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十二五”-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十二五”-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解读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时间: 2012-02-25 05:38 来源: 进入电子报楚天金报讯“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机遇和挑战并存。

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 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主要目标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包括:1.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2.确保基本药物供应。

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3.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4.质量安全上水平。

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5.产业集中度提高。

到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500 亿元的企业达到5 个以上,超过100 亿元的企业达到100 个以上,前100 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6.国际竞争力提升。

医药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改善出口结构,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种显著增多,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

7.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开局

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开局
■ 产业规模 一 创新能力 一 人力资源 一 国际交流
3、 来我 国生物 医药产 业空 间演 变将 呈现 出 未 三大 趋 势 :( 区域 不 平 衡发 展 将 进 一 步 凸 1) 显, 东部 沿海 地 区仍将 是 发展 的重心 , 中西 与 部差 距将 持续 拉大 :( ) 域分工更加 明显 , 2地
研 发要素 将进 一步 向上海 、 京集 聚 , 造环 北 制
3 、珠 三角地 区市 场经济 体系 成熟 ,市场 潜力 巨大 ,医药流 通体 系投达 , 毗邻港澳 , 对外辐射能 力强 , 民营 资本比较 活跃 。
1 0
8 6 4 2 O
4 中西部 生物 医药产 业集群 逐步 形成 各自发 展特 色。成 渝 、 经 济圈在生 物 医学工程领 域创新 活跃 ,是西 部地 区重要的 生 物 医药成果 转化基地 。
节 加速 向江 苏 、 山东集 聚 ;( 热 点 区域 将 不 3)
断涌现 。深圳 、 汉、 武 长沙快 速 发展 , 原、厦 太 门、 兰州等区域 中心城 市将成为新兴热点 。
个创新载体标准产业单 元建成 ,军事 医学科学 院等 1 2个 优 质 生物 医药 项 目 明确 进 驻 意 向 。华 南 新药 创制 中心跻 身 国 家生 物 医药重 大 创新 平 台 行 列 ,中 心 一 期 建 设 基 本 完 成 ,建 成 实 验 室 约 1 5 0余平 方米 ,建 立 了新 药质 量标 准平 台 、转 0 2 化 医学 中心 等一 批新 的技 术平 台 。
2_ 02 %
1 % 7
83 %
93 %
1 63
07
2 .% 1 5
1 % . 0
- 59 1 %
1 % 64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作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

我国推动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治疗性疫苗与抗体、细胞治疗、转基因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诊断试剂、超级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创新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产业化项目大幅增加,市场融资、外资利用和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2011年实现总产值约2万亿元,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出现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我国在生物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

当前,我国面临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为保障人口健康、粮食安全和推进节能减排,亟需加快新型药物、作物新品种、绿色种植技术、生物燃料和生物发电、生物环保技术、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活力的小企业群体等突出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内生发展能力为主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企业主体作用,着力优化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和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生物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9.20•【字号】鲁政字〔2023〕162号•【施行日期】2023.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鲁政字〔2023〕16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9月20日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医养健康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按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年塑成优势”的整体安排,科学谋划全省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个五年工作任务,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3年至2027年,展望到2030年。

一、基础环境(一)发展成效。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超过5600亿元,较2018年增长36%,年平均增速达8%以上,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长速度。

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带动作用明显。

全省医养健康产业“雁阵形”集群13个、领军企业30家,2022年集群营业总收入突破5400亿元。

其中,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烟台市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年营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

烟台、临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批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威海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威海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为加快推进威海市医药工业发展,本文在对全市医药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促进威海市医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发展现状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威海市拥有医药企业9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从业人员达2.7万人,总资产达到337亿元。

2022年至2022年,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1.9%,高于工业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行业发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二是骨干企业膨胀发展。

近年来,威海市医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2022年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达因制药、鸿宇医疗、东宝制药5家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医药行业的74.2%。

三是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均已通过GMP标准认证,其中,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达因制药等7家企业率先通过新版GMP标准认证,拥有1个中国名牌和8个山东名牌。

主要产品有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新型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药物等10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规格,基本形成了以化学制药为基础,医疗器械为主导、中成药为补充、海洋保健药为后续的医药工业生产体系。

四是技术研发平台逐步完善。

全市医药工业现已建成2个国家级、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1个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威高集团在国内建立了9个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重点研发生产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药品。

鸿宇器械自主研发的微创颅脑引流系列产品已获得3项国家专利,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脑颅出血急救方面的空白。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医药企业存在“小、散、乱”的现象。

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25家,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占总数的8%。

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工艺落后、布局分散,企业集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国际上大型医药企业(辉瑞、诺华等)用于研发的投入占其额的15%—20%,而威海医药企业平均投入仅为1%—3%;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月1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

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

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7号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

完善医药产业政策,鼓励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推动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大力发展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结合和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2012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号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民群众对药品的安全性、可及性要求不断提高。

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新发传染性疾病频发等,对药品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在医药产业的广泛应用,都对药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文章编号:2095-3666(2021)01-0001-08DOI:10.13233/j.cnki.fishis.2021.01.001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收稿日期:2020-07-17 修回日期:2020-08-25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问题研究项目(CAMA201816)作者简介:孙元芹(1980—),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产品加工及资源利用。

E mail:qdsyq_003@163.com通信作者:王 颖(1971—),女,研究员。

E mail:food_rc@sina.com孙元芹1,2,李 晓1,2,王 颖1,2,李红艳1,2,刘天红1,2,李翘楚1,2,郑永允3(1.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104;2.青岛市水产生物品质评价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104;3.山东省海洋发展研究会,山东青岛 266000)摘 要:随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通过回顾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领域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现状,概述了沿海主要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地区的发展规划与态势,建议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刺激高新技术向产业倾斜、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以及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期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具有良好资源基础,在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创新研发能力提升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海洋保健食品;集聚发展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A 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竞争热点[1-3],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一环,也逐渐展示出其强有力的竞争态势。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药品与海洋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及制造活动,包括海洋药品制造及海洋保健品制造[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指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及细胞工程技术制造的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的药物,它主要包括治疗性多肽、蛋白质、激素、酶、抗体、细胞因子、疫苗、可溶性受体,以及核酸类药物。

生物医药产业板块不仅涵盖生物技术药物,还包括化学新药和用生物技术改造的传统化学药、现代中药和以生物技术改造的传统中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生物医药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高科技产业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生物医药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十一五”成绩回顾到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生产企业达到761家,实现销售收入1691亿元、利税251亿元、利润171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齐鲁制药、东阿阿胶、鲁抗医药、福瑞达、绿叶制药等一批生物技术药生产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1.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到2010年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有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国家工程实验室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

2005年以来,共获得新药批准证书683个,其中一类新药17个。

有7项重大新药科技成果获得二等以上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重大新药科技成果获得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有两人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生物药物发展具有一定基础。

近几年我省生物制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生物医药产值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居全国第一位。

我省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三苯双脒、阿德福韦酯、恩度、白介素-11衍生物等多个国家一类新药。

2009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瑞替普酶、基因工程唾液酸、基因工程二十二碳六烯酸、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人血白蛋白等生物药物,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

3.骨干企业实力增强。

2009年我省有17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行列,总数列全国第一,威海威高、齐鲁制药、瑞阳制药、山东药玻、山东步长等5家企业排名进入前30名。

截至到2010年底,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0家,过五亿元的企业26家,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过20亿元的企业10家,过30亿元的企业5家,过40亿元的企业3家,齐鲁制药达到50亿元,威海威高突破100亿元。

威海威高、齐鲁制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鲁南制药、瑞阳制药、东阿阿胶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带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总体上看,我省生物医药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地位和作用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1.企业综合实力普遍不强。

目前我省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普遍存在小而散的问题,企业规模普遍不大。

我省医药产业综合实力虽居全国第一位,但只有威海威高一家企业进入全国十强。

突显我省制药企业竞争力不强。

2.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省大多数中小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不足3%,与世界制药企业10%以上的科研投入有较大差距;我省生产的生物技术药基本上都是仿制产品;在高级科技人员引进、科技开发水平方面与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明显落后,竞争力薄弱。

3.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省药品出口以量大的中低档原料药为主,污染重,资源消耗多,制剂出口量小且基本出口到欠发达国家。

疗效好的品种往往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企业国际化程度低,较少制药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生产和销售机构。

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现行标准尚有明显差距,直接影响了药品生产与国际接轨。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世界生物技术正处在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生物经济”已现端倪,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战略驱动力。

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均有利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一)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势有利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

目前由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垄断格局。

我省可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广泛参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二)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十分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国家对医改投入的加大,基本药物逐步覆盖城乡居民,医药卫生需求总量大幅上升。

新农合政策规定,2010年政府投入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这将带来1000多亿元的新增医保支付能力。

预计在今后5年内,我国药品需求量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这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加快了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三)国家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生物技术列为八大前沿技术中的首位;2008年国家启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加大了对新药开发的支持力度;2009年国家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突出强调了生物产业的重点战略意义,明确指出要把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初,我省出台《关于促进新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多个方面全力支持。

这些都为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努力实现重大产品的创新,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的步伐,力争未来五年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1.坚持政策引导,科学发展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水平,突破关键技术,加快生物医药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步伐,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突破一批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产业化;自主创新、因地制宜、坚持大企业上水平,中小企业搞特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做到仿中有创,仿创结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3.坚持开发新品种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前景的化学新药开发和产业化,使其成为支撑生物医药发展的主导力量,又要加快用生物技术对传统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制造过程的改造。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特别是突出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和生产,坚持创新求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原则。

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和控股等手段,壮大企业规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鼓励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生物医药工业发展的目标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以上,销售收入达到3800亿元以上,其中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把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药物创新研制平台。

到2015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

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生物技术新药,争取有50~6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

—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培育8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生物技术药物企业集团,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的企业30个以上。

到2015年,前4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

四、发展重点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海洋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重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和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品的技术创新,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我国生物技术药的制高点。

发展高技术产品集群,大力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生物技术药物。

以齐鲁制药、鲁抗医药、鲁南制药、菏泽睿鹰、瑞阳制药、绿叶制药、东阿阿胶、鲁维制药、元隆生物、泉港药业、科兴生物、烟台麦得津、福瑞达、泰邦生物、金城医化等企业为骨干,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菌种改良和优化。

在抗生素、维生素、皮质激素等大宗原料药传统优势领域推广应用酶法、生物转化等绿色清洁生产工艺替代化学工艺,以微生物培养和发酵工艺生产天然活性成份。

加强生物技术药物创新研究,尤其是重组蛋白的突变体、修饰体、融合体、重组单克隆抗体等类药物,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的上游构建、细胞大规模培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多糖与寡糖、蛋白质、多肽类、核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力争20个新产品投放市场。

支持色氨酸、白介素-11、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拮抗剂—抗体融合蛋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胰高血糖素类似肽融合蛋白等产品产业化。

到2015年,生物技术药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

(二)小分子药物。

以新华制药、鲁抗医药、齐鲁制药、鲁南制药、瑞阳制药、寿光富康、黄海制药等企业为依托,加快以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化学药物,做大做强我省有优势的解热镇痛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等大品种药物,建设世界级原料药生产基地。

加强小分子药物的设计、研发,并围绕我省自产原料药的产品延伸,重点推进化学药物新产品和新制剂的产业化,大力发展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治疗的新型药物。

重点发展他汀类、地平类、沙坦类、头孢类、奈韦拉平、左旋多巴、奥利司他等;针对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症、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需求,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重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产业化项目和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