
(2)计算水平角β1、β2和β3。
2.点位测设方法
P
1 2
3
A C
示误三角形
B
若示误三角形边长在限差
测 设 β1 、 β2 和 β3 时 ,
面位置?
x
S
AP
P (xP,yP)
DAP
A
(xA,yA)
AB
R Q
B (xB,yB)
1.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AB
arctan
y AB x AB
APBiblioteka arctany AP x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 AB AP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一、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 纵横坐标之差,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筑方 格施工网场或地建宜位。置筑用什?直基么角线样坐的的标形建法式筑测,施设且工点场的量地平距适面方便的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B
B″
精确方法:
• 间接法:
1. 先用一般方法量出已知平距 D ,得 B′; 2. 精确测定AB′距离,经过三项改正后得平距D′; 3. 计算改正数,Δ D = D - D′; 4. 加上改正数Δ D后,可得 B 点 。
A D′ D B′ ΔD B
• 直接法:计算实地测设长度 S(考虑三项 改正);实地直接测设S 。
如图,A为已知高程HA的 点,C为待测设高程为HC 的点位,由于
HA
a
HC=HA-a-b1+b2+c
则: c = HC-(HA-a-b1+b2)
测设:当尺上读数为c
时,在尺底画出设计高 程HC位置。
4)在基坑中测设已知高程
当待测设点与已知点高差 较大时,可采用悬挂钢尺 的方法进行测设。 如图,已知A点高程,HB为 B点待测设高程。
§11.2 测设的基本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
1、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从地面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测设给定 水平距离(平距)的工作。
根据测设采用工具不同:可分为钢尺测设 和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 根据测设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一般测设 和精确测设。
方法
1)用钢尺测设已知平距
一般方法:
如下图,在地面上,由已知点A开始,沿给 定AB方向,用钢尺量出已知平距 D,定出 B′点。 在起点A处改变钢尺读数,同法量出已知距 离D,定出B″点。 取B′与B″两点之中点B,即得平距D。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设已知 水平角
测设已知 高程
测设的主要特点
测设直接为工程建设提供点位及空间关系, 测设精度和速度需满足施工的需要; 测设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规模、 性质、用途、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 测量标志的形状、选点和埋设应考虑便于使 用、保存和检查,如有破坏应及时恢复。
a1 A HA a2
b1
钢尺悬挂在支架上,零端向 下并挂一重物。
由 则 HB=HA+ a1 -(b1-a2)-b2 b2=HA+ a1 -(b1-a2)-HB
b2
B
HB
在地面和基坑安置水准仪, 分别读数a1、b1和a2。 当尺上读数为b2时,在尺底 画出设计高程HB的标志线。
测设建筑基底高程
O
β' β △β ″ B′ B 水平角测设精确方法
从B′沿OB′垂直方向量距 B′B,则∠AOB为β 角。 检核:重新测量∠AOB。
3、高程测设 1)在地面测设已知高程
要求:如图,已知高程点A,
通过引测,在B点标定出已知 高程为HB的位置。
a Hi b HB B 测设已知高程
方法:在A、B中间安置水准
5)在楼层中测设已知高程
当待测设点在楼顶时,也可 采用悬挂钢尺方法进行测设。
如图,钢尺悬挂在支架上, 零端向下并挂一重物,A为已 知高程点,B为待测设高程为 HB的点位。
B
Hi
A 高程点在顶板的测设
b
HB
由HB=HA+a+b,则B 点应有的标尺读数: b=HB-(HA+a)
HA
测设:将水准尺倒立并紧靠B点木桩上下移
动,直到尺上读数为b时,在尺底画出设计 高程HB位置。
3)多个测站测设已知高程
对于多个测站的情况,采 用类似分析和解决方法。
A
C
b1 b2 B 多个测站测设高程点 c HC
β
B1 B B2
水平角测设一般方法
检核:再测角∠AOB一测回,
与β 角对比。
2)水平角测设精确方法
A
如图,首先按一般方法 测设出 已知水平角β,定出 B′点。
精确地测定∠AOB′,得 β ′,并测量出 OB′的距 离。 计算 B′B。
BB OB OB 20626 5
A D′ D 光电测距仪测设距离
B′
B
2、测设已知水平角
根据一已知方向测设出另一方向,使它们 的夹角等于给定的设计水平角值。
方法分类(按测设精度要求不同)
一般方法
精确方法
1)水平角测设一般方法
如图,设OA为地面已有方向,欲测设水平角β。
测设方法(盘左、盘右分中法)
A
在O点安置经纬仪; 盘左,瞄准A点,置水平度 盘读数为0°00′00″;转动 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 O 正好为β 值,在视线方向 定出B1点; 盘右,重复上步工作定出 B2点; 取B1和B2中点B,则∠AOB 即为测设角β 。
S = D - Δl - Δt - Δh
实地测设的距离
待测设的水平距离 整尺长改正数 线段两端点高差
l 尺长改正 l D l0
钢尺名义长度
h2 倾斜改正 h 2D
测设时温度
温度改正 Δ t = α • D(t - t0)
α =1.25×10 –5钢尺线膨胀系数
钢尺检定温度,一般为20°C
即,按设计的要求将建(构)筑物各轴线的交点、 道路中线、桥墩中心等 点位 标定在地面上。
测定(测绘、测量)
地面点位
测设(施工测量、放样)
图纸点位
测设的基本方法
根据已知点(控制点、已有建筑物特征 点)与待测设点之间的角度、距离、高 差 等几何关系,应用测绘仪器和工具 在地面标定出待测设点。 测设已知 水平距离
2)光电测距仪测设已知平距
光电测距仪 测设已知平距与钢尺 测设方法基本相同。
测设方法:
如下图,光电测距仪安置于A点,反光镜沿已知方向移动, 当仪器显示距离大致等于D时,定出B′点。
测出B′点反光镜的竖直角及斜距,计算出平距D′。
计算D′与D之间的改正数 ΔD = D - D′。
在实地沿已知方向用钢尺由B′点量ΔD,定出B点,得D。 ΔD
第十一章
测设的基本方法
• • • • • • 测设已知 水 平 距 离 的方法 测设已知 水 平 角 的方法 测设已知 高 程 的方法 测设已知 点平面位置 的方法 测设已知 坡 度 线 的方法 测设 延长线及中间点 的方法
§11.1
概述
测设: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建(构)筑物位置(包
括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 出来的工作。
仪,精平后读取A尺读数为a, 计算出仪器视线高程:
Hi=HA+ a 则,B点标尺读数应为: b=Hi - HB
HA
A
测设:水准尺紧靠B点木桩上下移动,直到尺上读数为b时,
沿尺底画一横线,此线即为设计高程HB的位置。
2、在顶板测设已知高程
如图,A已知高程为 HA,B为待测设高程 为HB的位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